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长梨形 B.蚕豆形 C.狭长形 D.圆锥形 E.不规则的楔形
A.延髓 B.脊髓 C.小脑 D.间脑 E.大脑皮质
A.质子 B.中子 C.光子 D.电子 E.介子
A.软腭平面 B.第6颈椎 C.会厌上缘 D.环状软骨 E.咽峡
A.胃 B.胰 C.肝 D.膀胱 E.胆囊
A.心肌 B.胸大肌 C.咀嚼肌 D.瞳孔括约肌 E.表情肌
A.X线的能量 B.照射方式 C.原子序数 D.物质密度 E.吸收物质的每克电子数
A.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 B.腓骨下端膨大形成内踝 C.腓骨上端膨大称腓骨头 D.胫骨上端前方的隆起称为胫骨粗隆 E.胫骨上端两侧突出形成内、外侧髁
A.铝板 B.铁板 C.木板 D.铜板 E.铅板
A.4cm B.5cm C.6cm D.7cm E.8cm
A.光电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相干散射 D.康普顿散射 E.电子对效应
A.瞳孔扩大 B.心脏活动抑制 C.胃肠运动减弱 D.支气管舒张 E.汗腺分泌增多
A.结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回肠 E.直肠
A.管电压越高,特征辐射的波长越短 B.连续辐射的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 C.管电压升高时连续辐射所占比例增加 D.管电压的高低与特征辐射无关 E.特征辐射是一组连续混合射线
A.盲肠 B.结肠 C.直肠 D.肛管 E.肛门
A.牛顿 B.居里 C.伦琴 D.达芬奇 E.伽利略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 C.上肢下垂 D.手掌向前 E.两足分开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A.X线的热作用 B.X线的穿透作用 C.X线的生物特性 D.X线的电离作用 E.X线的感光作用
A.膈肌 B.腹肌 C.胸大肌 D.肋间内肌 E.肋间外肌
A.反射现象 B.干涉现象 C.衍射现象 D.折射现象 E.荧光现象
A.K壳层电子 B.L壳层电子 C.M壳层电子 D.N壳层电子 E.O壳层电子
A.胆囊全部 B.胆囊体 C.胆囊颈 D.胆囊管 E.胆囊底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小肠液 E.胆汁
A.防护的最优化 B.个人剂量限值 C.实践的正当化 D.建立剂量限制体系 E.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屏蔽防护
A.胃上皮细胞 B.壁细胞 C.主细胞 D.胃粘液细胞 E.内分泌细胞
A.靶物质 B.管电压 C.管电流 D.高压波形 E.辅助装置
A.1/3 B.1/2 C.1/4 D.1/8 E.1/16
A.未满16岁 B.未满18岁 C.未满20岁 D.未满22岁 E.未满25岁
A.空气、肌肉、脂肪、骨骼 B.空气、脂肪、肌肉、骨骼 C.骨骼、肌肉、脂肪、空气 D.骨骼、空气、肌肉、脂肪 E.空气、骨骼、脂肪、肌肉
A.HCl B.肠致活酶 C.胰蛋白酶 D.糜蛋白酶 E.组织液
A.肝 B.脾 C.胰 D.腮腺 E.甲状腺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E.左心耳
A.波长为一个固定的数值 B.与韧致辐射共同构成X线谱 C.随着管电压的升高百分比增加 D.管电压过低时不会产生标识辐射 E.是高速电子与外层电子作用的结果
A.无特殊情况,应尽量少地接受X线的照射 B.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量远离放射源进行照射 C.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D.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量缩短X线的照射时间 E.X线检查时,非受照部位应尽量采用屏蔽防护
A.选用高熔点的物质 B.保持较高的真空度 C.阻止高速电子流的运动 D.选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 E.用来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A.胎儿 B.生殖腺 C.造血组织 D.结缔组织 E.淋巴组织
A.动眼神经 B.视神经 C.三叉神经 D.面神经 E.舌咽神经
A.甲状腺 B.垂体 C.肾上腺 D.松果体 E.甲状旁腺
A.3个、1个 B.3个、2个 C.4个、1个 D.4个、2个 E.1个、1个
A.胆色素 B.脂肪酸 C.卵磷脂 D.胆固醇 E.胆盐
A.氧和葡萄糖 B.氧和二氧化碳 C.氧和氨基酸 D.尿素和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和氨基酸
A.精囊 B.尿道球腺 C.卵巢 D.睾丸 E.前列腺
A.水 B.空气 C.氧气 D.金属 E.任何物质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E.12对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液 D.体液 E.组织液
A.左侧髋骨 B.右侧髋骨 C.骶骨 D.腰椎 E.尾骨
A.高速电子与内层轨道电子作用产生 B.能量取决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 C.与标识辐射共同构成X线谱 D.其能量取决于电子能量大小 E.能量与核电荷的大小有关
A.白质 B.灰质 C.神经核 D.神经节 E.网状结构
A.0.05% B.0.5% C.5% D.55% E.85%
A.0.1mmPb B.0.2mmPb C.0.5mmPb D.1.0mmPb E.2.0mmPb
A.外侧份为软骨部,内侧份为骨部 B.连通鼓室与咽部 C.主要功能是传递声波 D.内有三块听小骨 E.听觉感受器位于此
A.2个 B.4个 C.8个 D.12个 E.18个
A.蝶骨 B.颞骨 C.筛骨 D.枕骨 E.下颌骨
A.管电压 B.总过滤 C.电压波形 D.滤过板厚度 E.曝光时间
A.巩膜 B.虹膜 C.睫状体 D.脉络膜 E.视网膜
A.贲门 B.幽门 C.脾门 D.肝门 E.肾门
A.60% B.50% C.40% D.30% E.20%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E.冠状窦
A.韧致辐射、光电子和正离子 B.特征放射、光电子和负离子 C.特征放射、正电子和正离子 D.特征放射、光电子和正离子 E.韧致辐射、负电子和负离子
A.环境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B.环境和机体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和机体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E.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A.颈外动脉和椎动脉 B.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C.颈外、颈内动脉 D.两侧锁骨下动脉 E.两侧颈总动脉
A.生物效应 B.导电作用 C.穿透作用 D.荧光作用 E.感光作用
A.激发态 B.基态 C.电离态 D.跃迁态 E.辐射态
A.7块、7块 B.8块、8块 C.7块、8块 D.8块、7块 E.9块、6块
A.左肺分三叶 B.左肺有斜裂和水平裂 C.肺位于纵隔的两侧 D.肺尖不超过锁骨上方 E.外侧面凹陷称肺门
A.硬脊膜与椎管之间 B.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C.硬脑膜与颅骨内膜之间 D.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E.软膜与脑(脊髓)之间
A.间脑 B.小脑 C.端脑 D.大脑 E.中脑
A.光电效应和相干散射 B.光核反应和相干散射 C.相干散射和康普顿效应 D.光核反应和康普顿效应 E.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A.蛛网膜下隙 B.第四脑室 C.第三脑室 D.侧脑室 E.内囊
A.颅前窝 B.颅中窝 C.颅后窝 D.翼点深面 E.颞骨岩部
A.前室间沟 B.冠状沟 C.胸肋面 D.后室间沟 E.心底
A.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B.骨质分骨密质、骨松质两种 C.骨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成人骨干骨髓腔内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A.肾皮质 B.肾髓质 C.肾大盏 D.肾窦 E.肾盂
A.桡骨位于外侧 B.桡骨上端粗大 C.桡骨属于长骨 D.尺骨下端细小 E.鹰嘴属尺骨结构
A.胆汁由肝细胞产生 B.胆囊形状呈长梨形 C.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 D.胆囊为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 E.由左肝管、右肝管合成胆囊管
A.肺底又称肋面 B.右肺仅有斜裂 C.左肺共分3叶 D.右肺共分3叶 E.位于胸膜腔内
A.输卵管子宫部 B.输卵管漏斗部 C.输卵管峡部 D.输卵管壶腹部 E.输卵管伞部
A.胰由外分泌和内分泌两部分组成 B.外分泌部分分泌的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C.内分泌部主要分泌胰岛素 D.分头、体、尾三部 E.其主胰管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
A.肾上腺 B.甲状腺 C.垂体 D.舌下腺 E.松果体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 E.直肠
A.中子 B.质子 C.光电子 D.自由电子 E.内壳层电子
A.受激辐射 B.特征辐射 C.自发辐射 D.韧致辐射 E.热辐射
A.O壳层 B.N壳层 C.K壳层 D.L壳层 E.M壳层
A.食管起始处 B.食管穿膈处 C.与胃相接处 D.胸廓上口处 E.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E.十二指肠球部
A.房室结 B.房室束 C.窦房结 D.左束支 E.右束支
A.副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三叉神经
A.X线具有波动性 B.具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 C.它是一种横波 D.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 E.X线的频率很高,波长长
A.穿透本领强 B.发生荧光作用 C.发生电离作用 D.能使胶片感光 E.X线被物质吸收,绝大部分都将变为热能
A.X线具有微粒性 B.X线在传播时,突出地表现了波动性 C.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突出表现粒子特征 D.X线带电,易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E.X线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
A.光电子 B.正离子 C.特性放射 D.俄歇电子 E.负离子
A.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轨道电子结合能必须接近相等 B.光子能量过大,反而会使光电效应的几率下降 C.发生几率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D.几率和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反比 E.光电效应不产生有效的散射
A.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的壳层电子 B.原子变成负离子 C.放出特征X线 D.产物有光电子、负离子 E.没有电子跃迁
A.患者接受的剂量多 B.能产生良好的对比 C.常用钼靶产生 D.常用于骨骼系统摄影 E.散射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