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熟石膏粉与水调和的比例 B.搅拌时间 C.搅拌时的室温 D.熟石膏的性能 E.以上均不是
磷酸盐包埋材料是最常用的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
A.主要成分为间苯二酚和甲醛 B.聚合前流动性大,具有良好渗透性 C.能促进根尖钙化,封闭根尖孔 D.聚合后对根尖周组织刺激性小 E.能够渗透到牙本质小管中去
A.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C.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关系 D.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牙合 E.以上都是
A.鼻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B.腭前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和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和颊神经 D.鼻腭神经和上牙槽中神经 E.鼻腭神经和腭前神经
A.含量为150~250mg/100ml,约占血浆蛋白的1/30 B.是人类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 C.是唾液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具有黏滑性质 D.仅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唾液中,是唾液腺的特异性产物 E.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精氨酸含量较多
A.①⑤ B.①②⑤ C.③⑤ D.②④⑤ E.②③⑤
A.侧切牙牙胚挤压中切牙牙根形成间隙 B.多生牙、牙瘤的存在导致 C.唇系带附着过低形成间隙 D.侧切牙先天缺失使中切牙出现间隙 E.吮指习惯使前牙出现间隙
A.不用造影剂增强即能显示肌、血管及肿瘤的范围 B.无电离辐射,对人体基本无害 C.对骨组织的显示特别好 D.对软组织的显示特别好 E.能充分显示病变全貌及立体定位
A.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的早期就已确定 B.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 C.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多点按直线方向推进 D.鼻腔底、牙弓牙合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之间的交角,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 E.由蝶鞍中心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颊部所画的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
A.颅部前后径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颅底骨缝的生长 B.颅部生长不成比例,前后径比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加为多 C.蝶枕骨结合在18~20岁仍存在生长发育 D.蝶骨间软骨结合在出生时钙化,蝶筛软骨结合大约在出生后7年钙化 E.颅底软骨结合过早钙化可造成上颌后缩,面中部凹陷
A.肌肉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 B.牙周膜纤维的张力未恢复平衡 C.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D.第三磨牙的萌出 E.生长型不会影响矫治效果,保持时不用考虑这一因素
A.面部表情肌 B.咀嚼肌 C.唇肌 D.舌肌 E.颊肌
A.力 B.力偶矩 C.力偶矩/力 D.力偶矩×力 E.力偶矩+力
A.功能性矫治器 B.固定矫治器 C.活动保持器 D.固定保持器 E.以上都不是
A.牙根进行性吸收 B.牙根特发性吸收 C.牙骨质吸收 D.牙槽骨直接骨吸收 E.牙槽骨潜行性骨吸收
A.整体移动 B.倾斜移动 C.旋转移动 D.转矩移动 E.伸出或压入移动
A.患者年龄 B.血液供给 C.患者性别 D.影响骨形成与吸收的因素 E.施力的强度和时间
A.每天加力 B.1周 C.2~3周 D.4~6周 E.半年
A.骨弹性学说 B.骨机械化学说 C.骨转化学说 D.骨压迫学说 E.骨压电效应学说
A.1个压力区和1个张力区 B.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 C.3个压力区和3个张力区 D.4个压力区和4个张力区 E.5个压力区和5个张力区
A.牙骨质的可塑性 B.牙周膜的弹性 C.牙周膜的完整性 D.牙周膜的内环境的稳定性 E.牙槽骨的抗压性
A.临床牙冠 B.解剖牙冠 C.根长 D.整个牙长轴 E.以上都有关
A.250~300g B.450~500g C.340~450g D.800~1000g E.1200~1500g
A.安氏Ⅱ类1分类 B.安氏Ⅲ类 C.安氏Ⅰ类 D.安氏Ⅱ类2分类 E.开牙合
A.稳定支抗 B.加强支抗 C.差动力支抗 D.交互支抗 E.以上均不正确
A.Herbst矫治器 B.肌激动器 C.生物调节器 D.双牙合垫矫治器 E.FR矫治器
A.Ⅰ类错牙合是由于舌功能比颊功能弱,因而牙弓宽度发育不足,牙列拥挤 B.Ⅱ类错牙合是舌位置靠后的结果 C.Ⅲ类错牙合是舌位置靠前的结果 D.唇的封闭是生长潜力自由发展的前提,唇功能异常,生长将受阻 E.以上均正确
A.前倾弯 B.后倾弯 C.末端后倾弯 D.转矩 E.外展弯
A.轻度力 B.肌力 C.颌内力 D.正畸力 E.机械力
A.固位良好,支抗充足 B.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 C.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 D.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 E.体积小,较舒适
A.第一序列弯曲 B.第二序列弯曲 C.第三序列弯曲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前方牵引矫治器 B.垂直牵引矫治器 C.头帽颏兜 D.ABC都是 E.ABC都不是
A.防龋 B.保持牙弓长度 C.保障正常萌替 D.维护正常肌功能环境 E.乳牙反牙合活动矫治
A.萌出4颗乳前牙 B.乳牙完全萌出 C.下前牙萌出替换 D.全部乳牙替换完成 E.第二磨牙未建牙合
A.60~70g B.100~300g C.300~400g D.500g以上 E.1500~3000g
A.调磨乳前牙 B.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C.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D.局部固定矫治 E.头帽、颏兜
A.能保持牙弓长度 B.不妨碍牙及牙槽高度、宽度的发育 C.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D.ABC都是 E.ABC都不是
A.丝圈式固定缺隙保持器 B.固定舌弓 C.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 D.缺隙开大矫治器 E.以上都是
A.丝圈式固定缺隙保持器 B.固定舌弓 C.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 D.缺隙开大矫治器 E.以上都可以
A.乳牙根尖周感染 B.乳磨牙早失 C.多生牙使恒牙萌出道受阻 D.囊肿、牙瘤妨碍恒牙萌出 E.以上都是
A.定期观察至恒牙列 B.唇挡消除异常肌张力 C.片切乳磨牙提供萌出间隙 D.片切上下切牙提供间隙 E.固定舌弓维持间隙
A.替牙期严重牙列拥挤 B.无恒牙胚缺失 C.上、下颌骨Ⅰ类关系 D.下颌后缩造成的深覆盖 E.有家族史拥挤倾向
A.肌激动器 B.功能调节器 C.双牙合垫矫治器 D.Herbst咬合前导矫治器 E.下颌前牵引
A.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调控颌骨牙齿发育利于畸形矫治 B.可降低某些复杂牙颌畸形的治疗难度,甚至免除后期手术 C.早期矫治选择的矫治方法简单 D.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E.儿童属于生长发育期,骨性畸形复发可能性大
A.合理的饮食习惯 B.尽早治疗鼻炎、鼻窦炎 C.防龋 D.心理维护 E.以上都包括
A.单侧后牙反牙合多系牙合干扰造成 B.可通过调牙合正单侧后牙反牙合 C.可通过调牙合矫正乳牙列双侧后牙反牙合 D.替牙列双侧后牙反牙合需活动矫治器矫治 E.替牙列双侧后牙反牙合可等待至恒牙列固定矫治
A.阻生的多生牙位置较高 B.不妨碍恒牙的移动 C.不压迫恒牙牙根 D.外科手术拔除困难 E.以上都包括
A.矫治时机十分重要 B.矫治力应适宜 C.矫治疗程不宜太长 D.矫治疗程一般很长 E.矫治目标有限
A.遗传性下颌前突 B.乳牙反牙合未矫治 C.舌体过大或过低 D.垂体功能亢进 E.以上都包括
A.邻面去釉 B.快速扩弓 C.上颌前牵引 D.骨膜牵张成骨 E.推磨牙向远中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
A.60~70g B.120~150g C.300~500g D.600~1000g E.>1000g
A.玻璃离子水门汀和聚羧酸锌水门汀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 B.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氢氧化钙水门汀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 C.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 D.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 E.复合树脂和聚羧酸锌水门汀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
A.每个羧酸盐基团在玻璃粉表面取代了一个磷酸盐基团和一个钙离子 B.每个磷酸盐基团在玻璃粉表面取代了一个羧酸盐基团和一个钙离子 C.每个钙离子在玻璃粉表面取代了一个磷酸盐基团和一个羧酸盐基团 D.每个磷酸盐基团在玻璃粉表面取代了一个醋酸基团和一个钙离子 E.每个醋酸基团在玻璃粉表面取代了一个磷酸盐基团和一个钙离子
A.20分钟 B.1小时 C.6小时 D.24小时 E.2天
A.复合树脂的线胀系数大于天然牙 B.体积收缩导致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形成边缘裂缝是复合树脂的一大缺陷 C.在树脂基质相同的情况下,填料越多,复合树脂的线胀系数越小 D.填料含量多、粒度大的比填料含量少、粒度小的复合树脂的机械强度高 E.小颗粒型复合树脂有光洁的表面和良好的色泽稳定性,广泛用于前牙
A.反牙合 B.内倾性深覆牙合 C.牙列排列不齐 D.平衡牙合 E.对牙周组织产生创伤的阿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