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衰老、老化 B.孤独、寂寞 C.绝经 D.痴呆症 E.阴道炎
A.40~50岁 B.45~50岁 C.45~55岁 D.50~55岁 E.40~55岁
A.室温24小时内 B.室温6小时内 C.室温2小时内 D.冷藏6小时内 E.冷藏2小时内
A.2~3个月 B.3~4个月 C.4~6个月 D.6~8个月 E.12个月
A.心脏病 B.恶性肿瘤 C.自杀 D.呼吸系统疾病 E.损伤、中毒等外部疾病
A.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距30cm B.连续看书写字2小时左右要休息或望远片刻 C.在光线暗处及直射阳光下看书 D.躺在床上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E.连续看书写字0.5小时左右要做眼保健操
A.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减弱 B.不良反应增加 C.依从性增强 D.多药合用耐受性明显升高 E.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耐受性升高
A.受益原则 B.三种药物原则 C.大剂量原则 D.四种药物原则 E.不停用药原则
A.药袋上用醒目颜色标明注意事项 B.老年人常发生失眠、便秘、疼痛,鼓励首选药物性措施 C.指导老人随意购买及服药 D.不必进行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E.老人用药不良反应时不必停药
A.严格给药规程,发药到手,便可离开 B.出院带药时说明或写明药名、用量、时间 C.社区护士不可到老人家中清点药数 D.外用药物,贴黑色标签,告知不可口服 E.开展健康教育,并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
A.以预防为主 B.以保健为中心 C.以维护妇女身心健康为目标 D.以家庭为对象 E.以群体为对象
A.对性发育的充分认识 B.独立意向发展很快 C.伙伴关系较淡 D.自我意识发展较慢,人生理想尚未形成 E.认识社会的能力强
A.暂时性的疾病 B.不会造成残疾 C.有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D.需要长期的照顾 E.可以自然消退的疾病
A.吸烟 B.不合理饮食 C.遗传 D.缺乏体力活动 E.体力活动过度
A.全科医生 B.社区护士 C.患者和家属 D.康复师 E.社会工作者
A.低盐饮食 B.高脂、高蛋白饮食 C.高胆固醇饮食 D.低钙饮食 E.少吃水果、蔬菜
A.早发现 B.早诊断 C.早治疗 D.早隔离 E.早宣传
A.SARS B.艾滋病 C.乙肝 D.霍乱 E.脊髓灰质炎
A.化学疗法 B.手术方法 C.放射治疗 D.中医中药治疗 E.免疫疗法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虫媒传播 D.血液传播 E.一般生活接触
A.低浓度吸氧:氧流量2~4L/min B.一昼夜不少于10小时 C.夜间为避免影响休息,可间断、暂停吸氧 D.使PaO2≥80mmHg,使SaO2>90% E.COPD以及慢性呼衰者提倡长期家庭氧疗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吸烟 D.血脂异常 E.长期精神紧张
A.公益性 B.被动性 C.综合性 D.连续性 E.全面性
A.亚健康人群 B.残疾人群 C.高危人群 D.健康人群 E.社区全体居民
A.卫生保健知识 B.预防性卫生知识 C.居家生活知识 D.死亡教育 E.康复知识
A.是社区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 B.是司法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C.是社区医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D.是检查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好坏的唯一依据 E.是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工具
A.传统权威型 B.分享权威型 C.工具权威型 D.民主权威型 E.感情权威型
在家系图中,表示离异的符号是()
A.A B.B C.C D.D E.E
A.缩短病人住院日 B.扩展护理专业领域 C.使家属免于亲自照顾患者 D.鼓励患者学习自我照顾技能 E.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获得完整的照护
A.食醋加热熏蒸 B.95%酒精浸泡 C.0.5%~1%漂白粉液体浸泡 D.0.1%~0.5%过氧乙酸浸泡 E.0.1%~0.5%过氧乙酸喷雾
A.4:1 B.2:1 C.1:1 D.1:2 E.1:4
A.选择容易固定的血管 B.输液中保持稳定滴速 C.出现静脉疼痛时应立即通知护士 D.采用两点连式压迫止血拔针法 E.输液瓶和棉签可由病人自己处理
A.室内湿度尽量达到50%~60% B.以生理盐水棉球由外向内消毒造口 C.用双氧水清除外套管上的分泌物 D.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套管 E.系带固定时,松紧度以伸进1指为宜
A.灌洗液温度为39~41℃ B.液面至造口处高度<30cm C.将锥状头放入造口处约5cm D.病人诉疼痛时应暂停,轻轻按摩腹部 E.待液体在肠道内保留5分钟后,抽出锥状头
A.10kg B.20kg C.10% D.20% E.25%
A.月经周期突然停止 B.夜间盗汗 C.阴道炎 D.骨质疏松 E.经血减少
A.睡眠时间增多,每天需10小时 B.睡眠时间增多,入睡潜伏期延长 C.睡眠时间增多,易多次醒转 D.睡眠时间减少,每天需6小时 E.睡眠时间减少,容易入睡
A.青春期 B.成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E.更年期
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B.A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C.常起病于老年前期或老年期 D.急性智能损害为主要表现 E.女性多于男性
A.老年性痴呆 B.精神分裂症 C.帕金森病 D.抑郁症 E.躁狂症
A.病人的粪便应消毒后才可倒掉 B.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C.饮食以高蛋白、多纤维的饮食为宜 D.病人的食具、便盆应单独使用 E.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
A.托颈压额法 B.仰头抬颏法 C.托颌法 D.抬颈法 E.压额法
A.0.390.15g B.0.391.5g C.3.0g0.15g D.3.01.5g E.3.00.3g
A.洗胃的压力一般在13.0kPa B.每次洗胃液的量一般为300~500ml C.洗胃总量一般在10000~30000ml D.洗胃过程中如抽出血性液应立即停止洗胃 E.如中毒已超过6小时则不洗胃
A.仰卧位时,踝背屈90°可防止足下垂 B.仰卧位主要强化伸肌优势 C.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 D.患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 E.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
A.术后当天 B.术后2天 C.术后3天 D.术后1周 E.术后2周
A.病情允许下,可进行床上横向、纵向移位练习 B.下肢肌力及耐力允许下,可进行轮椅转移练习 C.行走训练,应在坐、立位平衡训练后开始进行 D.不能主动伸腕者,可运用支具完成手功能训练 E.肌力大于3级,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活动练习
A.被动练习 B.助力练习 C.摆动练习 D.主动练习 E.渐进抗阻练习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D.抑郁阶段 E.接受阶段
A.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到病人的照顾 B.提醒家属回避病人谈论死亡话题 C.鼓励家属说出内心的痛苦及感受 D.促进家属对病人身心变化的理解 E.告诉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窃窃私语
A.生存质量 B.手术治疗 C.药物治疗 D.疾病治愈 E.延长生命
A.社区所在位置 B.社区人群的文化习惯 C.社区的卫生人力资源 D.居民的年龄分布 E.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
A.静脉输液 B.插导尿管 C.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D.与居民共同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E.与营养师共同为居民制订饮食处方
A.某病死亡率 B.病死率 C.发病率 D.罹患率 E.患病率
新生儿死亡率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存活率 B.病死率 C.发病率 D.罹患率 E.患病率
A.病死率=n3/n×100% B.死亡率=n3/N×100% C.1年生存率=n2/N×100% D.治愈率=n1/n×100% E.有效率=n1/n×100%
A.筛查 B.现况研究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A.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B.包括普查和筛查两种类型 C.可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 D.不能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E.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A.属于描述性研究 B.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C.适用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D.观察方向由"果"至"因" E.能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A.存活率 B.感染率 C.发病率 D.罹患率 E.患病率
A.以疾病为中心 B.以单向传播为主 C.注重教育信息 D.侧重于改变行为 E.教育对象单一
A.信念与行为产生具有因果关系 B.知识与行为产生具有因果关系 C.知识、信念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 D.有积极的信念,就能主动形成健康行为 E.有了正确的知识和信念,行为必然会改变
A.自我观察 B.自我奖赏 C.靶行为的确认 D.设定行为完成标准 E.根据标准评估行为完成情况
A.信念是健康行为的结果 B.信念是获得健康知识的基础 C.信念是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基础 D.知识、信念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 E.有积极的信念,就能形成健康行为
A.健康人群 B.高危人群 C.临终患者 D.慢性病患者 E.患者家属和照顾者
A.不良行为转变率 B.健康教育覆盖率 C.卫生保健活动参与率 D.对某卫生保健行为的支持率 E.健康教育活动的自愿参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