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000 B.6.8544 C.5.4642 D.7.2400
A.社会保障基金 B.扩大生产基金 C.国家管理基金 D.社会后备基金
A.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B.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C.本期所有账户借方额与贷方发生额不相等 D.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A.最后一个单位课税对象所适应的税率 B.最后一个单位课税对象的增值额所适应的的税率 C.最后一个单位课税基所适应的税率 D.最后一个单位课税对象剔除通过膨胀因素后的价值所适应的税率
A.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 B.征收机关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 C.纳税人取得了应税收或发生了应税行为后,必须按预定标准如数缴纳税金 D.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实施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A.可比性 B.相关性 C.及时性 D.可靠性
A.听证 B.传唤 C.讯问 D.裁决
A.性别 B.年龄 C.可支配收入 D.产品产量
A.行政案件可以由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由仲裁庭审理 B.人民法院可以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C.行政案件的审理方式原则上为开庭审理 D.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
A.有限责任制度 B.收入分配制度 C.企业法人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A.固定资产 B.劳动成本 C.主营业务成本 D.流动负债
A.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计划利率 B.固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基准利率
2013年某企业共有500人,这些工人的工资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五级。根据该企业工人工资状况整理累积频数分布表如下: 则2013年该企业工资水平为三级的工人有()人。
A.80 B.190 C.150 D.400
A.无效民事行为 B.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C.合法民事行为 D.可撤销民事行为
A.存款准备金率 B.利率 C.税率 D.通货膨胀率
A.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B.货币制度要规定本位币的名称 C.我国人民币制度属于金本位制 D.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A.合法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相关性原则
A.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A.蒸汽机 B.信息技术 C.电、电机和内燃机 D.核能技术
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行政复议机关 C.作出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行政相对人
A.重置成本 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A.商品零售额 B.股票价格 C.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 D.产品产量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A.信用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B.社会分工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C.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是信用存在的两种形式 D.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根据以下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表,假如某人当月取得工薪收入8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785 B.1045 C.1545 D.345
A.基本建设 B.社会福利 C.个人消费 D.国库储备
A.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等于零 B.需付费使用 C.可免费使用 D.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大于零
A.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社会产品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A.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等收入的总称 B.税收是国家凭借其经济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 C.政府收费是政府为了给私人或法人提供服务而向社会公众收取的税费 D.专用基金收入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由各部门自行管理但不纳入预算的各种基金收入
A.稀缺程度 B.数量多少 C.实际来源 D.贡献大小
A.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B.国家通过立法控制非垄断企业的数量 C.国家将垄断性行业收归国有 D.国家对垄断企业实行价格保护
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均值 D.加权算术平均数
A.政府发放一笔救灾款 B.政府支付一笔桥梁设计资金 C.民政局发放低保金 D.政府公债利息支出
A.银行劵 B.贝壳 C.金块 D.电子货币
某企业2013年6月发生了4项经济业务: 1.预付下季度房租10000元; 2.收到6月份销售商品贷款35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3.购买2000元的办公用品,已付款; 4.预收购货方定金12000元,货物尚未发生。 以权责发生制为计算基础时,该企业6月份的收入净额为()元。
A.23000 B.35000 C.33000 D.45000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B.拒付租金 C.寄存财物损毁要求赔偿 D.拒不偿还借款
A.原告 B.法院 C.第三人 D.被告
2013年某省下辖10个地市的商品房销售额(单位:亿元)分别为: 128 130 78 134 92 166 195 176 181 19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亿元。
A.150 B.129 C.134 D.166
A.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案件 B.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案件 C.审判人员审理案件时有贪污贿赂行为的案件 D.当事人对已发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书有异议的案件
A.股票市场 B.长期债券市场 C.同业拆借市场 D.投资基金市场
A.谨慎性 B.可靠性 C.重要性 D.清晰性
A.聚敛功能 B.配置功能 C.反映功能 D.调节功能
A.政府预算周期的各环节在时间上不交叉重合 B.政府预算的批准权在财政部门 C.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权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D.政府预算年度从每年7月1日始至次年6月30日止
A.国库券 B.股票 C.利率互换 D.银行本票
A.仲裁必须开庭进行 B.当事人可以就人身、财产纠纷提前仲裁 C.仲裁庭在作出仲裁前必须先行调解 D.仲裁裁决应当按多数仲裁员意见作出
A.覆盖面广 B.调查单位多 C.时效性强 D.周期性
A.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都能按照同一速度发展 B.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 C.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得到优先发展 D.国民经济中战略产业得到优先发展
A.表现形式 B.衍生形式 C.物质承担者 D.交叉重合内容
A.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B.分级财政体制中,各级政府都应编制统一的预算 C.政府预算要完全用于民生建设 D.政府预算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预算中
A.交通银行 B.招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A.分层抽样 B.偶遇抽样 C.滚雪球抽样 D.判断抽样
A.合法性原则 B.自愿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 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式完全对立的
A.分类账簿 B.序时账簿 C.备查账簿 D.订本账簿
A.设置起征点旨在对纳税能力小的纳税人给予照顾 B.起征点的要求是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后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C.起征点是指说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D.个人所得税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得额,这里的3500元即为起征点
某企业在全国设有15个分公司,2013年底这些分公司的员工人数(单位:人)分别为: 15 17 17 18 19 19 20 21 22 22 22 22 22 23 26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人。
A.22 B.19 C.21 D.26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平衡法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
A.教育费附加 B.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C.排污费收入 D.商品检验费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A.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B.当年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C.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D.当年国债利息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A.技术分析法 B.实地盘点法 C.对账单法 D.查询核实法
A.分类数据 B.数值型数据 C.定量数据 D.顺序数据
A.预算与预测 B.分析与决策 C.核算与决策 D.核算和监督
A.被宣告失踪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B.为被宣告失踪人建立财产代管制度 C.被宣告失踪人的婚姻关系终止 D.被宣告失踪人的遗产继承程序开始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金交易
A.利益协调方式 B.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C.资本组织形式 D.收入分配方式
A.1.032 B.10.032 C.4.401 D.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