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痰培养 B.胸部X线 C.血常规 D.超声心动图 E.肺功能
A.混合型 B.大泡型 C.小叶中央型 D.全小叶型 E.支气管型
A.吸烟 B.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C.空气污染 D.感染 E.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A.即在治疗的48小时内迅速的杀菌 B.对D菌群有作用 C.痰菌转阴 D.传染性减少或消失 E.使菌群数量减少
A.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B.检出结核病 C.便于国际间结核感染率的比较 D.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 E.区别自然感染还是免疫反应
A.放松和对结核病的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 B.加强结核病的控制工作 C.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流行 D.多重耐药,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 E.贫困、人口增长和移民等客观因素
A.表皮葡萄球菌 B.PC C.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冠状病毒
A.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 B.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C.有慢性疾病者 D.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E.艾滋病人增多
A.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 B.机化性肺炎 C.炎性介质释出 D.纤维瘢痕 E.使支气管痉挛
A.发热可持续2~3周 B.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痰 C.周围微循环衰竭 D.乏力、咽痛咳嗽、食欲不振 E.X线阴影的易变形
A.充血期 B.灰色肝变期 C.消散期 D.纤维瘢痕期 E.红色肝变期
A.肺间质纤维化 B.肺不张 C.肺血管炎 D.肺水肿 E.支原体肺炎
A.肺心病 B.呼吸衰竭 C.肺结核 D.肺癌 E.自发性气胸
A.肺炎球菌肺炎用青霉素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用敏感的新型青霉素 C.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用丁胺卡那霉素 D.肺炎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 E.军团菌肺炎用红霉素
A.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 B.最大呼气流量(MEF.降低 C.肺总量和余气量增加 D.闭合气量增加 E.一秒钟用力呼气率(FEV1%)降低
A.心血管系统不稳定 B.嗜睡、不合作 C.中到重度呼吸因难 D.中到重度酸中毒(pH7.30~7.35) E.呼吸频率>25次/分
A.血CEA B.脑MRI C.肺CT D.血VEGF E.血NSE
A.MVV显著下降 B.FVC增加 C.FEV1.0/FVC下降 D.RV/TLC下降 E.肺总量(TLC.下降
A.有感染高危因素常见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B.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特异性低 C.无感染高危因素常见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 D.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E.入院72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栓塞 C.重症肺炎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E.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A.肺内巨大肿瘤 B.DPB C.BOOP D.胸膜肥厚 E.特发性肺纤维化
A.主要监测INR达到2.0~3.0根据INR调节用量 B.肝素应用1~3天加用,两药重叠应用1周以上 C.主要监测APTT指标,使之达到正常值1.5~2.5倍 D.华法令初始剂量3.0~5.0mg E.一般口服华法令至少3~6个月
A.是低渗性脱水 B.是高渗性脱水 C.细胞外液已失钠240mmol D.假性失钠 E.细胞外液已失钠120mmol
A.细支气管肺泡癌 B.BOOP C.肺泡蛋白沉着症 D.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E.弥漫性肺泡出血
A.长期抗胆碱能药物的吸入疗法 B.长期祛痰剂的使用 C.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 D.肺康复治疗 E.长期家庭氧疗(LTOT)
A.NSIP B.AIP C.COP D.IPF E.过敏性肺炎
A.对肺泡细胞癌诊断率高 B.准确判定肺癌淋巴结转移 C.发现肺内小病灶 D.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E.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A.过敏性肺炎 B.Wegener肉芽肿 C.真菌感染 D.肺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 E.肺包虫病
A.短效β受体激动剂 B.吸入糖皮质激素 C.溴化异丙托品 D.长效β受体激动剂 E.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A.痰培养 B.胸水培养 C.血培养 D.肺内病变活植物培养 E.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