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宫颈癌 B.Kaposi肉瘤 C.Burkitt淋巴瘤 D.原发性肝细胞癌 E.白血病
钠钾泵的作用是()
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 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将Na+泵入细胞内 D.将Na+和K泵入细胞内 E.将Na+和K+泵出细胞外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Na+ B.K+ C.Cl- D.Ca2+ E.Mg2+
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AB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 C.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E.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
下述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哪一项是错误的()
A.0期主要是Na+内流 B.1期主要是Cl-外流 C.2期是Ca2+内流和K+外流 D.3期主要是K+外流 E.4期有K+内流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储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A.负压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造成的 B.食管内压可间接反映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 C.平静呼吸时,吸气末胸膜腔内压低于呼气末 D.气胸时,胸膜腔内负压减小或消失 E.胸膜腔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
A.壁细胞分泌盐酸 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C.分泌盐酸的能力与壁细胞数目有关 D.幽门腺及胃表面上皮细胞分泌黏液 E.胃表面上皮细胞分泌内因子
A.盐酸 B.HC C.胰蛋白酶 D.糜蛋白酶自身 E.肠激酶
A.氨基酸 B.胆固醇 C.蛋白质 D.甘油 E.葡萄糖
A.舌下温度 B.直肠温度 C.腋窝温度 D.机体表层平均温度 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A.纤维直径 B.刺激强度 C.温度 D.纤维类别 E.动物种属
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中枢突触的多少 C.刺激的强弱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A.梭外肌收缩 B.梭外肌松弛 C.梭外肌受牵拉 D.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E.梭内肌受压迫
A.DNA酶 B.磷酸化酶 C.蛋白激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磷酸二酯酶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含氮激素()
A.1,25-二羟维生素D3 B.雌二醇 C.睾酮 D.醛固酮 E.促甲状腺激素
A.由内分泌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 B.以cAMP为第二信使 C.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D.对靶细胞有严格特异性 E.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
A.肽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键 E.二硫键
A.5'GCCAT3' B.5'GCCAU3' C.5'UACCG3' D.5'TACGC3' E.5'TUCCG3'
A.又称辅酶 B.通过非共价键与酶蛋白质结合 C.由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D.与酶活性有关,但在反应中不被修饰或发生改变 E.一般对热不稳定,不能用透析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A.3.0~3.5mmol/L B.4.0~5.5mmol/L C.4.5~5.5mmol/L D.5.0~6.0mmol/L E.5.5~6.5mmol/L
在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ATP/ADP B.FADH2 C.O2 D.Cytaa3 E.NADH+H+
能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的载脂蛋白是()
A.apoAI B.apoB100 C.apoC D.apoD E.apoE
A.鸟氨酸 B.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色氨酸 E.半胱氨酸
A.dUMP B.TMP C.TDP D.dUDP E.dCMP
A.无即时校读功能 B.d因子识别转录的起始部位 C.又称转录因子 D.催化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E.核心酶与d因子构成全酶
A.甲硫氨酸 B.脯氨酸 C.羟脯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A.增强子 B.启动子 C.操纵子 D.衰减子 E.转座子
A.甲状腺素 B.心钠素 C.维A酸 D.肾上腺素 E.雌激素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A.特异性酶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B.特异性酶蛋白丝氨酸残基磷酸化 C.特异性酶蛋白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D.特异性组蛋白磷酸化 E.任一氨基酸磷酸化
A.运输铁 B.运输铜 C.能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结合 D.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E.运输胆红素
下列关于细胞色素P450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与CO结合后在4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 B.与N2结合后在45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 C.含有血红素辅基 D.基因具有多态性 E.催化氧化反应使一个氧原子加入到作用物,另一个氧原子生成水
评定一个药物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
A.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B.LD50 C.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D.ED50 E.治疗指数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后遗效应 D.耐受性 E.继发反应
A.毛果芸香碱 B.筒箭毒碱 C.麻黄碱 D.乙酰胆碱 E.卡巴胆碱
A.增强麻醉效果 B.减少麻醉药用量 C.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D.预防心动过缓 E.辅助骨骼肌松弛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是()
A.促进环氧酶,增加TXA2合成 B.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合成 C.对抗TXA的2作用 D.抑制血小板生成 E.诱导环氧酶增加PGE2的合成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维拉帕米 D.普萘洛尔 E.腺苷
可以同时阻滞K+、Na+、Ca2+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奎尼丁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A.氯贝丁酯 B.考来烯胺 C.烟酸 D.苯扎贝特 E.洛伐他汀
普萘洛尔降压机制,除外()
A.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B.阻断肾小球旁器β1受体,肾素分泌减少 C.扩张外周血管 D.阻断突触前膜β2受体,递质释放的正反馈调节作用减弱 E.阻断心血管中枢β受体,外周交感神经张力下降
呋塞米的不良反应,除外 ()
A.水和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高尿酸血症 E.减少K+外排
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增加肾小球滤过 B.拮抗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 C.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 D.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同转运载体 E.抑制远曲小管K+-Na+交换
A.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垂体功能亢进 C.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性或症状尚未被充分控制 D.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减退 E.ACTH分泌突然增加
A.中和细菌毒素 B.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C.使淋巴细胞减少 D.抗休克 E.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A.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B.减少葡萄糖从胃肠道的吸收 C.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氨基酸 D.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E.促进糖原合成和储存
A.青霉素 B.氨苄西林 C.磺胺甲基异戊唑 D.红霉素 E.头孢噻肟
A.多粘菌素 B.克拉霉素 C.林可霉素 D.链霉素 E.克拉维酸
A.F质粒 B.R质粒 C.Col质粒 D.Vi质粒 E.K质粒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A.风湿热 B.肠热症 C.类风湿关节炎 D.猩红热 E.红斑性狼疮
A.外毒素的作用 B.肠毒素的作用 C.细菌侵袭力 D.内毒素的作用 E.超敏反应
A.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 B.封闭兴奋型突触的介质释放 C.使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D.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E.使神经细胞坏死
A.大肠杆菌 B.痢疾杆菌 C.伤寒杆菌 D.变形杆菌 E.结核杆菌
A.羊 B.牛 C.鼠 D.犬 E.野生动物
A.蜱 B.蚊 C.鼠蚤 D.恙螨 E.鼠虱
A.血液 B.尿液 C.脑脊液 D.下疳渗出液 E.梅毒疹渗出液
A.甲型肝炎病毒 B.狂犬病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E.腮腺炎病毒
A.核蛋白 B.神经氨酸酶 C.血凝素 D.核酸 E.M蛋白(基质蛋白)
A.抗-HBe B.抗-HBcIgG C.抗-HBcIgM D.抗-HBs E.抗-PreC
A.TI-Ag决定基种类单纯 B.TD-Ag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 C.TI-Ag能直接激活B细胞 D.TD-Ag决定基种类多 E.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TI-Ag
A.细菌脂多糖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抗原抗体复合物
A.TNF B.CSF C.IL-10 D.IL-2 E.IFN
A.短时自限 B.高量强效 C.多源性和多效性 D.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 E.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
A.CD16和CD64 B.CD79a和CD79b C.CD16和CD32 D.CD32和CD64 E.CD80和CD86
A.CD4/MHCⅡ B.CD8/MHCⅠ C.CD28/B7 D.CD2/CD58 E.LFA-1/ICAM-1
A.CD2 B.CD44 C.CD16 D.CD32 E.CD3
CD4+T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
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 B.分泌细胞因子辅助CTL完全活化 C.促进CTL的TCR的表达 D.促进CTL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E.促进CTL的穿孔素的释放
A.CD2与LFA-3 B.CD8与MHCⅠ类分子 C.CD4与MHCⅡ类分子 D.CD28与B7 E.TCR与CD3
A.免疫保护作用 B.再次抗体反应 C.初次抗体反应 D.免疫耐受性 E.与人类自身免疫无关
A.与自身抗原有相似结构成分的微生物进入体内 B.Th细胞功能障碍 C.Ts细胞增多 D.免疫系统不间断地与低剂量自身抗原接触 E.内源性可溶性抗原的产生
A.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E.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A.自身抗体对细胞膜表面抗原的作用 B.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组织损伤 C.致敏T细胞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D.肥大细胞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E.巨噬细胞通过释放溶酶体酶而造成自身组织损伤
A.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B.接种的安全性 C.接种的临床效果 D.接种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大多数DNA分子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腺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胆碱酯酶 D.单胺氧化酶 E.Na+-K+依赖式ATP酶
A.单纯扩散 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运输 E.继发性主动转运
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入胞 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A.随刺激的增大而减少 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形成衰减性扩布 C.不表现不应期 D.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 E.终板电位不属于局部兴奋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E.使Ca2+通道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