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牙髓 B.牙骨质 C.牙本质 D.釉质 E.牙周膜
A.胚胎第3周 B.胚胎第6周 C.胚胎第8周 D.胎儿第3个月 E.胎儿第6个月
A.白斑 B.扁平苔藓 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D.念珠菌病 E.红斑
A.间隙 B.颌间隙 C.颌间距离 D.高度 E.垂直距离
A.菌状乳头管一般感觉,丝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管味觉 B.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管味觉,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管一般感觉 C.丝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管味觉,菌状乳头和叶状乳头管一般感觉 D.丝状乳头和叶状乳头管味觉,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管一般感觉 E.丝状乳头管一般感觉,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管味觉
A.合金中的金含量 B.合金本身的屈服强度和延伸 C.合金所采用的热处理方法 D.合金的临床用途 E.合金的熔点
A.纯钛的结构在常温下呈α相 B.纯钛的密度高 C.纯钛的弹性模量大 D.纯钛的熔点高 E.纯钛的化学性能稳定
A.形状 B.数目 C.牙根 D.牙列多少 E.附着颌骨的方式
A.对溃疡病损有镇痛作用 B.对炎症和充血病损有消炎作用 C.麻醉作用,促进病损愈合 D.在病损区保持长时间高浓度作用 E.无刺激性味道,口感好
A.淀粉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凝胶+羧甲基纤维素钠 D.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E.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
A.前庭板 B.牙板 C.牙囊 D.牙乳头 E.成釉器
A.牙本质小管进行的 B.釉柱进行的 C.牙本质生长线进行的 D.釉质生长线进行的 E.釉牙本质界进行的
A.牙板 B.牙乳头 C.牙釉质 D.牙囊 E.牙骨质
A.面呈斜方形 B.颊尖比舌尖长 C.颊侧缘短于舌缘 D.有五条发育沟 E.近中颊尖最小
A.唇癌 B.颊癌 C.牙龈癌 D.舌癌 E.口腔前部癌
A.氯己定+甲硝唑 B.氯己定+土霉素 C.氯己定+金霉素 D.氯己定+四环素 E.氯己定+碘仿
A.上颌前磨牙向颊侧倾斜 B.上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 C.下颌前磨牙略向舌侧倾斜 D.下颌磨牙略向颊侧倾斜 E.上颌磨牙向舌侧倾斜
天然牙的平面是由()
A.上颌所有后牙的颊尖相连构成 B.下颌所有后牙的颊尖相连构成 C.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 D.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至下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所构成 E.下颌中切牙切缘和尖牙尖顶及前磨牙颊尖相连所构成
牙尖交错位可以沿用“正中位”的名称是由于()
A.牙尖交错就是正中 B.多数人的牙尖交错位,下颌位置处于正中 C.牙尖交错位时髁突位于最后、最上、最中的位置 D.牙尖交错也可称为正中关系 E.牙尖交错是上、下牙接触最广泛的
A.升降下颌骨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B.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C.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 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 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的运动到非正中关系
A.关节突 B.关节窝 C.翼腭窝 D.翼肌窝 E.尖牙窝
A.下颌其余牙齿松动 B.上颌牙松动 C.左上颌第一磨牙过长 D.左上颌第二磨牙过长 E.左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倾斜
A.翼腭间隙 B.颞间隙 C.颊间隙 D.咬肌间隙 E.翼颌间隙
A.成釉细胞瘤 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C.牙源性钙化囊肿 D.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E.牙源性腺样瘤
A.复制水平上 B.转录水平上 C.翻译水平上 D.识别水平上 E.反转录水平上
A.浆液性腺泡细胞 B.黏液性腺泡细胞 C.混合性腺泡细胞 D.肌上皮细胞 E.分泌管上皮细胞
A.相邻根管之间呈水平的交通支 B.发向根管与根管呈反垂直角度的细小分支 C.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 D.根管在根尖分散成数个细小分支 E.发自髓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
A.1~4mm B.>3mm C.10~15mm D.18~25mm E.35~50mm
乳牙期牙尖交错的特征有()
A.上下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平齐 B.上颌两侧中切牙之间萌出初期有间隙 C.常有牙列拥挤现象 D.覆较浅或成对刃 E.纵曲线和横曲线均较明显
A.翼内肌与咽侧壁之间 B.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C.颊肌与下颌支之间 D.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 E.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A.乳杆菌 B.变形链球菌 C.放线菌 D.韦荣菌 E.牙龈卟啉单胞菌
A.复合树脂具有聚合体积收缩的特性,可导致边缘裂缝 B.复合树脂与牙齿之间有较强的粘结性能,不会造成边缘裂缝 C.复合树脂的溶解性大,修复体在口腔内易被唾液溶解掉 D.填料含量越多,强度越低 E.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银汞合金相同
A.超微填料复合树脂的强度高于混合型复合树脂的强度 B.复合树脂单体的聚合转化率在光照固化后可立即达到100%,无残留单体 C.延长光照时间,可以非正比例地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D.延长光照时间,也不能增加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E.在树脂基质相同的情况下,填料越多,线胀系数越大
正常上下切牙唇舌之间均向唇侧倾斜约()
A.50° B.60° C.70° D.80° E.90°
A.工作侧后牙的修复体或充填体 B.工作侧尖牙 C.非工作侧重度磨耗的后牙 D.非工作侧早失磨牙的对牙 E.工作侧重度磨耗的后牙
A.0.12 B.0.22 C.0.25~0.35 D.0.4~0.5 E.0.7
尖牙保护与组牙功能两种型的区别在于()
A.正中时接触状态 B.正中关系时的接触状态 C.前伸运时的接触状态 D.侧方运时非工作侧的接触状态 E.侧方运时工作侧接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