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面环形交叉口 B.多路交叉口 C.十字交叉口 D.X形交叉口
A.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m,距有出入口的车间3m B.距汽车引道6m,距围墙1.5m C.距有出入门洞的围墙6m,距围墙照明杆2m D.距乔木5m,距灌木2m
A.2.0 B.2.2 C.3.0 D.3.5
A.防水性 B.强度 C.密封性 D.黏结力
A.用地比直行坡道较多 B.交通线路对部分停车位的进出有干扰 C.造价较高 D.交通线路较长
A.空间色 B.光源色 C.环境色 D.固有色
A.均衡与稳定 B.重复与再现 C.韵律与节奏 D.渗透与层次
A.总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B.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C.从企业、国家和社会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
A.疏密 B.流畅性 C.间距 D.通行力
A.斜坡道式 B.直坡道式 C.斜楼板式 D.螺旋坡道式
A.交通繁忙 B.人流车流的连续性和脉冲性 C.服务对象极为广泛 D.以人行活动为主
A.相似性 B.易燃性 C.互换性 D.危险性
A.储存必要的燃气量,以调峰 B.将燃气加压,保证输配管网内适当的压力 C.使多种燃气混合,达到适合的热值等燃气质量指标 D.按运行要求将上一级输气压力降至下一级输气压力
A.3 B.5 C.10 D.18
A.5 B.10 C.15 D.20
A.应尽量缩短用户支管的长度 B.主要考虑网路的密度 C.应尽量靠近调压站 D.连接气源厂与城市环网的支管宜采用双线布置
A.6 B.10 C.15 D.20
A.一级管网 B.二级管网 C.三级管网 D.四级管网
A.50 B.70 C.100 D.115
A.导向轮 B.动力轮 C.悬挂轮 D.限制轮
A.1~3 B.2~4 C.3~5 D.5~7
A.400 B.350 C.300 D.250
A.3 B.4 C.5 D.8
A.采用挡土墙护岸工程 B.修建防洪堤来防止洪水浸入城市 C.采用排(截)洪沟 D.根据城市范围和重要性质,提高水库的设计标准,增大拦洪蓄洪的能力
A.选择 B.连接 C.投影 D.定位
A.线路换乘站的选址 B.土地利用的布局形态 C.线网结构 D.城市经济状况
A.走向 B.交叉 C.长度 D.运量
A.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B.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C.区域城市体系研究 D.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A.计算规划区用水量 B.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布置配水管网,确定管径 D.确定规划区其他配水设施位置
A.公共供水系统提供的用水 B.河湖环境用水 C.城市自备水源 D.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
A.30 B.28 C.26 D.24
A.0.5~1.1 B.1.1~1.6 C.1.6~2.1 D.2.1~2.5
A.生活 B.经济 C.心理 D.事业
A.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B.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C.禁止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 D.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A.集中制和分散制 B.内流制和外流制 C.合流制和分流制 D.总体制和区段制
A.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生物群落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一定的顺序状态 B.群落的特征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 C.群落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D.在一个群落中,物种是多样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大量的
A.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 B.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 C.生物个体的特性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性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不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 D.种群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A.按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综合研究,探讨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本质 B.按照生态学的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范、文件 C.衡量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生态学指标 D.开展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
A.防治污染和解决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问题 B.防止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C.防止泥石流和滑坡而建造的人工构筑物 D.防风或保持水土
A.技术方案撰写期 B.可行性研究期 C.生产运营期 D.资料收集与分析期
A.土壤结构 B.土壤环境背景值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质地
A.污染产生原因 B.污染形态 C.污染物的性质 D.环境要素
A.独立式 B.联排式 C.双联式 D.单元式
A.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B.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C.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内平面 D.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200m时应设4m宽、4m高的消防车通道
A.5 B.6 C.8 D.10
A.0.50%~2.00% B.0~0.25% C.0.30%~10.00% D.0.50%~1.00%
A.0.1% B.0.2% C.0.3% D.0.5%
A.网架结构 B.薄壳 C.折板 D.悬索
A.宽度 B.长度 C.直径 D.高度
A.10% B.5% C.15% D.20%
A.不均匀系数法 B.比例估算的方法 C.均匀系数法 D.时间估算法
A.减少吸热,使太阳辐射温度明显下降 B.防止暴风雨对油毡防水层的冲刷 C.加强黏结力 D.以其重量压住油毡的边角,防止起翘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四级管网系统
A.周期性 B.变化性 C.季节性 D.全年性
A.1.0 B.2.0 C.1.5 D.4.0
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 B.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 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D.确定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收运方案
A.1~2 B.2~3 C.3~5 D.4~6
A.职能型 B.扩散型 C.外延型 D.自上而下型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下图所示车辆的停发方式是()。
A.采暖建筑高度 B.采暖建筑面积 C.采暖户数 D.采暖量
A.水温 B.水质 C.水量 D.水压
A.计算法 B.预算指标法 C.概算指标法 D.比例估算法
A.1.0 B.0.5 C.1.5 D.1.6
A.58~64 B.58~81 C.64~81 D.58~70
A.100 B.200 C.300 D.400
A.服务人口 B.邮政年业务收入 C.服务半径 D.通信总量
下列关于城市固体废物量预测中规划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A.0.02~0.03 B.0.03~0.1 C.0.04~0.1 D.0.06~0.09
A.化学处理 B.焚烧 C.堆肥化 D.有害成分固化
A.2 B.4 C.5 D.10
A.禁止信号 B.通行信号 C.等待信号 D.警告信号
A.180 B.220 C.250 D.300
A.不同性能和用途 B.不同的输送方式 C.敷设方式 D.弯曲程度
A.综合管沟 B.同一类别管沟 C.专项管沟 D.不同类别管沟
A.1.2 B.1.0 C.0.8 D.0.6
A.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 B.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交叉口 C.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 D.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