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7岁 B.8~10岁 C.11~12岁 D.12~14岁 E.14岁以后
A.湿砂期 B.粥状期 C.丝状期 D.面团期 E.橡皮期
A.上颌义齿后缘过长 B.基托后缘与口腔黏膜不密合 C.上下前牙接触,而后牙无接触 D.患者属更年期 E.人工牙接触面积小
A.防止人工牙和基托的折断 B.增强基托的吸附力作用 C.防止颌位前伸 D.加强义齿的平稳和固位 E.获得正确的垂直距离
A.管周牙本质 B.管间牙本质 C.前期牙本质 D.球间牙本质 E.生长线
A.遮色层过薄 B.遮色层过厚 C.瓷泥堆筑时振动过大 D.瓷泥中水分未吸干 E.烧结温度过高
A.用碘仿纱条填塞穿孔部位 B.彻底搔刮穿孔部位 C.用0.09%生理盐水冲洗创口 D.嘱患者捏鼻用力鼓气,以确定穿孔位置和大小 E.让血块机化堵塞穿孔
A.0.5mm B.1mm C.2mm D.2.5mm E.3mm
A.均匀地覆盖于整个牙冠部 B.从牙冠部向牙颈部逐渐变薄 C.从牙冠部向牙颈部逐渐变厚 D.从近中向远中逐渐变薄 E.从近中向远中逐渐变厚
A.外科手术整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B.应采用综合序列治疗来达到功能与外形的恢复 C.唇裂病员无法形成"腭咽闭合" D.腭裂病员术后应作语音训练 E.颌骨继发畸形的治疗常在16岁以后进行
A.下颌骨颏部 B.下颌骨体部 C.下颌骨升支部 D.下颌骨髁状突 E.上颌骨牙槽突
A.拔除乳牙残根后应进行彻底刮净牙槽窝 B.适当扩大牙槽窝,去除残留物 C.与骨膜牙龈相连的骨折片应复位保留 D.撕裂的牙龈组织应予缝合 E.拔牙创内的碎片及肉芽应刮净
A.四肢皮肤 B.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 C.外阴部 D.胃肠道黏膜 E.背部皮肤
A.盐酸 B.氢氟酸 C.硫酸 D.磷酸 E.硝酸
A.活髓切断术 B.直接盖髓 C.干髓术 D.根管治疗 E.塑化治疗
A.明确颅面特征的分类 B.诊断清楚 C.简单 D.易推广 E.以上都不是
A.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B.颊面与近中面交界处 C.舌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D.颊面与近中面交界处 E.中央窝
A.金 B.银 C.铜 D.铁 E.钴
患者半年来因右侧后牙咬牙合痛、冷热痛要求治疗。查:无龋,近中可疑隐裂,冷热测引起疼痛,刺激去除后,持续数秒,叩诊(±)。右侧后牙不同程度磨损,探敏。该患者主诉牙治疗原则为()
A.不治疗 B.调牙合 C.脱敏 D.牙髓治疗后全冠修复 E.备洞充填
A.冠内附着体 B.冠外附着体 C.远基牙上的间隙卡环 D.近基牙上的三臂卡环 E.套筒冠固位体
某男,17岁,缺失,检查:拔牙创愈合良好,探(-),叩(-),但牙合龈距4~5mm,余(-)。其修复设计最好为()
A.烤瓷固定桥 B.铸造金属固定桥 C.烤瓷固定桥 D.三臂卡环加支托,可摘局部义齿 E.缺隙区用铸造金属牙合面,三臂卡环加支托,隙卡
A.牙挺由挺刃和柄两部分组成 B.牙挺工作原理包括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两种 C.使用牙挺各种工作原理应单独使用,避免综合 D.牙钳由钳喙、钳柄和关节构成 E.使用牙钳拔牙因力量易控制,故无需进行保护
A.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B.牙冠解剖外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C.牙冠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D.牙冠轴面最突点的连线,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E.组织表面最突点的连线,不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
A.1/4 B.1/3 C.1/2 D.2/3 E.3/4
A.1颗 B.2颗 C.3颗 D.4颗 E.6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