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气体交换受损 C.肺气肿 D.肺部感染 E.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心律失常 C.感染 D.栓塞 E.出血
A.5ml B.10ml C.15ml D.20ml E.30ml
A.温水坐浴 B.75%乙醇湿热敷 C.50%硫酸镁湿热敷 D.1‰苯扎溴铵擦洗 E.1:2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A.仰卧位 B.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半坐卧位 E.膝胸卧位
A.50IU B.100IU C.200IU D.300IU E.400IU
A.静息痛 B.间歇性跛行 C.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D.患肢麻木发凉 E.足趾溃疡坏死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E.特重度
A.低盐高蛋白 B.高蛋白,不限制盐 C.低蛋白,高磷 D.低盐,高蛋白饮食 E.低盐,优质低蛋白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肠梗阻 C.胆道蛔虫病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胃穿孔
A.肝破裂 B.脾破裂 C.空肠破裂 D.肾脏损伤 E.胰腺损伤
A.平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头高脚低位 E.头低脚高位
A.分4等份,分次注射 B.分5等份,分次注射 C.分4次注射,剂量渐减 D.分5次注射,剂量渐增 E.分4次注射,剂量渐增
A.滴虫性阴道炎 B.老年性阴道炎 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D.慢性宫颈炎 E.前庭大腺炎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狭窄
A.体温升高 B.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C.活动无耐力 D.体液不足 E.有受伤的危险
A.第1天 B.第2~3天 C.第4~6天 D.第8~9天 E.第10~14天
A.先兆流产 B.习惯性流产 C.不全流产 D.难免流产 E.稽留流产
A.瘤 B.骨瘤 C.软骨瘤 D.骨肉瘤 E.霍奇金淋巴瘤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E.8~10L/min
A.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B.单根单处肋骨骨折 C.胸壁软组织挫伤 D.闭合性气胸 E.血胸
A.鼻出血 B.脑挫伤 C.颅前窝骨折 D.颅中窝骨折 E.颅后窝骨折
A.1min内 B.1~5min C.5~10min D.10~20min E.>20min
A.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B.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2周 C.从妊娠满36周至产后1周 D.从妊娠满36周至产后4周 E.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A.圆韧带 B.主韧带 C.漏斗韧带 D.阔韧带 E.固有韧带
A.药物避孕 B.安全期避孕 C.阴茎套 D.放置宫内节育器 E.女用安全套
A.血稠流动慢 B.血压过低 C.脑缺血 D.心肌收缩力下降 E.脑血管痉挛
A.肺部感染 B.心房颤动 C.妊娠与分娩 D.过度劳累 E.药物使用不当
A.血气分析 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血流动力学监测 D.X线检查 E.血氧饱和度监测
A.慢性、低位、机械性肠梗阻 B.慢性、低位、麻痹性肠梗阻 C.慢性、高位、动力性肠梗阻 D.慢性、高位、绞窄性肠梗阻 E.急性、高位、机械性肠梗阻
A.上炎 B.伤津 C.失血 D.生风 E.气虚
A.唇 B.二阴 C.鼻 D.目 E.舌
A.磁共振成像 B.动态心电图 C.超声心动图 D.心导管造影 E.血常规检查
A.甲巯咪唑(他巴唑)+普萘洛尔 B.甲巯咪唑(他巴唑) C.普萘洛尔 D.放射性碘治疗 E.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A.增加药效 B.减少副作用 C.加快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D.防止在肾脏析出结晶 E.减少肾毒性
A.母乳性黄疸 B.新生儿泌尿道感染 C.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D.先天性胆道闭锁 E.生理性黄疸
A.1日 B.4日 C.8日 D.12日 E.14日
A.体温高低 B.瞳孔大小 C.脑脊液是否为血性 D.血常规检查 E.是否颈强直
A.黏液样 B.大量脓痰久置分3层 C.铁锈色 D.暗红色 E.粉红色泡沫痰
A.高血压危象 B.高血压脑病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血栓 E.脑出血
A.脑电图 B.脑部CT C.脑血管造影 D.脑部MRI E.呕吐物鉴定
A.直肠指检 B.粪便隐血试验 C.纤维直肠镜 D.血清癌胚抗原测定 E.腹部CT
A.22% B.25% C.30% D.35% E.45%
A.用消毒液清洗后,隔水放置于有冰的容器中送医院 B.用无菌辅料包裹后,放置于有冰容器中送医院 C.用无菌敷料包裹后,隔水放置于有冰的容器中送医院 D.不做任何处理送医院 E.不需要保留和处理
A.移动性浊音 B.右下腹固定压痛 C.腹胀明显 D.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E.腹肌紧张
A.酮症酸中毒 B.吻合口瘘 C.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D.肾衰竭 E.脑出血
A.口干、皮疹 B.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C.红斑和视物模糊 D.腹绞痛和腹泻 E.耳鸣和高血压
A.全部装置严格灭菌 B.导管插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C.水封瓶低于胸腔60cm D.长玻管插在水面下3cm E.患者安置平卧位
A.25%葡萄糖溶液 B.50%葡萄糖溶液 C.20%甘露醇 D.速尿 E.尿素
A.安慰患者 B.立即在病床上将内脏还纳 C.立即用灭菌盐水纱布覆盖 D.用腹带包扎 E.送手术室缝合
A.粘连性肠梗阻 B.肠扭转 C.麻痹性肠梗阻 D.肠套叠 E.蛔虫性肠梗阻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潜在的并发症:出血 C.营养不足 D.气体交换受损 E.有感染的危险
A.大量补液 B.摄入含钾食物 C.禁用库存血 D.及时补充钾盐 E.加强蛋白质摄入
A.芹菜 B.冬瓜 C.黄瓜 D.土豆 E.南瓜
A.加强孕期保健 B.产时尽量少作肛查 C.产前、产时常规用抗生素 D.产褥期保持外阴清洁 E.掌握阴道检查适应证
A.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 B.暴露治疗部位 C.灯距为20~30cm D.时间为20~30min E.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A.鼓励咳嗽、排痰 B.预防压疮和肺炎 C.预防泌尿道感染 D.避免瘫痪肢体活动 E.鼓励多饮水
A.体液不足 B.有误吸危险 C.营养失调 D.有感染危险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A.术前2~3天进流质 B.术前3日服青霉素 C.应用维生素K D.术前清洁灌肠 E.术前口服番泻叶
A.心电监护仪 B.人工呼吸机 C.供氧设备 D.玩具柜 E.喉镜
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 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A.西地兰 B.硝普钠 C.氨茶碱 D.硝酸甘油 E.速尿
A.安置患者平卧位 B.严格限制水、盐摄入 C.防治压疮 D.记录每日出入液量 E.协助放腹水
A.静滴硝普钠 B.静注西地兰 C.静滴去甲基肾上腺素 D.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E.静注异搏定
A.肺部感染 B.肺栓塞 C.急性左心衰竭 D.严重心肌缺血、缺氧 E.再次心肌梗死
A.半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侧卧位 D.端坐位 E.膝胸卧位
A.分析资料 B.提出护理诊断 C.确定护理目标 D.实施护理措施 E.评价患者反应
A.依人道原则,立即行右侧乳房大部切除术 B.依救死扶伤原则,立即行右侧乳房大部切除术 C.依有利原则,立即行右乳根治术 D.依知情同意原则,立即行右乳根治术 E.依知情同意原则,立即行右乳大部分切除术
A.立即停药 B.指导患者心理放松 C.做好口腔护理 D.改成晚间给药,降低反应 E.观察腹痛、腹泻情况,对症处理
A.1ml B.2ml C.3ml D.4ml E.5ml
A.立即送供应室清洁灭菌 B.用清水冲洗后备用 C.清洗晾干,煮沸消毒15分钟 D.放入清水中煮沸3分钟后送高压蒸汽灭菌 E.浸入1%消毒灵溶液中30分钟再送供应室处理
A.检验报告单 B.医嘱单 C.病史及体格检查 D.护理记录单 E.住院病历封面
A.头部用冰袋 B.大动脉冷敷 C.乙醇擦浴 D.头部用冰袋 E.头部冷毛巾湿敷
A.立即取半卧位 B.加压给氧 C.立即气管插管 D.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血块 E.人工呼吸
A.防止呕吐 B.减轻腹痛 C.减少腹胀 D.减少胃液分泌 E.减少胰液分泌
A.婴幼儿 B.经常呕吐者 C.不能吞咽者 D.食欲低下者 E.拔牙者
A.红外线照射,每次20~30min B.热湿敷,水温40~60℃ C.冷湿敷,每次10~15min D.放置热水袋,水温60~70℃ E.放置冰袋,每次30min
A.测定血清酶 B.查找致病菌 C.测定非蛋白氮含量 D.测定电解质 E.测定肝功能
A.清理呼吸道 B.人工呼吸 C.使用呼吸兴奋剂 D.胸外心脏按压 E.使用肾上腺素
A.氢氯噻嗪 B.利血平 C.胍乙啶 D.硝普钠 E.螺内酯
A.酚磺乙胺(止血敏) B.垂体后叶素 C.卡巴克洛(安络血) D.维生素K E.抗血纤溶芳酸
A.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善 B.内容简明扼要,医学术语应用确切 C.文笔通顺 D.眉栏项目必须填写完整 E.夜班用蓝墨水钢笔填写
A.抬高患肢 B.局部理疗 C.硫酸镁热敷 D.增加患肢活动 E.更换注射部位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剥去鼻腔内血痂 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A.西地兰,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B.硝普钠,西地兰,呋塞米 C.毒毛旋花子苷K,硝普钠,心得安 D.胍乙啶,酚妥拉明,西地兰 E.硝酸甘油,西地兰,多巴胺
A.加强巡视 B.心电监护 C.安慰患者 D.立即报告医生 E.做好生活护理
A.客观问题 B.间接问题 C.开放式问题 D.闭合性问题 E.非指导型问题
A.功能性尿失禁:与膀胱过度充盈有关 B.功能性尿失禁:与腹压升高有关 C.反射性尿失禁:与膀胱收缩有关 D.完全性尿失禁:与神经传导功能减退有关 E.压迫性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
A.立即剖腹探查 B.休克好转后手术 C.立即输血 D.边抗休克边做好手术准备 E.立即静脉注射抗生素
A.胎心听诊 B.自我胎动计数 C.测宫高、腹围 D.B超检查 E.电子胎心监护
A.卧床休息 B.鼓励进食 C.外阴清洁,备皮 D.不能自解小便者给予导尿 E.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A.给予镇静药 B.应用激素促胎肺成熟 C.加用中药保胎 D.择期剖宫产 E.急诊手术
A.卧床休息 B.左侧卧位 C.给氧 D.抑制宫缩 E.胎心监测
A.先兆流产 B.早产 C.胎盘早剥 D.先兆早产 E.前置胎盘
A.腥臭味 B.氨臭味 C.烂苹果味 D.腥甜味 E.酸臭味
A.500ml以上 B.1000ml以上 C.1500ml以上 D.2500ml以上 E.5000ml以上
A.嘱患者每日白天饮水500~1000ml B.指导患者入睡前控制饮水量,以减少夜间尿量 C.指导患者训练膀胱功能 D.制定盆底肌训练计划,每次10s,连续10遍 E.盆底肌训练以不觉疲乏为宜
A.心电图 B.实验室检查 C.胸部X线 D.心脏彩超 E.胸部CT
A.急性胆囊炎 B.心脏压塞 C.心源性休克 D.急性心肌梗死 E.急性肺栓塞
A.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B.哌替啶肌内注射 C.卧床休息,吸氧 D.肝素静脉滴注 E.溶栓治疗
A.对药物过敏 B.输液浓度过高 C.哮喘再次发作 D.静脉空气栓塞 E.循环负荷过重
A.端坐位 B.左侧卧位 C.平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休克卧位
A.脑炎 B.脑脓肿 C.肾炎 D.肾病 E.泌尿系统感染
A.麻疹 B.水痘 C.猩红热 D.流行性腮腺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剪短患儿指甲 B.肥皂水清洗皮肤 C.勤换内衣 D.消毒剪刀修剪脱皮 E.避免皮肤受到摩擦
A.10U B.50U C.100U D.200U E.300U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地塞米松 E.盐酸肾上腺素
A.胰岛素治疗 B.大量补液 C.静滴补钾 D.纠正酸中毒 E.纠正脱水、休克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型反应 C.青霉素毒性反应 D.呼吸道过敏反应 E.皮肤过敏反应
A.定时排便 B.避免辛辣食物 C.多休息、少运动 D.加强肛门括约肌舒缩功能练习 E.每次排便后清洁肛周皮肤
A.内痔第一期 B.内痔第二期 C.内痔第三期 D.内痔第四期 E.血栓性外痔
A.仰卧硬板床 B.术后7天内每天做一次灌肠 C.一旦出现尿潴留应立即导尿 D.排便后先伤口换药,然后坐浴 E.第一次排便前适当给予止痛药
A.术前3天进少渣饮食 B.排便时可看报以放松心情 C.坐浴时水温以30℃为宜 D.可以喝咖啡但不能饮酒 E.术前绝对卧床以免痔核脱出
A.服用解痉药物 B.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光、声刺激 C.补充钙剂 D.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 E.控制惊厥与喉痉挛,给予钙剂
A.脑脓肿 B.低血糖 C.缺血缺氧性脑病 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E.高热惊厥
A.1~2g B.3~4g C.4~6g D.7~8g E.8~10g
A.尿痛 B.尿失禁 C.尿潴留 D.少尿 E.无尿
A.应当绝对卧床休息 B.可进行户外剧烈活动 C.可在室内做轻微活动 D.恢复正常生活 E.可上学,并可进行体育锻炼
A.病人皮肤软弱,抵抗力低 B.病人对热特别敏感 C.血管反应敏感 D.局部感觉差、易致烫伤 E.热病效果好
A.抑制细胞活动 B.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C.促进渗出物吸收、消散 D.使局部肌肉松弛 E.促进循环、使病人感到舒适
A.40~60℃ B.50~70℃ C.60~70℃ D.<50℃ E.>50℃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端坐位
A.增强食欲 B.预防感染 C.安慰婴儿 D.防止溢乳 E.智力开发
A.尿糖 B.肝功能 C.糖化血红蛋白 D.血糖 E.脑CT
A.防止注射部位组织硬化 B.防止胰岛素吸收过少 C.防止低血糖反应 D.防止皮肤坏死 E.防止过敏反应
A.腹式呼吸 B.库式呼吸 C.胸式呼吸 D.潮式呼吸 E.呼吸过快
A.肾功能 B.肝功能 C.糖化血红蛋白 D.血糖 E.X线胸片
A.迅速输血以补充同等血量 B.保持患者平卧,保暖、吸氧 C.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恶露 D.观察会阴伤口,严格会阴护理 E.遵医嘱给抗生素防治感染
A.子宫收缩乏力 B.胎盘因素 C.软产道裂伤 D.凝血功能障碍 E.子宫内翻
A.按摩子宫 B.应用宫缩剂 C.结扎子宫动脉 D.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 E.子宫次全切除术
A.重度脱水 B.无脱水 C.中度脱水 D.极重度脱水 E.轻度脱水
A.低血糖 B.低钾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钠血症 E.氮质血症
A.<5% B.5%~10% C.15% D.20% E.25%
A.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 B.监测血糖、血酮体及血钾的变化 C.大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 D.纠正酸中毒 E.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A.低血糖昏迷 B.酮症酸中毒 C.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D.糖尿病肾病 E.急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