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各系统硬、软件可扩展,并保持系统间通讯 B.各系统能与其他计算机平台很好地兼容 C.各系统的结构、数据和功能应保持不变 D.各系统功能相对独立 E.各系统数据共享
A.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也称辐射冠 B.连接一侧大脑半球各皮质区纤维 C.连接两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 D.也称半卵圆中心 E.也称联络纤维或联合纤维
A.第三脑室 B.透明隔 C.胼胝体膝部 D.胼胝体压部 E.尾状核头部
A.背侧丘脑 B.丘脑前结节 C.丘脑枕 D.尾状核 E.胼胝体
A.豆状核 B.尾状核 C.背侧丘脑 D.尾状核和背侧丘脑 E.屏状核
A.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B.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后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C.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后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D.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前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前方,红核位于黑质前内 E.中脑水管位于顶盖后方,黑质位于中脑水管后方,红核位于黑质后内
A.脑桥和小脑 B.中脑和海马 C.内囊和外囊 D.额叶和颞叶 E.大脑脚和小脑脚
A.鼻腔 B.咽隐窝 C.椎前间隙 D.舌骨 E.甲状软骨
A.寰椎前弓和枢椎体 B.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突 C.寰椎侧块和枢椎体 D.寰椎后弓和枢椎体 E.寰椎后弓和枢椎齿突
A.大脑半球常为对称性发育 B.大脑镰绝大多数是处于正中位置 C.胼胝体居脑上部 D.胼胝体嘴下方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 E.胼胝体分为两部分
A.两肺中野外带,第2~4前肋间 B.两肺中野内带,第4~5前肋间 C.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 D.两肺中野外带,第4~5前肋间 E.两肺外野内带,第2~4前肋间
A.椎体呈长方形,骨皮质密度均匀 B.棘突呈水平线状致密影 C.椎体上下缘的致密线影为终板 D.椎体间的透亮间隙为椎间隙 E.椎弓根的上下方为上下关节突的影像
A.肉眼可见 B.X线带有电荷 C.不会发生折射 D.是一种电磁波 E.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
A.X线是一种能 B.X线有静止质量 C.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 D.X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E.X线的传播速度与媒质性质有关
A.同束X线,不同物质的半价层相同 B.反映X线束的穿透能力 C.半价层缩写是HU D.半价层值大的X线质软 E.半价层值小的X线质硬
A.屏蔽防护 B.个人剂量限值 C.缩短照射时间 D.增大与射线源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
A.对散射线的防护 B.对漏射线照射的防护 C.对非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 D.对原发射线照射的防护 E.对病人的防护
A.kVp B.kW C.HU D.HU/s E.mAs
A.启动装置 B.延时电路 C.保护装置 D.阳极制动 E.容量保护
A.千伏 B.毫安 C.时间 D.毫安秒 E.电源电压
A.肺 B.乳房 C.前列腺 D.甲状腺 E.肝
A.正位片上叶间裂的显影而得以显现 B.左前斜位片上叶间裂的显影而得以显现 C.右前斜位片上叶间裂的显影而得以显现 D.侧位片上叶闻裂的显影而得以显现 E.前弓位片上叶间裂的显影而得以显现
A.X线管灯丝加热电压 B.两极间的管电压 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D.管电流 E.阴极灯丝焦点大小
A.管电压峰值 B.管电压波形 C.管电流值 D.X线管的固有滤过 E.附加滤过
A.骨组织对X线衰减最大 B.软组织对X线衰减相当于水 C.组织对X线衰减不同形成影像对比 D.骨对X线衰减相当于铅 E.空气对X线衰减最小
A.辐射线的性质 B.X线剂量 C.照射部位和范围 D.血型 E.照射方式
A.高压发生器 B.影像装置 C.高压整流器 D.X线管 E.高压电缆
A.钼 B.钨 C.铝 D.铼 E.铜
A.阳极靶面倾角 B.阳极转速 C.最大允许工作温度 D.允许最高管电压 E.外形尺寸
A.四肢 B.腹部 C.胸部 D.头颅 E.腰椎
A.天地轨式 B.天轨悬吊式 C.双地轨式 D.附着轨道式 E.附着转轴式
A.放大增益 B.电压增益 C.缩小增益 D.电源增益 E.电流增益
A.原子核,使之分裂 B.原子内层轨道电子,使之脱出 C.原子外层轨道电子,使之脱出 D.作用于原子的核电场,损失能量而减速 E.靶物质中的自由电子,使之改变方向
A.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线 B.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X线 C.无线电波,X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D.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 E.X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A.肾 B.关节 C.生殖腺 D.毛细血管 E.神经组织
A.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B.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C.CT机房固有的防护外还需注意个人防护 D.CT扫描是安全的,不需要注意被检者个人防护 E.病人接受的平均剂量在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内
A.软组织摄影设备--钼靶X线管 B.电容充放电式X线机--三极X线管 C.X线管的输入功率单位--焦耳 D.X线管标称功率单位--千瓦 E.CT设备--大容量X线管
A.2.5kV/3.5mm B.3.5kV/2.5mm C.2.5kV/2.5mm D.2.5kV/1.5mm E.3.5kV/1.5mm
A.自整流 B.单相全波 C.三相六波 D.倍压整流 E.三相十二波
A.单相110V B.单相220V C.两相200V D.两相380V E.三相380V
A.4000倍 B.5000倍 C.6000倍 D.10000倍 E.6000~10000倍
A.曝光信号 B.视频信号 C.彩条信号 D.声音信号 E.复合消隐信号
A.2个 B.8个 C.18个 D.32个 E.50个
A.看不见 B.带负电 C.有穿透力 D.感光作用 E.生物效应
A.管电压 B.管电流 C.滤过板 D.靶物质 E.高压波形
A.管电压 B.管电流 C.曝光时间 D.靶面物质 E.高压波形
A.短波长X线的μ值小 B.X线的能量大μ值大 C.原子序数大的μ值大 D.物质密度大的μ值大 E.每克物质的电子数多μ值大
A.屏蔽防护 B.缩短受照时间 C.增大射线源距离 D.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E.采用隔室操作检查
A.肺动脉闭缩 B.肺气肿 C.二尖瓣狭窄 D.肺动脉血栓栓塞 E.上叶肺不张
A.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内的骨折 B.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 C.桡骨前倾角减小或呈负角 D.常伴有尺、桡骨远端关节脱位 E.跌倒时手腕掌屈手背触地所致
A.三尖瓣闭锁 B.室间隔缺损 C.单心室 D.贫血 E.动脉导管未闭
A.保护层 B.半导体层 C.金属屏蔽层 D.高压绝缘层 E.导电芯线
A.可降低对高压器件绝缘性能的要求 B.高压发生时接在中心点的电流表是地电位 C.高压次级可由两个相同的绕组构成 D.高压发生器可以做成正负两个,串连使用 E.中心接地是保护接地
A.0.4Ω B.4Ω C.40Ω D.0.4kΩ E.4kΩ
A.扫描架连续旋转 B.X线连续发生 C.扫描床连续移动 D.连续采集数据 E.螺距连续变化
A.改善服务质量活动 B.专业培训活动 C.统一质量共识活动 D.PDCA的思想活动 E.组织管理活动
A.质量管理 B.质量控制 C.质量保证 D.全面质量管理 E.全面质量控制
A.影像增强器 B.硒鼓检测器 C.非晶硅探测器 D.CCD探测器 E.影像板(IP)
A.结合能 B.结合力 C.原子能级 D.电子能量 E.电子能级
A.铜 B.铝 C.铅 D.锡 E.钨
A.光速 B.波长 C.能量 D.动质量 E.静止质量
A.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B.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被吸收而衰减 C.X线透过物质后,质和量都有改变 D.透过物质后的射线平均能量降低 E.透过物质后的平均能量接近它的最高能量
A.X线剂量 B.健康情况 C.照射方式 D.照射部位 E.球管散热方式
A.铅当量 B.铝当量 C.铜当量 D.钨当量 E.锡当量
A.DR影像 B.DF影像 C.CR影像 D.CT影像 E.X线影像
A.阳极热容量 B.阳极散热率 C.生热曲线 D.冷却曲线 E.生热与冷却曲线
A.CT机 B.X线摄影机 C.X线治疗机 D.透视胃肠机 E.移动式X线机
A.45° B.90° C.180° D.270° E.360°
A.钨丝 B.灯丝 C.集射罩 D.加速电极 E.发射电子
A.题目的决定 B.现状把握 C.原因分析 D.对策的探讨 E.对策的实施
A.CT B.CR C.DR D.DSA E.MRI
A.便于开展介入操作 B.便于检查中监护病人 C.便于儿科与不合作病人的检查 D.克服了对金属器材使用的限制 E.克服了幽闭恐惧病人应用的限制
A.物质由原子组成 B.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C.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 D.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称为"电子云" E.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个
A.入射窗--铝和钛金属制成 B.输出屏--碘化铯晶体膜 C.光电极--将荧光层的光信号转换成电子像 D.输出屏--形成可见光 E.集束电极--将光电子加速、聚集
A.对比度--纵隔与横膈密度匹配良好 B.对比度--肩胛骨与侧方向重叠的肋骨处于可见范围 C.锐利度--心脏与横膈边缘清晰锐利 D.颗粒度--肩胛骨下方的软组织未见颗粒性斑点 E.颗粒度--脂肪线不可见
A.MRI B.DSA C.CR D.CT E.DR
A.双排探测器系统应用 B.螺旋CT扫描设备应用 C.多层螺旋CT应用 D.滑环技术的应用 E.电子束CT技术的应用
A.存储系统 B.显示设备 C.数据库系统 D.通讯网络系统 E.图像采集装置
A.MRI B.血管造影 C.CT D.X线平片 E.立体摄影
A.手术探查 B.专家体检 C.放射性核素扫描 D.穿刺活检 E.关节镜
A.骨折 B.肌肉挫伤 C.半月板损伤 D.骨肿瘤 E.皮下血肿
A.单纯左心房增大 B.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C.左心房、右心房增大 D.左心房、右心室增大 E.左心室、右心室增大
A.正位摄片 B.左前斜位摄片 C.右前斜位摄片 D.右侧面摄片 E.右前斜位加食管吞钡摄片
A.在像面的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不同 B.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C.在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上水平投影的大小 D.从灯丝正面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E.有效焦点为一矩形,大小为a×bsina
A.是指实际焦点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投影 B.标称焦点是有效焦点的一个特例 C.实际焦点面积要大于有效焦点面积 D.有效焦点在不同投影方向上形状和大小均不同 E.有效焦点越大,成像质量越好
A.健康信息系统 B.放射信息系统 C.图像采集系统 D.医院信息系统 E.生化图像系统
A.可分为小型PACS、院级PACS、本地PACS B.按照其功能、区域和作用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两层结构 C.核心层存储设备存取速度比在线存储设备高 D.支持DICOM的影像设备可以直接接入PACS E.核心层服务器由影像科室的部门级PACS、RIS服务器以及住院部和门诊部影像前置服务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