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鞣酸蛋白 B.枸橼酸铋钾 C.甲氧氯普胺 D.米索前列醇 E.乳酶生
A.小剂量可使子宫阵发性收缩 B.增强子宫对药物的敏感性 C.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 D.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 E.增强子宫收缩性
A.分散 B.絮凝 C.润湿 D.乳化 E.助悬
A.硫酸-亚硝酸钠反应 B.甲醛-硫酸反应 C.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与铅离子反应 D.二硝基氯苯反应 E.戊烯二醛反应
A.相互联系量大,往往说明其间有因果性 B.量小的联系绝不可能具有因果性 C.量小有可能因研究设计方面的问题所致,但仍可能具有因果性 D.量的强度通常指其联系范围的大小 E.吸烟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多方面研究的结果为10.0到30.0,是极强的联系
A.4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18小时 E.24小时
A.粉衣层-隔离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B.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C.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色糖衣层-打光 D.隔离层-粉衣层-色糖衣层-糖衣层-打光 E.粉衣层-色糖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打光
A.这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酸性蛋白 B.多由猪、牛胰腺提得 C.口服给药吸收快而完全 D.t1/2时间短,但作用维持时间长 E.主要在肝、肾灭活
A.紫外线灭菌法 B.干热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 D.热压灭菌 E.辐射灭菌法
A.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B.乙醇与甘油的混合物 C.液状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 D.煤油与乙醇的混合物 E.液状石蜡
A.抑制DNA聚合酶 B.抑制DNA回旋酶 C.抑制拓扑异构酶Ⅵ D.抑制RNA聚合酶 E.抑制转肽酶
A.临床评价和非临床评价 B.临床前研究和上市后药品的质量评价 C.新药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后再评价 D.药物临床评价 E.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A.肝破裂 B.高热 C.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D.颅内压升高 E.胃穿孔
A.药物剂量应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 B.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负担能力选择适当的剂型 C.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确保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D.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宜选用静脉注射给药 E.对抗凝血药等剂量要求精确的药物,出厂前应测定生物利用度或溶出度
A.Fiek定律 B.Poiseuile C.Stokes D.Noyes-Whitney E.Arrhenius
A.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B.临床、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C.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品种 D.临床、科研需要而市场没有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品种 E.临床需要而市场上供应不足的品种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异常 E.以上都不对
A.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B.边缘系统及蓝斑核 C.中脑盖前核 D.延脑的孤束核 E.脑干极后区
A.药物吸收减少 B.药物的解离度无明显影响 C.应选用无活性代谢物的药物 D.药物消除加快 E.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缩短
A.麻醉深度不够 B.兴奋期长 C.易引起缺氧 D.易引起心律失常 E.易产生呼吸抑制
A.一氧化碳 B.氰化物 C.有机磷杀虫药 D.四氯化碳 E.硫酸
A.吸血昆虫叮咬 B.呼吸道 C.输血注射 D.粪-口途径 E.经产道感染
A.醋酸铵 B.硝酸银 C.醋酸汞 D.硝酸 E.溴化钾
A.毒扁豆碱 B.安贝氯铵 C.新斯的明 D.溴吡斯的明 E.加兰他敏
A.伯氨喹 B.氯喹 C.奎宁 D.乙胺嘧啶 E.青蒿素
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
A.乙醚 B.氯胺酮 C.硫喷妥钠 D.γ-羟基丁酸 E.氟烷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A.±7.5% B.±5.0% C.5.0% D.7.5% E.±0.5%
A.抗病毒药物 B.抗肿瘤药物 C.抗真菌药物 D.抗原虫药物 E.抗结核病药物
A.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B.加速药物排泄,减少药物吸收 C.对昏迷状态的患者催吐 D.使用特殊解毒剂 E.支持对症治疗
A.羧基 B.苯环 C.青霉噻唑基 D.酰氨基 E.8-内酰胺环
A.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B.片剂中有淀粉影响测定 C.阿司匹林片易水解 D.片剂都用两步滴定法 E.有酸性稳定剂和酸性水解产物影响
A.1971年6月 B.1981年4月 C.1991年8月 D.1999年11月 E.2002年1月
A.胃肠出血 B.生殖毒性 C.骨髓抑制 D.恶心呕吐 E.脱发
A.乙胺嗪 B.阿苯达唑 C.吡喹酮 D.哌嗪 E.氯硝柳胺
A.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化学结构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C.实际是一种混合物 D.亲水性强,为水溶性,常用于增容和乳化 E.毒性和溶血作用较小
A.制剂 B.剂型 C.中药 D.药品 E.药物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代谢 E.消除
A.各科学术会议文献、研究简讯,国内外医药界各专业学科交流发表的论文 B.未经批准的广告宣传 C.国内外期刊、图书和索引 D.经药政部门批准的药厂的产品介绍和说明书 E.药典和处方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国药典》(BP)等
A.新药临床试验在检测药物的安生性数据方面有缺陷 B.医疗保险的需要 C.研究分析方法有了突破 D.研究需要反复多次 E.各国药政管理日趋严格
A.利尿作用强 B.起效慢而持久 C.拮抗醛固酮受体 D.排Na+留K+ E.对醛固酮增多性水肿疗效好
A.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 C.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易溶于水,味微苦 E.含有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
A.生成无活性的硫醚代谢物 B.生成有活性的硫醚代谢物 C.生成无活性的砜类代谢物 D.生成有活性的砜类代谢物 E.生成有活性的硫醚代谢物和无活性的砜类代谢物
A.2~10℃,60%~75% B.5~10℃,60%~75% C.2~8℃,45%~65% D.2~8℃,60%~75% E.2~10℃,45%~65%
A.神经纤维的粗细 B.体液的pH C.药物的浓度 D.肝脏的功能 E.血管收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