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容量注射剂 B.粉针剂 C.固体制剂 D.液体制剂 E.冻干粉针剂
A.甲类非处方药 B.乙类非处方药 C.在药品分类管理中目前实行双轨制的药品 D.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指南性标志 E.刊登药品广告时使用的指南性标志
A.分柜摆放销售方式 B.有奖销售方式 C.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D.附赠药品销售方式 E.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方式
A.乙类非处方药 B.甲类非处方药 C.处方药、非处方药 D.非处方药 E.处方药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乙类非处方药 D.甲类非处方药 E.传统药
A.淡红色 B.淡绿色 C.白色 D.淡黄色 E.淡蓝色
A.3日常用量 B.7日常用量 C.15日常用量 D.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 E.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A.1次常用量 B.3日常用量 C.5日常用量 D.7日常用量 E.15日常用量
A.查处方 B.查药品 C.查配伍禁忌 D.查用药合理性 E.查医生的签名
A.一次常用量 B.1日常用量 C.3日常用量 D.15日常用量 E.7日常用量
A.一般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B.一般不得超过5日常用量 C.一般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D.一般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 E.可以适当延长处方用量
A.当日 B.3日 C.5日 D.7日 E.14日
A.精神药品 B.第一类精神药品 C.第二类精神药品 D.麻醉药品 E.戒毒药品
A.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B.快速报告(15个工作日内) C.及时报告 D.越级报告 E.集中报告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 C.卫生部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E.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
A.卫生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E.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A.A类药品不良反应 B.B类药品不良反应 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D.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E.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生物等效性试验
A.化学药品 B.中药 C.生物制品 D.进口药品 E.进口药品分包装
A.ZC+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B.SC+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C.S+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D.BH+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E.国药准字J+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
A.新药申请 B.进口药品申请 C.补充申请 D.仿制药申请 E.再注册申请
A.药品的注册管理 B.药品的生产管理 C.药品的流通管理 D.药品的使用管理 E.药品的广告管理
A.放射性药品生产厂房 B.青霉素类高致敏性药品的生产厂房 C.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的生产厂房 D.避孕药品生产厂房 E.强毒微生物及芽孢菌制品的生产厂房
A.关键工序 B.自律性规范 C.最后工序 D.全过程 E.基本准则
A.应避免与其他药品使用同一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 B.应与其他药品生产厂房分开,并装有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 C.必须使用专用设备和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域严格分开 D.不得同时在同一生产厂房内进行,其储存要严格分开 E.必须与其制剂生产严格分开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A.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B.以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C.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D.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 E.以同一批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
A.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置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B.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 C.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D.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 E.在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60小时 E.72小时
A.五级召回 B.四级召回 C.三级召回 D.二级召回 E.一级召回
A.5年 B.3年 C.1年 D.3个月 E.1个月
A.质量评审 B.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 C.质量条款 D.质量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 E.质量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经营
A.质量审核 B.专柜存放 C.定期养护 D.分开设置 E.逐批验收
A.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或者具有药学专业的技术职称 B.药学专业技术职称 C.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职称 D.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E.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