A.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 B.扑救火灾 C.消除火灾隐患 D.预防火灾、报告火警 E.参加消防演练
A.大风 B.降温 C.降水 D.高温 E.雷击
A.申报 B.核定 C.告知 D.公告 E.确定
A.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各方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的管理 B.任何单位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C.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单位,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报告,经公安机关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D.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E.任何单位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A.对于甲、乙类中间仓库,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B.对于甲、乙类中间仓库,靠外墙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C.对于需用量较少的厂房,可适当调整到存放2~3昼夜的用量 D.对于丙类仓库,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E.对于丁、戊类仓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A.人员疏散空间模型 B.人员数量 C.人员特性 D.流出系数 E.边界层宽度
A.节约土地 B.城乡统筹 C.配套建设 D.综合开发 E.合理布局
A.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进行经常性的消防教育,普及消防常识,组织和训练专职(志愿)消防队 C.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D.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E.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A.材料性能 B.阻燃性能 C.燃烧性能 D.最低耐火极限 E.最低燃烧极限
A.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B.在楼梯周围2.Om内的墙面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 C.楼梯段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大于45o,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m D.用作疏散的楼梯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5o E.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5cm
A.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不燃烧体 B.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其吊顶为不燃烧体 C.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吊顶和隔墙体为难燃烧体 D.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其耐火等级按三级确定 E.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除防火墙体外,其余构件可采用难燃烧体或可燃烧体
A.消火栓安装位于人行道沿上1.0m处,采用钢制双盘短管调整高度,不做防腐处理 B.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安装时,立管应垂直、稳固,控制阀门井距消火栓不应超过2.5m C.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安装在消火栓井内,消火栓井一般用MU17.5红砖、M17.5水泥砂浆砌筑 D.冬季室外温度低于-25℃的地区,地下消火栓井口需做保温处理 E.安装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时,其放水口应用粒径为20~30mm的卵石做渗水层
A.非水溶性液体固定顶储罐 B.围堰内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 C.室外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 D.各类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E.飞机库
A.穿越防火分区处 B.穿越相邻的报警区域 C.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D.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E.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A.自我反思 B.向榜样学习 C.坚持慎独 D.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E.扩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