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常为扁根,多为双根 B.拔除时以摇动力为主 C.根周骨质腭侧较颊侧疏松 D.脱位时可适当使用扭转力 E.脱位方向应向腭侧牵引
A.右下567排列在牙槽嵴顶上 B.右下567排列偏舌侧 C.右下567排列偏颊侧 D.右下567与对颌牙排成正常覆 E.右下567与对颌牙排成正常覆盖
A.11做3/4冠,13做桩冠 B.11做烤瓷冠,13做桩核冠 C.11、13、14做烤瓷冠 D.11、13都做树脂全冠 E.以上都不对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二腹肌
A.左下第一恒中切牙 B.右上第一恒前磨牙 C.左上第一恒前磨牙 D.左上第一乳磨牙 E.右上第一乳磨牙
A.关节囊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B.急性前脱位未得到治疗,时间过长 C.脱位的髁突与关节盘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D.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 E.可用手法复位
A.0.2~0.5mm B.0.5~1mm C.1.0~1.5mm D.1.5~2.0mm E.都不正确
A.开口初闭口末的清脆单声弹响 B.多声破裂杂音 C.一般无弹响杂音 D.开口末闭口初的清脆单声弹响 E.连续摩擦音
A.腐质未完全去净 B.洞型制备不规范 C.未用窝洞消毒剂 D.充填材料与牙体之间不密合 E.窝洞周围牙体组织有破裂
A.基托 B.暂基托 C.鸦堤 D.鸦托 E.蜡基托
A.约3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 B.约70%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C.约10%釉质和牙骨质并不相连 D.全部为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E.约30%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上
A.没有角化层 B.血管丰富 C.无黏膜下层 D.缺乏颗粒层 E.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A.颈缘瓷层过厚 B.颈缘瓷层过薄 C.基底冠颈缘过长 D.基底冠颈缘过短用瓷恢复长度 E.基底冠颈缘过后
A.变态反应 B.晕厥 C.中毒 D.休克 E.全脊髓麻醉
A.1mm B.2mm C.2.5mm D.3mm E.3.5mm
A.灭菌注射用水 B.0.1%洗必泰溶液 C.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 D.0.1%甲硝唑液 E.0.4%硫酸庆大霉素溶液
A.常见于30~49岁 B.下颌比上颌多见 C.X线片上表现为单囊或多囊 D.囊液为黄色或黄褐色 E.生长缓慢,沿骨小梁浸润性生长,易复发
A.拍X线片 B.全身身体状况检查 C.询问家族史 D.咬合检查 E.查白细胞趋化功能
A.下颌前牙区 B.上颌后牙区 C.上颌前牙区 D.下颌体及下颌角部 E.下颌骨升支部
A.左上6和右上6 B.左上8和右上8 C.左下6和右下6 D.左下8和右下8 E.左下5和右下5
A.1~2岁 B.3~5岁 C.8~10岁 D.18岁以后 E.终生存在
A.气体和溶液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B.杀灭芽胞用1%浓度,5分钟奏效 C.杀灭繁殖体型微生物仅需0.01%~0.05%浓度 D.适用于浸泡金属器械 E.对乙肝病毒有杀灭作用
图示是鳃裂囊肿患者的CT检查结果,关于此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自觉症状 B.大小不定,生长缓慢 C.可继发感染 D.触之有搏动感 E.可形成瘘
A.心搏骤停 B.大出血 C.休克 D.骨折 E.窒息
A.必须做鸠尾 B.无需要做鸠尾 C.在舌侧(腭侧)做相应的鸠尾 D.在唇侧做鸠尾 E.以上都不是
A.支托 B.大连接体 C.小连接体 D.网状连接体 E.邻面板
A.3~8 B.4~8 C.5~8 D.4~6 E.3~7
A.桥体厚度的立方成反比 B.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 C.桥体宽度成正比 D.桥体的硬度有关 E.以上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