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着火 B.闪燃 C.发热 D.自燃 E.爆炸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水蒸气 D.二氧化硫 E.二氧化碳
A.材料本身的属性 B.构配件的抗压能力 C.标准所规定的使用条件 D.材料的老化性能 E.火灾种类
A.窒息 B.冷却 C.稀释 D.乳化 E.浸湿
A.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 B.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 C.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D.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 E.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
A.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的展览建筑 B.总建筑面积超过500㎡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C.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D.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的地上商店 E.座位数超过10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A.Ⅲ类修车库 B.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 C.I、Ⅱ、Ⅲ类汽车库 D.Ⅳ类汽车库 E.I、Ⅱ类修车库
A.防火分区可划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 B.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C.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 D.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极限不低于1.5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E.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且无门、窗、洞口的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
A.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电话用户线或电话中继线接入公用电话网 B.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电话用户线或光纤接入公用宽带网 C.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接人公用移动网 D.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模拟专线或数据专线接入专用通信网 E.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报警受理系统通过无线电收发设备接人无线专用通信网络
A.对于不相邻的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进行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计算 B.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C.同一计算单元可以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D.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E.一个计算单元只能含有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
A.安全检查法 B.SIA81法 C.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D.事件树分析法 E.事故树分析法
A.灭火器材 B.防火间距 C.消防给水 D.疏散设施 E.防火分级
A.湿式报警阀组 B.干式报警阀组 C.水幕报警阀组 D.雨淋报警阀组 E.预作用报警装置
A.剩余电流保护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B.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C.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D.多线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E.总线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A.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 B.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 C.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时 D.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等于10L/s时 E.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