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消化不良 B.节律性上腹痛 C.呕血 D.无节律性上腹痛 E.贫血
A.每天做口腔护理2~3次 B.注入流质或药物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 C.每次量不超过200ml D.食物温度为38~40℃ E.胃管应每天更换,晚上拔出,次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A.无菌纱布包扎,避免感染 B.红外线照射 C.湿冷敷 D.湿热敷 E.冰块冷敷
A.全补偿系统 B.部分补偿系统 C.支持教育系统 D.替代补偿系统 E.辅助系统
A.到隔离门诊就诊 B.提前就诊 C.到发热门诊就诊 D.按挂号顺序就诊 E.立即上报上级医生
A.与其聊天 B.请家属陪护 C.询问其感受 D.讲述自己的事情 E.给予安慰
A.臀大肌 B.上臂三角肌 C.腹部 D.臀中、小肌 E.股外侧肌
A.二联律 B.三联律 C.脉律异常 D.间歇脉 E.脉搏短绌
A.大米稀饭 B.面条 C.菜花 D.瘦肉 E.豆腐
A.2ml B.4ml C.5ml D.7ml E.10ml
A.吗啡可导致呼吸抑制 B.吗啡容易导致炎症扩散 C.使用吗啡容易成瘾 D.吗啡与其他治疗用药有配伍禁忌 E.吗可啡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A.抬高患者头胸部约10°,抬高下肢约10° B.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15° C.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30° D.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20° E.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35°
A.安排患者提前就诊 B.进行卫生宣教与候诊教育 C.将患者隔离诊治 D.转入急诊科 E.组织其他患者撤离
A.人 B.资源 C.技术 D.过程 E.结果
A.任何时候只执行书面医嘱 B.任何情况均应执行口头医嘱 C.对错误的口头医嘱不可有疑议 D.抢救时,护士不需复述便可执行口头医嘱 E.抢救完毕,应在6h内请医师补写医嘱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A.2%碳酸氢钠溶液 B.温开水 C.20%过氧化氢溶液 D.3%硼酸溶液 E.0.45%氯化钠溶液
A.生理需要 B.心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A.俯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半坐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A.耳头贴近患者口鼻处,听其呼吸声响 B.手背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 C.眼睛平视胸、腹部,观察起伏次数 D.测脉率除以3,为呼吸次数 E.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飘动次数
A.每日做口腔护理2~3次 B.注入流质或药物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 C.每次鼻饲结束后要冲管,防止胃管被食物堵塞 D.灌注物品应注意消毒 E.胃管应每日更换,晚上拔出,次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A.暂时拔除导管 B.继续吸氧、输液,维持导管通畅 C.保留导管,暂停吸氧、输液 D.保留导管暂停吸氧 E.保留导管暂停输液
A.立即心脏按压 B.紧急拨打120 C.仰卧,人工呼吸 D.清理呼吸道 E.松开领口及腰带
A.收缩压<90mmHg(12.0kPA. B.舒张压<95mmHg(12.6kPA. C.收缩压91~94mmHg(12.1~12.5kPA. D.脉压差≤40mmHg(5.0kPA. E.脉压差≥40mmHg(5.0kPA.
A.及时拔除导尿管 B.每天更换导尿管 C.每天进行尿道口消毒 D.安慰患者情绪 E.鼓励患者多饮水,并进行膀胱冲洗
A.Ⅰ~Ⅱ度 B.Ⅱ度 C.Ⅱ~Ⅲ度 D.急性湿疹 E.慢性皮肤反应
A.3h B.5h C.8h D.10h E.14h
A.喉头水肿 B.甲状旁腺损伤 C.喉返神经损伤 D.喉上神经损伤 E.甲状腺危象
A.适当休息 B.做好心理调适 C.鼓励进食 D.定时排尿 E.按时做肛检
A.头高足低位 B.俯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截石位 E.膝胸卧位
A.卧床休息 B.禁食、胃肠减压 C.应用制酸药 D.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E.应用抗生素
A.体温 B.脉搏 C.脉压 D.心音 E.尿量
A.静脉输注白蛋白 B.卧床休息,减少探视 C.高蛋白饮食 D.低盐饮食 E.输支链氨基酸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使用降压药 C.输血 D.手术清除血肿 E.使用止血药
A.加快输液速度 B.维持原速输液 C.给氧吸入 D.给予输血 E.加用升压药
A.葡萄球菌感染 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C.厌氧菌感染 D.病毒感染 E.真菌感染
A.右心衰竭 B.心包积液 C.休克 D.支气管哮喘 E.呼吸困难
A.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诵一次,双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B.用完的空安瓿应及时处理 C.抢救后应及时请医生补写医嘱 D.输液瓶、输血袋等用后要统一放置 E.医生未到时可先建立静脉通道
A.肝昏迷患者 B.全身瘫痪患者 C.婴幼儿患者 D.老年患者 E.腹泻患者
A.韦伯 B.法约尔 C.泰勒 D.简·莫顿 E.德鲁克
A.以顾客利益为重 B.提高综合质量 C.强调过程管理 D.全方位控制质量 E.建立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A.渎职罪 B.过失犯罪 C.意外事故 D.疏忽大意 E.三级医疗事故
A.铁剂 B.睾酮 C.地塞米松 D.维生素B12 E.叶酸
A.低钾血症 B.高钠血症 C.低钠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镁血症
A.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B.保留剩余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D.热敷双侧肾区 E.加强沟通,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
A.保留静脉通道,暂停输液,继续吸氧 B.继续吸氧、输液,做好导管固定 C.暂停输液、吸氧 D.保留导管暂停吸氧 E.暂停吸氧,继续输液
A.生理盐水 B.1:15000~1:20000高锰酸钾 C.2%~4%碳酸氢钠 D.蒸馏水 E.1%盐水
A.使用诱导排尿法协助患者排尿 B.请示主管医生改用其他办法 C.耐心解释,讲清导尿的重要性,用屏风遮挡 D.请家属劝说患者 E.报告医生择期手术
A.淤血红润期 B.炎性红润期 C.淤血浸润期 D.浅度溃疡期 E.坏死溃疡期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妥协期 D.抑郁期 E.接受期
A.日光暴晒法 B.熏蒸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电离辐射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法
A.腹部放置热水袋 B.腹部放置冰袋 C.腹部敷热毛巾 D.腹部红外线照射 E.温水坐浴
A.基本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被医生护士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适宜的温、湿度 B.不摆设鲜花 C.加强通风 D.光线适宜 E.减少陪护防止感染
A.否认 B.退化 C.投射 D.转移 E.补偿
A.嘱患者静休15min B.取右侧卧位 C.插入肛管15~20cm D.液面距肛门<40cm E.保留溶液30min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镇静,解痉 C.清除毒素来源 D.预防并发症 E.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A.拆线,敞开伤口 B.高浓度吸氧 C.注射呼吸兴奋药 D.环甲膜穿刺 E.人工辅助呼吸
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头低足高位 C.左侧卧位 D.半卧位 E.持续高流量给氧
A.<0.5g/d B.<1g/d C.<2g/d D.<5g/d E.<10g/d
A.封闭伤口 B.取平卧位 C.吸氧 D.镇静、止痛 E.胸腔闭式引流
A.卧床休息 B.应用利尿药 C.解痉止痛 D.做好术前准备 E.嘱患者进行跳跃运动
A.前馈控制 B.结果控制 C.过程控制 D.反馈控制 E.环节控制
A.间歇热 B.弛张热 C.稽留热 D.波状热 E.不规律热
A.体重减轻 B.体重不增 C.皮下脂肪减少 D.精神不振 E.毛发枯黄
A.发热 B.食欲低下,呕吐 C.有水、电解质紊乱 D.粪便水分很多 E.每月大便10余次
A.冠心病 B.心包炎 C.胸膜炎 D.食管炎 E.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A.Hp感染 B.理化因素 C.自身免疫 D.老年胃黏膜退行性变 E.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A.心房颤动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动过缓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频发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A.圆韧带 B.主韧带 C.骨盆漏斗韧带 D.阔韧带 E.宫骶韧带
A.子宫体部 B.子宫角部 C.子宫底部 D.子宫峡部 E.宫颈阴道部
A.药物避孕 B.安全期避孕 C.使用避孕套 D.放置宫内节育器 E.使用阴道隔膜
A.术中血压下降 B.脑脊液外漏 C.颅内压增高 D.迷走神经亢进 E.精神因素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A.劳累 B.受寒 C.饱餐 D.情绪激动 E.服用降压药
A.颈部淋巴结 B.左腋淋巴结 C.左锁骨上淋巴结 D.左锁骨下淋巴结 E.左腹股沟淋巴结
A.眼睑、颜面 B.胸腔、腹腔 C.胫前、足踝 D.背部、骶部 E.阴囊、会阴
A.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B.窦性心动过缓 C.室性心动过速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室传导阻滞
A.胎儿长轴与母体长轴关系 B.胎儿在子宫内所取的姿势 C.最先进入骨盆入口平面的胎儿部分 D.胎儿指示点和骨盆关系 E.胎儿枕骨和骨盆关系
A.甲状腺瘤摘除术 B.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C.胃穿孔修补术 D.膝关节置换术 E.食管癌根治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关节肿胀 D.类风湿结节 E.关节功能障碍
A.宫颈糜烂 B.宫颈息肉 C.宫颈肥大 D.宫颈腺囊肿 E.宫颈管炎
A.小肠 B.大网膜 C.盲肠 D.乙状结肠 E.膀胱
A.肝大 B.下肢水肿 C.呼吸困难 D.颈静脉怒张 E.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A.文字 B.眼神 C.表情 D.姿势 E.手势
A.低血钾 B.低血糖 C.低血钙 D.低血镁 E.代谢性酸中毒
A.腹痛 B.贫血 C.排便习惯改变 D.肿块 E.粪便带脓血或黏液
A.消瘦、贫血 B.血尿、脓尿 C.低热、盗汗 D.肾区疼痛、肿块 E.尿频、尿急
A.皮肤红肿 B.乳房胀痛 C.发热 D.局部波动感 E.穿刺抽到脓液
A.心功能0级 B.心功能Ⅰ级 C.心功能Ⅱ级 D.心功能Ⅲ级 E.心功能Ⅳ级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沉 D.超声波 E.心电图
A.16周末 B.20周末 C.24周末 D.28周末 E.32周末
A.胸腔积液 B.肺气肿 C.气胸 D.肺炎 E.胸膜增厚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胃溃疡 C.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D.急性胃穿孔 E.急性腹膜炎
A.轻度高渗性脱水 B.重度低渗性脱水 C.轻度等渗性脱水 D.重度等渗性脱水 E.轻度低渗性脱水
A.果酱样 B.大量脓痰久置分3层 C.铁锈色 D.咖啡样 E.粉红色
A.支气管异物 B.大支气管肿瘤 C.大片肺组织实变 D.大量胸腔积液 E.小支气管痉挛
A.血清钙 B.血清钾 C.血清淀粉酶 D.血清脂肪酶 E.尿淀粉酶
A.花粉 B.尘螨 C.动物的毛屑 D.病毒感染 E.精神因素
A.每日用肥皂水清洗破损部位 B.局部用温水湿敷,每日3次 C.禁用化妆品 D.外出时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E.远离紫外线,禁止进入紫外线消毒室
A.社会角色转换 B.慢性病的管理 C.实现自我完善 D.满足心理需求 E.家庭角色转换
A.老年期 B.早老期 C.长寿期 D.轻老期 E.老年过渡期
患者,男性,24岁,发热1d。前日淋雨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气急,咳铁锈色痰。体检左下肺有实变体征及湿啰音。
A.体温变化 B.血压变化 C.心率变化 D.呼吸节律的变化 E.痰的性状的变化
A.硝酸甘油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5%碳酸氢钠 D.抗生素 E.糖皮质激素
A.青霉素 B.地塞米松 C.红霉素 D.头孢拉定 E.氨茶碱
A.缺铁性贫血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失血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内注射 B.起效即可停药 C.该药无不良反应,用量可以加大 D.无肝功能受损的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E.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注射处发生肿块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A.备齐各种急救设施和药品 B.一对一24小时特级护理 C.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D.正确及时做好各项检查 E.半小时巡视患者一次
A.动态反应病情变化 B.用蓝黑水钢笔写 C.字迹端正清晰 D.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E.写错可以刮涂后重写
A.无菌手套 B.小号阴道窥器 C.新的长镊 D.多备几块玻片 E.短的棉拭子
A.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B.阴道镜检查 C.超声检查 D.分泌物涂片检查 E.分段诊刮
A.语言亲切 B.臀垫每人一块 C.消毒外阴戴无菌手套 D.常规导尿 E.观察出血量
A.腹部叩诊 B.肛腹诊 C.双合诊 D.三合诊 E.腹部听诊
A.宫颈癌 B.老年性阴道炎 C.子宫内膜癌 D.子宫黏膜下肌瘤 E.无排卵性功血
A.呼吸衰竭 B.低血糖症 C.感染性休克 D.心力衰竭 E.低钙血症
A.正常儿 B.佝偻病 C.轻度营养不良 D.中度营养不良 E.重度营养不良
A.1、2 B.7、8 C.9、10 D.11、12 E.8、9
A.颅前窝 B.颅中窝 C.颅后窝 D.颅盖 E.颅中、后窝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淋巴瘤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出血 B.贫血 C.感染 D.代谢亢进 E.脑膜浸润
A.锁骨中线第2肋间 B.腋前线第6~8肋间 C.腋中线第4~5肋间 D.腋后线4~6肋间 E.腋后线8~10肋间
A.补液 B.吸氧 C.气管切开 D.胸膜腔穿刺 E.绝对卧床休息
A.纵隔破裂 B.肺栓塞 C.血胸 D.闭合性气胸 E.开放性气胸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去枕仰卧位
A.截石位 B.去枕仰卧位 C.侧卧屈膝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A.俯卧位 B.侧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膝胸卧位 E.截石位
A.性生活时采用仰卧屈膝位 B.性生活后臀部抬高 C.性生活后采用俯卧位 D.行子宫悬吊手术治疗 E.使用子宫托协助治疗
A.过氧乙酸浸泡后清洗 B.高压灭菌后再清洗 C.先刷洗干净再灭菌 D.清洗后日光下暴晒 E.0.02%呋喃西林溶液浸泡后清洗
A.0.9%氯化钠溶液 B.0.1%醋酸 C.0.02%呋喃西林溶液 D.1%~3%过氧化氢溶液 E.2%~3%硼酸溶液
A.消毒液浸泡后弃去 B.高压灭菌后弃去 C.直接弃入医疗垃圾袋中 D.撒上消毒粉后弃去 E.送焚烧炉焚烧
A.支气管哮喘发作 B.发生Ⅱ型呼吸衰竭 C.输液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负荷过重
A.刺激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B.刺激肺泡扩张,加大通气量 C.降低肺泡的张力,改善肺气肿 D.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气体交换 E.舒张周围血管,促进液体排泄
A.立即通知医师 B.立即停止输液 C.立即扶患者坐起,两腿下垂 D.立即给患者氧气吸入 E.立即患者平喘、强心药物
A.10%~15% B.20%~30% C.40%~50% D.50%~60% E.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