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易疲劳,易动,不利于体位固定 B、因双肩受力不同,肩高低不易一致 C、肩颈关系不舒服易扭转 D、颈部皮肤松软因伸缩扭曲使体表野与事实野不相符合 E、照射方法简单,不受设备限制
A、何杰金瘤 B、非何杰金瘤 C、垂体瘤 D、脑瘤 E、胶质瘤
A、甲状腺 B、喉 C、脊髓 D、舌 E、会厌
A、百分深度量 B、机架角 C、耐受量 D、组织量 E、空气量
A、全淋巴结照射 B、斗篷野 C、倒野 D、锄形野 E、骨盆野
A、4C、M B、6C、M C、8C、M D、10C、M E、12C、M
A、脑 B、颌骨 C、下咽 D、唌腺 E、鼻咽腔
A、颈椎 B、咽 C、喉 D、颈段食道 E、甲状腺
A、大脑≤5000C、GY/5周 B、脑干≤4000C、GY/4周-5000C、GY/5周 C、脊髓≤4000C、GY/5周 D、视神经<5000C、GY/5周 E、晶体800-900C、GY
A、高分化磷癌 B、低分化磷癌 C、未分化磷癌 D、腺癌 E、恶性混合癌
A、锁骨上 B、纵隔 C、腋下 D、颌下 E、脑
A、低熔点铅档块 B、体位固定器 C、等效填充物 D、模拟定位 E、补偿滤过或楔型板
A、颈段 B、上段 C、中段 D、下段 E、上中段
A、声门上癌 B、声门癌 C、声门下癌 D、腺样囊性癌 E、粘液表皮癌
A、10 B、9 C、8 D、7 E、6
A、支气管 B、纵隔 C、肺叶 D、肺门 E、胸腔
A、非主动脉 B、肺静脉 C、颈静脉 D、上腔静脉 E、锁骨上静脉
A、小细胞未分化癌 B、大细胞未分化癌 C、磷癌 D、腺爱 E、混合癌
A、2500C、GY B、2000C、GY C、2000C、GY D、1900C、GY E、小于1800C、GY
A、锁骨上 B、腋窝 C、内乳 D、肺 E、骨
A、脑 B、颌下和颌下上颈区 C、肺 D、肝 E、骨
A、X片 B、临床检验 C、病理 D、C、TMR E、转移淋巴结
A、颈部 B、锁骨上 C、弘骨头 D、纵隔 E、肺门淋巴结
A、喉 B、肺 C、心 D、脊髓 E、腋窝
A、使乳腺几胸壁得到均匀的高级量照射,而使肺少损伤 B、减少乳腺皮肤量 C、靶区获得均匀的照射 D、解决切线于内乳腺之间的交接问题 E、使乳腺皮肤量提高
A、肺门转移 B、胸膜转移 C、脑转移 D、颈淋巴结转移 E、骨转移
A、转机架角 B、升床 C、调小机头 D、旋转床 E、调面积
A、贲门 B、胃大弯 C、胃小弯 D、胃网膜右淋巴结 E、胃左动脉区淋巴结
A、喉返神经 B、气管旁淋巴结 C、主动脉 D、喉 E、锁骨上淋巴结
A、照射角度难以准确 B、体位固定不好 C、剂量难以均匀 D、重复性不好 E、晶体易受损
A、补偿滤过 B、楔型板 C、等效填充物 D、面罩 E、铅挡块
A、锁骨上淋巴结 B、脑 C、口 D、颈椎 E、骨
A、4000C、GY-5000C、GY B、5000C、GY-6000C、GY C、6000C、GY-7000C、GY D、7000C、GY-8000C、GY E、3000C、GY-4000C、GY
A、蝶鞍 B、筛窦 C、上颌窦 D、颌窦 E、海面窦
A、脊髓 B、喉 C、脑干 D、眼睛 E、口咽关节
A、硬腭 B、软腭 C、会厌 D、舌根 E、悬雍垂
A、切线野照射技术 B、旋转照射技术 C、等中心照射技术 D、半野照射技术 E、电子线草野偏照射技术
A、锁骨上淋巴结 B、胸骨旁淋巴结 C、纵隔淋巴结 D、腋窝淋巴结 E、隔下淋巴结
A、内乳淋巴结 B、腋下淋巴结 C、锁骨旁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A、4000C、C、Y B、4500C、C、Y C、5000C、C、Y D、5500C、C、Y E、6000C、C、Y
A、锁骨后上方颈部 B、食道 C、支气管 D、甲状腺 E、纵隔
A、4*4 B、4*5 C、5*5 D、4*6 E、5*6
A、吼及淋巴引流区 B、会厌至声带 C、声门上及声门区 D、全颈 E、下颌骨上缘至喉室
A、6个 B、8个 C、10个 D、12个 E、13个
A、2000C、C、Y B、3000C、C、Y C、3500C、C、Y D、4000C、C、Y E、4500C、C、Y
A、上颌窦 B、鼻腔 C、硬腭 D、上齿槽 E、对侧于上颌窦外壁
A、医务人员的人生观 B、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C、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D、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 E、医务人员的工作标准
A、不分民族,肤色 B、不分职业,权势 C、不分性别,年龄 D、不分病情轻,重 E、不分地位,财产
A、了解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B、了解肿瘤的分期及病理分类 C、了解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的程度,放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D、了解肿瘤的生长规律及转移途径 E、利于正确理解治疗处方和正确摆位
A、放射线的产生及物质相互作用 B、正确使用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放射线 C、照射方式及放疗技术的选择 D、照射方式及放疗技术的执行 E、治疗单上照射野的解剖标记
A、医生 B、物理师 C、模拟机技术员 D、放疗技术人员 E、照射剂量
A、X线管 B、治疗床 C、高压发生装置 D、循环冷却系统 E、控制操作台
A、提高剂量率 B、提高射线质 C、提高生物效应 D、不但提高剂量率同时提高射线质 E、都不提高
A、27 B、28 C、30 D、32 E、33
A、0.31ME、v B、1.17ME、v C、1.33ME、v D、1.25ME、v E、0.94ME、v
A、射线穿透力较强,可治疗中。深层肿瘤 B、最大剂量点不在表面,皮肤反应小 C、钴-60r射线一般骨吸收少,可治疗一些骨后面的肿瘤 D、最大剂量点在表面,皮肤反应重 E、钴-60r的半影主要是由源的体积造成
A、5.3年左右 B、53个月左右 C、53天左右 D、53年左右 E、以上都不对
A、10毫伦/小时 B、8毫伦/小时 C、6毫伦/小时 D、4毫伦/小时 E、2毫伦/小时
A、5个半价层 B、10半价层 C、15半价层 D、20半价层 E、30半价层
A、电源阻断式 B、钨块遮挡式 C、汞充填遮挡式 D、抽屉移动式 E、圆盘知道式
A、准直器 B、治疗机架 C、治疗床 D、滤过板 E、控制台
A、照射野面积 B、源直径 C、源限距 D、源皮距 E、肿瘤深度
A、钴源直径少 B、源皮距缩短 C、源限距加长 D、照射野缩小 E、肿瘤深度浅
A、钴源距离数的大小 B、治疗机输出量 C、每个照射野平均照射是时间 D、每周班次治疗人数 E、不同照射面积
A、治疗机头 B、治疗床 C、治疗室墙壁 D、迷路走道 E、控制台面
A、两个定时器必须独立工作 B、中断是终止都需保持现实值 C、必须以分,秒或1/10分为计时单位 D、照射终止后,再照射时需先复零位 E、两个定时器必须同时关闭,才能终止照射
A、在皮肤上两射野之间空一定隔 B、在皮肤上两射共用一条分野线 C、两野之间用铅块挡掉扩散区内重要器官 D、用独立准直系统半野照射 E、向头部或足部给一定角度照射
A、可照射较复杂多边形照射野 B、可档锐角及钝角形的照射野 C、可档两块或多块铅块拼合的照射野 D、托架吸收系统比较小 E、可摆放较多铅块
A、照射野要清楚 B、治疗室内灯光尽量明亮 C、照射野灯光需明亮 D、铅拖架透明度要好尽量少划痕 E、治疗室内灯光不易太明亮
A、等中照射 B、给角照射 C、垂直照射 D、楔型板照射 E、切线照射
A、25C、M*25C、M B、25C、M*20C、M C、20C、M*20C、M D、20C、M*15C、M E、15C、M*15C、M
A、10C、M*15C、M B、8C、M*15C、M C、6C、M*15C、M D、8C、M*10C、M E、6C、M*10C、M
A、5C、M*15C、M B、4.5C、M*15C、M C、4C、M*15C、M D、5C、M*10C、M E、4C、M*10C、M
A、8C、M*15C、M B、7C、M*15C、M C、6C、M*15C、M D、5C、M*15C、M E、8C、M*10C、M
A、源皮距 B、源片距 C、源限距 D、铅挡块高度 E、体表需挡的宽度
A、摆好体位检查机架角床转角对照射野对源皮距 B、摆好体位对照射野对源皮距检查机架角床转角 C、摆好体位对源皮距对照射野检查机架角床转角 D、检查机架角床转角对照射野对源皮距摆好体位 E、摆好体位检查机架角床转角对源皮距对照射野
A、适用于食管癌手术前病人治疗 B、适用于食管癌手术后病人治疗 C、适用于食管癌病人治疗 D、适用于危重食管癌病人治疗 E、只有用等中心三野交叉照射治疗食管癌病人
A、靶区正确性好 B、肺部受剂量较高 C、脊髓在照射内 D、皮肤剂量较高 E、剂量不能给高
A、仰卧于展览床躺平躺正 B、头部摆正 C、双肩成双位平行 D、双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 E、两腿并齐放平
A、按医嘱照射野面积摆位 B、按照射中心十字摆位 C、按体表矩形野摆位 D、按体表标示摆位 E、按等效方野摆位
A、只在医生制定的角度时,食管病变才在等中心 B、重要垂直照射时,食管病变才在等中心 C、只有在45角时,食管病变才在等中心 D、任何角度时,食管病变才在等中心 E、只有水平照射时,食管病变才在等中心
A、4000C、C、Y至5000C、C、Y B、5000C、C、Y至6000C、C、Y C、6000C、C、Y至7000C、C、Y D、7000C、C、Y至8000C、C、Y E、8000C、C、Y至10000C、C、Y
A、6至8周 B、5至7周 C、4至6周 D、3至4周 E、2至4周
A、2000C、C、Y B、1500C、C、Y C、1000C、C、Y D、800C、C、Y E、500C、C、Y
A、250C、C、Y B、200C、C、Y C、150C、C、Y D、100C、C、Y E、50C、C、Y
A、半价层高射线质高 B、半价层高穿透能力强 C、低能X线用铝表示半价层 D、高能X线用铜表示半价层 E、照射野面积大于半价层
A、每天照射一野,每野肿瘤剂量为200C、C、Y B、每天照射二野,每野肿瘤剂量为100C、C、Y C、每天照射三野,每野肿瘤剂量为67C、C、Y D、每天照射三野,前野100C、C、Y后两野各给50C、C、Y E、每天照射三野,前野50C、C、Y后两野各给75C、C、Y
A、15度-30度楔型板,楔型尖端朝头 B、15度-30度楔型板,楔型尖端朝脚 C、15度-30度楔型板,楔型尖端朝患者左侧 D、15度-30度楔型板,楔型尖端朝患者右侧 E、15度-30度楔型板,楔型尖端朝向不定
A、体位正确,照射距离正确,射野面积正确,机头方位角正确 B、体位正确,照射距离正确,射野面积正确,射野中心束对准体表野中心 C、体位正确,照射距离正确,射野面积正确,大机给角正确 D、体位正确,照射距离正确,射野面积正确,机头方位角正确大机给角正确 E、体位正确,照射距离正确,射野面积正确,机头方位角正确大机给角正确治疗床
A、肿瘤中心等于等中心 B、以肿瘤中心为圆心,以治疗机源轴距为半径进行给角照射 C、只要肿瘤中心位等于等中心,机架转角误差不回改变肿瘤中心位置 D、最重要的是升床高度一定要准确 E、照射野升床高度不同
A、对准源皮距后升床到肿瘤中心高度 B、先对好源皮距再给大机架角度 C、只需前野对源皮距,对准中十字线按医嘱给后两野角度不需要再对距离 D、先对好机架角再对好源皮距 E、以上全不对
A、机架垂直对中心升床 B、先给好大机架角度再对距离 C、后两野需按体表面野对照射野 D、等中心升床后再对机架垂直 E、以上都不对
A、正负20度 B、正负40度 C、正负60度 D、正负100度 E、180度正负10度
A、正负20度 B、正负40度 C、正负60度 D、正负90正负10度 E、180度正负10度
A、病人取侧卧位,侧卧方向与照射方向相同 B、头部垫枕,枕高与肩高相同 C、颈部内收 D、体中线平行于治疗床 E、体位不应有前洋后合,治疗中体位不可移动
A、只用于源皮距照射 B、治疗机头方位角必须在90度 C、只用于等中心照射 D、只用于喉癌照射 E、以上都不正确
A、由升降床对准源皮距 B、由升降床对准源皮距,再将床升至肿瘤中心部位 C、利用治疗床左右平移对准源皮距 D、利用治疗床左右平移对准源皮距后再平移至肿瘤中心部位 E、以上都不对
A、不易穿硬领上衣 B、不易穿紧领上衣 C、最好穿高领上衣保护颈部 D、最好穿真丝,纯棉,透气性好的上衣 E、尽量将照射部位包露为宜
A、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 B、可以检查升床的正确性 C、可以校正患者体位是否躺平 D、可以校正患者体位是否躺正 E、可以校正正常照射野大小是否正确
A、人体侧卧矢状面平行于治疗床面 B、头部头枕高度等于肩高 C、外耳孔连线垂直床面 D、体表射野尽量与床面平行 E、头部体中面平行与治疗床
A、头部无法保持水平状态 B、肩部左右无法保持同一高度 C、头部或面部易歪曲 D、由于体位不适,病人会不自觉的改变体位 E、照射野形状各异挡铅复杂,不易摆位
A、摆位简易 B、患者感到舒适 C、位置不可移动 D、体位重复性好 E、体表不必划线
A、采用舒适仰卧位 B、选用等中心照射技术 C、采用固定头架。固定头枕 D、选用垂直照射方式 E、采用个人专用面罩头部
A、采用头后伸仰卧位,照射颈部使体位不变。节省摆位时间 B、采用头后伸仰卧位。颈部包露好体表舒展 C、存在非共面野边界重叠问题 D、靶区设计合理 E、内孔式铅档块牢固固定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只需往机头上一插。摆位程序简单
A、固定尺M和M' B、切线间距离尺N C、切线角度显示板 D、重锤 E、乳腺拖架
A、5条 B、10条 C、12条 D、15条 E、20条
A、每日照射一条条形野 B、每日个条形野都照一次 C、一日照射前野。隔日照射后野 D、开始照射由上而下照射个条形野 E、以上都不对
A、无变 B、上升 C、下降 D、与LE、T无关 E、先上升后下降
A、细胞的分化程度 B、细胞的增殖能力 C、细胞中的氧含量 D、肿瘤供血 E、细胞的生理功能
A、M期G2期 B、G1期 C、S期 D、GLA、期 E、GO期
A、单次照射剂量的大小 B、总治疗时间 C、照射间隔的长短 D、分次照射的次数 E、剂量率由600GY/分降至500C、GY/分
A、2C、M就是照射野长度 B、2.5C、M就是照射野长度 C、3C、M就是照射野长度 D、3.5C、M就是照射野长度 E、4C、M就是照射野长度
A、4C、M B、4.5C、M C、5C、M D、5.5C、M E、6C、M
A、术前放疗 B、术后放疗 C、姑息放疗 D、根治放疗 E、一般放疗
A、前后对穿野 B、两侧对 C、一前野两后野 D、两前斜野两后斜野 E、前后对穿加一前斜野一个斜野
A、病人按体位要求仰卧在定位床 B、肩枕一专用垫枕 C、使用专用枕架并选用最家枕架高度 D、使用专用枕选用最佳枕号 E、让病人张口含小瓶
A、3C、M*3C、M至4C、M*4C、M B、4C、M*4C、M至5.5C、M*5.5C、M C、4C、M*4C、M至4.5C、M*4.5C、M D、5C、M*5C、M至6C、M*6C、M E、3.5C、M*3.5C、M至4.5C、M*4.5C、M
A、30度 B、45度 C、90度 D、110度 E、180度
A、散射线的剂量贡献补偿 B、忽略水介质 C、射线能量较高穿透力强 D、距源距离近 E、源尺寸小可锊源刊做点源
A、自动化更高 B、源驻留时间长短可以任意设置,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社和肿瘤的剂量分布模式 C、源运行更可靠 D、辐射防护更安全 E、总治疗时间
A、Lr-1920.38ME、v B、C、s-1370.66ME、v C、I-12527.32KE、v D、A、u-1980.412ME、v E、C、o-601.25ME、v
A、100度 B、85度 C、80度 D、70度 E、60度
A、源皮距为100C、M后在不要升降床 B、源皮距为100C、M后在可再升降床 C、源皮距为100C、M后在不可平移床 D、不用对源皮距 E、机架角大于正负7度时
A、病人体中线不必成一条直线 B、病人仰卧 C、病人俯卧 D、最后在体表根据灯光野划出“+”字中心 E、只划出野的大小不必划中心
A、肿瘤深度 B、射野大小 C、大机架角度 D、小机架角度 E、病人呢体厚
A、可左右移床 B、可升降床 C、不可升降床 D、野的后界不可以包括骶尾部 E、野的前界在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