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改变头颈位置观察呼吸情况 B.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受压部位及确定气管内径大小 C.气管插管后应仔细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D.快速诱导插管 E.选择加强型气管导管,插管深度应超过气管狭窄部位
A.饱胃的患者 B.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患者 C.咽喉肿物的患者 D.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 E.高血压患者
A.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B.持续输注后无蓄积 C.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 D.苏醒迅速而完全 E.诱导过程血压、脉搏无影响
A.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B.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C.氨茶碱静脉注射或滴注 D.应用β受体阻滞药 E.应用β受体激动药
A.加深麻醉 B.消除刺激因素 C.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D.雾化吸入β2受体兴奋药 E.以上都是
A.吗啡 B.阿托品 C.咪达唑仑 D.东莨菪碱 E.哌替啶
A.收缩血管,防止麻醉后血压下降 B.减慢局部麻醉药吸收、延长麻醉作用时间 C.因用量小,不致引起脊髓缺血 D.防止麻醉后心率减慢 E.麻黄碱也有一定镇痛作用
A.房室传导阻滞 B.反射性心动过速 C.室早 D.房早 E.窦性心动过缓
A.第5腰椎 B.第1骶椎 C.髂后上棘连线 D.髂嵴最高连线 E.髂前上棘连线
A.普鲁卡因 B.羟丁酸钠 C.丙泊酚 D.氯胺酮 E.咪达唑仑
A.寒战反应 B.苏醒延迟 C.凝血功能障碍 D.酸中毒 E.肾衰竭
A.脑动脉瘤 B.严重贫血 C.外周血管性跛行 D.肾脏疾病 E.肝脏疾病
A.透过胎盘缓慢 B.使子宫收缩力增加,频率减慢 C.吸入浓度不能超过50% D.由于子宫增大,潮气量减少,吸入氧化亚氮起效慢 E.吸入50%以下浓度对胎儿及新生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A.恩氟烷 B.氟烷 C.氧化亚氮 D.七氟烷 E.甲氧氟烷
A.心肌肥厚 B.低氧血症 C.心内膜炎 D.肺炎 E.左向右分流
A.提高FiO2 B.增加通气量 C.PEEP通气 D.输入红细胞 E.静注去氧肾上腺素1~2mg或麻黄碱10~15mg
A.循环健全的室间隔缺损很少发生低氧血症 B.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者可双向分流发生低氧血症 C.心脏瓣膜病时PaO2降低是肺换气受损所致 D.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可减轻法洛四联症的低氧血症 E.肺循环血流突然增加可致低氧血症
A.正常值为35~45mmHg B.过度通气时降低 C.通气不足时PaCO2增高伴PaO2降低 D.换气障碍早期PaO2降低伴PaCO2增高 E.PaCO增高使PaO2降低
A.肌松药必须在一定深度的全麻下使用 B.必须充分供氧,行有效的人工通气 C.肌松药不能代替全麻药,但能减少其用量 D.眼轮匝肌的恢复是肌松药消退的安全指标 E.去极化肌松药后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者作用增强
A.喷他佐辛 B.美沙酮 C.可待因 D.曲马朵 E.二氢埃托啡
A.严重心动过速 B.外周阻力增加 C.中心静脉压偏高 D.血压增高 E.血压降低
A.病变的部位 B.气道阻塞程度 C.病变的性质 D.患者的一般情况 E.患者的年龄
A.中耳手术不能使用氧化亚氮 B.60分钟以上 C.至少30分钟 D.15分钟以上,并用空气冲洗中耳腔 E.5分钟以内
A.健腿抬高试验 B.仰卧挺腹试验 C.股神经牵拉试验 D.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E.直腿抬高试验
A.肝素本身抗凝 B.通过抗凝血酶Ⅲ起作用 C.仅抑制内源性通路 D.仅抑制外源性通路 E.以上都不对
A.维持循环稳定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鼓励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D.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E.以上都是
A.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血液、误吸 B.肌松药一定要足够 C.注意血容量变化 D.术后慎用镇痛 E.判断气管插管的难度
A.支气管痉挛 B.呼吸暂停 C.喉痉挛 D.肺栓塞 E.血气胸
A.心动过缓 B.分泌物增多 C.高血压 D.气管痉挛 E.苏醒延迟
A.典型头痛可在穿刺后6小时内发生 B.疼痛多位于枕部、项部偶伴有耳鸣、畏光 C.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D.小儿的发生率高于成年人 E.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
A.全身麻醉 B.硬膜外阻滞 C.腰硬联合阻滞 D.腰麻 E.局部麻醉
A.口服给药 B.剧痛时给药 C.按阶梯给药 D.个体化用量 E.可用辅助药物
A.环甲膜穿刺 B.加压吸氧 C.头后仰抬起下颏 D.放置口咽通气道 E.立即气管切开
A.起效迅速 B.镇痛作用强 C.肌松作用强 D.作用相对持久 E.增高颅内压
A.继续观察 B.停用硫酸镁 C.合用其他降压药 D.应用葡萄糖酸钙 E.血液透析
A.听诊双肺呼吸音 B.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C.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D.按压胸廓导管口无气体呼出 E.胃内气过水声
A.清醒气管插管 B.气管造口插管 C.喉罩通气 D.全麻下纤维光导镜插管 E.逆行导管引导插管
A.低氧 B.喉部手术操作刺激 C.咽喉部血液、分泌物和异物积聚 D.吸入全麻药刺激 E.兴奋交感神经
A.腰背痛 B.寒战 C.血红蛋白尿 D.不明原因出血 E.低血压
A.21%~30% B.24%~50% C.21%~40% D.30%~60% E.24%~100%
A.是否合并先天性疾病 B.警惕恶性高热 C.禁用阿托品 D.术后易发生恶心呕吐 E.监测心率变化
A.检查气管导管位置 B.听两肺呼吸音 C.查看麻醉机回路 D.检查麻醉气源 E.立即拔除气管导管,检查后重新置入
A.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 B.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法 C.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 D.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法 E.经颈路臂丛神经阻滞法
A.>50% B.>70% C.>80% D.>30% E.>40%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阻塞性休克
A.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B.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组织灌注 C.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D.宜选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 E.给予β受体阻断药
A.收缩压低于90mmHg B.血压降幅超过麻醉前30%或收缩压降到80mmHg以下 C.血压降幅超过麻醉前20%或收缩压降到90mmHg以下 D.血压降幅超过麻醉前20%或收缩压降到80mmHg以下 E.血压降幅超过麻醉前30%或收缩压降到90mmHg以下
A.导管垂直面部插入鼻孔 B.鼻翼至耳垂的距离相当于鼻孔至咽后腔的距离 C.导管容易在鼻后孔出现屈折不通 D.经鼻插管导管口径应小于经口插管导管1~2号 E.盲探插管时应采用快速静脉诱导
A.140次 B.90次 C.80次 D.120次 E.70次
A.与血红蛋白结合 B.结合成碳酸氢盐 C.物理溶解在血浆中 D.与碳氧血红蛋白结合 E.以上都是
A.快速输液 B.使用血管活性药 C.抬高下肢 D.使左侧倾斜20°~30°的体位 E.使用强心药
A.增加动脉氧分压 B.增加吸入麻醉药浓度加深麻醉 C.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D.使用脑血管扩张药 E.减浅麻醉
A.颈静脉怒张 B.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C.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D.持续室性早搏>5次/分 E.第三心音
A.弱阿片类+辅助药 B.非阿片类药+辅助药 C.允许应用哌替啶止痛 D.止痛药+安慰治方 E.静脉PCA
A.ABO血型和HLA系统 B.供受体间的变态反应 C.血栓形成 D.器官功能衰竭 E.交叉感染
A.肺分流量增加,无效腔量增加 B.肺分流量减少,无效腔量减少 C.肺分流量不变,无效腔量不变 D.肺分流量减少,无效腔量增加 E.肺分流量增加,无效腔量减少
A.张口度 B.颏甲间距 C.颈部后仰度 D.喉结过高 E.ASA分级
A.TCD B.X线和MRI C.B超 D.TEE E.CT
A.氟烷全麻时,辅用局麻药可加肾上腺素 B.对甲亢病人,局麻药中宜加肾上腺素 C.罗哌卡因有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效应 D.局部浸润麻醉没有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E.不同部位的黏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一样
A.诱导迅速 B.肌松良好 C.无环境污染 D.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E.无兴奋期
A.立即停用局部麻醉药 B.给病人吸氧 C.必要时使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 D.使用巴比妥类控制抽搐 E.可用阿托品拮抗局部麻醉药
A.凝血因子的活性减低 B.深低温时体内出现肝素样物质,抑制Ⅹa因子的活动 C.纤维蛋白溶解增强 D.受低温影响毛细血管床脆性增加使渗血增加 E.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且伴随血小板在肝脏中的隔离现象
A.55%乙醇 B.65%乙醇 C.75%乙醇 D.85%乙醇 E.95%乙醇
A.40~50mmHg B.60~90mmHg C.150~180mmHg D.50~150mmHg E.180~200mmHg
PaCO2监测在神经外科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通过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B.调节PaCO2维持脑血流和代谢 C.PaCO2不宜低于30mmHg D.PaCO2过低可导致脑缺血 E.为增加脑灌注,提高PaCO2到50mmHg
下述因素不影响SpO2测定准确性的是()。
A.严重低氧 B.正铁血红蛋白 C.重度贫血 D.末梢灌注差 E.胆红素
A.性别 B.穿刺方法 C.年龄 D.局部麻醉药种类 E.局部麻醉药中加的辅助药
A.局部麻醉加强化 B.连续硬膜外 C.清醒状态下行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 D.快速诱导后全身麻醉 E.氯胺酮静脉麻醉
A.500ml以下 B.1500~2000ml C.2000~3000ml D.500~1000ml E.3500ml以上
患者,女,20岁,连续硬膜外下行阑尾切除术。T12~L1穿刺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4分钟后平面达胸2水平,病人自觉胸口发憋,呼吸费力,双下肢不能活动,无力上抬。最可能的原因为()。
A.患者高度紧张 B.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 C.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D.全脊麻 E.硬脊膜下广泛阻滞
A.气胸 B.局部麻醉药吸收反应 C.声音嘶哑 D.误入椎管内 E.腋动静脉瘘
A.肺不张 B.肺水肿 C.阻塞性肺气肿 D.气胸 E.肺大疱
A.妊娠期心脏移位 B.妊娠期血容量增加 C.血液稀释,流速加快 D.妊娠期高动力循环状态 E.妊娠期血压明显降低
A.单次硬膜外阻滞 B.腰麻 C.连续硬膜外麻醉 D.全身麻醉 E.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男,50岁,拟行肝部分切除,肺功能检查结果示:FEV1.0明显减少,PaO2<55mmHg,PaCO2>56mmHg,术后处理妥当的是()。
A.术后不拔管,转入ICU行呼吸治疗 B.术后拔管,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 C.术后不拔管,回原外科病房吸氧 D.肌松拮抗后拔管,回病房 E.术后气管切开
患者,女,38岁,双大腿部挤压伤,经抗休克处理后,循环仍不稳定,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发绀,肺部无啰音,胸透无异常发现。休克治疗中,补充足够液量,血压、脉搏仍未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15cmH2O,为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应首先考虑的措施为()。
A.应用血管收缩药 B.给予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C.使用利尿药 D.应用血管扩张药 E.纠正酸中毒
A.麻醉过深 B.脑缺血 C.低血糖 D.麻醉后体温过低 E.心功能不全
A.400~600ml B.600~800ml C.800~1500ml D.1500~2400ml E.>2400ml
A.稀释性贫血 B.麻醉过浅 C.肾功能不全 D.血容量不足 E.心功能不全
女性,30岁,50kg,溃疡性结肠炎,全麻下行结肠切除术和回肠造口术,诱导顺利,麻醉维持使用异氟烷,50%N2O;肌松用阿曲库铵维持,机械通气参数:V5000ml,呼吸频率10次/分。若V不变,呼吸频率增加到20次/分,每分钟VA(肺泡通气量)如何变化()。
A.增加约1200ml B.无变化 C.减少约1200ml D.增加约100ml E.减少约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