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下后牙所有牙尖 B.上后牙舌尖 C.下后牙舌尖 D.上后牙近中斜面和下后牙远中斜面 E.上后牙远中斜面和下后牙近中斜面
A.中厚皮片 B.表层皮片 C.全厚皮片 D.皮瓣 E.带真皮下血管网的全厚皮片
A.成釉细胞 B.釉基质 C.酶 D.釉基质蛋白 E.以上都不是
A.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性 B.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C.无明显渗透力 D.有持续的消毒作用 E.使用方便
A.病变内大量纤维组织 B.病变内大量成纤维细胞 C.病变内形成囊腔 D.病变内新骨形成 E.病变包膜完整
A.龈袋 B.骨上袋 C.骨下袋 D.牙龈红肿者 E.牙周袋溢脓者
A.基托伸展过长 B.印模不准确 C.进入倒凹区基托未缓冲 D.基托变形 E.与硬区相应部位未做缓冲
A.卡环连接体应相互重叠,加强义齿抗折能力 B.连接体具有加强义齿的作用 C.卡环连接体与支托连接体平行,然后横跨,形成网状结构 D.连接体将卡环与基托连接成一整体 E.连接体应分布合理
A.0.6:1000 B.1.6:1000 C.2.6:1000 D.1.0:1000 E.2.0:1000
患者女,56岁,缺失,整铸支架义齿修复,末端基牙采用RPI卡环组,铸造支架的邻面板设计为与基牙部分贴合,其贴合于基牙邻面的正确位置是()
A.与基牙邻面近颈部1/3紧密贴合 B.与基牙邻面中1/3和近颈部1/3紧密贴合 C.与基牙邻面近颈部1/3~1/2部分紧密贴合 D.与基牙邻面近颈部分紧密贴合 E.与基牙邻面中1/3部分贴合
A.口腔黏膜出现簇集针头大小透明小疱疹 B.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散在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C.口腔黏膜有白色小丘疹,连成线条或网状 D.口腔黏膜出现散在微凸软白小点,斑片 E.口腔黏膜出现有乳白色角化斑块,表面粗糙
A.上颌切牙 B.下颌切牙 C.双尖牙 D.第一恒磨牙与上、下切牙 E.双尖牙与上下切牙
A.湿砂期 B.稀糊期 C.粘丝期 D.面团期 E.橡胶期
A.龈瓣切除 B.拔除 C.冲洗上药 D.理疗 E.口服抗生素
A.鹅口疮 B.复发性口腔溃疡 C.疱疹性龈口炎 D.球菌性口炎 E.李-弗病
A.牙弓内各牙齿宽度的总和 B.牙弓内第一磨牙近中各牙齿宽度的总和 C.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 D.牙弓内第一磨牙近中弧形的长度 E.上下颌各牙齿宽度的总和
A.好发于青壮年,是一组疾病的总称 B.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是本病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C.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强直 D.三个主要临床症状是下颌运动异常、自发痛及关节弹响和杂音 E.以保守治疗为主
A.金α<瓷α B.金α=瓷α C.金α>瓷α D.A、B对 E.B、C对
A.未使用垫底材料 B.未使用洞衬材料 C.使用形片不当 D.固位形差 E.抗力形差
A.上前牙向舌侧排,下前牙向唇侧排 B.选用比上颌牙小一号的下前牙 C.选用比上颌牙大一号的下前牙 D.上颌前牙腭侧加厚成平面板 E.将下前牙排列稍拥挤
A.0.3~0.5mm B.0.6~0.7mm C.0.8~1.0mm D.1.2~1.5mm E.1.5mm以上
A.前带 B.中间带 C.后带 D.翼外肌下头肌腱 E.双板区
根据G.V.BlACk分类法,下颌磨牙颊侧面2/3的颊面洞属于()
A.Ⅰ类洞 B.Ⅱ类洞 C.Ⅲ类洞 D.Ⅳ类洞 E.Ⅴ类洞
A.胶结 B.粉剂 C.弹性基质 D.促凝 E.缓凝
A.闰管 B.分泌管 C.排泄管 D.黏液性腺泡 E.浆液性腺泡
A.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B.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C.混合性细菌感染为主 D.厌氧菌感染为主 E.特异菌感染为主
A.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B.切牙和第一前磨牙 C.同时期发育的牙齿 D.同时期发育的前牙 E.同时期发育的后牙
A.在面制备针道,轴壁制备轴沟 B.在龈边缘制备台阶 C.降低牙尖高度 D.降低牙尖斜度 E.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