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预防中的促进健康 B.一级预防中的特殊性保护措施 C.二级预防中的早期诊断治疗 D.二级预防中的防止功能障碍 E.三级预防中的康复
A.邻面龋坏情况 B.牙冠颜色 C.牙根数目 D.牙根形态、长度 E.根充情况
A.印模石膏 B.藻酸盐类印模材料 C.琼脂胶体 D.印模膏 E.硅橡胶印模材料
A.包括整个牙槽嵴 B.边缘伸展到唇、颊、舌沟处 C.上颌后缘伸展到腭小凹处 D.上颌两侧后缘伸展到翼上颌切迹,颊侧盖过上颌结节 E.下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
A.腭中缝两侧与上颌结节之间的区域 B.腭中缝处 C.翼上颌切迹处 D.上颌结节处 E.腭小凹处
A.卷舌后舔法 B.吞咽咬合法 C.后牙咬合法 D.利用息止间隙法 E.利用息止颌法
A.诊断性调 B.临床调 C.重度伸长牙的处理 D.不均匀磨耗部分的选磨 E.为了牙齿美观
A.义齿部件与余留牙之间的夹角 B.义齿就位道与脱位道之间形成的角度 C.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之间的夹角 D.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 E.义齿脱位道与基牙邻面之间的夹角
A.达到根1/5 B.达到根2/5 C.达到根1/3 D.达到根2/3 E.达到根1/2
A.向下、向后 B.向下、向外 C.向下、向内 D.向后、向外 E.向下、向前
A.止于下前牙舌隆突上 B.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 C.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3mm处 D.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6mm处 E.止于下前牙舌侧龈缘8mm处
A.主要由天然牙来承担力的称牙支持式 B.牙支持式多用于缺牙数目不多而基牙健康者 C.黏膜支持式义齿多用三臂卡增加固位,减轻黏膜负担 D.混合支持式义齿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 E.混合支持式义齿是由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承担力
A.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 B.全口义齿引起软组织损伤 C.全口义齿折断 D.全口义齿不美观 E.基托树脂老化
A.固位形和抗力形 B.固位体形态及色泽美观 C.各固位体间有共同就位道 D.保护牙体组织及牙体活力 E.正确恢复基牙形态和功能,材料强度好
A.人工牙的质地 B.患者的要求 C.支持组织的条件 D.旧义齿情况 E.价格
A.力分散到修复连接体整体 B.咀嚼效能高 C.磨牙少 D.近似真牙 E.异物感小
A.牙槽骨不断吸收 B.软组织萎缩 C.关系改变 D.手术后软组织被推移 E.软组织弹性改变
A.双端同定桥 B.半固定桥 C.单端同定桥 D.复合固定桥 E.特殊固定桥
A.人工牙磨耗,垂直距离降低 B.前伸不平衡 C.义齿固位不良 D.咬合压力过大 E.偏侧咀嚼
A.患者比较舒适 B.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 C.牙周有储备力 D.可以恢复缺失牙形态 E.可以恢复咀嚼功能
A.患看的姓名 B.患者的职业 C.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D.患者的口腔情况 E.患者的年龄
全口义齿的前牙排列成浅覆浅覆盖的原因()。
A.美观要求 B.功能要求 C.排牙方便 D.取得前伸平衡 E.发音清楚
A.与黏膜面接触 B.离开黏膜1mm C.离开黏膜2mm D.离开黏膜3mm E.离开黏膜3mm以上
关于全口义齿平面位置测定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瞳孔连线平行 B.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 C.与下颌两侧牙槽嵴平行 D.平分间距离 E.在上唇下缘以下2mm
A.咬合过度 B.基牙受扭力,接触点过紧 C.桥体龈端接触点过紧 D.粘固剂过厚 E.基牙负担加重
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要有平衡的主要原因()。
A.美观要求 B.提高咀嚼效率 C.使义齿稳定 D.分散力 E.纠正偏侧咀嚼习惯
A.磨牙少,易于保持口腔卫生 B.舒适美观 C.强度好 D.咀嚼效率高 E.使义齿稳定
A.修复体要正确地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 B.修复体要恢复患牙的功能 C.修复体尽可能厚些,以隔绝细菌侵入 D.修复体边缘线要位于自洁区 E.修复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留下微间隙
A.固位体 B.基牙 C.人工牙 D.基托 E.连接体
A.减小颊舌径的宽度 B.降低桥体面宽度 C.采用金属与树脂材料 D.设计成卫生桥 E.尽量扩大邻间隙
A.面部肤色、营养状态 B.颌面部外形的对称性 C.咀嚼肌检查 D.侧面轮廓的面型 E.颌面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A.有固位作用 B.对基牙不产生侧向力 C.必须选用同种类型的卡环 D.显露金属要少 E.不损伤口内的软硬组织
A.下颌侧方运动 B.外耳道前壁检查 C.颞下颌关节活动度的检查 D.开口度及开口型 E.牙齿形态
A、牙龈增生 B、牙龈上皮附着破坏 C、牙龈萎缩 D、牙龈炎 E、食物嵌塞
A.2个面和2个轴角 B.2个面和3个轴角 C.3个面和2个轴角 D.3个面和3个轴角 E.3个面和4个轴角
A.不超过1mm B.1~2mm C.2~3mm D.3~4mm E.4~5mm
A.楔状缺损 B.龋病 C.牙外伤 D.磨损 E.发育畸形
A.大于1mm,有唇(颊)舌向动度 B.小于2mm,有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动度 C.大于2mm,有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动度 D.大于2mm,有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动度 E.小于2mm,有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动度
A.用锻丝卡增加纵向固位力 B.调整就位道 C.调整固位臂进入倒凹的深度 D.增加直接固位体数目,一般为2~4个 E.调整基牙上固位体的固位形,倒凹深度小于1mm,坡度大于20°
A.预备的洞形应有倒凹 B.预备的洞形的所有轴壁应内聚2°~5° C.洞缘应有斜面 D.洞缘应无斜面 E.不可作预防性扩展
A.双侧游离缺失 B.升高颌间距离者 C.牙弓一侧牙槽骨缺损较大 D.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者 E.新近拔牙者,等待伤口愈合期间
A.作预防性扩展 B.底平、壁直 C.点、线角清楚 D.洞形无倒凹 E.利用辅助固位形
A.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情况 B.全口牙列牙槽骨支持组织的情况 C.颞下颌关节的情况 D.髁突、关节凹的情况 E.下颌骨的情况
A.服用抗生素 B.停戴旧义齿 C.含漱口水 D.手术切除增生黏膜 E.住院治疗
A.1mm B.1~2mm C.2~3mm D.3~4mm E.5mm
A.机械结合 B.范德华力 C.倒凹固位 D.化学结合 E.压力结合
A.连接义齿各部件成一整体 B.承担传递分散力 C.修复缺损的软硬组织 D.直接有效的固位作用 E.间接固位作用
A.边缘密合 B.无翘动 C.咬合基本良好 D.A+B E.A+B+C
A.咀嚼效率低 B.义齿摆动 C.游离端基托翘起 D.义齿旋转 E.义齿下沉
A.与义齿游离端在支点线两侧,并远离支点线 B.与义齿游离端在支点线同侧 C.靠近支点线 D.在支点线上 E.利于美观
A.喷砂 B.预氧化 C.超声清洗 D.除气 E.电解蚀刻
A.舌杆 B.舌杆加前牙连续卡环 C.舌板 D.与黏膜平行接触的舌杆 E.位于倒凹区上缘的舌杆
牙列缺损在哪种情况下应采用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A.缺牙数目较多 B.对颌牙面严重磨耗 C.前牙缺失 D.个别后牙缺失 E.末端游离缺失
A.印模是否准确 B.水平颌位记录是否准确 C.垂直距离是否正常 D.排牙位置是否准确 E.基托边缘伸展是否合适
A.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B.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 C.钢丝弯制式可摘局部义齿 D.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 E.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
A.远缺隙侧 B.近缺隙侧 C.颊侧 D.舌侧 E.近远缺隙侧都有
A.金瓷冠的唇侧 B.老年患者牙龈退缩明显 C.牙冠短小 D.缺损至龈下 E.牙冠略大
A.瘢痕或松动软组织的切除修整术 B.骨性隆突修整术 C.前庭沟加深术 D.牙槽嵴重建术 E.口腔检查
A.X线牙片 B.超声波检测 C.利用离体人工牙模型证实致龋菌的作用 D.荧光素染色 E.Snyder试验
A.治疗牙髓炎 B.治疗根尖炎 C.致龋菌检测 D.修复牙列缺失 E.定期口腔检查
A.生物抗菌剂 B.牙刷、牙线的使用 C.化学漱口剂 D.免疫疫苗 E.光纤照射辅助诊断龋病
A.增加釉质抵抗力 B.抑制细菌酶活性 C.抗菌斑附着 D.降低细菌毒性 E.减少菌斑形成
A.恒牙优于乳牙 B.自出生起使用,效果最好 C.对光滑面龋效果好 D.减少错位牙 E.对成年人无作用,只适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A.2%碱性品红 B.2%龙胆紫 C.2%~5%藻红 D.4%酒石黄 E.1.0%~2.5%孔雀绿
A.10% B.20% C.30% D.40% E.45%
A.刷牙 B.牙线 C.牙签 D.牙间刷 E.橡胶按摩器
A.硬腭部 B.颊部 C.舌 D.口底 E.软腭
A.幼儿园儿童不能用含氟牙膏 B.容易造成儿童摄氟过量 C.可以隔一天用一次 D.存在儿童摄氟过量问题 E.老师控制用量监督刷牙
A.无龋病,无牙周疾病 B.无龋病,无牙周疾病,无黏膜病 C.牙齿不痛,牙龈不肿,牙齿不松 D.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E.牙齿、牙周组织、牙槽骨、口腔黏膜、舌无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
A.活动义齿 B.半固定桥 C.单端固定桥 D.双端固定桥 E.种植义齿
A.桩核+塑料全冠 B.桩核+金属全冠 C.桩核+部分瓷覆盖金属烤瓷全冠 D.全瓷覆盖金属烤瓷全冠 E.成品钢丝弯制的桩冠
A.右下2最好设计冠内固位体 B.右下2最好设计3/4冠 C.降低桥体咬合面 D.增加左下2作基牙 E.桥体与左下1之间用活动连接体
A.磨除下前牙切端使有2mm空隙 B.在义齿上前牙区基托附平面导板,择期再行修复 C.在义齿的上磨牙区作垫 D.拔除下前牙后,上下前牙义齿修复 E.在义齿上前牙区加斜面导板
A.自凝树脂加高旧义齿面 B.基托组织面重衬 C.基托边缘缓冲 D.重新修复,去印模 E.停戴旧义齿1周后重新修复
A.垂直型食物嵌塞 B.水平型食物嵌塞 C.修复体边缘过长 D.创伤 E.修复体轴面凸度恢复不正确
A.树脂贴面 B.金属烤瓷冠 C.全瓷冠 D.瓷贴面 E.3/4冠
患者女,50岁,因牙周病拔除已3个月余,余留牙正常。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两侧基牙固位体应采用()。
A.联合卡环 B.对半卡环 C.延伸卡环 D.RPI卡环 E.三臂卡环
一患者,检查:右下6,近中-面-远中洞,银汞充填,剩余颊舌侧牙体硬组织强壮,咬合紧,牙冠高度仅4mm,若行全冠修复,下列增加固位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轴壁上制备倒凹 B.增加箱状或钉洞等辅助固位形 C.设计龈下边缘 D.适当增加龈边缘宽度 E.设计嵌体冠
患者女,52岁,缺失,行固定义齿修复,46为基牙。1年后基牙有跳痛。其主要原因为()。
A.咬合早接触 B.牙周膜损伤 C.咬合力大 D.末端侧下沉 E.设计不合理
A.过细 B.长度不够 C.与根管壁不密合 D.松动 E.锥度过小
A.换大号上前牙 B.换小号上前牙 C.抬高上前牙龈缘位置 D.抬高上前牙 E.不必修改
A.创伤 B.牙髓炎 C.根尖周炎 D.牙髓充血 E.牙周炎
患者,女,61岁。戴上颌义齿一天,摘、戴义齿时摘戴困难。查:缺失。黏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唇、颊侧基托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处,前牙区牙槽骨较突。引起摘戴困难的原因是()。
A.力大,义齿下沉 B.义齿支持不足,压迫黏膜 C.基托伸展过长。刺激黏膜转折处 D.基托进入倒凹区 E.基托不密合,翘动引起
A.在牙周条件较差的一端,选用固位力较强的固位体 B.在牙周条件较强的一端,选用固位力较弱的固位体 C.在牙周条件较差的一侧,多增加一个基牙 D.选用机械强度略低的材料制作固定桥 E.减小桥体的宽度
患者男,65岁,缺失。在减小义齿游离鞍基水平向移动中,不正确的是()。
A.应用双侧联合设计 B.缺失区对侧应设计间接固位体 C.选用牙尖斜度大的人工牙 D.末端基牙设计RPI卡环组,减小基牙扭力 E.扩大鞍基面积
A.加强口腔健康教育 B.增加食盐加氟措施 C.提倡使用含氟牙膏 D.注意合理营养 E.强化饮水氟浓度的监测和调节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E.12个月
A.叩诊 B.温度测验 C.碘酊染色 D.电活力测验 E.X线片检查
A.银汞悬突 B.深窝沟 C.咬合创伤 D.食物嵌塞 E.边缘不密合的全冠
A.牙槽骨高度降低 B.牙槽骨密度增强 C.根尖区骨密度减低阴影 D.牙周宽度均匀增加 E.牙槽嵴顶位于釉质牙骨质界下1mm
A.梭形芽胞杆菌与螺旋体 B.梭形杆菌与螺杆菌 C.梭形杆菌与螺旋体 D.巨核梭形杆菌与螺杆菌 E.梭形芽胞杆菌与螺杆菌
A.<10℃ B.15~20℃ C.25~30℃ D.35~40℃ E.45~50℃
A.部分坏死 B.炎症组织 C.弥漫钙化 D.肉芽组织 E.网状萎缩
A.妊娠 B.创伤 C.食物嵌塞 D.菌斑微生物 E.不良修复体
A.急性龈乳头炎 B.疱疹性龈口炎 C.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口炎 D.慢性边缘性龈炎 E.白血病
A.启动电源后先调节功率旋钮 B.对厚而硬的牙石用大功率 C.细小牙石及烟斑用小功率 D.将工作头停留在一点上震动 E.工作头以短垂直水平动作洁牙石
A.比成熟恒牙牙髓组织疏松 B.血管丰富,抗病能力和修复功能强 C.牙乳头对感染的抵抗力强 D.髓室内有感染坏死时,部分牙髓或根髓仍有活性 E.根尖孔大、血运丰富,牙髓感染不易向根尖周扩散
A.牙体制备时去除牙体组织多 B.牙间接触点恢复差 C.易形成修复体继发龋 D.患牙解剖形态不易恢复 E.修复体硬度低
A.硬度差 B.弹性较高 C.抗压力低 D.抗龋能力低 E.牙本质小管粗大
A.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B.聚羧酸水门汀 C.磷酸水门汀 D.樟脑酚 E.甲醛甲酚
A.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彼此相齐 B.牙列排列紧密无间隙 C.上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D.牙列排列不紧密,面有明显磨耗 E.切缘及面无明显磨耗
A.口腔结核 B.带状疱疹 C.球菌性口炎 D.口腔念珠菌病 E.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A.与吸烟有关 B.女性多于男性 C.与刺激食物有关 D.发病以中老年较多 E.与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变态反应性疾病 C.遗传性疾病 D.传染性疾病 E.创伤性疾病
上颌4/4颊尖离开平面()。
A.0mm B.0.5mm C.1.0mm D.1.5mm E.2.0mm
上颌侧切牙离开平面()。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离开平面()。
下前牙切缘高于平面()。
A.主承托区 B.副承托区 C.缓冲区 D.边缘封闭区 E.后堤区
支持力较差,只能承担一小部分力的是()。
A.内分泌紊乱的中年以上妇女 B.有烟酒嗜好的中年以上男性 C.病毒感染的儿童 D.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E.患胃肠道疾病者
起固位作用,防止义齿向脱位的是()。
A.卡臂尖 B.卡臂起始部分 C.卡体 D.支托 E.邻面板
A.湿砂期 B.粥样期 C.胶粘期 D.面团期 E.橡皮期 F.硬化期
A.机械性去除菌斑和白垢最常用的方法 B.在操作前需首先进行龈上洁治和根面平整的方法 C.多用在牙龈乳头退缩或牙周治疗后牙间隙增大时的方法 D.适用于牙龈乳头丧失的邻间区,以及暴露的根分叉区和排列不整齐的牙邻面的方法 E.主要用于按摩牙龈,同时去除邻面颈部的牙菌斑的方法
A.天疱疮 B.创伤性溃疡 C.球菌性口炎 D.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E.轻型阿弗他溃疡
A.磨除过长基托 B.磨薄基托 C.调整平衡 D.缓冲系带处基托 E.加长基托边缘
A.基托边缘过长 B.基托边缘过厚 C.不平衡 D.系带缓冲不足 E.基托边缘过短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修复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包括()。
A.缺牙区及邻牙牙片 B.右下4根管治疗 C.右下6根管治疗 D.洁治 E.右下6充填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修复右下5设计方案是()。
A.活动义齿修复 B.双端固定桥 C.单端固定桥 D.复合固定桥 E.固定可摘式义齿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右下4桩核设计最佳为()。
A.铸造桩核 B.预成螺纹桩 C.简单桩 D.金属背板桩 E.塑料桩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对桩核描述正确的是()。
A.直径为根管直径1/2 B.桩长为根管长的1/2 C.桩固位主要靠粘结力 D.桩末端距根尖至少4mm E.桩末端距根尖1~2mm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桥体龈端最佳设计方案是()。
A.改良鞍基式 B.鞍基式 C.球形 D.锥形 E.悬空式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缺失,要求镶牙。口腔检查:右下5缺失,间隙正常,牙槽嵴无明显吸收。右下4大面积龋坏,可探及穿髓孔,右下6面中龋不松动,叩(-),探敏感。全口牙石较多,牙龈红肿。余未见异常。 连接体设计应()。
A.尽量增加截面积 B.内线角圆钝 C.设计活动连接体 D.截面积小于4mm2 E.占据整个邻间隙
一位年轻患者,义齿修复后3周,主诉义齿压痛。查:缺失,余留牙正常,义齿覆盖黏膜红肿、压痕,局部义齿均为双臂卡环,义齿贴合,固位尚可。 解决方法为()。
A.坚持戴用 B.义齿组织面重衬 C.调,人工牙减径 D.修改设计 E.按原设计重新制作义齿
一位年轻患者,义齿修复后3周,主诉义齿压痛。查:缺失,余留牙正常,义齿覆盖黏膜红肿、压痕,局部义齿均为双臂卡环,义齿贴合,固位尚可。 该义齿的支持方式为()。
A.牙支持式 B.黏膜支持式 C.混合支持式 D.牙槽嵴支持式 E.支托支持式
一位年轻患者,义齿修复后3周,主诉义齿压痛。查:缺失,余留牙正常,义齿覆盖黏膜红肿、压痕,局部义齿均为双臂卡环,义齿贴合,固位尚可。 该患者出现黏膜压痛的原因是()。
A.基托翘动 B.义齿下沉 C.咬合高 D.基托过小 E.基托不密合
一位年轻患者,义齿修复后3周,主诉义齿压痛。查:缺失,余留牙正常,义齿覆盖黏膜红肿、压痕,局部义齿均为双臂卡环,义齿贴合,固位尚可。 该问题为()。
A.义齿制作的问题 B.设计错误 C.初戴义齿不适应 D.患者黏膜薄弱 E.义齿使用不当
A.不能再使用全身用氟措施 B.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同时使用其他氟防龋措施 C.只能与窝沟封闭配合使用 D.要定期更换其他类型的牙膏 E.不能再采用其他局部用氟措施
A.浓度越高越好 B.500mg/kg较为合适 C.城市和农村使用含氟牙膏浓度应该不同 D.选用市售1000mg/kg的含氟牙膏即可 E.儿童最好不使用含氟牙膏
A.适宜选用氟化钠牙膏 B.适宜选用单氟磷酸的牙膏 C.可以与成人一样使用市售一般含氟的牙膏 D.每次使用牙膏的用量要小 E.适宜选用氟化亚锡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