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眶下线 E.瞳间线
A.瞳间线--两瞳孔间的连线 B.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C.听眶线--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上缘的连线 D.听鼻线--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E.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A.扫描机架 B.检查床 C.X线发生系统 D.计算机系统 E.激光相机
A.1秒 B.2秒 C.0.1秒 D.0.2秒 E.0.4秒
A.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关系 B.横坐标为密度 C.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构成 D.足部曝光不足 E.产生反转是由于潜影溴化的结果
A.焦-片距又称FFD B.物-片距减小,模糊度增大 C.焦-物距是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 D.物-片距是被照体到胶片的距离 E.焦-片距是焦点到胶片的距离
A.胫骨和距骨 B.腓骨和距骨 C.胫腓骨下端和距骨 D.胫腓骨下端和舟骨 E.胫腓骨下端和跟、距骨
A.外内方向 B.后前方向 C.掌背方向 D.内外方向 E.前后方向
A.外耳 B.内耳 C.中耳 D.内耳道 E.上颌骨
A.腰大肌影可见 B.椎弓根清晰可见 C.骨小梁结构不显示 D.棘突和横突均清晰可见 E.可显示腰骶关节
A.是阳性对比剂 B.是阴性对比剂 C.必须做过敏试验 D.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E.分有机碘化物和无机碘化物
A.通过体表穿刺 B.通过人体自然孔道 C.直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周围 D.通过口服对比剂进入血液循环后使脏器显影 E.钡剂灌肠检查
A.小照射角--小于10° B.照射角大--体层面厚度大 C.照射角--工作角 D.荡角--摆杆与支点构成的夹角 E.照射角--中心线束与支点构成的夹角
A.胶片在10~15℃保存 B.储存条件要标准 C.避免有害气体接触 D.防止压力效应的产生 E.有效期限出厂24个月
A.基层 B.反射层 C.保护层 D.防光晕层 E.荧光体层
A.电子遇到感光中心被吸带上负电荷 B.AgX中的X-受到光量子冲击释放出电子 C.晶体格内Ag+在静电吸引下移向感光中心 D.Ag+与感光中心的电子中和形成银原子 E.许许多多感光中心构成了被照体的潜影
A.稳定pH值 B.防止显影剂氧化 C.促进乳剂膜收缩 D.防止照片产生灰雾 E.提高胶片有效感光度
A.扇形射线束的厚度 B.物体的大小 C.重建算法 D.重建矩阵 E.扫描层厚
A.半值全宽 B.对比度指数 C.百分线对数(LP%) D.线对数/厘米(LP/cm) E.线对数/平方厘米(LP/cm2)
A.光学成像 B.荧光成像 C.银盐成像 D.扫描数据重建 E.光电转换成像
A.胆结石为极高回声 B.肝脾包膜为高水平回声 C.胸腹水为中高水平回声 D.肝为典型的中等水平回声 E.皮下脂肪组织为低水平回声
A.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 B.要求标记率大于90%以上 C.显像剂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10h D.标记化合物制备后要进行质量检测 E.选择不同的展开剂进行纸层析分析
A.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 B.肋骨线:通过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 C.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D.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E.腋中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A.6:1 B.8:1 C.10:1 D.12:1 E.14:1
A.视神经孔--Rhese's B.内听道--Schuller's C.上颌窦--Water's D.眼眶--Caldwell's E.乳突--Mayer's
A.胆囊阳性结石 B.肠梗阻 C.慢性胰腺炎 D.消化道穿孔 E.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
A.皮内试验 B.眼结膜试验 C.舌下试验 D.肌肉注射试验 E.静脉注射试验
A.排尿 B.清洁肠道 C.备好导尿管 D.将对比剂加热至体温 E.检查前12h禁水
A.≤5° B.≤10° C.≤15° D.≤20° E.≤25°
A.不透性异物 B.半透性异物 C.透过性异物 D.金属性异物 E.硅酸盐性异物
A.光采集容量提高 B.采用荧光交迭效应的控制技术 C.感光度低 D.可大大减少散射光 E.提供了在快速冲洗系统中使用的可能性
A.显影能力的持续性强 B.具有良好的保存性 C.具有明显的超加和性 D.有时出现显影中的着色污染 E.照片处理容量大
A.重叠扫描 B.薄层扫描 C.夹层扫描 D.超薄层扫描 E.高分辨率扫描
A.kVp B.mAs C.LP/cm D.mg/ml E.HU
A.可以减少扫描时毫安秒的用量 B.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 C.提高病变组织的空间分辨率 D.增强物体的对比度和观察病变组织的血供 E.提高CT机的密度分辨率
A.显像仪器能够准确获得核素 B.放射性药物不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 C.放射性药物与组织相互作用被吸收 D.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在衰变中发射出射线 E.显像仪器能获得核素标记物在脏器的分布和量变规律
A.X线剂量 B.扫描层厚 C.重建算法 D.探测器的灵敏度 E.FOV
A.采用了小焦点,而使图像质量保持不变 B.缩小重建范围的一种扫描方法 C.缩小了X线源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D.增加了病人辐射剂量的总量 E.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清晰
A.近腹侧为前 B.近头侧为上 C.近足侧为下 D.近腋中线为内侧 E.近心侧为近端
A.竖向 B.横向 C.立向 D.斜向 E.交叉向
A.腕掌关节 B.掌指关节 C.胸锁关节 D.肩锁关节 E.手指间关节
A.胸骨、锁骨、肋骨 B.锁骨、胸椎、胸骨 C.胸椎、肋骨、肩胛骨 D.胸骨、肋骨、胸椎 E.肋骨、锁骨、肩胛骨
A.用以形成人工对比 B.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C.有阴性及阳性两类对比剂 D.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大 E.与周围组织器官能形成密度差别
A.硫化锌 B.钨酸钙 C.硫酸铅钡 D.硫化铬锌/银 E.硫氧化镧
A.放大物体对比 B.缩小物体对比 C.增加影像模糊 D.减少影像模糊 E.减少影像失真
A.MRI B.CT C.选择性动脉造影 D.核医学 E.灰阶超声
A.副鼻窦瓦氏位 B.胸部右前斜位 C.胸部后前正位 D.前弓位的前后向 E.腹部左侧卧水平正位
A.喙突 B.小结节 C.鹰嘴窝 D.鹰嘴突 E.内上髁
A.胸椎 B.胸骨 C.胸膜 D.胸主动脉 E.肺叶支气管
A.第3腰椎 B.第4腰椎 C.第5腰椎 D.第1骶椎 E.第2骶椎
A.碘化钠 B.碘番酸 C.泛影钠 D.硫酸钡 E.优维显
A.膀胱造影 B.肾动脉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静脉肾盂造影 E.腹膜后充气造影
A.肢-片距 B.焦-肢距 C.焦-片距 D.有效焦点 E.实际焦点
A.照射角大,层面厚 B.照射角与层厚成正比 C.大照射角层面厚为1cm D.小照射角层面厚为1~3mm E.小于10°照射角的体层称"厚层体层"
A.520nm B.620nm C.720nm D.820nm E.920nm
A.互易律失效 B.间歇曝光效应 C.反转现象 D.荧光效应 E.压力效应
A.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胶片对比度 B.照片影像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之比,称反差系数 C.反差系数是直线部分的斜率 D.直线部分的斜率也称最大斜率 E.平均斜率等于反差系数
A.视觉分辨率提高 B.能量分辨率提高 C.低对比分辨率改善 D.空间分辨率改善 E.时间分辨率改善
A.计算机 B.显示器 C.探测器 D.磁盘机 E.阵列处理机
A.碘番酸 B.泛影葡胺 C.水 D.碘化钠 E.碘水溶液
A.平滑处理 B.最大密度处理 C.平均处理 D.边缘增强处理 E.阴影显示处理
A.冠状血管软斑块 B.夹层动脉瘤 C.少量心包积液 D.肺纵隔淋巴瘤 E.心包钙化
A.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B.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C.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上缘的连线 D.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E.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A.第2颈椎 B.第3颈椎 C.第4颈椎 D.第5颈椎 E.第6颈椎
A.肱骨 B.尺骨 C.腕骨 D.指骨 E.肩胛骨
A.肥胖型 B.一般型 C.桶状型 D.老年型 E.小儿型
A.胰头 B.胆囊 C.胃体 D.脾脏 E.空肠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E.25min
A.膀胱造影 B.尿道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静脉尿路造影 E.腹膜后充气造影
A.连杆 B.滤线栅 C.胶片 D.支点 E.X线球管
A.氟化银 B.溴化银 C.氯化银 D.碘化银 E.氧化银
A.感度 B.增感因数 C.增感速度 D.荧光转换效率 E.荧光传递效率
A.乳剂灰雾 B.本底灰雾 C.片基灰雾 D.冲洗灰雾 E.照片灰雾
A.激光成像照片 B.视频监视器 C.磁光盘 D.光盘 E.磁带
A.白色 B.灰白 C.灰 D.深灰 E.黑色
A.1~20mm B.2~5mm C.3~20mm D.3~10mm E.2~8mm
A.便于体位摆放 B.便于与健侧对照 C.使病人摆位较舒服 D.使增强扫描时注射方便 E.可最大限度利用有效扫描野
A.屈伸运动 B.内收运动 C.左右侧弯 D.旋转运动 E.外展运动
A.痛风 B.呆小症 C.大骨节病 D.垂体性侏儒 E.类风湿关节炎
A.内弓下陷 B.外弓下陷 C.前弓下陷 D.后弓下陷 E.内弓平直
A.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B.肺位于胸腔内 C.左肺因心脏而窄长 D.右肺因肝脏而宽短 E.肺协助吸收营养
A.颈曲 B.骶尾曲 C.腰曲 D.盆曲 E.胸曲
A.X线球管容量 B.X线球管焦点尺寸 C.焦点至胶片距离 D.病灶的大小 E.被照体的厚度
A.感蓝胶片 B.感绿胶片 C.荧光缩影胶片 D.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 E.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
A.保护剂--防止显影剂氧化 B.保护剂--防止照片污染 C.促进剂--稳定显影液pH值 D.促进剂--促进显影剂的电离 E.促进剂--促使乳剂层收缩
A.肝脏 B.脑白质 C.肺 D.甲状腺 E.肌肉
A.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 B.可使用星模卡测试 C.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mm)表示 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 E.可同时了解噪声的大小
A.像素就是体素 B.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一个基本单元 C.图像重建中的一个容积素 D.探测器阵列中的一个单元 E.图像灰阶标尺中的一个刻度
A.矩阵大小 B.兴趣区 C.灰阶标尺 D.扫描野 E.激光胶片的分辨率
A.1.0 B.0.5 C.2.0 D.0.1 E.0.2
A.0.1 B.1.0 C.0 D.0.01 E.10
A.0.1 B.0.2 C.1.0 D.0.5 E.5
A.管电压越高,射线的最大波长越长 B.对软组织摄影应用高管电压 C.人体的吸收系统是常数 D.高电压摄影得到低对比照片 E.人体组织的吸收系数随管电压升高而升高
A.高千伏摄影可获得低对比照片 B.高千伏摄影可延长球管寿命 C.高千伏摄影散射线多 D.高千伏摄影利于患者防护 E.高千伏摄影降低照片清晰度
A.管电压与穿透深度无关 B.管电压不影响照片影像对比度 C.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宽容度增大 D.高电压摄影可降低信息量 E.管电压不影响照片密度
A.可获得低对比层次丰富的照片 B.可提高照片清晰度 C.可消除散射线,提高照片质量 D.有利于患者防护 E.延长球管寿命
A.影像显示层次丰富 B.形成的对比度较低 C.光电效应的几率增加 D.康普顿效应为主 E.骨与肌肉的对比度指数下降
A.相干散射 B.光电吸收 C.光核反应 D.康普顿吸收 E.电子对效应
A.钨 B.铁 C.金 D.铝 E.钼
A.光电吸收 B.康普顿吸收 C.电子对效应 D.光核反应 E.相干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