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安氏Ⅱ类错,上颌前突 B.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 C.安氏Ⅲ类错 D.深覆 E.安氏Ⅱ类错伴有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A.单纯的牙列重度拥挤 B.安氏Ⅰ类错 C.安氏Ⅱ类1分类 D.安氏Ⅲ类错 E.单纯的前牙深覆
A.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 B.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 C.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二前磨牙 D.拔除2个上颌第二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一前磨牙 E.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
A.垂直开大曲 B.扩大螺旋簧 C.Ⅱ类颌间牵引 D.口外力牵引装置 E.Ⅲ类颌问牵引
A.骨骼的矫形治疗 B.口腔正畸与正颌外科 C.正颌外科 D.功能性矫治器 E.常规固定正畸治疗
A.腮腺导管损伤 B.面前静脉及颌外静脉损伤 C.面神经分支损伤 D.腮腺腺体损伤 E.颌面骨骨折
A.清洁创面、止血、无菌敷料覆盖 B.暴露伤口,全身应用抗生素 C.尽早行清创缝合术 D.创面以油纱布覆盖 E.局部冷敷,加压包扎
A.挫伤 B.挫裂伤 C.切割伤 D.刺伤 E.撕裂伤
患者女性,45岁,缺失,选择做基牙,模型观测
A.根据确定就位道的原则,目测确定就位道 B.用铅笔代替分析杆 C.使铅笔与水平面保持垂直 D.以铅笔的轴面接触基牙划出导线 E.以铅笔的笔尖在基牙上划出导线
A.平放 B.向后倾斜 C.向前倾斜 D.向左倾斜 E.向右倾斜
患者男,63岁,上颌全牙列缺失。下颌多数牙缺失,仅余。牙槽嵴丰满,牙合间距离正常
A.印模是否准确 B.颌位记录是否准确 C.排牙位置是否准确 D.基托边缘伸展是否足够 E.选牙是否合适
A.后牙早接触 B.上颌后缘过长 C.义齿固位不好 D.后牙排列过于靠舌侧 E.以上都不是
A.义齿边缘伸展不够 B.垂直距离过高 C.正中关系不正确 D.人工牙排列覆盖过小 E.以上都不是
A.加强义齿固位 B.基托下沉 C.重新确定义齿边缘 D.义齿咬合平衡已建立 E.患者可以用新义齿咀嚼
A.上颌取功能性印模,下颌取解剖式印模 B.上颌取解剖式印模,下颌取功能性印模 C.上下颌均取功能性印模 D.上下颌均取解剖式印模 E.以上都不是
缺失,患者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为上放置间隙卡环
A.尖牙的远中 B.第一前磨牙的近中 C.第一前磨牙的远中 D.第二前磨牙的远中 E.尖牙的近中
A.将模型、卡环、人工牙包埋于下型盒,只暴露腭侧蜡基托 B.将模型、卡环包埋于下型盒,暴露腭侧蜡基托和人工牙 C.将模型、人工牙包埋于下型盒,暴露腭侧蜡基托和卡环 D.将模型、人工牙、卡环、腭侧蜡基托全部暴露 E.将模型、包埋于下型盒,暴露腭侧蜡基托、卡环和人工牙
A.在牙槽嵴的唇侧刮除石膏1mm B.在牙槽嵴的唇侧刮除石膏0.5mm C.在牙槽嵴顶刮除石膏0.5mm D.在牙槽嵴的唇侧刮除石膏0.2mm E.在牙槽嵴顶刮除石膏0.2mm
A.颈部排向唇侧,切缘排向腭侧 B.磨窄人工牙近远中后再排列 C.按照天然牙的扭转角度和方向排列 D.小,可排成侧切牙 E.把切缘排向唇侧,颈部排向腭侧
A.在牙冠最突点 B.在牙冠颈缘 C.在牙冠最突点以上0.5mm D.在牙冠最突点以上1.0mm E.在牙冠最突点以下0.5mm
选择人工牙的根据是()
A.选择与大小、形态相似的人工牙 B.选择与大小合适的人工牙 C.选择与形态相似的人工牙 D.选择与形态,颜色相似的人工牙 E.参考同名牙和邻牙选择大小,形态和颜色相似的人工牙
A.切端磨除2mm B.唇侧磨除1mm C.唇侧龈边缘放龈上 D.唇侧龈边缘位于龈沟底 E.牙体预备分次磨除
A.不透明瓷至少0.4mm B.体瓷厚度一般为0.5mm C.金瓷冠的颜色主要靠上色获得 D.瓷烧结次数增加则瓷的热膨胀系数增加 E.以上都不对
A.前牙区牙片 B.有上1根管治疗 C.左上2根管治疗 D.牙周洁治 E.取研究模型
A.桩末端距根尖孔3~5mm B.桩末端距根尖孔1~2mm C.桩可增强根管封闭 D.桩的直径一般为根横径的1/2 E.桩的固位力主要取决于粘固力
A.按金瓷冠预备体的要求进行右上的残冠磨除 B.齐龈磨除右上1的残冠 C.牙体预备不应磨除薄壁 D.为增强固位可在根管内壁预备倒凹 E.以上都不对
A.基底冠表面喷砂处理 B.瓷的热膨胀系数略小于合金 C.基底冠表面不应使用含有机物的磨具打磨 D.可在基底冠表面设计倒凹固位 E.应去除基底冠表面油污
A.咬合接触最好在瓷面上 B.连接体偏舌侧 C.金瓷衔接处避开咬合功能区 D.尽量增加连接体龈厚度 E.镍铬合金强度较好
A.易取得固定桥共同就位道 B.固位体边缘密合好 C.固定桥损坏后易修改 D.固定桥的固位好 E.右上1牙根应力分布较好
A.覆盖义齿 B.桩核与双端固定桥 C.桩冠与局部义齿 D.根内固体体固定桥 E.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性,50岁,缺失,拟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做基牙
A.尽可能排列在牙槽嵴顶 B.与对颌牙有良好的咬合关系 C.合理的曲线 D.左右完全对称 E.与邻牙相协调
A.人工牙的颜色 B.人工牙的唇面形态 C.人工牙的倾斜度 D.人工牙的舌面形态 E.人工牙的扭转
A.降低咬合至与对颌牙无接触 B.人工牙减数 C.减小人工牙颊舌径 D.采用RPI卡环组 E.增大基托面积
A.在龈缘处要缓冲 B.与牙体舌面的要紧密贴合 C.对牙体要有一定静压力 D.不进入牙体舌侧的倒凹 E.接触区要在导线上方
患者,女性,58岁,缺失,余留牙良好,下颌舌侧牙槽骨呈斜坡状,用整铸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舌侧设计舌连接杆。
A.取决于患者年龄 B.取决于患者的性别 C.取决于颌弓形态 D.取决于颌间距离的大小 E.取决于牙槽嵴形态和失牙的情况
A.0.2~0.3mm B.0.4~0.5mm C.0.6~0.7mm D.0.8~0.9mm E.1.0~1.2mm
A.杆与黏膜呈接触式 B.离开黏膜0.5mm C.离开黏膜0.8mm D.离开黏膜1.2mm E.离开黏膜1.5mm
A.杆的边缘 B.杆的下缘 C.杆的中央 D.杆的中间 E.杆的两侧
A.半梨状 B.扁平状 C.半圆状 D.圆柱状 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36岁,1周来右上后牙持续胀痛,并放散至右侧头痛。检查时,见右侧上、下后牙无龋坏、充填物和其他牙体疾病,均有叩痛(±~+),温度测同对照牙;询问患者得知近2周来晨起头痛重,有鼻阻和流脓鼻涕症状
A.扪诊 B.叩诊 C.松动度 D.温度测验 E.X线片检查
A.调整咬合,观察 B.服消炎止痛药 C.开髓、封失活剂 D.拔除后进行修复 E.去相应科室诊治
A.急性牙髓炎 B.三叉神经痛 C.急性中耳炎 D.急性根尖炎 E.急性上颌窦炎
患者女,44岁,因左上后牙疼痛剧烈,有伸长感1天就诊。查体:远中邻面深龋,穿髓,颊侧前庭沟处牙龈红肿,未扪及波动感,叩(+++),Ⅲ度松动
A.牙周膜水肿 B.根尖区骨质破坏吸收 C.颌创伤 D.牙槽骨吸收 E.根尖区压力大
A.穿通骨壁突破黏膜 B.穿通骨壁突破皮肤 C.经根尖孔从根管排脓 D.从牙周袋排脓 E.穿破鼻底黏膜排脓
A.根尖脓肿 B.骨膜下脓肿 C.黏膜脓肿 D.瘘道形成后 E.以上皆是
A.深龋 B.急性牙髓炎 C.急性根尖周炎 D.急性牙周脓肿 E.急性上颌窦炎
患儿,4岁,10天前出现感冒发热伴声音嘶哑,经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缓解,2天前,体温再次上升,无声嘶,但出现右侧颌下肿大疼痛。检查: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质地中等偏硬,肿胀范围约2cm×3cm,周界不清,患儿体温40度,白细胞总数13.2×109/L,分类中心粒90%
A.右颌下腺炎 B.右舌下腺炎 C.上呼吸道感染 D.牙齿疾病 E.右颌下淋巴结炎
A.右颌下腺化脓性炎症 B.右颌下间隙感染 C.右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 D.右颌下腺囊肿继发感染 E.右颌下腺肿瘤继发感染
A.淋巴结结核 B.右领下淋巴结肿瘤 C.右颌下淋巴结炎 D.右颊间隙感染 E.川崎病
A.右下第一前磨牙 B.右下第二前磨牙 C.右下第一磨牙 D.右下第二磨牙 E.右下第三磨牙
A.根尖囊肿 B.慢性牙髓炎 C.慢性牙周炎 D.根尖肉芽肿 E.慢性牙槽脓肿
A.牙周治疗 B.干髓治疗 C.根管治疗 D.塑化治疗 E.患牙拔除
A.叩诊 B.咬诊 C.温度测验 D.电活力测验 E.松动度检查
A.调磨左上后牙颊面 B.调磨左下后牙颊尖颊斜面 C.磨低左上后牙颊尖 D.磨低左下后牙颊尖 E.磨低右下后牙颊尖
A.左侧后牙覆盖过大 B.左侧后牙覆盖过小 C.左侧后牙工作侧干扰 D.左侧后牙平衡侧干扰 E.右侧后牙平衡侧干扰
A.怎样松动 B.松动程度如何 C.何时义齿松动 D.过去是否戴过义齿 E.是否能吃饭
A.检查义齿的平衡 B.检查基托边缘伸展 C.检查人工牙的排列 D.检查后堤区怎样 E.检查系带是否让开
A.义齿边缘伸展 B.义齿磨光面形态 C.后堤区是否合适 D.系带是否让开 E.义齿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