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伤后无昏迷 B.伤后昏迷逐渐清醒 C.伤后持续浅昏迷 D.伤后有中间清醒期 E.昏迷逐渐加重
A.1.5g B.2.5g C.3.5g D.4.5g E.5.5g
A.提高β受体对拟肾上腺类药物的反应性 B.抑制α受体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 C.抗炎、消肿、稀释痰液 D.抑制免疫,减少抗体形成 E.刺激磷酸二酯酶,提高cAMP浓度
A.肌松成束收缩 B.强直刺激后不出现衰减 C.对强直刺激后的单刺激出现易化 D.没有组胺释放作用 E.抗胆碱酯酶药可增强其作用
A.是一恒值,不受疾病的影响 B.消除半衰期与清除率成正比 C.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D.某一病人某药的消除半衰期与表观分布容积成反比 E.消除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A.体位 B.全身麻醉 C.开胸 D.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E.通气血流比失衡
A.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就可除外结核 B.卡介苗接种成功,结核菌素反应多呈强阳性 C.粟粒性肺结核时,结核菌素反应可呈阴性 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必有结核病 E.初次感染结核后4周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A.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B.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 C.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 D.潜伏期,发作期,缓解期 E.潜伏期,发作期,迁延期
A.兴奋迷走神经 B.阻滞交感神经 C.抑制心血管中枢 D.直接抑制心肌 E.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A.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B.流量容积曲线 C.最大自主通气量 D.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E.闭合气量
A.缺氧不是主要原因 B.可引起氧中毒 C.解除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 D.脑血管收缩引起缺氧 E.诱发脑水肿
A.水溶性好 B.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C.消除半衰期短 D.过量后可特异性拮抗 E.无血管刺激作用
A.缩窄性心包炎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高血压性心脏病 E.充血性心脏病
A.儿童术前用药 B.基础麻醉 C.术中维持 D.控制癫痫 E.用于哮喘病人的麻醉
A.双下肺湿啰音 B.肝、脾大 C.下肢水肿 D.颈静脉怒张 E.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A.是否反复发作 B.心前区收缩期杂音 C.心脏扩大伴奔马律 D.两肺啰音性质 E.无肺气肿体征
A.肺毛细血管楔压 B.左房压 C.心排血量 D.中心静脉血压 E.平均动脉压
A.房室传导阻滞 B.左心功能不全 C.肺部感染 D.心房附壁血栓 E.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A.吗啡 B.硫喷妥钠 C.地西泮 D.东莨菪碱 E.氯丙嗪
A.吸氧 B.硝酸甘油 C.异山梨醇 D.吗啡 E.阿托品
A.低血容量或感染使心排血量下降 B.心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下降 C.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不足 D.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良 E.过敏
A.脱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 B.纠正缺氧 C.降温及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D.防止并发症如脑水肿 E.血液透析
A.输生理盐水 B.输血 C.静脉注射氨基己酸 D.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药 E.静脉输给纤维蛋白原制剂
A.血液循环时间缩短 B.血浆容量增加 C.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降低 D.心率增快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有利于氧释放
A.Ⅹ+Ⅴ+Ca2+磷脂 B.Ⅶ+Ⅹ+Ⅴ+Ca2+磷脂 C.Ⅹa+Ⅴa+Ca2+磷脂 D.Ⅻ+Ⅶ+Ⅹ+Ⅴ+Ca2+磷脂 E.Ⅹa+Ⅹ+Ca2+磷脂
A.甲硫氧嘧啶降低甲状腺激素 B.普萘洛尔降低心率 C.降温、吸氧等对症治疗 D.肌内注射利血平 E.抗生素
A.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B.低钾血症 C.高钠血症 D.血容量正常 E.呼吸浅快,呼气有大蒜味
A.糖皮质激素生产不足 B.糖皮质激素生产过多 C.长期服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引起向心性肥胖 D.醛固酮异常增多 E.性激素产生过多
A.血压升高 B.心动反射性过速 C.腱反射亢进 D.肌肉松弛性麻痹,反射消失,尿潴留 E.全身冷汗
A.延缓肾功能恢复 B.肾血管痉挛 C.心律失常 D.高血压 E.血容量和渗透压剧烈变化
A.SaO2 B.PaCO2 C.SvO2 D.PaO2/FiO2 E.SpO2
A.血压高低 B.瞳孔大小以及唾液和出汗多少 C.呼吸的深浅和快慢 D.是否出现病理反射 E.肌无力程度
A.去甲肾上腺素 B.γ-氨酪酸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E.乙酰谷酰胺
A.135mmol/L B.145mmol/L C.150mmol/L D.155mmol/L E.165mmol/L
A.疼痛消失后 B.病人有饥饿感后 C.恶心、呕吐消失后 D.肛门排气后 E.体温在37.5℃以下
A.呼吸中枢麻痹 B.腹肌强直,呼吸受限 C.抽搐频繁而又不易用药控制 D.吞咽困难,防止食物误吸 E.肺部感染
A.应清除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彻底止血 B.清创术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 C.头部8~12小时的伤口也可以清创 D.面部伤口12小时后,不考虑清创缝合 E.污染严重伤口,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A.发、颈、面共9% B.双上肢为18% C.躯干为27% D.双臀为5% E.双大腿为13%
A.严重挤压伤 B.脾破裂 C.创伤性窒息 D.血气胸 E.严重头皮撕脱伤
A.口服葡萄糖酸钙 B.口服维生素D2 C.静脉注射氯化钙 D.口服二氢速固醇油剂 E.异体甲状旁腺移植
A.≤20×109/L B.≤30×109/L C.≤40×109/L D.≤50×109/L E.≤60×109/L
A.麻醉机废气排出受阻在回路中形成的压力 B.呼气末留滞在肺泡内气体所产生的正压 C.呼气末呼吸机施加于气道内的压力 D.手术操作压迫肺组织所产生的压力 E.胸膜腔负压消失后所产生的肺回缩压力
A.75% B.60% C.45% D.30% E.20%
A.有失血性休克 B.有急性腹膜炎体征 C.腹腔穿刺有可凝固血液 D.叩诊腹部有明显移动性浊音 E.X线片示膈下有游离气体
A.氧化亚氮对CBF和CMRO2的影响有争议 B.所有静脉麻醉药均可降低CBF、CMRO2 C.所有挥发性麻醉药不一定降低CBF、CMRO2 D.芬太尼可降低CBF、CMRO2 E.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药对CBF、CMRO2无直接影响
A.机械因素因素的肠梗阻 B.肠壁血供障碍的肠梗阻 C.肠壁肿瘤引起的肠梗阻 D.肠内容物通过受阻 E.肠壁肌功能紊乱引起的肠梗阻
A.1cm B.2cm C.4cm D.5cm E.10cm
A.脾大和功能亢进 B.腹水 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D.呕血 E.以上都对
A.氯化钠 B.氯化钙 C.氯化钾 D.碳酸氢钠 E.硫酸钡
A.吸氧 B.监测心肺功能 C.胸腔闭式引流 D.输液 E.气管内插管后正压通气
A.硫脲类药物 B.复方碘溶液 C.抗高血压药物 D.β受体阻滞药 E.咪达唑仑或氟芬合剂
A.中心静脉压增高 B.心律失常 C.血压下降 D.心音遥远 E.颈静脉怒张
A.肾 B.输尿管 C.结肠 D.尿道 E.直肠
A.镜下血尿 B.腰骶部疼痛 C.尿频、尿急、尿痛 D.间歇性肉眼血尿 E.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A.硫喷妥钠 B.咪达唑仑 C.羟丁酸钠 D.依托咪酯 E.丙泊酚
A.1小时以内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以上 E.A+D
A.注射大量抗生素 B.及时闭合创口 C.迅速复位和内固定 D.及时彻底清创 E.及时组织修复
A.细菌代谢产生的气体增多 B.血液内的气体弥散到肠腔内 C.肠道功能受抑制 D.关腹后气体受热膨胀 E.吞咽的气体增多
A.动脉导管 B.脐动脉 C.肺静脉 D.主动脉 E.脐静脉
A.确诊后即手术 B.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及血沉正常后手术 C.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手术 D.用利尿药,等胸腔积液、腹水消失后手术 E.感染控制后手术
A.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 B.补充铁剂 C.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D.补充蛋白 E.少量多次输血
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后负荷增加 E.心肌收缩性减弱
A.易化弥散 B.主动传递 C.细胞吞饮 D.单纯弥散 E.渗漏
A.肾功能 B.大量蛋白尿 C.低蛋白血症程度 D.血胆固醇量 E.水肿程度
A.PCA使病人无痛 B.循环稳定 C.病人完全清醒 D.残余的肌松作用被完全拮抗 E.呼吸功能恢复良好
A.高钾血症 B.酸中毒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黏液性水肿 E.高血钙
A.血液黏滞度下降 B.心排血量增加 C.微循环灌注改善 D.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E.血液对氧的输送能力明显下降
A.水封瓶必须是无菌的 B.水封瓶内空间应与大气相通 C.瓶内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 D.水封瓶的水量要合适 E.均需安装负压吸引装置
A.kg×4 B.kg×2 C.kg+40 D.kg×4+20 E.kg×2+20
A.胸部X线检查 B.B超 C.心电图检查 D.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E.测量张口度
A.维生素 B.代血浆 C.白蛋白 D.凝血因子Ⅷ E.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