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后牙及上颌牙槽骨 B.后牙及下颌牙槽骨 C.前牙及上颌牙槽骨 D.前牙及下颌下槽骨 E.各部位都较常见
A.检查拔除的牙根是否完整 B.检查牙龈是否撕裂 C.检查牙槽窝,如有异物应清除 D.过高的牙槽中隔应待自行吸收 E.压迫复位牙槽窝
A.乳突尖部 B.乳突尖端下方约1cm处 C.乳突根部 D.乳突前缘中点 E.茎突尖部
A.70%乙醇 B.2%枸橼酸 C.2%碘酊 D.10%甲醛 E.5%新洁尔灭
A.年轻恒牙 B.前牙 C.上颌第三磨牙 D.下颌第三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A.手术治疗 B.放射治疗 C.化疗 D.治疗 E.咖吗刀治疗
A.发热 B.血尿 C.骨髓抑制 D.心肌炎 E.神经毒性
A.静脉麻醉 B.分离麻醉 C.阻滞麻醉 D.复合麻醉 E.基础麻醉
A.骨髓抑制 B.神经毒性 C.恶心呕吐 D.神经性皮炎 E.肝功能损害
A.腺泡细胞癌 B.沃辛瘤 C.腺样囊性癌 D.多形性腺瘤 E.黏液表皮样癌
A.0.5% B.1% C.2% D.5% E.10%
A.下颌前部合片 B.下颌横断合片 C.下颌骨侧位片 D.合翼片 E.华特位片
A.妊娠妇女 B.风湿性心脏病病人 C.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 D.放疗后拔牙病人 E.糖尿病病人
A.无菌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B.污染伤口、感染伤口、化脓伤口 C.感染伤口、无菌伤口、化脓伤口 D.化脓伤口、无菌伤口、污染伤口 E.无菌伤口、可疑伤口、污染伤口
A.因过早反复漱口造成血凝块脱落 B.血压过高引起局部渗血 C.软组织撕裂 D.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 E.牙槽窝内小血管破裂
A.颊脂垫尖处 B.翼下颌皱襞与颊脂垫尖之间 C.颊部粘膜的下1/3处 D.平对下颌第二磨牙冠部的颊粘膜上 E.平对上颌第二磨牙冠部的颊粘膜上
A.轻度张口受限 B.中度张口受限 C.重度张口受限 D.牙关紧闭 E.以上都不是
A.向上后 B.向上后外 C.向上后内 D.向后外 E.向后内
A.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B.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C.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D.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E.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A.是临床常用的活体组织检查方法 B.应与手术同时进行 C.冰冻活检准确率可达95% D.标本应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 E.能协助迅速确定肿瘤的性质
A.穿刺检查 B.X线检查 C.B超检查 D.造影检查 E.CT
A.异丙酚 B.乙醚 C.异氟醚 D.氧化亚氮 E.安氟醚
A.硬膜外麻醉 B.吸入麻醉 C.静脉麻醉 D.阻滞麻醉 E.浸润麻醉
A.下颌管 B.颞下间隙 C.下颌骨舌侧骨膜下 D.舌下间隙 E.下颌下间隙
A.牙瘤 B.牙骨质瘤 C.成釉细胞瘤 D.牙源性黏液瘤 E.骨化性纤维瘤
A.生理盐水 B.1:5000高锰酸钾溶液 C.0.1%洗必泰 D.2%福尔马林 E.2%雷夫诺尔
A.下颌智齿冠周炎是主要的感染 B.临床多系局限型 C.主要破坏骨皮质 D.颌骨溶解性破坏严重 E.病变多位于下颌开支部
A.碘条填塞 B.刮净肉芽切除瘘道及瘘口开放引流 C.高渗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瘘口 D.明胶海绵填塞 E.刮净肉芽切除瘘道及瘘口缝合皮肤
A.无致癌、无致畸性 B.无变态反应 C.不腐蚀,不降解 D.有一定强度及弹性 E.可重新利用
A.黏膜内种植体医学教育网 B.牙内骨内种植体 C.骨膜下种植体 D.骨内种植体 E.以上都不是
A.于神经鞘膜 B.生长缓慢,包膜完整 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穿刺可抽到不凝血样液 E.以上都不对
A.羟基磷灰石 B.生物陶瓷 C.金属钛 D.高分子材料 E.氧化铝
A.气管切开 B.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C.将舌牵出口外 D.低卧 E.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A.90% B.80% C.70% D.60% E.50%
A.颞肌的作用 B.咬肌的作用 C.翼内肌的作用 D.翼外肌的作用 E.关节韧带的作用
A.下颌骨侧位片 B.咬合片 C.下颌曲面断层片 D.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E.下颌骨横断曲面断层片
A.局部淋巴结炎 B.菌血症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D.下颌智齿冠周炎 E.其他间隙感染的扩散
A.炎症向后扩散形成翼颌间隙脓肿,再向外穿过乙状切迹形成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颊瘘 B.炎症向前扩散,形成舌下间隙脓肿,向外穿破下颌舌骨肌与颈阔肌间形成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颊瘘 C.炎症向后扩散形成咬肌间隙脓肿向外穿破咬肌形成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颊瘘 D.炎症向前扩散形成颌下间隙脓肿,向外穿破颈阔肌,形成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颊瘘 E.炎症向后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穿破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隙形成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颊瘘
A.常因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 B.常伴明显开口受限 C.脓肿形成后有明显的压痛点 D.脓肿形成后,常在咬肌前缘触及波动感 E.可向邻间隙扩散
A.于成黑色素细胞 B.生长迅速,表面溃烂、出血,周围出现结节 C.容易发生广泛转移 D.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不宜行活检 E.治疗可行局灶切除
A.小于1cm B.大于1cm,小于2cm C.大于2cm,小于3cm D.大于3cm,小于4cm E.大于4cm
A.双手置于病变上下或两侧 B.双手食指置于病变上下或两侧 C.一手的食指和另一手拇指置于病变上下或两侧 D.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病变上下或两侧 E.一手的食指和拇指置于病变上下或两侧
A.75% B.80% C.85% D.90% E.95%
A.患者应取坐位 B.检查者应站在其右侧 C.患者头稍低,略偏向被检查侧 D.淋巴结触诊仅对浅淋巴结有意义 E.检查者按一定顺序,由浅人深,滑动触诊
A.棉织品和橡胶制品 B.明胶海绵和各种粉制品 C.凡士林和油脂 D.玻璃和陶瓷 E.液体石蜡
A.20分钟以上 B.15分钟 C.10分钟 D.2分钟 E.1分钟
A.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 B.可配成水或乙醇溶液使用,乙醇溶液杀菌作用更强 C.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 D.对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杀灭作用较差 E.器械消毒应以1~2mg/ml有效碘浓度浸泡1~2小时
A.40%甲醛持续40分钟 B.10%甲醛持续40分钟 C.40%甲醛持续10分钟 D.10%甲醛持续lO分钟 E.100%甲醛持续10分钟
A.应更换手术者的衣裤、鞋、帽、口罩 B.由于口腔颌面手术多为污染手术,故消毒要求较普通外科手术适当放宽 C.近年来采用新的高效复合型消毒剂——灭菌王 D.灭菌王既可用于术者消毒,也可用于术野皮肤和器械消毒 E.在门诊行及牙槽手术时,也应洗手或配戴手套,以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A.病员在术前应行理发、沐浴和备皮 B.与口腔相通的大手术,特别是需植骨、植皮者,应作洁治,充填等 C.术前应使用1:5000高锰酸钾或1:1000洗必泰液含漱 D.取皮和取骨区应在术前1日彻底清洁备皮,以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E.若具有强有效的消毒条件或整容手术时可免去剃发
A.2.5% B.2.O% C.1.5% D.1% E.0.5%
A.5% B.3% C.2.5% D.2% E.1%
A.0.1% B.0.2% C.O.3% D.0.5% E.1%
A.0.5% B.1% C.1.5% D.2% E.2.5%
A.消毒应从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感染创口相反 B.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及多个术区手术可一并消毒 C.孔巾铺置法适用于门诊小手术 D.三角形铺巾法适用于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 E.四边形铺巾法适吊于腮腺区、颌下区、面部及涉及多部位的大型手术
A.切口尽量与术区内重要的解剖结构相平行 B.切口尽量与皮纹方向相一致 C.为获得最小、最轻微的瘢痕,手术切口的形状最好是直线形 D.手术切口应留有余地,以保留延长切口的可能性 E.活检手术切口力求与再次手术切口相一致
A.压迫止血 B.阻断止血 C.热凝止血 D.降压止血 E.钳夹、结扎止血
A.钳夹一段时间后,放开止血钳即可 B.使用丝线结扎 C.配合电凝止血 D.贯穿缝扎 E.“8”字缝扎
A.10分钟左右 B.20分钟左右 C.30分钟左右 D.40分钟左右 E.50分钟左右
A.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具有明确的解剖概念 B.主刀与助手间要相互配合,作好组织牵引 C.局部有炎症或瘢痕时,手术分离造成较多出血 D.锐性分离对组织损伤较大,一般应在直视下进行 E.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在术中常交替和结合使用
A.主要用于结扎血管和缝合时 B.口腔颌面外科以单手打结和针持打结最常用 C.口腔内缝合不必打三重结,少见结的滑脱 D.打结要求方结和外科结,防止打滑结 E.打结的速度和质量决定手术时间的长短和效果的的好坏
A.1~2mm B.2~3mm C.3~4mm D.4~5mm E.5~6mm
A.“烟卷”引流 B.片状引流 C.纱条引流 D.管状引流 E.负压引流
A.手术后的创口,在其两缘的缝隙间,首先出现炎症反应 B.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渗出血凝块,连接两侧创缘 C.增生的毛细血管长人血凝块,供应所需营养 D.瘢痕由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医学教育网 E.瘢痕的上皮组织既有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也有真皮结构和皮肤附件
A.去除引流物,疑有血肿形成或感染 B.创口渗血较多,或者大量分泌物溢出 C.手术后至拆线前常规进行的步骤 D.敷料松脱或过紧,伤口剧痛 E.观察创口或皮瓣情况
A.保持敷料的清洁美观 B.安慰患者,增强康复信心 C.作为手术或治疗后的常规步骤 D.检查伤口 E.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正常愈合
A.保护术区和创部,防止继发感染 B.止血或减轻水肿 C.防止或减轻骨折错位 D.保温、止痛、固定敷料 E.遮挡创口,减少对病员的不良刺激
A.石膏绷带 B.卷带 C.弹力绷带 D.四头带 E.三角巾
A.伤后出血多或易形成血肿 B.组织水肿块而且重 C.可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引起窒息 D.组织抗感染与再生能力较强 E.初期缝合期限较其他部位长,但不可超过伤后24小时
A.颌面部再次受到弹片打击造成的损伤 B.颌面损伤伴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向邻近组织飞散 C.牙齿上的牙结石和细菌带入深部组织,引起创口感染 D.颌骨骨折线上的龋坏牙导致骨创感染 E.骨折致牙列变形和咬合错乱,影响骨折的诊断
A.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B.加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 C.抗感染治疗 D.注意观察有无涎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征象 E.心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A.烦躁不安 B.呼吸急促 C.锁骨上、肋间隙、剑突下出现凹陷 D.出冷汗、脉速 E.鼻翼煽动
A.下颌颏部粉碎性骨折 B.上颌LeFortⅢ型骨折 C.下颌正中单线骨折 D.左颏孔区骨折 E.双髁突颈骨折
A.组织渗血 B.小静脉出血 C.小动脉出血 D.知名动静脉出血 E.可全身及局部应用
A.休克发生很常见 B.主要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C.抗休克的目的是恢复组织灌流量 D.对创伤性休克主要采用安静、镇痛、止血、补液等方法 E.对失血性休克以补充血容量为根本措施
A.尽早进行清创缝合术 B.无清创条件时,应尽早包扎创口 C.全身使用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D.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 E.及时注射破伤风
A.压迫止血 B.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 C.保护并缩小创口 D.减轻疼痛 E.减少污染,防止涎液外流
A.可单独发生 B.可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 C.根据伤因和伤情不同分为各种类型 D.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 E.各类损伤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A.4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7小时 E.8小时
A.0~5小时 B.6~12小时 C.13~17小时 D.18~23小时 E.24~48小时
A.可用刮匙、刀尖和止血钳清除嵌入的异物 B.表浅的金属异物,用磁铁吸出 C.深部金属异物,应拍X线片定位 D.完全坏死的组织,应被视为异物而去除 E.无论异物位于何处,无论何种情况,均应彻底去除
A.为纠正眼角、口角、鼻翼移位进行的成形外科缝合 B.组织缺损移位感染等无法清创缝合时,先采取的措施 C.其目的是尽可能使组织恢复或接近正常位置 D.常使用的方法是使用钮扣、金属丝等减张缝合 E.待感染控制和消肿后可进一步作缝合处理
A.下颌前部 B.上颌前部 C.下颌后部 D.上颌后部 E.下颌全牙槽突
A.外力直接作用于牙槽突 B.伴有唇和牙龈的肿胀和撕裂 C.骨折咬合错乱 D.摇动损伤区某一牙时,邻近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E.伴牙折或牙脱位
A.正中联合部 B.颏孔区 C.下颌角区 D.下颌孔区 E.髁状突颈部
A.15% B.25% C.35% D.45% E.55%
A.前上 B.后下 C.前下 D.后上 E.左右
A.2个月 B.3周 C.3个月 D.4周 E.10周
A.颧部肿胀 B.复视 C.颧部塌陷畸形 D.前牙开合 E.髁突动度消失
A.上颌窦填塞法 B.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 C.口内切开复位 D.单齿钩复位 E.巾钳牵拉复位
A.伤后6~8周 B.X线片上骨痂与骨皮质界限消失 C.骨内外骨痂和桥梁骨痂完全融合并骨化 D.X线片尚可见清晰的骨折线 E.骨折断端坏死骨质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