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0℃以下 B.1000~1100℃ C.1100~1200℃ D.1200~1300℃ E.1300℃以上
A.咀嚼 B.吞咽 C.感觉 D.言语 E.大笑
A.牙合力-咀嚼用力=牙周潜力 B.咀嚼用力-最大牙合力=牙周潜力 C.咀嚼用力-牙周潜力=最大牙合力 D.最大牙合力-咀嚼用力=牙周潜力 E.咀嚼肌力-最大牙合力=牙周潜力
A.外形高点 B.牙尖形态 C.颊外展隙 D.邻接点的位置和大小 E.牙合外展隙
A.前界为唇 B.两侧为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 C.上界为腭 D.后界为咽门 E.下界舌下区
A.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上 B.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点上 C.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上 D.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点上 E.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内1/3交点上
A.是舌下的黏膜小皱襞 B.是前庭沟中线上线形的黏膜小皱襞 C.是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黏膜小皱襞 D.是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 E.是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线形黏膜皱襞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上颌支 C.舌咽神经 D.三叉神经下颌支 E.迷走神经
A.变形链球菌 B.高糖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唾液 E.氟
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 C.下颌中切牙 D.下颌侧切牙 E.上颌尖牙
A.直接固位体作用 B.冠内固位体作用 C.冠外固位体作用 D.间接固位体作用 E.以上都不是
A.精密附着体型 B.栓道附着体型 C.冠内附着体 D.卡环型 E.磁附着体型
A.牙龈情况 B.基牙大小 C.黏膜情况 D.牙槽嵴高度和宽度 E.唾液情况
A.负20°夹角 B.正40°夹角 C.正35°夹角 D.负40°夹角 E.正20°夹角
A.义齿鞍基在两侧,且鞍基前后都有基牙 B.义齿鞍基一侧,且鞍基前后都有基牙 C.单侧游离缺牙 D.前部缺牙,基牙在缺隙的远中 E.双侧游离缺牙
A.观测器的分析杆垂直至倒凹区牙面某一点的水平距离 B.观测器的分析杆平行至倒凹区牙面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C.倒凹区牙面与基牙之间构成角度 D.倒凹区牙面与基牙长轴之间构成角度 E.倒凹区牙面与基牙牙合平面之间构成角度
A.龈向力 B.牙合向力 C.就位力 D.垂直脱位力 E.侧向力
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 B.侧切牙缺失义齿 C.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D.第二前磨牙缺失义齿 E.上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A.发生在前牙邻面龋损所制备的洞 B.发生在前牙邻面已包括切角缺损所制备的洞 C.发生在后牙邻面龋损所制备的洞 D.发生在前牙舌面龋损所制备的洞 E.发生在后牙颊、舌面龋损所制备的洞
A.红、黄、蓝、紫 B.红、蓝、黄、紫 C.红、黄、紫、绿 D.紫、蓝、黄、红 E.绿、紫、蓝、红
A.铬8% B.镍18% C.铬18% D.镍18.8% E.铬22%
A.18% B.50% C.75% D.80% E.94%
A.镍铬合金 B.钛合金 C.不锈钢 D.金合金 E.钴铬合金
A.0.186 B.0.6~0.75 C.0.25~0.35 D.0.4~0.5 E.0.22
A.其结固反应为吸热反应 B.其晶体致密,呈棱柱型 C.其晶体构型为α型 D.其调和速度愈快,结固愈慢 E.其生石膏含量多,结固减慢
A.1.0~1.8MHz B.1.1~1.9MHz C.1.2~2.0MHz D.1.3~2.1MHz E.1.4~2.2MHz
A.箱体,电动机及传动部分,供水系统,打磨机头 B.电动机及传动部分,供水系统,模型台,供电系统 C.电动机及传动部分,供水系统,砂轮(磨轮),模型台 D.旋转体,供水系统,模型台,打磨机头 E.旋转体,供水系统,打磨机头,电源控制器
A.1600℃以上 B.1400℃以上 C.1200℃以上 D.1000℃以上 E.850~1000℃
A.细菌因素 B.物理因素 C.遗传因素 D.化学细菌学说 E.化学因素
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牙 B.复合树脂牙 C.自凝塑料牙 D.工程塑料牙 E.陶瓷牙
A.磷酸盐包埋材料 B.正硅酸乙酯包埋材料 C.硅溶胶包埋材料 D.石膏类包埋材料 E.磷酸盐包埋材料、正硅酸乙酯包埋材料、硅溶胶包埋材料
A.第一磨牙 B.中切牙 C.侧切牙 D.尖牙 E.第一前磨牙
A.在一定时间内萌出 B.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萌出 C.左右同名牙成对萌出 D.下颌牙萌出的时间略早于上颌牙 E.男性萌出的时间略早于女性
A.牙冠有咀嚼功能的一面 B.牙冠发生接触的一面 C.上下颌牙齿在咬合时接触的部位 D.上下颌的后牙在咬合时发生接触的面 E.牙冠上有牙尖突起的部位
A.组成嵴的各个面 B.组成牙尖的各个面 C.构成轴嵴的各个面 D.构成边缘嵴的各个面 E.牙冠上斜形的面
A.牙合面呈方圆形 B.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C.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舌尖最小 D.颊尖顶偏向远中 E.牙合面上有一远中舌沟
A.该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变异很多 B.其标准形态一般与第一磨牙相同 C.牙合面副沟多 D.牙根多合并成一锥形单根 E.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E.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区略偏舌侧
A.牙合面轮廓呈斜方形 B.近牙合边缘嵴较远牙合边缘嵴长而突 C.近中颊牙合角及远中舌牙合角是锐角 D.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连成斜嵴 E.近中窝大于远中窝
A.方圆形,长圆形,短圆形 B.方圆形,椭圆形,长圆形 C.方圆形,椭圆形,尖圆形 D.椭圆形,尖圆形,长圆形 E.尖圆形,长圆形,短圆形
A.牙体固定在牙槽窝内的一部分 B.对牙体起支持作用的部分 C.被牙骨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D.被牙本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E.被牙周膜包裹的牙体部分
A.上颌侧切牙唇面较窄小、圆突 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 C.上颌侧切牙切嵴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小 D.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似锐角 E.上颌侧切牙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颈部横切面为扁圆形
A.颈1/3处 B.颈嵴处 C.颈1/3与中1/3交界处 D.中1/3处 E.颈缘处
A.牙合、颌、面的发育 B.口腔健康 C.口腔功能 D.容貌外观 E.消化功能
A.上颌磨牙的牙冠呈斜方形 B.下颌磨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C.上颌磨牙颊尖钝而舌尖锐 D.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 E.上颌磨牙多为3根
A.牙冠呈方圆形 B.牙合面发育沟呈"十"字形 C.一般有四个牙尖 D.两根相距较近 E.少数牙根分叉为近中根、远中颊根及远中舌根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下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二磨牙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二前磨牙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E.下颌第一前磨牙
A.新生儿 B.儿童 C.少年 D.青年 E.中年
A.100~200℃ B.300~499℃ C.500~860℃ D.871~1260℃ E.2000~2500℃
A.防瓷体氧化 B.调节炉膛温度 C.排除炉膛内的空气,保持炉内真空度 D.调节炉膛压力 E.调节炉膛升降
A.ⅡA期 B.ⅡC期 C.ⅢA期 D.ⅢB期 E.ⅢC期
A.2.0% B.0.2% C.0.5% D.1.0% E.0.05%
A.垂直阻生 B.近中阻生 C.远中阻生 D.颊向阻生 E.舌向阻生
A.化学能进行工作 B.电加热原理进行工作 C.高频振荡进行工作 D.物理原理进行工作 E.超声进行工作
A.中切牙 B.第一前磨牙 C.第一磨牙 D.侧切牙 E.尖牙
A.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B.尖牙>侧切牙>中切牙 C.侧切牙>中切牙>尖牙 D.中切牙>尖牙>侧切牙 E.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A.血友病 B.慢性肝炎 C.高血压 D.冠心病 E.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