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提倡母乳喂养 B.牛乳喂养应加热 C.铁强化婴幼儿食品 D.早产儿早期补铁 E.早产儿补足维生素B12
A.数量 B.比重 C.体积 D.表面积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A.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B.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减低,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C.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减低,肺动脉第二音增强 D.心尖部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肺动脉第二音增强 E.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增强
A.急诊胃镜 B.急诊X线钡剂造影检查 C.血常规 D.肝、肾功能检查 E.腹部B超
A.骨骼系统改变 B.运动系统改变 C.语言发育落后 D.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E.反复感染
A.4周 B.5周 C.6周 D.7周 E.8周
A.间歇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周期性发热 E.不规则热
A.病程超过半年 B.肝功能异常 C.血清球蛋白增高 D.自身免疫抗体阳性 E.肝穿组织可见碎屑状及桥状坏死
A.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B.胃癌出血 C.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D.应激性溃疡出血 E.胆道出血
A.临床症状消失 B.局部用药3个疗程 C.连续3次月经后检查滴虫阴性 D.连续3次月经前检查滴虫阴性 E.治疗后悬滴法检查滴虫阴性
A.防止休克 B.防止癫痫 C.气管切开 D.控制水入量 E.防止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A.发病6小时以后 B.发病12小时以后 C.发病48小时以后 D.发病18小时以后 E.发病1周以后
A.弹响指 B.弹响拇 C.扳机指 D.鼓槌指 E.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A.口服胆囊造影 B.静脉胆道造影 C.ERCP D.PTC E.气钡对比十二指肠造影
A.快速补充液体 B.给予大量止血药物 C.主要给予输血以补足血容量 D.应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E.在积极治疗休克的同时手术探查止血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A.发热 B.恶病质 C.贫血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肝脾大
A.疼痛部位 B.疼痛性质 C.疼痛程度 D.疼痛放射部位 E.疼痛持续时间
A.疼痛多在睡眠中发生 B.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3~5分钟缓解 C.疼痛在劳累时发生,运动、情绪激动可诱发 D.反复出现的局限性心前区刺痛,每次持续仅2~3秒 E.疼痛常在休息时发生,持续可达30分钟以上
A.黏膜层 B.黏膜下层 C.肌层 D.浆膜层 E.超过浆膜层
A.M受体阻断药 B.N受体阻断药 C.β受体阻断药 D.α受体阻断药 E.H2受体阻断药
A.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B.节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C.神经递质作用于嗜铬细胞上的N型受体 D.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 E.在应急反应时激素释放增加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小弯近幽门窦部 D.胃大弯近幽门部 E.胃体部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免疫抑制药 D.抗生素 E.乳酸杆菌制剂
A.24小时内 B.28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E.60小时内
A.常系吸入口咽分泌物随带的细菌感染所致 B.为多种化脓性细菌的混合感染 C.多数为厌氧菌感染 D.急性病例常有杵状指或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E.慢性肺脓肿易出现大咯血
A.ST段水平型压低≥0.05mV(从J点后0.08s) B.ST段上斜型压低≥0.05mV(从J点后0.08s) C.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从J点后0.08s) D.ST段上斜型压低≥0.1mV(从J点后0.08s) E.ST段水平型压低≥0.1mV(从J点后0.08s)
A.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B.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增强 C.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塌陷,心音低钝遥远 D.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塌陷,心音增强 E.血压突然升高,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D.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E.白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B组溶血性链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重症肌无力 B.类风湿关节炎 C.1型糖尿病 D.甲亢 E.桥本病(慢性甲状腺炎)
A.脑动脉硬化 B.神经系统变性病 C.急性脊髓炎 D.颅后窝占位病变 E.神经系统炎症
A.输新鲜血 B.输新鲜冷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 D.输清蛋白制剂 E.自体输血
A.左侧卧位 B.站立位 C.右侧卧位 D.平卧位 E.俯卧位
A.睡眠障碍 B.思维迟钝 C.情绪不稳 D.注意力难以集中 E.焦虑不安
A.<1周 B.1~2周 C.3~4周 D.5~6周 E.>6周
A.B超 B.放射性核素扫描 C.CT D.131I摄取率 E.MRI
A.风湿性心内膜炎 B.风湿性心肌炎 C.风湿性心外膜炎 D.风湿性动脉炎 E.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A.形成血浆凝固酶的能力 B.特异性细胞糖类的存在 C.耐药性 D.玻璃酸酶 E.磷酸酶活力
A.室性期前收缩 B.ST-T呈鱼钩样改变 C.Q-T间期缩短 D.心房颤动 E.房室传导阻滞
A.100~150mg B.151~200mg C.201~250mg D.251~300mg E.301~350mg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脂肪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A.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B.尿路刺激症状 C.畏寒、发热、腰痛 D.肾小管浓缩功能正常 E.尿中白细胞管型
A.是先天或大脑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智力低下 B.老年人、儿童均可发生 C.多数患者意识不清 D.早期可表现为近记忆减退 E.常无器质性病变
A.心肌变性、坏死 B.纤维素大量渗出 C.心肌间质水肿 D.心肌血管扩张和充血 E.心肌间质血管旁Aschoff小体形成
A.阿莫西林 B.青霉素G C.红霉素 D.奥美拉唑 E.氨苄西林
A.起病1~2周 B.起病2~3周 C.起病3~4周 D.起病4~5周 E.起病5~6周
A.肺部广泛炎症 B.慢性支气管炎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上呼吸道阻塞
A.多数在青壮年发病 B.自知力丧失 C.联想障碍、妄想、幻觉是重要的早期表现 D.偏执型是最常见类型 E.病程多迁延,预后不佳
A.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C.红细胞平均直径变小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A.1:10 B.1:50 C.1:100 D.1:150 E.1:300
A.病程应持续3个月以上 B.自责、内疚,但不能达到妄想程度 C.特征性睡眠障碍为入睡困难 D.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 E.严重者可出现思维贫乏
A.肝门静脉压力增高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C.低白蛋白血症 D.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E.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A.肥皂水 B.稀醋酸液 C.地塞米松 D.谷氨酸钾 E.精氨酸
A.开颅手术 B.腰穿放脑脊液 C.脑室穿刺 D.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 E.静脉注射50%葡萄糖
A.腹股沟中点上方1cm B.腹股沟中点上方2cm C.腹股沟中点 D.腹股沟中点下方1cm E.腹股沟中点下方2cm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A.二尖瓣的心室面 B.二尖瓣的闭锁缘 C.二尖瓣的游离缘 D.二尖瓣的腱索处 E.左心室乳头肌腱索附着处
A.瓣膜增厚变硬 B.瓣膜短缩 C.瓣叶间粘连 D.腱索增粗变短 E.瓣膜断裂、穿孔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A.呈颗粒性固缩肾 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肾小球纤维化 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 E.肾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
A.抑制中枢PG合成 B.抑制外周PG合成 C.抑制中枢PG降解 D.抑制外周PG降解 E.增加中枢PG释放
A.皮肤的损伤轻微,而全身性损伤较重 B.主要损害心脏,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C.可发生电休克,甚至心搏、呼吸骤停 D.有"人口"和"出口",均为三度烧伤 E.深部损伤范围不超过皮肤"入口"处
A."-" B."±" C."+" D."++" E."+++"
A.体温正常后停药 B.症状基本稍后后 C.1周 D.2~3周 E.4~6周
A.高热 B.白细胞总数增加 C.血培养阳性 D.皮疹明显 E.皮肤有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