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mm B.3mm C.5mm D.6mm E.8mm
A.病变骨腔清除术 B.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 C.继续加大卡马西平药物剂量 D.2%普鲁卡因病变支封闭 E.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
A.刃状边缘 B.90°肩台 C.90°肩台+斜面 D.凹面肩台 E.135°肩台
A.髁突后上移位 B.咀嚼效率降低 C.提颌肌的力量代偿性减弱 D.关节内压增高 E.以上都不是
A.患者咀嚼习惯 B.邻牙牙槽骨情况 C.邻牙牙周膜情况 D.咬合情况 E.以上都不是
以下说法哪一种对()
A.塑料牙质轻,咀嚼效能最高 B.瓷牙耐磨,但咀嚼效能低 C.瓷牙和塑料基托结合好,但易崩裂 D.塑料牙调方便 E.塑料牙能保持垂直距离
A.公众 B.牙防指导组 C.主要行政领导 D.口腔医务工作者 E.口腔医学院校教师
A.弯制时不能损伤模型 B.避免反复弯曲 C.连接杆形成后,应适当磨光 D.避免反复扭转 E.以上都不是
A.黏膜血疱 B.天疱疮 C.大疱性类天疱疮 D.瘢痕性类天疱疮 E.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A.患者的年龄 B.患者的面形 C.患者的性别 D.患者的要求 E.患者的肤色
A.左侧后牙覆盖过大 B.左侧后牙覆盖过小 C.左侧后牙工作侧干扰 D.左侧后牙平衡侧干扰 E.右侧后牙平衡侧干扰
A.品红溶液 B.龙胆紫液 C.碘化油 D.亚甲基蓝 E.荧光素钠
A.桥体舌侧的龈面与牙槽嵴顶不接触 B.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顶为接触式 C.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顶轻接触,但不过紧压 D.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顶尽量多接触 E.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相距3mm以上
A.支持作用 B.做间接固位体 C.固位作用 D.防止食物嵌塞 E.恢复咬合接触
A.复合体 B.复合树脂 C.银汞合金 D.磷酸锌水门汀 E.玻璃离子水门汀
患者,男,57岁,缺失,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由于其上颌前突,前牙区倒凹较大,为了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应为()
A.由前往后 B.由后往前 C.由左向右 D.由右向左 E.平行戴入
A.迷走神经 B.喉返神经 C.颈交感神经 D.舌下神经 E.副神经
A.保持牙齿、牙列的完整性 B.恢复牙体解剖形态 C.提高咀嚼功能 D.保护牙周组织 E.排溢食物的作用
A.佝偻病 B.内分泌功能紊乱 C.梅毒 D.麻疹 E.感冒
A.多为鳞癌 B.男性多于女性,以溃疡型最多见 C.早期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 D.下牙龈发病率高于上牙龈 E.上牙龈癌比下牙龈癌转移早
A.两侧牙列对称协调 B.排出正常的横曲线 C.排出正常的补偿曲线 D.后牙排列以美观为主 E.两侧牙的平面高度一致
A.细菌的存在 B.牙齿钙化不良 C.唾液分泌诚少 D.全身营养不良 E.喜食甜食
A.牙列拥挤畸形 B.牙列前突畸形 C.尖牙唇向错位 D.下颌后缩畸形 E.开畸形
A.牙槽骨创伤 B.牙龈炎 C.干槽症 D.拔牙术后反应 E.牙槽脓肿
A.1~1.5mm B.0.7~1.2mm C.1.5~2.0mm D.2.0~2.5mm E.0.5~1.0mm
A.约15% B.约30% C.约50% D.约80% E.约100%
A.连接体处 B.牙槽嵴顶 C.基牙根尖处 D.桥体龈端下的骨突 E.骨组织内固定桥的旋转中心
A.中部盖过腭小凹后2mm B.低于唇颊粘膜皱襞2mm C.高于唇颊粘膜皱襞2mm D.A+B E.A+C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没有热量变化 D.可能吸热可能放热 E.先放热后吸热
患者,男,58岁,缺失,倒凹明显大于,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其义齿就位道的方向是()
A.模型向后倾斜,由前向后的就位 B.模型向前倾斜,由后向前的就位 C.模型向左倾斜,由后向前的就位 D.模型向右倾斜,由前向后的就位 E.模型平放,平行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