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注射处红肿、疼痛 B.注射处脂肪萎缩 C.发生低血糖 D.荨麻疹样皮疹 E.过敏性休克
A.心衰 B.肾衰 C.晚期肝硬化 D.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 E.甲状腺功能减退
A.支气管哮喘 B.喉头水肿 C.慢性支气管炎 D.阻塞性肺气肿 E.左心功能不全
A.氨茶碱治疗有效 B.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 C.双肺布满干、湿性啰音 D.动脉血气分析有呼吸性碱中毒 E.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弥漫性哮鸣音
A.小动脉病变 B.动脉中层硬化 C.细小动脉硬化 D.大动脉炎症 E.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链霉素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肠道致病菌 E.厌氧芽孢菌
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A.PaO2<6.65kPa,PaCO2>8kPa B.PaO2>8kPa,PaCO2<6.65kPa C.PaO2<8kPa,PaCO2>6.65kPa D.PaO2<7.5kPa,PaCO2>6.65kPa E.PaO2<8kPa,PaCO2<6.65kPa
A.异烟肼 B.乙胺丁醇 C.对氨基酸水杨酸 D.吡嗪酰胺 E.利福平
A.增加营养 B.卧床休息 C.预防咯血 D.合理化疗 E.定期检查肝功能
A.坐北朝南 B.东西向 C.西南向 D.东北向 E.坐南朝北
A.人群 B.自然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E.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
A.氨氮 B.浑浊度 C.总固体 D.TOD E.TOC
A.细菌总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B.细菌总数与链球菌总数 C.链球菌总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D.链球菌总数与真菌总数 E.真菌总数与白喉杆菌总数
A.1 B.2 C.3 D.4 E.5
A.光变应性皮炎 B.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C.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化妆品痤疮 E.色素沉着症
A.人口净密度 B.人口毛密度 C.居住区用地面积 D.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居住区人口数
A.在吸收液中有较好的溶解性 B.在吸收液中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C.在吸收液中有较低的挥发度 D.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 E.可与吸收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A.硅藻 B.蓝绿藻 C.铁氧化物 D.腐殖质 E.黏土
A.有机磷农药 B.化肥 C.重金属 D.除草剂 E.硫化物
A.慢性毒作用阈剂量 B.成人平均体重 C.成人每日呼吸量 D.环境质量分指数 E.污染物排放标准
A.特殊性 B.两性型 C.非离子型 D.阴离子型 E.阳离子型
A.1.2 B.1.1 C.1.0 D.0.9 E.0.8
A.3~5倍 B.6~8倍 C.9~10倍 D.10~20倍 E.>20倍
A.贫血 B.高血压 C.肠胃功能紊乱 D.龋齿 E.牙斑
A.多环芳烃 B.一氧化碳 C.炭粒 D.花粉 E.香烟烟雾
A.加速酸雨形成 B.有利于啮齿动物、昆虫生长繁殖 C.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D.有利于植物生长 E.光敏感性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A.5μm B.10μm C.50μm D.75μm E.R>100μm
A.氟引起肾脏重吸收降低 B.血中氟与钙结合沉积于骨组织 C.氟促进血中钙形成盐类而排出体外 D.氟干扰钙的吸收 E.氟促进降钙素的分泌
A.气流 B.气湿 C.气温 D.热辐射 E.空气离子
过去,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东京、大阪曾多次发生急性中毒烟雾事件,其污染物是()
A.煤烟烟雾 B.酸雾 C.光化学烟雾 D.异氰酸甲酯毒雾 E.SO2与金属粉尘混合性烟雾
A.<2.5μm的颗粒物 B.2.5μm<颗粒物<10μm C.2.5μm<颗粒物<5μm D.等于2.5μm的颗粒物 E.≤2.5μm的颗粒物
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的污染物是()
A.SO2 B.CO2 C.BaP D.DDT E.Pb
A.碳酸盐硬度 B.重碳酸盐硬度 C.非碳酸盐硬度 D.暂时性硬度 E.永久性硬度
A.出现刺激、过敏或慢性中毒 B.发生慢性中毒或蓄积现象及远期效应 C.出现过敏、刺激或中毒等急性危害 D.发生致癌作用 E.发生"三致"作用
A.超标率 B.等标污染负荷 C.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D.超标倍数 E.污染物的排放体积
A.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和郊区 B.居住区应选择在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 C.工业用地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于当地最小风向频率下风侧 D.各个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E.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A.镉 B.汞 C.铬 D.光化学烟雾 E.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有害气体
A.流行病学方法 B.毒理学方法 C.健康危险度评价法 D.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嗅觉阈和刺激阈测定 E.环境监测
A.比值简单叠加原理 B.比值算术均数原理 C.兼顾最高和平均分指数原理 D.评分加权征询原理 E.分段线性函数原理
A.废水、废气、废渣 B.污水、垃圾、粪便 C.废水、垃圾、粪便 D.废水、废渣、垃圾 E.废气、废水、垃圾
A.肺炎 B.右心衰竭 C.严重休克 D.法洛四联症 E.阻塞性肺气肿
A.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B.甲状腺结节性肿大 C.吸Ⅰ率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D.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E.慢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室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牵张反射 B.浅反射 C.病理反射 D.脑膜刺激征 E.自主神经反射
A.霍乱肠毒素 B.霍乱内毒素 C.腺苷酸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A.甲状腺组织高度增生 B.肾上腺皮质逐渐萎缩 C.肾上腺髓质高度增生 D.性腺组织逐渐萎缩 E.ACTH和CRH分泌增多
A.强心苷 B.糖皮质激素 C.ACEI D.酚妥拉明 E.氨茶碱
A.17.1μmol/L B.20.1μmol/L C.25μmol/L D.30μmol/L E.34μmol/L
A.胆碱酯酶 B.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糜蛋白酶 E.乳酸脱氢酶
A.抗凝治疗 B.血液稀释 C.早期溶栓 D.降解纤维蛋白 E.清除自由基
A.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B.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C.引起变态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D.用药患者变态反应发生概率均等 E.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A.利多卡因 B.依替卡因 C.普鲁卡因 D.丁哌卡因 E.罗哌卡因
A.苯妥英钠 B.乙琥胺 C.苯巴比妥钠 D.卡马西平 E.丙戊酸钠
苯二氮类与巴比妥类共同的特点不包括()
A.都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B.都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C.都具有抗焦虑作用 D.剂量加大都有麻醉作用 E.可致乏力、困倦、嗜睡
A.迟发性运动障碍 B.开-关现象 C.胃肠道反应 D.精神障碍 E.心律失常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去甲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A.急性风湿热 B.感冒发热 C.预防血栓形成 D.类风湿关节炎 E.急性痛风
维拉帕米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心肌细胞内Ca2+量超负荷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B.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 C.负性频率作用 D.负性传导作用 E.抑制血小板聚集
A.心房肌细胞 B.心室肌细胞 C.普肯耶细胞 D.房室结细胞 E.以上均不是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利多卡因 E.胺碘酮
A.松弛静脉血管平滑肌 B.松弛冠脉血管 C.松弛动脉血管平滑肌 D.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 E.以上都不是
A.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识别排除病原体的功能 C.机体识别排除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识别排除胞内寄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排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A.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C.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免疫细胞增殖分化的场所 E.可称为次级淋巴器官
A.相互作用的细胞间MHC抗原相同 B.巨噬细胞处理加工抗原 C.加工抗原提呈给T细胞 D.合成和分泌抗体 E.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
A.小分子化学药物 B.佐剂 C.类毒素 D.抗毒素 E.LPS
A.暴露评定 B.结构活性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危险度表征 E.危害性评定
A.设安全系数是由于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 B.安全系数一般设为100 C.适用于系统毒物,发育毒物 D.适用于遗传毒致癌物和致突变物 E.安全限值=NOAEL/安全系数
A.无机致癌物 B.免疫抑制剂 C.促长剂 D.间接致癌物 E.细胞毒剂
A.溶解度 B.挥发度 C.解离度 D.分散度 E.光学异构
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 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 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 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
A.受孕率 B.正常分娩率 C.幼仔体重增长率 D.幼仔出生存活率 E.幼仔哺育成活率
A.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 B.肿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 C.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 D.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 E.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
A.3天 B.5天 C.10天 D.14天 E.28天
A.食管 B.口腔 C.胃 D.肝 E.肾
A.烷化剂作用 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剂作用 D.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作用 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
A.受试验溶解后稳定 B.溶剂本身无毒 C.不被机体吸收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E.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A.减弱 B.增强 C.无变化 D.持续时间延长 E.潜伏期延长
A.着丝点环 B.相互易位 C.倒位 D.插入 E.重复
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A.脂肪 B.肺 C.骨骼 D.血浆蛋白 E.结缔组织
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 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