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辩证 B.辨病 C.临床检查 D.询问病史 E.辨色
A.辨证 B.辨病 C.临床检查 D.询问病史 E.辨症(2010年考试真题)
A.心肌梗死 B.恶性肿瘤 C.肝硬化 D.贫血 E.风湿病
A.6粒 B.7粒 C.8粒 D.10粒
本题考查要点是"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
A.5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11个工作日 D.13个工作日 E.15个工作日
A.大枣,杏仁,枸杞予 B.胆矾,乳香,冰片 C.人参,桑椹,茯苓 D.桑椹,天花粉,黄芪 E.当归,陈皮,甘草
A.价钱低廉 B.疗效确切 C.使用方便 D.应用安全 E.质量稳定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 B.伤寒 C.副伤寒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流感
A.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相关的反应 B.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C.人接受超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D.人接受超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有关的反应 E.以上均不是
A.川贝枇杷颗粒 B.川贝止咳露 C.百合固金丸 D.二母宁嗽丸 E.养阴清肺膏
A.怒 B.惊 C.思 D.恐 E.喜
A.大肠湿热 B.寒湿内盛 C.伤食积滞 D.脾胃虚弱 E.肝胃不和
A.葱 B.醋 C.苋菜 D.白萝卜 E.以上均不是
A.气乱 B.气上 C.气下 D.气消 E.气缓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濡脉 E.弱脉
A.30~50U/L B.20~60U/L C.10~50U/L D.10~40U/L E.20~50U/L
A.3.2~7.1mmol/L B.1.8~6.5mmol/L C.4.5~7.8mmol/L D.4.0~7.5mmol/L E.3.5~7.2mmol/L
A.苔质疏松粗大而厚 B.舌苔水滑 C.苔质细腻致密 D.苔质颗粒不清 E.以上都不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A.石决明 B.马蹄决明 C.草决明 D.茺蔚子 E.以上均不是
A.汗出的原因 B.汗出的冷热 C.汗出的气味 D.汗出的气味 E.汗出的颜色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A.气滞 B.气机 C.气逆 D.气脱 E.气陷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相克
A.鼻炎片 B.鼻炎康片 C.通窍鼻炎片 D.辛夷鼻炎片 E.鼻窦炎口服液
A.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 B.连续追踪已上市新药 C.合理使用药物 D.对有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销毁 E.拒绝有不良反应药物使用
A.呼吸喘促 B.脉细无力 C.体倦嗜卧 D.腹痛喜按 E.形体消瘦
A.寒湿困脾 B.脾虚下陷 C.脾胃湿热 D.脾阳虚 E.脾气虚
A.胆 B.胃 C.大肠 D.膀胱 E.三焦
A.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药物 B.不产生依赖性 C.不含毒麻药味 D.临床用过的药物 E.有不良反应,但为一过性,停药后自行消失
A.荆防颗粒 B.感冒清热颗粒 C.香石双解袋泡剂 D.午时茶颗粒 E.参苏丸
A.维C银翘片 B.感特灵胶囊 C.小柴胡颗粒 D.午时茶颗粒 E.贯防感冒片
A.加味银翘片 B.羚翘解毒丸 C.风寒感冒颗粒 D.扑感片 E.三金感冒片
A.午时茶颗粒 B.参苏丸 C.加味银翘片 D.三金感冒片 E.荆防颗粒
A.红润 B.黄色 C.黄而偏白 D.苍白无华 E.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A.与药物有关 B.有经济有关 C.与社会有关 D.与患者有关 E.与医院有关
A.刺痛 B.灼痛 C.隐痛 D.闷痛 E.胀痛
A.高层 B.最低层 C.中上层 D.较下层 E.中层
A.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同病异治的异病同治 C.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