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暂空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块橡胶单、中单 B.麻醉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块橡胶单、中单 C.备用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加一块橡胶单、中单 D.暂空床,床中部和床尾部各加一块橡胶单、中单 E.麻醉床,床中部和床尾部各加一块橡胶单、中单
A.1820年 B.1850年 C.1856年 D.1860年 E.1888年
A.发绀、胸痛 B.心悸、烦躁不安 C.胸痛、咳嗽 D.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A.平卧位 B.膝胸位 C.半坐位 D.头高足低 E.头低足高
A.死亡诊断书 B.尸体清洁程度 C.宗教信仰 D.身体管道 E.家属物品准备
A.凌晨2~6时 B.上午8~11时 C.中午12时 D.下午4~8时 E.凌晨1~2时
A.仰卧,下肢伸直 B.仰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C.仰卧,下肢伸直略内收 D.仰卧,屈膝 E.仰卧,屈膝略外展
A.促使血液循环 B.预防肌肉萎缩 C.预防静脉血栓 D.防止关节强直 E.预防坠积性肺炎
A、咳嗽 B、吸痰 C、昏迷 D、躁动
A.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消毒方法 B.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C.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并打开轴节 D.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常用生理盐水冲洗 E.浸泡带管腔的物品时应将管腔内灌满消毒液
A.5%碳酸氢钠 B.10%葡萄糖 C.11.2%乳酸钠 D.10%葡萄糖酸钙 E.0.9%生理盐水
A.调整针头位置 B.局部热敷按摩 C.升高输液瓶高度 D.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A.隐血试验饮食 B.软质饮食 C.高热量饮食 D.半流饮食 E.流质饮食
A.注意节力,身体要尽量靠近病人 B.两腿前后分开,以缩小支撑面 C.平车运送时,将病人头部放置于小轮端 D.推平车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低处 E.病人的引流管应固定好,应暂时关闭
A.长期受压的部位 B.缺乏脂肪保护的部位 C.无肌肉包裹的部位 D.血流丰富的部位 E.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A.物品取出后,未污染可放入容器内 B.手指不可触及容器内面 C.开盖15min内盖好,以免污染 D.手握容器边缘,以便持物牢靠 E.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其无菌面朝下放,用毕盖严
A.每周1次 B.每日1次 C.每2日1次 D.每周2次 E.隔日1次
A.餐后1h B.餐后0.5h C.餐前0.5h D.餐前1h E.餐后2h
A.过清音 B.鼓音 C.实音 D.清音 E.浊音
A.腋窝淋巴结肿大 B.乳房肿块 C.乳头溢液 D.酒窝征 E.卫星结节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呼气性呼吸困难 C.呼吸间断 D.呼吸深大而规则 E.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A.医生值班室 B.病室厕所 C.更衣室、库房 D.病区内走廊、化验室 E.配餐室
A.节力,避免腰部过度弯曲 B.大单先铺床尾再铺床头 C.把被子齐床沿折成桶状 D.枕头缝合处向下开口对门 E.先铺对侧再铺近侧
A.饭后过半小时后才能进行淋浴 B.妊娠5个月以上的孕妇禁止盆浴 C.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止盆浴 D.传染病患者禁止盆浴 E.患心脏病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宜盆浴
A.压疮的淤血红润期 B.压疮的炎性浸润期 C.压疮的浅层溃疡期 D.压疮的深层溃疡期 E.过敏引起的皮疹
A.先取下义齿 B.夹紧棉球 C.动作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涂冰硼散
A.甲醛 B.甲苯 C.浓盐酸 D.苯甲酸 E.山梨酸
A.用避污纸时掀页撕取 B.刷手从指甲开始刷至前臂 C.穿隔离衣先扎袖口再扣领口 D.口罩取下后将污染面向外折叠 E.脱下再穿的隔离衣时,清洁面向外折叠
A.新开的长期医嘱 B.即刻医嘱 C.定期执行的医嘱 D.长期备用医嘱 E.停止医嘱
A.护士 B.医生 C.科主任 D.护士长 E.行政管理人员
A.每5~10min一次 B.每15~30min一次 C.每30~60min一次 D.每1~2h一次 E.每日2次
A.全补偿系统 B.部分补偿系统 C.支持系统 D.教育系统 E.辅助系统
A.办理入院手续 B.沐浴更衣 C.会阴清洗 D.让产妇步入病区 E.用平车送产房待产
A.二联律 B.三联律 C.脉搏短绌 D.心动过缓 E.脉搏异常
A.局部按摩 B.红外线照射 C.湿冷敷 D.湿热敷 E.放置热水袋
A.吸净口腔痰再吸气管内 B.插管时打开吸引负压 C.吸痰时从深部向上提起,左右旋转 D.不超过30s E.吸痰后马上将管内痰液吸水冲净
A.插到患者的头部前倾 B.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后仰 C.使头和颈部保持在同一水平 D.胃管插入后先抽取胃液 E.插管长度大于35cm
A.每4~6h更换一次 B.每7~8h更换一次 C.每9~10h更换一次 D.每班更换一次 E.每日更换一次
A.皮肤过敏反应 B.消化道过敏反应 C.血清样反应 D.关节炎 E.过敏性休克
A.牛肉 B.猪肝 C.土豆 D.菠菜 E.羊血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端坐卧位 E.头高足低位
A.呼吸 B.心率 C.脉搏 D.血压 E.体温
A.3 B.6 C.8 D.9 E.10
A.病人家属 B.化验报告 C.病人自身 D.医生提供资料 E.门诊病历
A.患者体温 B.患者神志 C.约束部位的皮肤完整 D.约束部位的血运状况 E.注意血压的变化
A.全神贯注 B.集中精力 C.双方保持一定距离 D.双方在同一高度 E.持续的目光接触
A.饮食不当引起的感染 B.通过医疗器械引起的感染 C.护患之间引起的感染 D.患患之间引起的感染 E.自身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A.摩擦力 B.剪切力 C.潮湿刺激 D.营养不良 E.垂直压力
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 E.500ml
A.15~20dB B.20~25dB C.30~35dB D.35~40dB E.50~60dB
A.促进病人的舒适 B.使环境整洁 C.促进护患沟通 D.减轻伤口引起的疼痛 E.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
A.熏蒸法 B.擦拭法 C.浸泡法 D.洗涤法 E.喷雾法
A.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容器内边缘部分 B.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将钳端闭合 C.打开无菌容器盖时,盖的内面向上放 D.倒无菌溶液时,手不可触及瓶塞的内面 E.戴好无菌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只手套的内面
A.婴幼儿 B.昏迷的病人 C.恶液质的病人 D.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E.呼吸困难的病人
A.小阴唇 B.大阴唇 C.尿道口 D.阴阜 E.阴道口
A.脑电图 B.CT C.MRI D.脑脊液检查 E.脑血管造影
A.消化道症状 B.胃液分析 C.胃镜检查 D.血清学检查 E.胃肠钡餐X线检查
A.床垫、棉胎、被褥日光暴晒2h B.非一次性痰杯用消毒液浸泡 C.被服撤下送洗衣房处理 D.病室开窗通风最后铺备用床 E.传染病室按传染病人终末消毒处理
A.10%甲醛 B.75%乙醇 C.1%甲苯 D.5%浓盐酸 E.10%冰醋酸
A.观察病人心率 B.测量病人体温 C.观察病人呼吸 D.与病人交流 E.测量病人脉压
A.腰带以下部分 B.袖子的后面 C.腰带以上部分 D.胸前背后 E.衣领
A.清洁 B.中水平消毒 C.低水平消毒 D.高水平消毒 E.灭菌
A.浸泡法 B.喷雾法 C.擦拭法 D.洗涤法 E.熏蒸法
A.25~35cm B.35~45cm C.40~50cm D.45~55cm E.55~65cm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炎 C.心脏病 D.肝硬化腹水 E.高热
A.擦拭法 B.煮沸法 C.浸泡法 D.熏蒸法 E.喷雾法
A.过敏反应 B.空气栓塞 C.发热反应 D.溶血反应 E.出血倾向
A.清晨 B.中午 C.午后 D.晚间 E.饭后
A.患者自行盆浴 B.患者自行擦浴 C.患者自行淋浴 D.护士协助擦浴 E.护士协助淋浴
A.床挡 B.肩部约束带 C.支被架 D.肘部约束带 E.宽绷带
A.让患者平卧候诊 B.立即给予镇痛药 C.安排患者提前就诊 D.催促医生加速诊查 E.进行心理安慰
A.电动吸引器洗胃 B.漏斗胃管洗胃 C.口服催吐法 D.注射器洗胃 E.自动洗胃机洗胃
A.50℃ B.60~70℃ C.70~80℃ D.90℃ E.100℃
A.脑瘤 B.冠心病 C.高血压 D.脑出血 E.脑膜炎
A.患者自行翁浴 B.患者自行攘浴 C.患者自行淋浴 D.护士协助擦浴 E.护士协助淋浴
A.晨尿 B.中午尿 C.饭后尿 D.午后尿 E.晚间尿
A.毛花苷C(西地兰),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B.硝普钠,西地兰,速尿 C.胍乙啶,酚妥拉明,多巴胺 D.毒毛花苷K,硝普钠,普萘洛尔(心得安) E.硝酸甘油,西地兰,多巴胺
A.500ml B.400ml C.300ml D.200ml E.100ml
A.请家属立即查清毒物名称后洗胃 B.抽出胃内容物送检,再用温水洗胃 C.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减少毒物吸收 D.鼻饲牛奶或蛋清水,以保护胃黏膜 E.禁忌洗胃,待清醒后用催吐法排出毒物
A.坐位 B.半坐位 C.去枕右侧卧位 D.左侧卧位 E.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A.碱性物中毒 B.酸性物中毒 C.有机磷、吗啡类中毒 D.颠茄类中毒 E.酒精中毒
A.30~40cm B.35~45cm C.40~50cm D.45~55cm E.50~60cm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E.挪动法
A.头部与床头呈钝角 B.头部与床头呈锐角 C.尾部与床边呈钝角 D.尾部与床尾相连 E.平车紧靠床边
A.仰卧屈膝位 B.去枕平卧位 C.平卧位 D.截石位 E.侧卧位
A.修补后使用 B.用纱布缠绕 C.无菌治疗包裹手指 D.立即更换 E.乙醇棉球擦拭手指
A.低血钾,酸中毒 B.低血钾,碱中毒 C.高血钾,酸中毒 D.高血钠,酸中毒 E.高血钾,碱中毒
A.蛋白质 B.抗体 C.血红蛋白 D.血容量 E.凝血因子
A.定时口服缓泻药 B.晚上定时使用甘露醇 C.少吃粗纤维食物 D.每天喝水量超过1000ml E.生活规律、定时排便
A.嘱咐患者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 B.加快液体灌注速度 C.提高灌肠高度 D.拔除灌肠管、助其排便 E.移动并挤捏灌肠管
A.20~30cm B.30~40cm C.40~60cm D.70~80cm E.80~100cm
A.一人先测心率后测脉率,各测1min B.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量1min C.一人测心率和脉率,一人计时 D.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各测1min E.一人测心率和脉率,测1min
A.脉搏规律,一强一弱交替出现 B.脉率大于心率 C.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 D.脉率小于心率 E.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
A.颞动脉 B.桡动脉 C.肱动脉 D.足背动脉 E.颈动脉
A.水冲脉 B.交替脉 C.脉搏短绌 D.奇脉 E.缓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