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早期患儿和隐性感染者 B.慢性患儿 C.慢性带毒者 D.恢复期患儿 E.受感染的动物
A.静滴碱性药 B.控制感染 C.增加通气 D.使用激素 E.吸入高浓度氧
A.检查前2h开始禁食 B.检查时取侧卧位 C.检查后立即用朵贝尔溶液漱口 D.检查后即可进食 E.检查后鼓励轻咳
A.方颅 B.肋骨串珠 C.出牙延迟 D.肌张力低下 E.易激惹、多汗
A.制真菌素 B.甲硝唑 C.尼尔雌醇 D.红霉素 E.维生素B2
A.血液保养液被污染 B.输入的药品制剂不纯 C.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D.输血器被污染 E.输入红细胞已破坏
A.CT B.MRI C.食管镜 D.食管拉网 E.钡餐X线检查
A.黄疸,休克,昏迷 B.黄疸,呕吐,休克 C.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D.腹痛,寒战高热,呕吐 E.寒战高热,黄疸,昏迷
A.我的头痛 B.咽部充血 C.感到头晕 D.睡眠不好,多梦 E.感到恶心
A.排尿异常 B.体温过高 C.知识缺乏 D.潜在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E.体液过多
A.做好心理护理 B.维持体液平衡 C.严格控制进食时间 D.保持大小便通畅 E.鼓励早期活动
A.5~7cm B.7~10cm C.10~15cm D.15~20cm E.20~25cm
A.衬垫是否垫好 B.约束带是否牢靠 C.体位是否舒适 D.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E.神智是否清楚
A.护理记录及护理病历 B.门诊治疗记录 C.各种证明文件 D.住院检查记录 E.医疗记录
A.先天性心脏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妊高征心脏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围生期心脏病
A.新生儿对疼痛的刺激是敏感的 B.老年人有时疼痛的反应会增加 C.性格外向者对疼痛的忍耐性较差 D.癔症性格的人容易受其他疼痛者的暗示 E.婴幼儿不能很好地表达疼痛
A.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仰卧位 C.俯卧位 D.头高卧位
A.1:(0.5~1) B.1:(0.5~2) C.1:(1.0~3) D.1:(1.5~2) E.1:(1.5~2.5)
A.说话简洁、声音小 B.遇事沉着 C.遇事表情紧张 D.处事从容 E.倾听中特别注意对方“弦外音”
A.口服降糖药 B.体育锻炼 C.控制饮食 D.注射胰岛素 E.降糖食品
A.100~110ml B.200~220ml C.400~440ml D.500~550ml E.600~660ml
A.肺气肿 B.大叶性肺炎 C.阻塞性肺不张 D.慢性支气管炎 E.胸腔积液
A.换药碗 B.坐浴盆 C.污染的纸张 D.特殊感染伤口的敷料 E.手术刀
A.prn B.sos C.gtt D.pm E.St
A.基础体温测定 B.性激素试验 C.宫颈粘液检查 D.诊断性刮宫
A.神志 B.瞳孔 C.脉搏 D.呼吸 E.面色
A.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8次 B.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10次 C.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12次 D.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14次 E.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16次
A.半污染区,清洁面朝内 B.污染区,清洁面朝外 C.送洗时,清洁面朝内 D.消毒双手后再解领口 E.隔离衣挂在病室内时,内面朝外
A.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B.好发于下肢 C.一般无全身表现 D.局部特点是鲜红色 E.一般不化脓
A.注射时固定肢体 B.选择臀大肌注射 C.勿将针梗全部刺入 D.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E.注射时固定针头
A.肺炎、肺不张 B.吻合口瘘 C.吻合口狭窄 D.乳糜胸 E.出血
A.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有关 B.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C.缺氧与心肌梗死有关 D.焦虑与胸痛有关 E.心肌梗死
A.婴儿多见 B.多无发热 C.咳嗽突出 D.肺部体征明显 E.头孢菌素治疗有效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胆道梗阻 C.慢性肝炎 D.肝硬化 E.原发性肝癌
A.以医院管理为中心 B.以医疗为中心 C.以基础护理为中心 D.以专科护理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A.脐下左侧 B.脐下右侧 C.脐上右侧 D.脐上左侧 E.脐周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三苯氧胺 D.己烯雌酚 E.黄体酮
A.尿中尿素、尿酸浓度高 B.不受饮食的影响尿中尿素、尿酸浓度高 C.尿中磷酸盐浓度高 D.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高 E.尿中酸碱度未改变
A.血栓性外痔 B.内痔出血 C.直肠息肉 D.直肠癌 E.肛旁皮下脓肿
A.昏迷病人 B.瘫痪病人 C.婴幼儿病人 D.老年病人 E.神志清醒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