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脾功能亢进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血小板缺乏 E.血小板功能障碍
A.药物性水肿 B.心源性水肿 C.营养相关性水肿 D.肾源性水肿 E.肝源性水肿
A.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B.门静脉高压分流术 C.原发性肝癌 D.重症病毒性肝炎 E.药物性肝病
A.髂后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B.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下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5处
A.qd B.qid C.qn D.tid E.qod
A.出院记录 B.死亡记录 C.入院记录 D.病程记录 E.住院病案首页
A.受压部位呈紫红色 B.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C.浅层组织感染 D.溃疡形成 E.皮下硬结产生
A.高碘饮食 B.高热量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低纤维素饮食 E.高维生素饮食
A.给予同情照顾,注意安全 B.尊重患者,不强迫与其沟通 C.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D.尽量满足其要求 E.态度真诚,不揭穿患者的防卫机制
A.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 B.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 C.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 D.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价 E.护理评估和护理评价
A.护理问题 B.护理措施 C.护理评价 D.护理结果 E.护理评估
A.直角 B.平行 C.锐角 D.钝角 E.对接
A.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C.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上臂内侧肩峰下2~3横指处
A.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B.意识状态的改变 C.有无脱水、酸中毒 D.肢体活动情况 E.排尿排便情况
A.出院患者 B.危重患者 C.新入院患者 D.当日手术患者 E.行特殊治疗的患者
A.100~160次/分 B.180~220次/分 C.250~350次/分 D.350~600次/分 E.600~800次/分
A.0.1MPa B.0.3MPa C.0.5MPa D.0.7MPa E.0.9MPa
A.仰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抬高臀部 D.头高足低位 E.半坐卧位
A.大剂量服用 B.吐后立即服用 C.小量频服 D.吐前服用 E.昼夜不停服用,维持药力
A.嘱患者做深呼吸 B.托起患者头部再插 C.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D.停止操作,取消鼻饲 E.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再插管
A.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 B.洗后用小毛巾吸干水分 C.可用鹅颈灯照射臀部 D.烤灯前涂油 E.照射时间15~20分钟
A.早醒 B.易醒 C.入睡困难 D.睡眠过度 E.时醒时睡
A.60kcal/kg B.70kcal/kg C.80kcal/kg D.90kcal/kg E.110kcal/kg
A.每天 B.每周 C.每两周 D.每月 E.每季度
A.患者的要求,最长不超过1小时 B.患者的病情及局部受压程度 C.护士工作时间的安排来决定 D.家属的意见,随时进行 E.皮肤疾患的程度
A.膀胱炎 B.尿道炎 C.前列腺炎 D.急性肾炎 E.糖尿病酸中毒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头孢菌素 D.普鲁卡因 E.破伤风抗毒素
A.肠 B.胃 C.肝 D.脾 E.肾
A.30~35℃ B.35~40℃ C.40~45℃ D.45~50℃ E.55~60℃
A.鼓励患者多饮水 B.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 C.观察患者排便时的心理反应 D.保护臀部防止发生皮肤破溃 E.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量
A.头低脚高位 B.头高脚低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屈膝位
A.低脂肪饮食 B.半流质饮食 C.流质饮食 D.少渣饮食 E.要素饮食
A.波浪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间歇热 E.不规则热
A.丝脉 B.洪脉 C.缓脉 D.间歇脉 E.短绌脉
A.淤血红润期 B.炎性浸润期 C.浅度溃疡期 D.深度溃疡期 E.局部皮肤感染
A.严重颅脑损伤 B.急性胃肠炎 C.晚期胃癌 D.急性肾炎 E.肾绞痛
A.减轻局部充血 B.减轻疼痛 C.降低体温 D.控制炎症扩散 E.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创面愈合
A.由外眦向内眦擦拭 B.由内眦向外眦擦拭 C.由外眦向内眦来回擦 D.由上眼睑向下眼睑方向擦拭 E.由外眦向内眦或由内眦向外眦均可
A.所有用品均应无菌 B.动作轻稳,勿损伤黏膜 C.蘸水不可过湿以防呛咳 D.擦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恶心 E.擦拭时先擦拭瘀斑处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心率和脉率 D.两人同时分别测心率和脉率 E.两人一人测心率后一人测脉率
A.打气不可过猛过高 B.应选择左上臂测量 C.听诊器的胸端不可放在袖带下面 D.做到四定,以保证血压的准确性 E.血压未听清应将袖带内气驱尽后重测
A.减轻疼痛 B.防止呕吐 C.防止污染 D.减少口腔细菌 E.保持细菌活力
A.皮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静脉点滴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裹好 B.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手指操作 C.用酒精棉球擦拭破裂处 D.立即更换无菌手套 E.立即修补后再使用
A.1500ml B.2000ml C.2500ml D.3000ml E.3500ml
A.门体分流手术 B.原发性肝癌 C.妊娠急性脂肪肝 D.消化道出血 E.严重胆道感染
A.阑尾开口小 B.阑尾淋巴丰富 C.阑尾蠕动慢而弱 D.阑尾动脉为终末动脉 E.阑尾系膜短
A.新生儿 B.6个月以内婴儿 C.6~24个月小儿 D.2~4岁小儿 E.4岁以上
A.<1个月 B.1个月 C.1~3个月 D.>3个月 E.3~5个月
A.染色具有抗酸性 B.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 C.烈日下暴晒1小时可被杀死 D.70%乙醇接触2分钟可杀菌 E.煮沸5分钟能被杀死
A.觅食反射 B.握持反射 C.角膜反射 D.拥抱反射 E.提睾反射
A.1~3天内 B.3~5天内 C.5~7天内 D.7~10天内 E.10~14天内
A.脉压降低 B.收缩压升高 C.主动脉壁变薄 D.周围动脉壁变薄 E.血管软化程度增加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E.生殖系统
A.自月经周期第4天起每晚1片 B.自月经周期第5天起每晚1片 C.自月经周期第5天起每晚2片 D.连服1个月不能间断 E.若漏服1片于次晨补服2片
A.原暴力作用方向 B.肢体自身重量 C.肌肉牵拉作用 D.固定搬运方法 E.局部加压包扎
A.急性肾小管坏死 B.肾病综合征 C.输尿管结石 D.急性血容量不足 E.过量应用抗生素
A.闭合性气胸 B.开放性气胸 C.张力性气胸 D.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E.心脏挫伤
A.血液传播 B.虫媒传播 C.飞沫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密切接触传播
A.脓液的性质 B.细菌的种类 C.细菌药敏试验 D.感染的严重程度 E.药物的抗菌谱
A.是否父母有此疾病 B.是否饮酒 C.是否长期接触化工染料 D.是否有膀胱结石史 E.是否有过外伤
A.氯化钙 B.氯化镁 C.氯化钾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A.术后并发肠瘘 B.术后曾有腹腔内感染 C.早期活动 D.曾有切口感染 E.前列腺肥大
A.会阴伤口感染 B.乳腺炎 C.产褥感染 D.上呼吸道感染 E.乳头皲裂
A.从主诉开始引导话题 B.事先了解患者资料 C.随意提出新话题 D.解释患者的提问 E.准备交谈提纲
A.无菌物品应定期检查 B.无菌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 C.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 D.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 E.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
A.检查候诊、就诊环境 B.测量生命体征 C.收集初诊病案 D.回收门诊病案 E.消毒就诊环境
A.“你这样说可不对” B.“不用担心,我有的是时间” C.“你这样孤独对你没有好处” D.“别这么说,你应该振作一点” E.“如果你不想说,我们就在这坐一会儿”
A.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B.确认患者的需要 C.实施护理措施 D.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 E.评价护理目标实现的情况
A.广泛性 B.灵活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E.指导性
A.认真倾听 B.仔细核实 C.及时鼓励 D.封闭式提问 E.开放式提问
A.耐心倾听 B.仔细核实 C.详细阐释 D.及时鼓励 E.封闭式提问
A.心理差位 B.压力过重 C.理解欠缺 D.权利争议 E.期望冲突
A.仪器设备质量 B.药品质量 C.住院满意度 D.健康教育 E.技术操作
A.护士应当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 B.从事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应当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C.不得要求护士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工作 D.护士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E.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护士,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A.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B.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C.药物应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D.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E.患者行动不慎造成不良后果
A.本质 B.内容 C.基础 D.内涵 E.意义
A.都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 B.实际的需要 C.能力的大小 D.社会贡献的多少 E.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
A.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 C.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D.内风、内寒、内暑、内湿、内燥、内火 E.外风、外寒、外暑、外湿、外燥、外火
A.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B.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C.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 D.稳定适应的原则 E.精干高效原则计划
A.高工作与低关系 B.高工作与高关系 C.低工作与高关系 D.低工作与低关系 E.疏远型关系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A.愤怒期 B.否认期 C.协议期 D.接受期 E.忧郁期
A.安慰患者,给予镇静药 B.等待医师处理 C.立即禁食和胃肠减压 D.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 E.紧急送往手术室
A.排尿异常 B.活动无耐力 C.潜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 D.疼痛 E.体温过高
A.观察引流液颜色、量 B.保持引流管通畅 C.涂敷消炎止痛软膏 D.伤口内填塞敷料 E.敷料渗透后,及时更换
A.固定骨折 B.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C.止血 D.安慰患者 E.骨折复位
A.病毒感染 B.药物影响 C.阳光照射 D.性激素异常 E.身体肥胖
A.糖皮质激素 B.非甾体抗炎药 C.抗疟药 D.免疫抑制剂 E.抗菌素类药
A.萝卜 B.豆芽 C.香菜 D.番茄 E.荠菜
A.左膝化脓性关节炎 B.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C.急性蜂窝织炎 D.膝关节结核 E.创伤性关节炎
A.肺炎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真菌 E.大肠埃希菌
A.手术引流 B.手术减压 C.大剂量抗生素应用,72h无效手术 D.局部理疗 E.手术冲洗
A.感染性休克 B.甲状腺危象 C.输液反应 D.急性肺水肿 E.低血糖反应
A.水电解质紊乱 B.睡眠紊乱 C.焦虑 D.未及时服药 E.感染
A.将患者安置在安静低温的环境中 B.预防和尽快控制感染 C.坚持治疗,不自行停药 D.口腔护理 E.预防压疮
A.嘱患者张嘴哈气 B.使患者头向后仰 C.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D.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E.使患者下颌靠近胸骨柄
A.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 B.前额发际至胸骨柄 C.鼻尖至胸骨剑突 D.鼻尖至胸骨柄 E.耳垂至胸骨柄
A.18~22℃ B.22~24℃ C.38~40℃ D.39~41℃ E.40~45℃
A.坐位 B.半坐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去枕仰卧位
A.间隔时间应大于4小时 B.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C.药片应研碎溶解后再注入 D.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 E.每次鼻饲前应用少量温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
A.药物中毒 B.高热惊厥 C.心脏病 D.贫血 E.窒息
A.地塞米松 B.地西泮 C.肾上腺素 D.异丙嗪 E.来比林
A.通知医生 B.停止输液 C.给予氧气输入 D.立即约束四肢 E.加床挡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E.8~10L/min
A.为患者挂号 B.不作处理,等待医生到来 C.鼻导管吸氧 D.电击除颤 E.人工呼吸
A.清洁灌肠 B.保留灌肠 C.调整排便姿势 D.腹部环行按摩 E.大量不保留灌肠
A.停止灌肠 B.协助患者平卧 C.嘱患者张口深呼吸 D.提高灌肠筒高度 E.移动肛管或挤捏肛管
A.移动肛管 B.停止灌肠 C.挤捏肛管 D.调整灌肠筒高度 E.嘱患者放松长呼气
A.10~20cm B.20~30cm C.30~40cm D.40~60cm E.60~80cm
A.3~6cm B.7~10cm C.11~13cm D.14~16cm E.18~20cm
A.补发药物即可 B.汇报护士长 C.向患者解释 D.向患者道歉 E.寻求医生帮助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E.72小时内
A.持续胃肠减压 B.遵医嘱使用促进肠蠕动药物 C.温水低压灌肠 D.进食流质促进肠蠕动 E.再次手术治疗
A.低钾血症 B.胃肠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 C.食物残渣在肠腔内发酵产气 D.肠梗阻 E.腹膜炎致肠麻痹
A.15滴 B.20滴 C.25滴 D.30滴 E.35滴
A.拔针,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B.调整肢体位置 C.升高输液瓶位置 D.再进针少许 E.加压输液
A.5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E.250ml
A.低钙血症 B.低钾血症 C.低镁血症 D.低钠血症 E.酸中毒未纠正
A.等张含钠液 B.1/2张含钠液 C.1/3张含钠液 D.1/4张含钠液 E.1/5张含钠液
A.3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 E.20分钟
A.由于时间紧急,物品可不必清洗 B.灭菌物品体积不可超过50cm×30cm×35cm C.灭菌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在金属物品和搪瓷物品之间 D.灭菌物品的容器如有孔,灭菌前将孔打开,灭菌后关上 E.灭菌后迅速取出使用
A.化学指示卡121℃、1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B.化学指示胶带在126℃、4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C.化学指示卡在126℃、4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D.化学指示胶带在121℃、1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E.检测菌株经灭菌后培养,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表明灭菌合格
A.若体温计有破损或水银柱自动下降应不再使用 B.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溶液中1小时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 C.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溶液中1小时后取出用冷开水冲洗 D.消毒液应每日更换,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月消毒1次 E.将体温计放入已经测试过的38℃以下的水温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E.30分钟
A.催吐 B.洗胃 C.让其口服蛋清 D.让其服用韭菜 E.清除其口腔内玻璃碎屑
A.间歇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中等度热
A.抑郁自评量表 B.焦虑自评量表 C.住院患者观察量 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 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A.倾听 B.接受 C.肯定 D.澄清 E.重构
A.房颤 B.高血压 C.糖尿病 D.高血脂 E.脑外伤史
A.10% B.15% C.20% D.25% E.30%
A.血浆自创面渗出 B.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 C.心排出量减少 D.末梢血管扩张 E.创面的毒素吸收入血
A.0.9%氯化钠溶液 B.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C.5%碳酸氢钠溶液 D.林格溶液 E.平衡盐溶液
A.轻度烧伤 B.中度烧伤 C.重度烧伤 D.特重度烧伤 E.轻中度烧伤
A.30% B.20% C.27% D.32% E.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