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氯化甲基汞进入胃内,再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 B.甲基汞在胃内转化为氯化甲基汞,再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 C.甲基汞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通过胎盘屏障 D.甲基汞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穿过血脑屏障 E.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穿过血脑屏障,侵犯部位主要在下丘脑
A.亚硝酸异戊酯 B.阿托品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硫代硫酸钠 E.亚甲蓝
A.毒蝇伞蕈 B.豹斑毒伞蕈 C.鹿花蕈 D.毒伞属蕈 E.牛肝菌
A.抗热性强 B.不挥发 C.对碱稳定 D.溶于热水 E.对酸稳定
A.胃肠炎型 B.过敏型 C.溶血型 D.肝肾损害型 E.神经精神型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E.维生素E
A.加碱 B.油炸 C.过水 D.弃汤 E.发酵
A.100℃加热5分钟 B.100℃加热10分钟 C.100℃加热20分钟 D.100℃加热30分钟 E.100℃加热1小时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D.肉毒中毒 E.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A.乳及乳制品 B.肉类制品 C.蔬菜 D.米粉、米饭 E.豆制品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某种生物吸收 B.生物的该作用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C.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难分解和排泄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E.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A.环境自净 B.生物迁移 C.生物转化 D.生物富集 E.富营养化
A.8万倍 B.10万倍 C.51万倍 D.101万倍 E.151万倍
A.饮水中加碘 B.食盐中加碘 C.口服碘剂 D.食用含碘食品 E.注射碘化油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地方性氟中毒 C.地方性克汀病 D.地方性砷中毒 E.地方性硒中毒
A.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尿砷过高 D.尿氟过高 E.骨氟过高
A.鱼贝类甲基汞含量高 B.当地居民在水俣湾以打鱼为生 C.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 D.化工厂排放无机汞 E.饮用含无机汞的水
A.镉 B.砷 C.甲基汞 D.铬 E.铅
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获得各组数据如下表,实验者希望通过改进寇氏法计算该化学物的LD50。 如果已知标准误公式为,请给出LD的95%可信区间范围()
A.20.44~24.76mg/kg B.21.41~23.62mg/kg C.15.00~31.30mg/kg D.18.00~26.10mg/kg E.19.21~24.76mg/kg
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获得各组数据如下表,实验者希望通过改进寇氏法计算该化学物的LD50。 如果试验设计时采用霍恩法,其相关要求是()
A.4个染毒剂量组 B.每组动物4只或5只 C.有两个剂量系列:组距分别为3.16和2.15 D.B、C对 E.A、B、C都对
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获得各组数据如下表,实验者希望通过改进寇氏法计算该化学物的LD50。 改进寇氏法对实验设计及结果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是利用剂量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法 B.要求每个剂量组动物数要相同 C.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 D.死亡率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E.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应<20%,而最高剂量组死亡率>80%
有人对某种新化学物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获得各组数据如下表,实验者希望通过改进寇氏法计算该化学物的LD50。 改进寇氏法计算公式如下:m=Xk-i(∑p-0.5)式中:m为lgLD50;Xk为最大剂量对数值,由此计算得到的LD为()
A.21.70mg/kg B.1.352mg/kg C.1.496mg/kg D.22.50mg/kg E.26.10mg/kg
某单位委托对一新型食品添加剂进行第二阶段毒理学安全性鉴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一次最大耐受剂量>5000mg/kg,属无毒类。现进入第二阶段试验。 为检测该化学物质有无间接致突变性,需向检测系统中加入S9。S9混合液中的成分很多,但不含有()
A.葡萄糖-6-磷酸、辅酶Ⅱ B.NaCl C.KCl、MgCl2 D.肝S9 E.磷酸盐缓冲液
A.TA97 B.TA98 C.TA1535 D.TA100 E.TA102
A.rfa突变 B.uvrB突变 C.PKM101质粒 D.PAQ1质粒 E.对溶剂的回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