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建筑与等高线平行 B.建筑与等高线垂直 C.建筑与等高线重合 D.建筑与等高线斜交
A.排入河湖 B.排入沟渠 C.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D.排入水井
A.道路红线 B.退道路红线 C.建筑控制线 D.斑马线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设计任务书 C.项目建议书 D.工程投资估算
A.5000~10000kN B.10000~20000kN C.10000~30000kN D.20000~50000kN
A.堆积密度 B.吸水率 C.空隙率 D.孔隙率
A.交错 B.穿插 C.对称 D.平行
A.是指物体的整体与整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因素 B.是对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态上的变化 C.是处理建筑造型视觉平衡感的手段 D.是指高低、横竖、明暗、方向等存在共同的因素
A.交通量很小的次要道路交叉口 B.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交叉口 C.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D.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
A.0.5% B.0.4% C.0.1% D.0.05%
A.斜楼板式停车库 B.螺旋坡道式停车库 C.错层式停车库 D.直坡道式停车库
A.预测城市用水量 B.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
A.网状 B.螺旋状 C.环状 D.交叉状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不完全分流制
A.压力检测仪表 B.安全阀 C.检查井 D.流量检测仪表
A.以人口进行计算,所得的用电水平即相当于人均电耗 B.对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查出一批具有一定用电水平的代表性大用户,进行逐一调查分析 C.把各种产品的产值与相应产品单位产值的电耗之积相加,可以得出年用电量 D.将用电量作为年度唯一变量进行预测
A.便于拦河筑坝的河流狭窄处或水库水流下游处 B.电厂铁路专用线选线要尽量减少对国家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C.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输电费用 D.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地耐力高,非地质断裂带
A.厂址要求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以电厂为中心,半径1km内为隔离区 B.建厂地段须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高,非地质断裂带 C.所选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 D.要求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或水上交通条件,以便运输发电厂设备和建筑材料
A.安全性 B.全面性 C.快速性 D.可靠性
A.线路电压为1~10kV时,安全距离为1.5m B.线路电压为35kV时,安全距离为2.0m C.线路电压为100kV时,安全距离为4.0m D.线路电压为220kV时,安全距离为5.0m
A.4.0m B.6.0m C.8.0m D.9.0m
A.均匀系数法 B.不均匀系数法 C.比例估算法 D.分项相加法
A.一级管网系统只适用于供气范围2~4km较小城市和地区 B.中压一级管网系统管道投资节省,燃烧效率高,但供气安全性差 C.二级管网系统供气安全性高,安全距离易保证 D.三级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高,但系统复发杂,投资大
A.缩小建筑的进深,增大外墙长度,增加每户所占的墙面 B.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外墙 C.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南、北方向 D.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东、西方向
A.交叉敷设 B.平行敷设 C.垂直敷设 D.连接敷设
A.线性回归法 B.指数回归法 C.对数回归法 D.生长曲线法
A.将热量从局部系统内转移到热网 B.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C.将热媒加以调节和转换 D.在蒸汽供热系统中,收集凝结水并回收利用
A.通信电缆 B.电话线路 C.城市热气管网 D.城市供热管道
A.特级消防站:拥有大于15辆的车辆,占地5000m2左右 B.一级消防站:拥有6、7辆车辆,占地3000m2左右 C.二级消防站:拥有3、4辆车辆,占地2000m2庄右 D.三级消防站:拥有2辆车辆,占地1000m2左右
A.垃圾箱(桶)收集 B.垃圾气动系统收集 C.垃圾管道收集 D.袋装化上门收集
A.占地较大 B.卫生条件较差 C.运行费用较高 D.有害化程度较高
A.250~300m B.450~600m C.500~850m D.750~1000m
A.土地价格 B.土地量 C.土地使用者 D.土地产权
A.使规划设计成果、建设项目申请与审批的成果更精确、更详细 B.使设计成果的表达更加直观、丰富 C.能够减少差错和疏漏 D.能够突破传统设计上的某些局限
A.43m×43m B.50m×50m C.65m×65m D.79m×79m
A.物理信息 B.技术信息 C.化学信息 D.行为信息
A.小于30%;大于45% B.大于20%;小于30% C.小于20%;大于40% D.大于15%;小于40%
A.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B.地市内部空间组织 C.城市所处地理位置 D.区域城市空间组织
A.居民区 B.主干道 C.热负荷中心 D.工厂区
A.社区满意感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 B.居民越喜爱某社区则越愿把自己看成是该社区的成员 C.在社区内的同事、朋友、亲戚越多,社区归属感越强 D.正式活动比非正式活动更有助于增强归属感
A.哈维 B.外裴弗尔 C.雷克斯 D.帕尔
A.文件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
A.摩擦性失业 B.贫困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A.水环境 B.大气环境 C.温度环境 D.营养环境
A.社会形态 B.环境 C.经济 D.宗教
A.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 B.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C.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D.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
A.大气 B.除人类外的动物 C.水 D.公共设施
A.太阳 B.土壤 C.水分 D.植物
A.替代方案 B.生产技术 C.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D.管理措施
A.穿插交通 B.水平交通 C.枢纽交通 D.垂直交通
A.按中心线计消防车通道间距不宜超过150m B.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C.消防车通道净宽和净空高度应大于4m D.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应大于12m×12m
A.企业组织、人员培训的估算 B.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 C.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初估 D.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A.选定施工单位 B.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 C.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 D.工程总结
A.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B.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 C.场地面积大小 D.建筑场地的供水与供电
A.整体性强,稳定性好 B.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C.适合工厂化生产,可地面拼装、整体吊装 D.种类很多,形式丰富多彩
A.用地紧凑且进出方便 B.通道较宽 C.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 D.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小
A.加设隔热层 B.采用遮阳-通风构造 C.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 D.绿化植被隔热
A.潮湿和混乱 B.黑暗和复杂 C.通透和混乱 D.复杂和通透
A.行人高度限界为2.5m B.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 C.自行车高度限界为3.5m D.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A.9 B.10 C.13 D.15
A.0.3% B.3% C.5% D.25%
A.1% B.3% C.5% D.7%
A.12~16 B.16~24 C.18~34 D.24~36
A.旋转曲面 B.平移曲面 C.弯纹曲面 D.直纹曲面
A.耐久性 B.弹性 C.耐磨性 D.连续性
A.2.0m B.2.6m C.3.0m D.3.6m
A.150 B.200 C.250 D.350
A.无交通管制 B.实施交通指挥 C.采用渠化交通 D.设置立体交叉
A.小汽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500~1000 B.载重汽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50~100 C.公共汽(电)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300~600 D.混合交通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为200
A.电影院 B.文化馆 C.博物馆 D.旅馆
A.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 B.尽可能减少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水草、支流和咸潮的影响 C.应尽可能远离主要用水地区,以减少投资 D.取水构筑物应建造在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大的地基上
A.平均日污水量/最高日污水量 B.最高日污水量/平均日污水量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 D.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
A.2 B.3 C.4 D.5
A.地形和水泵 B.环境 C.交通干路 D.是否穿越铁路、防洪堤等设施
A.50 B.80 C.100 D.120
A.1.0~1.5 B.1.5~1.8 C.2.0~2.5 D.2.0~3.0
A.0.3 B.0.5 C.0.8 D.1.2
A.5% B.6% C.7% D.8%
A.1.2m B.2.5m C.1.5m D.6.0m
A.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B.倡导循环经济的理念 C.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D.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