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次人工呼吸,5次心脏按压 B.1次人工呼吸,15次心脏按压 C.2次人工呼吸,5次心脏按压 D.2次人工呼吸,30次心脏按压 E.3次人工呼吸,15次心脏按压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年 D.2~3年 E.3~5年
A."去机构化"管理 B.社区管理 C.精神病医院管理 D.安全管理 E.精神患者严加监视
A.南丁格尔 B.琳达·理查兹 C.克雷丕林 D.希波克拉底 E.南希·布鲁诺
A.是不符合事实的信念 B.是一种病态的信念 C.是患者坚信不移的信念 D.是一种可以说服的错误信念 E.是一种十分荒谬的信念
A.去甲肾上腺素活动过度假说 B.去甲肾上腺素活动减低假说 C.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 D.多巴胺活动减低假说 E.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
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1~2小时 E.2~4小时
A.触幻觉 B.视幻觉 C.嗅幻觉 D.听幻觉 E.味幻觉
A.头昏 B.入睡困难 C.易惊醒 D.多梦 E.夜惊
A.晨重夜轻 B.晨轻夜重 C.中午最重 D.半夜最重 E.中午起逐渐加重
A.只发作一次 B.发作缓解型 C.进行性发展加重 D.逐渐好转 E.快速发展
A.锥体外系症状 B.变态反应 C.心律及心电图改变 D.粒细胞缺乏 E.成瘾
A.不要让患者独处 B.不能谈论自杀问题 C.建议家属提供适当的监护 D.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E.加强对病情的观察
A.精神分裂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E.神经衰弱
A.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B.老年性痴呆 C.反应性精神病 D.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E.精神分裂症
A.水痘 B.麻疹 C.肺结核 D.风疹 E.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A.乙脑疫苗 B.流脑疫苗 C.甲肝疫苗 D.乙肝疫苗 E.流感疫苗
A.二大类30种 B.二大类35种 C.三大类30种 D.三大类35种 E.三大类37种
A.鼠疫,霍乱 B.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 C.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 D.白喉,猩红热,麻风 E.麻风,血吸虫病,风疹
A.1个月以上 B.2个月以上 C.3个月以上 D.4个月以上 E.6个月以上
A.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 B.获得免疫,疾病已恢复 C.病毒变异,仅查出抗-HBs D.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E.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
A.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B.仅早期使用抗结核药 C.间断使用抗结核药 D.仅用一种杀菌剂 E.药物剂量应偏大
A.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时 B.为需氧菌,不易染色 C.结核菌中人型、牛型为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D.70%乙醇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被杀灭 E.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即可被杀灭
A.红晕直径>10mm B.红晕直径>15mm C.硬结直径>15mm D.硬结直径>12mm E.硬结直径>20mm
A.蚊虫叮咬 B.打喷嚏、咳嗽 C.与HIV感染者拥抱 D.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 E.分娩过程中胎儿经产道娩出
A.阿苯达唑 B.呋喃唑酮 C.甲硝唑 D.土霉素 E.诺氟沙星
A.1~2天 B.3~4天 C.4~5天 D.6~7天 E.7天以上
A.淋病 B.滴虫性尿道炎 C.尖锐湿疣 D.梅毒 E.艾滋病
A.异烟肼 B.异烟肼+吡嗪酰胺 C.异烟肼+乙胺丁醇 D.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A.痰培养 B.肺功能 C.胸部CT D.胸部X线检查 E.HIV抗体测定
A.潜伏期较短 B.季节性不明显 C.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D.临床症状相似 E.有食用相同食物史
A.立即清创 B.迅速封闭伤口 C.给予抗菌药 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吸氧
A.12小时内 B.10小时内 C.8小时内 D.6小时内 E.8~10小时内
A.1小时内 B.2~3小时内 C.4~6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A.苦杏仁味 B.酒味 C.蒜臭味 D.苯酚味 E.烂苹果味
A.就地翻滚 B.逃离现场 C.呼救 D.边跑边呼救 E.扑打灭火
A.从上向下 B.从右向左 C.从近心端向远心端 D.可在骨隆突处打结 E.不可在伤口处打结
A.尚未发生休克 B.休克失代偿期 C.早期休克 D.中期休克 E.晚期休克
A.CO中毒 B.酒精中毒 C.安眠药中毒 D.食物中毒 E.有机磷中毒
A.包扎 B.将肠还纳腹腔 C.使用止痛药 D.用容器将肠扣住,再包扎 E.嘱其平卧
A.压迫颈总动脉 B.压迫肱动脉 C.压迫锁骨下动脉 D.压迫尺、桡动脉 E.压迫颞动脉
A.1cm B.2cm C.3cm D.4cm E.5mm
A.人们反复进行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能 B.人们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C.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和技能 D.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进行的特殊训练 E.人们为活着而必须反复进行的个人基本动作和技能
A.利于患者呼吸 B.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C.预防压疮 D.预防静脉血栓 E.增加腹压利于排便
A.留置尿管2~3小时放尿一次 B.留置尿管4~6小时放尿一次 C.2~3小时导尿一次 D.4~6小时导尿一次 E.有尿意时导尿
A.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实验性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 B.实验性研究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横断面研究
A.通风 B.食醋熏蒸 C.喷洒漂白粉 D.过氧乙酸喷雾 E.紫外线灯消毒
A.煮沸消毒 B.乙醇浸泡 C.在强烈日光下照射 D.过氧乙酸溶液浸泡 E.甲醛溶液箱中熏蒸
A.用生理盐水由外向内清洗伤口 B.若方纱粘在伤口,用生理盐水沾湿再取下 C.方纱应覆盖伤口周围5cm,不能再移动 D.胶布固定时,方向与伤口肌肉走向垂直 E.将所有换药用物包好,带回社区卫生中心处理
A.群体为先、个体为后 B.传染性疾病为先,非传染性疾病为后 C.急性病为先、慢性病为后 D.生活贫困者为先 E.易于解决的问题为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后
A.使病人舒适 B.避免病人恶心 C.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使咽部肌肉松弛,便于插入
A.导管外口敷料每周更换一次 B.尿袋位置不可高于造瘘口 C.口外皮肤消毒后外敷油纱 D.更换尿袋时先放尿后换袋 E.更换内导管时最好在医院内进行
A.病人取半坐位或坐位 B.取下造口袋,放入污物桶中 C.由内向外擦拭造口处及周围皮肤 D.造口袋洞的尺寸应与造口直径相等 E.撕去贴纸,将造口袋贴好并轻压贴紧
A.口头劝说 B.间接经验示范 C.激发积极情感 D.成功地完成过某行为 E.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
A.身高 B.体重 C.胸围 D.肺活量 E.呼吸频率
A.居室光线宜暗 B.夏季室内温度在20~20℃ C.冬季室内温度在20~22℃ D.室内湿度在70%左右 E.室内湿度在30%左右
A.救护者跪于病人左侧 B.两手掌根重叠,平行放于两乳头间的胸骨上 C.上半身前倾,两肩位于双手正上方 D.借助手臂的力量垂直用力下压 E.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A.选择系带的鞋子,锻炼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B.定时进食,避免与其他人一起进食 C.经常改变屋内摆设,给病人刺激 D.不要和病人争执有没有人偷她的东西 E.限制病人夜间出来活动
A.下肢关节主动屈伸运动 B.下肢关节被动旋转运动 C.桥氏运动 D.空踩自行车运动 E.持续性被动运动(CPM)
A.研究社区病人的特点和规律的过程 B.通过研讨对社区系统进行控制的过程 C.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 D.只为个体提供服务的过程 E.运用诊断原则的过程
A.健康不是绝对的概念 B.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C.社区秩序混乱是不健康的 D.缺乏正确的道德观是不健康的 E.健康与疾病之间无明显界线
A.大气污染 B.音乐 C.工业废水 D.社会腐败现象 E.滥用药物
A.提供人们生存的空间 B.形成社区特有的文化 C.控制社区居民的行为 D.紧密联系社区居民 E.信息交流
A.筛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生态学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A.紧急情况 B.临终患者 C.行动受限的患者 D.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E.脑栓塞康复期患者
A.广泛存在 B.潜伏期长 C.特异性强 D.协同作用强 E.个体差异大
A.为避免产妇受凉,居室内避免开窗通风 B.产妇身体虚弱,应尽量卧床休息 C.产妇可以经常温水擦浴 D.产后2周,可以进行盆浴 E.居室保持在24~26℃
A.腕关节、肘关节 B.肘关节、肩关节 C.肩关节、椎关节 D.膝关节、踝关节 E.髋关节、膝关节
A.健手扶栏,先将患肢向前,再健足上一级,带动患肢踏上与健肢平行 B.患手扶栏,先将患肢向前,再健足上一级,健手扶患肢踏上与健肢平行 C.健手扶栏,健足上一级,带动患肢上一级 D.患手扶栏,健足上一级,带动患肢上一级 E.患手扶栏,健手扶患肢上一级,健肢紧跟踏上一级
A.三级预防 B.治疗为本 C.整体康复 D.因地制宜 E.自我护理
A.指导家属积极参与病人的照顾 B.告诉家属不必回避与病人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 C.鼓励家属说出内心的痛苦及感受 D.让家属鼓励病人为了家人而坚持与生命抗争 E.告诉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窃窃私语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临床期预防 E.病因预防
A.前瞻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相关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类实验性研究
A.无打算 B.打算 C.准备 D.行动 E.维持
A.必须穿戴工作服 B.有权要求陪同人员同行 C.随身携带身份证和工作证 D.要求护理对象的家属在场 E.家访时看到不安全因素,可立即离开
A.立即离开现场 B.要求更换访视时间 C.留下以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 D.向所在卫生服务机构通报此事 E.如有人受伤,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A.3~5ml B.5~10ml C.10~15ml D.15~20ml E.20~25ml
A.0.1%~0.5%;5分钟 B.0.1%~0.5%;10分钟 C.0.1%~0.5%;20分钟 D.1%~5%;10分钟 E.1%~5%;20分钟
A.5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E.2~4小时
A.发热 B.静脉疼痛 C.皮肤发红 D.局部肿胀 E.液体滴完
A.在两腿间打开无菌导尿包 B.铺好洞巾后,戴无菌手套 C.用碘伏棉球润滑尿管前端 D.消毒顺序:尿道口、两侧小阴唇 E.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拔出后立即重插
A.5°角 B.30°角 C.45°角 D.60°角 E.90°角
A.5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A.防止导尿管压迫、扭曲 B.引流袋高于膀胱位置 C.定期更换集尿袋 D.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E.更换集尿袋时用碘酒、乙醇消毒尿管接口
A.使胃内温暖,避免胀气 B.防止鼻饲液反流 C.防止患者恶心呕吐 D.冲洗胃管,避免堵塞 E.便于测量和记录灌食量
A.胃管插入15cm时,将下颌托起 B.每次鼻饲量不少于200ml C.鼻饲液温度控制在28~32℃ D.灌注药物时,应研碎后灌入胃内 E.一般胃管可保留1个月以上
A.4℃ B.28~32℃ C.39~41℃ D.45~50℃ E.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