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中切牙近中切角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B.上中切牙远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C.上中切牙远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D.上中切牙近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E.上中切牙近中切角与舌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A.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B.研究口腔疾病的人群分布规律 C.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 D.口腔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E.研究影响疾病分布的相关因素
A.就位道不一致 B.邻接触点过紧 C.有早接触 D.制作的桥体龈端过长 E.固位体边缘过长
A.1~1.5cm B.2~2.5cm C.3~3.5cm D.4~4.5cm E.5~5.5cm
A.由约80%水和20%固体物质构成 B.固体物质中糖类是其主要成分 C.蛋白质占菌斑干重的40%~50% D.脂肪占菌斑干重的10%~14% E.菌斑糖类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变化,取决于个体饮食
A.上颌磨牙舌尖、下颌磨牙颊尖 B.上颌磨牙颊尖、下颌磨牙舌尖 C.磨牙颊尖 D.磨牙舌尖 E.磨牙颊尖舌尖均匀磨耗
A.牙齿的残根、残冠 B.长期、大量吸烟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下意识地咬颊 E.不良修复体
A.非同一位置 B.非同一位置,非协调性关系 C.非同一位置,协调性关系 D.同一位置,协调性关系 E.同一位置,非协调性关系
A.成釉细胞瘤 B.牙源性钙化囊肿 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D.牙源性角化囊肿 E.牙源性腺样瘤
A.基托唇颊侧系带区边缘缓冲过多 B.基托舌系带区边缘缓冲过多 C.基托过长过厚 D.基托过短 E.基托过薄
A.组成三角嵴的两个斜面 B.颊尖的舌斜面 C.颊尖的颊斜面 D.舌尖的颊斜面 E.舌尖的舌斜面
A.髁状突 B.喙突 C.颞骨关节面 D.关节盘 E.关节囊
A.牙弓狭窄 B.上颌前突 C.开唇露齿 D.后牙反 E.手指上有胼胝
A.表浅肿瘤呈现蓝色或紫色 B.扪之柔软,可被压缩 C.有时可扪到静脉石 D.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E.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龋好发于牙齿的()
A.自洁区 B.边缘嵴 C.滞留区 D.舌面 E.牙尖
A.80℃ B.60℃ C.40℃ D.20℃ E.0℃
A.Malassez上皮剩余 B.经瘘道口长入的上皮 C.复层鳞状上皮 D.呼吸道上皮 E.牙周袋袋壁上皮
患者缺失3个月,要求固定修复。如果第二磨牙近中倾斜,倾斜牙作固定桥基牙的最大障碍是()
A.倾斜度 B.共同应位道的获得 C.牙周应力集中 D.牙髓损害 E.以上都不是
女,36岁,缺失,根据Kennedy分类属于()
A.第四类第一亚类 B.第四类第二亚类 C.第三类第一亚类 D.第三类第二亚类 E.第三类第四亚类
A.尽早进行清创缝合术 B.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C.使用大剂量磺胺类药物 D.包扎伤口,防止细菌继续侵入 E.及时注射破伤风毒素
患者女,57岁,缺失,为基牙,整铸支架可摘义齿修复,为暴露基牙的龈缘区,建议对抗臂设计为()
A.弯制卡环 B.铸造卡环 C.塑料基托 D.金属基托 E.以上都不对
A.左侧人工牙排列位置不当 B.右侧人工牙排列位置不当 C.垂直距离过大 D.垂直距离过小 E.双侧上颌结节和磨牙后垫处基托过厚
A.牙冠接触唇粘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B.牙冠接触颊粘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C.牙冠接近舌的一面称为舌面 D.牙冠发生咬合接触的一面称为面 E.两个邻面中,接近中线的一面称为近中面,远离中线的一面称为远中面
A.恢复正常的咬关系 B.骨折线对位完全准确 C.恢复面部外形 D.固定期间便于口腔清洁护理 E.以上都不是
A.无菌创口 B.污染创口 C.感染创口 D.切开拔牙创口 E.有组织缺损的无菌创口
A.消毒力弱、刺激性小、不损伤深层牙髓活力 B.刺激性小、渗透性小、向深层组织侵袭 C.刺激性大、消毒力强、足以杀死细菌 D.消毒力强、刺激性小、渗透性小、不使牙体组织变色 E.消毒力适中、刺激性小、渗透性强、不使牙体组织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