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 B.3%~5% C.1% D.10%~12% E.0.1%
A.龋坏的表现 B.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 C.牙胚形成过程中过量服用四环素所致 D.饮水中氟含量过高所致 E.以上都不是
A.平放 B.向左倾斜 C.向右倾斜 D.向前倾斜 E.向后倾斜
不是合理的排牙的是()
A.人工牙排在唇颊肌向内的力和舌肌向外的力大体相等的部位 B.人工牙尽可能排在牙槽嵴顶上 C.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合适的补偿曲线、横曲线 D.有平衡 E.完全根据患者的要求排牙
A.窝 B.点隙 C.外展隙 D.楔状隙 E.邻间隙
A.卡环臂的臂端大多置于唇面的近中,以利用倒凹和利于美观 B.卡环臂尽量向下,可贴靠龈缘,有利于美观和固位 C.卡环臂的臂端一定要绕过轴面角,到达邻面 D.卡环体不宜过高,以免妨碍排牙 E.卡环体越低越好,有利于就位
A.根管引流 B.黏膜切开引流 C.骨膜切开引流 D.服用止痛药和面部冷敷 E.局麻下开髓引流
A.义齿对抗斜向脱位的力量 B.义齿对抗垂直脱位的力量 C.义齿对抗前后向脱位的力量 D.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 E.义齿对抗翘动的力量
A.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 B.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 C.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D.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 E.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
A.吐舌 B.口呼吸 C.舔上牙 D.咬上唇 E.咬下唇
A.疼痛明显 B.牙周袋形成 C.牙齿不松动 D.X线显示牙槽骨有水平吸收 E.牙齿移位
A.应有良好的自洁作用 B.适当减少桥体宽度 C.在力的作用下易发生抗压变形 D.应满足美观和舒适的要求 E.后牙桥体的颊侧可适当扩大邻间隙
A.无尖塑料牙 B.解剖式塑料牙 C.无尖瓷牙 D.解剖式瓷牙 E.金属面牙
A.某个龈乳头水肿,呈鲜红色 B.牙龈出血及牙齿松动 C.龈乳头顶变平,上覆灰白污秽伪膜 D.龈乳头溃疡,表面的伪膜不易擦去 E.全口牙龈充血,多处溃疡
A.直接固位体 B.间接固位体 C.冠内同位体 D.根外固位体 E.根内固位体
A.重碳酸盐 B.氟 C.镁 D.碘 E.硫酸盐
A.观测线 B.支点线 C.外形高点线 D.纵曲线 E.横曲线
A.上颌第一恒前磨牙 B.下颌第一恒前磨牙 C.上颌第一恒磨牙 D.下颌第一恒磨牙 E.以上都不是
A.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红热及刺痛不明显 C.腮腺导管口红肿,可挤压出脓液 D.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E.脓液可穿破腮腺筋膜进入邻近组织或间隙
A.将上前牙排拥挤一些 B.选用较上颌牙大一型号的下前牙 C.对上前牙进行减数排列 D.上前牙略向唇侧,下前略向唇侧 E.上前牙略向舌侧,下前牙略向唇侧
A.唇颊面 B.舌腭面 C.近中面 D.远中面 E.咬合面
A.通过根管从龋洞排脓 B.向鼻腔排脓 C.穿通唇颊侧骨壁排脓 D.穿通舌腭侧骨壁排脓 E.由龈沟或者牙周袋排脓
A.0.5mm B.0.8mm C.2.0mm D.1.2mm E.2.5mm
A.部分牙体缺损的牙 B.咬合接触过紧的牙 C.冠根比例小于1:1 D.牙周炎治愈,Ⅰ度松动的牙 E.根尖周炎治愈的牙
A.填胶过早 B.单体挥发 C.热处理时升温过快 D.填胶不足 E.热处理时间过长
A.10s B.20s C.40s D.2min E.3min
A.基托过长 B.义齿力过大 C.义齿力过小 D.基托伸展范围不够 E.牙槽嵴吸收,基托与牙槽嵴不贴合
A.舌根部 B.舌骨下部 C.舌骨上、下部 D.舌骨上部 E.胸骨切迹上
A.位于前后颤动线之间 B.位于腭小凹后约2mm C.宽度最宽可达4~5mm D.深度约1.0~1.5mm E.后堤区由前向后逐渐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