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B.MRI C.脑脊液检查 D.脑血管造影 E.脑超声检查
A.肥胖 B.昏迷 C.高热多汗 D.营养不良 E.上肢牵引
A.直径>2cm B.质地较硬 C.压痛明显 D.与周围组织粘连 E.大小不等,遍及全身
A.A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A型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革兰阴性杆菌 E.葡萄球菌
A.立克次体 B.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衣原体 E.肺炎链球菌
A.血间接胆红素过多 B.血直接胆红素过多 C.血尿素氮过多 D.肾小球滤过性增高 E.血尿胆原过多
A.肺 B.血液缓冲系统 C.细胞内外阴阳离子 D.肾 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A.挤压综合征 B.庆大霉素 C.心功能不全 D.苯 E.阿昔洛韦
A.常温下保存12h B.4℃冰箱中保存48h C.0℃冰箱中保存1周 D.4℃冰箱中保存24h E.0℃冰箱中保存48h
A.继发肿瘤 B.远处转移 C.血行转移 D.肿瘤大小 E.区域淋巴结
A.肛瓣 B.齿状线 C.直肠柱 D.肛柱 E.肛乳头
A.未时 B.亥时 C.辰时 D.酉时 E.巳时
A.发病较缓 B.面色萎黄,四肢不温 C.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D.粪便溏薄 E.烦热口渴
A.肝、脾大 B.四肢关节痛 C.胸骨疼痛 D.皮肤瘀斑 E.皮肤黏膜出血
A.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B.DiGeorger综合征 C.唐氏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E.呆小症
A.罗红霉素 B.甲硝唑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链霉素
A.清除脐部感染灶 B.少量多次喂水 C.静脉营养支持 D.物理降温 E.应用抗生素
A.检查 B.计划 C.循环 D.实施 E.处理
A.卫生处置 B.立即护送患者入病区 C.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 D.通知医生,立即做术前准备 E.了解患者有何护理问题
A.硫酸镁注射液 B.西地兰 C.20%甘露醇 D.阿托品 E.5%碳酸氢钠
A.5%葡萄糖溶液 B.等渗盐水 C.等渗盐水和氯化钾 D.5%葡萄糖盐水 E.复方氯化钠溶液
A.公民道德问题 B.公共道德的学说和体系 C.临床护理问题 D.生命科学的发展 E.护理实践中的道德意识、规范行为问题
A.叩击适用于久病卧床、排痰无力的病人 B.叩击时宜使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 C.叩击时间每一肺叶1~3分钟 D.叩击力度应轻柔 E.操作后协助病人做好口腔护理
A.安慰并阻止患者哭泣 B.与患者独处,安抚患者 C.鼓励其将哭泣的原因说出来 D.陪伴患者 E.不能训斥患者
A.给予口服升压药 B.改为左侧卧位 C.立即坐起 D.起身进行户外活动 E.改为右侧卧位
A.清洁 B.消毒 C.抑菌 D.抗菌 E.灭菌
A.防止手术野水分蒸发 B.便于出血时及时压迫止血 C.防止肠管干燥及术后粘连 D.防止胃肠内容物污染腹腔 E.防止周围组织器官误伤
A.肾病综合征 B.贫血 C.肺结核 D.肝昏迷 E.手术后
A.治疗室,库房 B.内走廊及病区化验室 C.浴室,洗涤间 D.病室,厕所 E.配餐室,更衣室
A.肝细胞分泌亢进 B.胆管分泌胆汁过多 C.胆囊浓缩功能减退 D.胆道下端梗阻 E.十二指肠反流
A.洗胃 B.导泻 C.灌肠 D.补液 E.应用中和剂
A.手足抽搐 B.皮肤瘙痒 C.穿刺部位大块淤血 D.血压下降 E.心率缓慢
A.持续性 B.局限性 C.专业性 D.生动性 E.多变性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E.安全距离
A.不会发生冲动或自伤行为 B.错觉和幻觉多为非恐怖性VC C.一般没有定向障碍 D.不会产生被害妄想 E.患者突然变得安静时病情可能加剧
A.止咳 B.阵痛 C.促进血液循环 D.降低体温 E.缓解心动过速
A.具有较高的慎独修养 B.具有钻研业务的能力 C.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D.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E.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手套包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戴好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E.脱手套时,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A.尊重患者自主 B.不伤害患者自尊 C.保护患者隐私 D.医患双方平等 E.人权高于一切
A.每日定时倒尿液,倒尿时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联合 B.每周更换集尿袋1次 C.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D.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感染 E.鼓励病人多饮水
A.患肢抬高 B.患肢活动增加 C.50%硫酸镁热湿敷 D.局部理疗 E.更换注射部位
A.手术止血 B.骨折固定 C.封闭胸壁伤口 D.输血、输液 E.用升压药物
A.部分补偿 B.全补偿 C.教育 D.指导 E.支持
A.间歇热 B.不规则热 C.波浪热 D.稽留热 E.弛张热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忧郁期 D.协议期 E.接受期
A.护理教育 B.护理科研 C.基础护理 D.专科护理 E.保健护理
A.浸泡法 B.喷雾法 C.擦拭法 D.熏蒸法 E.干粉搅拌法
A.先清洗外阴及尿道口 B.弃去最初排出的尿液30~60ml C.将尿液直接排到清洁干燥容器内 D.膀胱排空前停止采集尿液 E.标本立即送检
A.胸外心脏按压 B.呼叫病人 C.找医生来抢救 D.开放气道 E.人工呼吸
A.红外线照射 B.局部冷敷 C.局部乙醇擦拭 D.局部放热水袋 E.局部热湿敷
A.鱼汤 B.芹菜 C.红豆粥 D.豆腐 E.蒸鸡蛋
A.每天饭前30分钟注射 B.不能在发炎、化脓、硬结处进针 C.注射部位是两上肢的三角肌下缘 D.严格做好皮肤消毒 E.针头与皮肤呈30°~40°进针
A.750ml B.1000ml C.1250ml D.250ml E.500ml
A.宽绷带 B.床档 C.支被架 D.膝部约束带 E.肩部约束带
A.术后病人 B.产妇 C.糖尿病患者 D.肢体训练病人 E.新生儿
A.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B.加床档、约束带约束病人 C.室内光线暗,避免刺激病人 D.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刺激病人 E.减少外界刺激
A.发热反应 B.右心衰竭 C.过敏反应 D.急性肺水肿 E.空气栓塞
A.膀胱内用药 B.经常清洁尿道 C.经常更换体位 D.多饮水,并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E.热敷下腹部
A.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 B.四肢轮扎 C.立即停止输液 D.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和扩血管药物 E.帮助病人取左侧头低足高位
A.生理需要 B.自尊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爱与归属的需要
A.功能制护理 B.个案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临床路径 E.小组护理
A.2ml B.4ml C.6ml D.8ml E.10ml
A.10%葡萄糖溶液 B.右旋糖酐 C.白蛋白 D.全血 E.复方氯亿钠
A.半卧位 B.胃肠减压 C.禁食、输液 D.肛管排气 E.针刺穴位
A.术后1周,引流量减少 B.术后2周,引流量增加 C.术后2周,引流量减少,造影通畅 D.。术后体温正常,白细胞不高 E.术后1周,疼痛消失
A.3ml B.6ml C.9ml D.12ml E.15ml
A.急性喉炎 B.气管异物 C.急性支气管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 E.支气管哮喘
A.禁酒2小时或3小时 B.禁酒4小时或5小时 C.禁酒6小时或7小时 D.禁酒8小时或10小时 E.禁酒24小时或72小时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 C.甘露醇 D.葡萄糖酸钙 E.肾上腺素
A.胸部 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痰细菌培养+药敏 D.肺功能测定 E.痰抗酸杆菌涂片
A.1~2腰椎间隙 B.2~3腰椎间隙 C.3~4腰椎间隙 D.4~5腰椎间隙 E.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
A.胸壁软化区加压包扎 B.气管切开给予辅助呼吸 C.应用止痛药物 D.胸腔穿刺排气减压 E.开胸手术
A.左侧卧位 B.床头抬高15~30cm C.定时冲洗耳道 D.无菌棉球堵塞外耳道 E.耳道内滴抗生素溶液
A.改用地塞米松 B.大量血浆置换术 C.输血小板悬液 D.脾切除 E.应用免疫抑制剂
A.氢氯噻嗪 B.硝苯地平 C.卡托普利 D.氯沙坦 E.普萘洛尔
A.单纯控制饮食 B.控制饮食+磺脲类 C.控制饮食+双胍类 D.控制饮食+胰岛素 E.控制饮食+噻唑烷二酮类
A.糖皮质激素 B.β受体激动药 C.茶碱类 D.抗生素 E.抗胆碱药物
A.发热开始时 B.发热缓解时 C.寒战前 D.寒战时 E.寒战后
A.骨筋膜室综合征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肠梗阻 D.石膏综合征 E.急性胃肠炎
A.强心药 B.利尿药 C.血管扩张药 D.有效抗生素 E.呼吸兴奋药
A.补充血容量 B.应用抗生素 C.纠正酸中毒 D.立即行胃大部切除术 E.纠正休克同时及早手术
A.足底、腹股沟 B.枕后、耳廓 C.前额、头顶 D.背部、腋下 E.颈前颌下
A.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B.积极配合医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C.按急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D.按非手术治疗做好生活护理 E.加强心理护理
A.每3个月复查1次 B.行患侧卵巢切除术 C.预防性化疗 D.腹腔镜探查 E.服用激素类药物
A.测量血压2~4次/天 B.安静地休息 C.观察症状 D.心理护理 E.观察并发症
A.配合医生行刮宫术 B.指导准确服用雌激素 C.立即给氧 D.立即输血、输液 E.记录24小时出入量
A.错听 B.功能性幻听 C.关系妄想 D.强迫思维 E.联想障碍
A.硝普钠中毒 B.洋地黄中毒 C.氨茶碱中毒 D.酚妥拉明中毒 E.多巴酚酊中毒
A.糖代谢 B.脂代谢 C.嘌呤核苷酸代谢 D.嘧啶核苷酸代谢 E.氨基酸代谢
A.禁食、禁水 B.交叉配血试验 C.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 D.通便灌肠 E.麻醉前用药
A.腹腔内出血 B.肠粘连 C.切口裂开 D.便秘 E.尿潴留
A.单纯性阑尾炎 B.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 C.坏疽性阑尾炎 D.阑尾周围脓肿 E.穿孔性阑尾炎
A.20ml/h B.40ml/h C.50ml/h D.200ml/h E.400ml/h
A.轻度高渗性脱水 B.中度高渗性脱水 C.重度等渗性脱水 D.稀释性低钠血症 E.轻度低渗性脱水
A.消化道大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E.感染
A.立即给予止痛药 B.立即输血 C.禁食和胃肠减压 D.立即输液 E.安慰并陪伴患者
A.室性早搏呈二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眩晕、色视 B.白细胞减少、牙龈增生、共济失调 C.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 D.兴奋、嗜睡、眩晕、抽搐 E.心脏毒性、耳鸣失听、血小板减少、皮疹
A.胸骨左缘2、3肋间和心尖部 B.胸骨右缘2、3肋间和心尖部 C.胸骨右缘5、6肋间和心尖部 D.胸骨两侧2、3肋间 E.上腹部和心尖部
A.苯妥英钠 B.洋地黄 C.利多卡因 D.奎尼丁 E.胺碘酮
A.漂浮导管 B.心脏起搏器 C.体外反搏器 D.除颤器 E.心电图机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房颤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地塞米松
A.伤口排毒 B.首先呼救 C.早期绑扎伤处近心端的肢体 D.立即奔跑到医院 E.反复挤压伤口
A.意识丧失 B.血压测不到 C.心音消失 D.面色苍白 E.脉搏触不到
A.室性心动过速 B.室上性心动过速 C.房颤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室性期前收缩
A.<10dB B.<20dB C.20~30dB D.35~40dB E.45~50dB
A.血压升高,面色潮红 B.呼吸道黏膜干燥、咳嗽 C.头晕、眼花 D.出冷汗、面色苍白 E.憋气、心跳加快
A.消化系统功能 B.神经系统功能 C.呼吸功能 D.体力恢复 E.肌肉张力
A.将用物备齐 B.按使用顺序排列 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铺 D.上身保持一定的弯度 E.两腿前后分开稍屈膝
A.仰卧位 B.去枕仰卧位 C.头高脚底位 D.中凹位 E.屈膝仰卧位
A.上至锁骨上窝 B.下至剑突 C.健侧至腋前线 D.患侧至腋后线 E.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
患者,女性,56岁,因哮喘发作急诊就医。医嘱:氨茶碱0.25g入25%葡萄糖20ml,iV。
A.紧贴皮肤 B.5°~10° C.15°~30° D.35°~40° E.40°~45°
A.针头堵塞 B.针头穿透血管壁 C.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D.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E.针头穿刺过深致药物进入组织间隙
A.备用床 B.暂空床 C.暂空床加橡皮中单、中单 D.备用床加橡皮中单、中单 E.麻醉床
A.每天更换4次 B.每周更换1次 C.每天更换2次 D.每周更换2次 E.每2天更换1次
A.自上而下抽吸 B.自下而上反复抽吸 C.上下移动导管进行抽吸 D.左右旋转由下向上提吸 E.固定于一处抽吸
A.意识模糊 B.嗜睡 C.昏迷 D.谵妄 E.昏睡
A.不超过30秒 B.不超过1.5秒 C.不超过60秒 D.不超过15秒 E.不超过10秒
A.衣领 B.袖口 C.胸部以上 D.腰部以下 E.腰部以上
A.消毒剂擦拭 B.冷灭菌 C.臭氧灭菌灯消毒 D.消毒液浸泡 E.日光暴晒
A.压力是身体对任何需求作出非特异性反应的一个过程 B.多种压力源可导致一种压力反应 C.人们面临压力时,给人造成不利影响 D.适应是应对行为的最终目标 E.适应是所有生物的特征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社会文化适应 D.技术适应 E.对非特异性反应的调整
A.清除瘘口周围油膏 B.禁忌灌肠 C.全身使用抗生素 D.肠内外营养结合治疗 E.仅需经肛门清洁灌肠
A.高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B.高蛋白、高糖、粗纤维饮食 C.低脂、高糖、低渣饮食 D.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E.适量蛋白、低糖、无渣饮食
A.以主动活动为主 B.绝对卧床2周以上 C.鼓励早期下床 D.尽早活动 E.在瘘口封闭后活动
A.酸中毒 B.小血管痉挛 C.小血管过度扩张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急性心功能衰竭
A.迅速补充血容量 B.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C.吸氧,应用抗生素 D.及时纠正酸中毒 E.使用强心药物
A.胸骨柄 B.胸骨上段 C.胸骨中段 D.胸骨下段 E.胸骨剑突
A.1~2cm B.3~4cm C.5~6cm D.7~8cm E.9cm
A.胸部CT B.剖胸探查 C.纵隔镜检查 D.痰细胞学检查 E.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
A.转移性肺癌 B.中央型肺 C.粟粒性肺结核 D.纵隔淋巴肉瘤 E.Pancoast肿瘤
A.膈神经 B.喉返神经 C.臂丛神经 D.迷走神经 E.颈交感神经
A.抗炎治疗 B.抗结核治疗 C.胸腔镜手术 D.生物基因治疗 E.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A.左胸单根单处肋骨骨折 B.左胸单根多处肋骨骨折 C.左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D.闭合性气胸 E.张力性气胸
A.吸氧 B.胸腔穿刺 C.人工辅助呼吸 D.应用呼吸兴奋剂 E.厚辅料加压包扎患处胸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