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岁以下小儿 B.8~10岁儿童 C.12~14岁少年 D.20~25岁青年 E.30岁以上青壮年
A.理想与现实 B.学习与恋爱 C.原我与超我 D.独立与依赖 E.交往与封闭
A.平衡的有氧运动 B.充分的健康教育 C.感觉统合训练 D.早期语言训练 E.学龄前教育
A.个别属性的反映 B.整体属性的反映 C.本质属性的反映 D.特殊属性的反映 E.发展属性的反映
A.本我、自我、他我 B.本我、自我、超我 C.本能、现实、理想 D.真诚、同感、尊重 E.自我、超我、他我
A.认识、情绪和意志 B.感觉、知觉和注意 C.气质、性格和能力 D.需要、动机和兴趣 E.记忆、思维和想象
A.甘氨酸 B.组氨酸 C.苏氨酸 D.脯氨酸 E.丝氨酸
A.Km是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Km与酶的结构无关 C.Km与底物的性质无关 D.Km并不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E.Km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A.受体型TPK B.非受体型TPK C.PKC D.PKA E.PKG
A.CoA B.肉碱 C.ACP D.丙二酰CoA E.草酸乙酸
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三类 B.tRNA分子量比mRNA和rRNA小 C.胞质中只有mRNA D.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 E.RNA并不全是单链结构
A.需模板DNA B.需引物RNA C.延伸方向为5′→3′ D.以NTP为原料 E.具有3′→5′外切酶活性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甲硫氨酸 D.酪氨酸 E.精氨酸
A.催化多肽链的合成 B.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RNA C.可作为分子生物学的工具酶 D.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E.参与氨基酸代谢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
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
A.白细胞致热源 B.细菌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病毒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A.Na+内流 B.K+内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K+外流
A.Na+ B.K+ C.Cl- D.Ca2+ E.Mg2+
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心肌细胞 E.骨细胞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参与胃黏膜屏障作用 C.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E.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A.梅毒螺旋体 B.霍乱弧菌 C.布氏杆菌 D.淋球菌 E.白喉杆菌
A.风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狂犬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EB病毒
A.汉坦病毒 B.登革病毒 C.新疆出血热病毒 D.黄热病毒 E.Lassa病毒
A.mRNA B.核糖体(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A.输血 B.性接触 C.不洁注射 D.器官移植 E.生活密切接触
A.IgG B.IgM C.IgD D.LPS E.MBL
A.产生抗体 B.表达TCR C.产生细胞因子 D.表达CD3分子 E.发生基因重排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吞噬细胞 E.肥大细胞
A.慢性甲状腺炎 B.恶性贫血 C.重症肌无力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类风湿关节炎
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增强NK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 D.抑制TH1细胞分泌IFN-γ E.诱导LAK细胞形成
A.NK细胞 B.B细胞 C.CD8+T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遗传咨询 B.合理营养 C.产前检查 D.对症治疗 E.康复治疗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A.抑制嘌呤的补救合成 B.抑制RNA聚合酶 C.抑制DNA聚合酶 D.碱基错配 E.抑制蛋白质合成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素 C.泌乳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抗利尿激素
A.肺泡的弹性纤维 B.肺泡膜的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 C.胸内负压 D.胸廓弹性回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糖苷键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抑制细菌mRNA表达 D.抑制细菌DNA转录 E.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患者评价 E.院内评价
A.18~40周岁 B.18~45周岁 C.18~50周岁 D.18~55周岁 E.18~60周岁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E.想象
A.比率智商 B.离差智商 C.百分位智商 D.中位数智商 E.人格智商
A.前者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B.前者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C.前者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D.前者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后者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 E.前者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
A.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流行 B.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C.环境污染 D.寄生虫病疫情 E.水灾、地震等严重危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A.空腹血糖水平 B.空腹胰岛素水平 C.葡萄糖耐量试验 D.餐后血糖水平 E.外周血液的糖化血红蛋白
A.Rb B.ras C.mys D.c-erbB-2 E.sis
A.梭内肌收缩 B.梭外肌收缩 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收缩
A.浆细胞 B.CTL C.B细胞 D.NK细胞 E.肥大细胞
A.易发生肱动脉损伤 B.易发生腘动脉损伤 C.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 D.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E.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
A.心室颤动 B.室性心动过速 C.电机械分离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心室停顿
A.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B.X线胸片病灶扩大 C.病灶边缘模糊 D.空洞形成 E.病灶密度高,边界清楚
A.吸气初期 B.吸气中期 C.吸气末期 D.呼气期 E.呼吸两相
A.沙丁胺醇 B.布地奈德 C.色甘酸钠 D.曲尼司特 E.氨茶碱
A.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B.心室率100~200次/分 C.心室律稍微不规则 D.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E.房室分离、房率>室率
A.葡萄球菌 B.克雷白杆菌 C.铜绿假单跑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嗜肺军团杆菌
A.臀部 B.腰部 C.膝关节腔 D.上臂 E.手掌
A.+10%以下 B.+20%以下 C.+25%以下 D.+30%以下 E.+35%以下
A.发热 B.白细胞升高 C.微循环障碍 D.DIC 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