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中矢状面 B.水平面 C.冠状面 D.垂直面 E.矢状面
A.能量 B.信号 C.检测 D.图像形成 E.信息筛选
A.照射量 B.管电压 C.摄影距离 D.被照体厚度和密度 E.胶片的反差系数
A.荧光体的光扩散 B.X线斜射效应 C.物体的移动 D.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 E.照片影像的总模糊度
A.空间分辨率 B.密度分辨率 C.灰度等级 D.最大密度值 E.最小密度值
A.不变 B.原曝光条件的2倍 C.原曝光条件的3倍 D.原曝光条件的4倍 E.不好预测
A.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B.X线照片冲洗之后 C.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D.X线照片显影之后 E.视觉影像就是X线信息影像
A.矢状面--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B.冠状面--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C.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D.冠状线--将人体上下分开的线 E.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A.喙突 B.肩峰 C.关节盂 D.肱骨头 E.大结节
A.听眦线 B.听鼻线 C.听眶线 D.正中线 E.听眉线
A.20块 B.23块 C.26块 D.29块 E.32块
A.骨骼清晰可见 B.肾脏轮廓可见 C.肾盏清晰可见 D.腹部肠道清洁良好 E.两侧腰大肌清晰可见
A.与造影的人体组织密度相同 B.毒、副作用少 C.易于吸收与排泄 D.使用方便且成本低 E.理化性能稳定
A.硫酸钡--阳性对比剂 B.优维显--离子型对比剂 C.碘必乐--非离子型对比剂 D.二氧化碳--阴性对比剂 E.胆影葡胺--有机碘化物
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B.是一种保护性胶体 C.参与坚膜作用 D.是一种吸卤剂 E.黏性较差
A.反射层提高了增感率 B.吸收层的作用是吸收散射线 C.吸收层的作用是提高影像清晰度 D.吸收层能防止荧光反射到胶片 E.反射层是一层光泽明亮的无机物
A.易溶于水 B.强力显影剂 C.显影诱导期短 D.难溶于乙醚和乙醇 E.对pH值的要求严格
A.白色 B.灰白 C.浅灰色 D.深灰色 E.黑色
A.β射线 B.散射线 C.一束γ射线 D.混合能谱射线 E.近似单一能谱射线
A.声功率单位是W/cm2 B.产科胎儿Iob<20mW/cm2 C.声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 D.探头发射超声脉冲时将电能转换为声能 E.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超声探头发出的声功
A.是用于体内诊断和治疗目的放射性核素 B.放射性核素来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C.放射性核素来源有核反应堆生产 D.放射性核素来源有回旋加速器 E.由反应堆制备的有111In
A.增加影像对比度 B.增加影像锐利度 C.强调肋膈角的显示 D.减少组织密度差,增加信息量 E.使用低电压技术
A.左垂直半规管 B.下垂直半规管 C.水平半规管 D.前垂直半规管 E.右垂直半规管
A.应注意性器官的防护 B.急性肠梗阻摄影前应先行腹腔清洁准备 C.腹腔脏器破裂摄影前应先行腹腔清洁准备 D.检查当日晚睡前服缓泻剂 E.新生儿腹部摄影要使用滤线栅
A.静脉肾盂造影--通过生理排泄法显影 B.消化道钡餐检查--通过直接引入法显影 C.静脉胆道造影--经静脉直接到达胆系显影 D.经皮穿刺肝胆系造影--直接引入法显影 E.口服胆囊造影--通过生理排泄法显影
A.碘过敏试验 B.清洁肠道 C.麻醉剂过敏试验 D.检查当日禁食 E.有关膀胱镜检查准备
A.X线管容量 B.病灶的大小 C.被照体厚度 D.X线管焦点尺寸 E.焦点至胶片距离
A.照射角大,模糊度大 B.多向体层模糊度大 C.距离指定层越远,模糊度越小 D.运动轨迹越短,模糊度越小 E.X线管运动轨迹复杂,模糊度大
A.减少X线曝光量 B.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C.可增加胶片的感光作用 D.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E.减少病人和工作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
A.互易律失效 B.片基灰雾现象 C.间歇曝光效应 D.反转现象 E.压力效应
A.计算机扫描摄影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 D.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 E.计算机横断面轴向体层摄影
A.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 B.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 C.体素只有模拟图像才有,像素属于数字图像 D.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产物 E.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被称为体素
A.模/数转换器 B.阵列处理器 C.中央处理器 D.内存 E.重建算法
A.腹部靠近正中线横断面扫查时出现棱镜伪像 B.声束斜射到膈-肺界面全反射发生镜面伪像 C.声束遇到弱反射物质的后方出现声影 D.声束通过囊肿边缘产生边缘声影 E.边缘声影见于细小的血管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E.意大利
A.适当调大窗宽 B.适当调窄窗宽 C.适当调高窗位 D.窗宽、窗位同时调高 E.窗宽、窗位同时调低
A.肝胆 B.肺 C.肾脏 D.胰腺 E.膀胱
A.胶片 B.照片 C.热敏片 D.正色片 E.色盲片
A.肩峰 B.喙突 C.肩关节 D.肩锁关节 E.胸锁关节
A.闭孔--坐骨与耻骨 B.髋关节--髋臼与股骨头 C.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 D.踝关节--胫腓骨下端与距骨 E.耻骨联合--左、右两侧耻骨面
A.瞳间线、鼻颏线及听眦线 B.听口线、鼻颏线及听眦线 C.听眶线、鼻颏线及听眦线 D.听鼻线、鼻颏线及听眦线 E.额鼻线、鼻颏线及听眦线
A.比重大 B.原子量低 C.X线不易透过 D.X线衰减系数大 E.碘制剂都是阳性对比剂
A.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 B.增感屏之间增感率的比较 C.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发光强度 D.增感因素 E.荧光体的光扩散
A.显影液pH值太高 B.显影液温度太低 C.定影液衰老 D.X线胶片过期 E.由于潜影溴化的结果
A.米吐尔与菲尼酮的组合 B.对苯二酚和菲尼酮的组合 C.米吐尔与对苯二酚的组合 D.米吐尔与菲尼酮、对苯二酚的组合 E.二氨基苯酚与菲尼酮的组合
A.平面显像 B.断层显像 C.阴性显像 D.阳性显像 E.介入显像
A.矢状线 B.正中线 C.水平线 D.冠状线 E.垂直线
A.正位 B.侧位 C.斜位 D.轴位 E.特殊位
A.月骨 B.钩骨 C.舟骨 D.距骨 E.楔骨
A.胸骨 B.肋骨 C.横膈 D.胸椎 E.肋软骨
A.<90° B.90° C.120° D.140° E.160°
A.泛影钠 B.硫酸钡 C.碘必乐 D.碘化钠 E.碘苯酯
A.膀胱造影 B.肾动脉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静脉尿路造影 E.腹膜后充气造影
A.CT B.CR C.DR D.MRI E.DSA
A.荡角 B.工作角 C.照射角 D.体层面 E.体层面厚度
A.533nm B.633nm C.733nm D.833nm E.933nm
A.溴化银中的溴离子受到光量子冲击,释放出电子 B.电子遇到感光中心被吸附带上负电荷 C.许许多多感光中心就构成了被照体的潜影 D.银离子与感光中心的电子中和,形成中性的银原子 E.晶体格内的银离子在静电吸引下移向感光中心
A.激光打印系统 B.胶片传输系统 C.信息传递和存储系统 D.控制系统 E.循环系统
A.中央处理器 B.阵列处理器 C.模数转换器 D.反投影滤过器 E.重建滤波器
A.后投影法 B.线性叠加法 C.滤过后投影法 D.傅立叶法 E.迭代法
A.-125~275 B.-95~195 C.-75~175 D.-50~150 E.50~250
A.主要用于检查喉部的恶性肿瘤 B.在侧位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C.喉部一般只做横断面扫描 D.图像摄影通常采用软组织窗 E.扫描时通常需要病人做吞咽动作
A.右侧位 B.左侧位 C.左前斜位 D.右后斜位 E.右前斜位
A.前臂与上臂长轴线一致 B.前臂偏上臂轴线外侧10°~15° C.前臂偏上臂轴线内侧10°~15° D.前臂偏上臂轴线前侧10°~15° E.前臂偏上臂轴线后侧10°~15°
A.锁骨 B.胸骨 C.肋骨 D.胸椎 E.肋软骨
A.肝脏 B.肾脏 C.胰腺 D.脾脏 E.子宫
A.皮内试验 B.口含试验 C.口服试验 D.眼结膜试验 E.静脉注射试验
A.接近人体组织密度 B.副作用少 C.理化性能稳定 D.易于吸收与排泄 E.使用方便、成本低
A.可不用滤线器 B.运动模糊影响严重 C.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 D.比常规摄影省曝光条件 E.不同层面的放大率不一致
A.高密度异物 B.金属性异物 C.不透性异物 D.半透性异物 E.透过性异物
A.氟化银 B.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E.氧化银
A.是在物质内部进行能量转换 B.荧光现象不伴有物质变化 C.通过荧光体来获得荧光现象 D.荧光是向单方向发射的 E.荧光体颗粒大,发光效率高
A.熔点 B.厚度 C.感光度 D.保存性 E.几何尺寸
A.总和法 B.线性叠加法 C.逐次近似法 D.迭代法 E.滤过后投影法
A.像素以几何级数规则排列的阵列 B.512×512探测器排列而成的阵列 C.像素以不规则方式排列的数字阵列 D.256级灰阶从黑到白排列的阵列 E.像素以横行、纵列组成的数字阵列
A.俯卧位、听眉线 B.仰卧位、听眦线 C.仰卧位、听鼻线 D.仰卧位、听眉线 E.俯卧位、听鼻线
A.椎体扫描 B.脊髓造影 C.蛛网膜下腔造影 D.小脑延髓造影 E.脊椎神经根造影
A.标记以解剖学姿势为准 B.应标有检查日期 C.造影检查应标有摄片时间 D.标志在照片的非诊断区 E.必须统一使用数码输入
A.1、2掌骨 B.2、3掌骨 C.3、4掌骨 D.4、5掌骨 E.1~5掌骨
A.屈伸 B.外展 C.旋外 D.背屈 E.跳跃
A.气管及喉室 B.气管及纵隔 C.呼吸道及肺 D.气管及食管 E.气管及支气管
A.听眶线与暗盒呈37° B.听眦线与暗盒呈37° C.听口线与暗盒呈37° D.听鼻线与暗盒呈37° E.听眉线与暗盒呈37°
A.物-片距与普通摄影的物-片距相等 B.X线曝光剂量与普通摄影相同 C.X线曝光量应小于普通摄影 D.焦点大小决定最大允许放大率 E.具有将低频信号转成高频信号的能力
A.巴尔金氏定位法 B.角膜缘定位环法 C.吸盘式定位器法 D.垂直校正位法 E.无骨位摄影法
A.250nm B.350nm C.450nm D.550nm E.650nm
A.方波测试卡曝光--微密度计扫描法 B.狭缝曝光--微密度计扫描法 C.刃边曝光--微密度计扫描法 D.感光仪曝光--微密度计扫描法 E.时间阶段曝光法--微密度计扫描法
A.空间响应函数 B.对比分辨率 C.调制传递函数 D.点分布函数 E.高对比度分辨率
A.被成像组织的面积 B.图像中所显示的像素数 C.相应大小的矩阵尺寸 D.该扫描层所包含的体素 E.包含所有像素的乘积
A.IP B.FPD C.光电倍增管 D.摄像机 E.非晶硒
A.电信号 B.可见光 C.数字信号 D.高能射线 E.银离子
A.CCD相机 B.非晶硅 C.非晶硒 D.光电二极管 E.闪烁体
A.CR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于影像板(IP)上,而不是记录于胶片上 B.IP不能重复使用 C.IP上的潜影经激光扫描系统读取,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D.影像的数字化信号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图像 E.CR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和光盘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