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头所指的右肺下叶段支气管是()
A.背段 B.内基底段 C.外基底段 D.前基底段 E.后基底段
A.1%能量转换成X线 B.10%能量转换成X线 C.25%能量转换成X线 D.50%能量转换成X线 E.99%能量转换成X线
A.0.8~0.31nm B.0.08~0.31nm C.0.008~0.031nm D.0.0008~0.0031nm E.0.0006~50nm
A.同一种密度,厚度越大,衰减越小 B.同一种密度,厚度越大,衰减越大 C.同一种厚度,密度越大,衰减越小 D.衰减与密度呈线性关系,与厚度无关 E.衰减与厚度呈线性关系,与密度无关
A.组织的密度差别,而不是厚度差别 B.组织的厚度差别,而不是密度差别 C.组织的X线吸收量的差别,与吸收率无关 D.组织的X线吸收率的差别,而不是吸收量的差别 E.组织的密度差别和厚度差别
A.图像清晰 B.能进行动态观察 C.密度分辨力高 D.适合观察厚度比较大的组织 E.适合观察厚度差别较小的组织
A.存储X线 B.存储图像 C.存储X线影像信息 D.存储胶片 E.读取数据
A.可以连续扫描60秒以上的CT B.可以连续采集数据的螺旋CT C.球管每旋转1周可以获得多幅图像的CT D.探测器数目超过2500个的螺旋CT E.采用大容量球管的螺旋CT
A.电子束CT扫描速度快 B.只有电子束CT一次扫描可以获得多幅图像 C.只有电子束CT可以进行冠状动脉扫描 D.X线产生的方式不同 E.电子束CT不能进行容积扫描
A.扫描速度更快 B.单位时间内覆盖范围更长 C.更降低球管消耗 D.电磁驱动(磁悬浮技术)的应用 E.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
A.像素的大小 B.矩阵的大小 C.球管的射线量 D.层厚的大小 E.体素的高度
A.密度分辨力高 B.空间分辨力高 C.适合进行软组织病变的观察 D.适合进行腹部实质性脏器的观察 E.适合观察脑实质的病变
A.图像无法显示CT值0~500Hu的组织差别 B.图像无法显示CT值0Hu以下的组织差别 C.图像无法显示CT值0~200Hu的组织差别 D.图像无法显示CT值-100~500Hu的组织差别 E.图像无法显示CT值200~500Hu的组织差别
A.-100~+200Hu B.-150~+150Hu C.0~+300Hu D.+50~+350Hu E.-200~+100Hu
A.上界为100Hu B.上界为200Hu C.上界为-200Hu D.上界为-100Hu E.上界为-300Hu
A.200Hu B.0Hu C.100Hu D.50Hu E.-200Hu
A.1 B.1.5 C.2 D.0.5 E.0
A.2.5mm B.5mm C.15mm D.1.75mm E.7.5mm
A.高电压(大于120kV) B.大矩阵(大于512×512) C.骨算法 D.大螺距 E.薄准直
A.密度分辨力增加 B.空间分辨力增加 C.扫描时间缩短 D.扫描范围增加 E.辐射剂量降低
A.密度分辨力增加 B.空间分辨力增加 C.同样扫描范围,扫描时间缩短 D.节约球管消耗 E.减少辐射剂量
A.不是螺旋扫描 B.不是360°扫描采样 C.可用于穿刺监视 D.高分辨力扫描 E.可用于对比剂跟踪扫描
A.设置启动阈值 B.设置跟踪层面 C.感兴趣区设置在血管腔内 D.感兴趣区设置在病灶中心 E.设置对比剂注射速率
A.MIP B.VRT C.CPR D.VE E.SSD
A.改变电流量 B.改变扫描范围 C.改变准直 D.改变球管到探测器的距离 E.改变矩阵
A.改变电压 B.改变准直 C.改变层厚 D.改变像素大小 E.改变体素的高度
A.减薄准直 B.增厚准直 C.减小像素尺寸 D.增加毫安 E.降低毫安
A.改变毫安 B.改变准直宽度 C.改变对比剂用量 D.改变像素尺寸 E.改变矩阵
A.奇数电子的原子核 B.外加静磁场 C.具有共振频率的射频场 D.一定的共振时间 E.进动频率与射频脉冲频率相等
A.是产生磁共振现象的必要条件 B.当射频脉冲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称共振频率 C.共振频率的脉冲可以使纵向磁场发生偏转 D.共振频率随磁场强度变化而变化 E.共振频率与成像质子的种类无关
A.纵向弛豫表示Z轴磁场的恢复 B.Z轴磁场的下降称为纵向弛豫 C.XY平面磁场的下降称为纵向弛豫 D.XY平面磁场的增加称为纵向弛豫 E.纵向弛豫就是T1值
A.横向弛豫 B.纵向弛豫 C.横向弛豫时间 D.纵向弛豫时间 E.纵向磁场恢复到原来37%时所需要的时间
A.增加TR可以增加T1的信号对比 B.减低TR可以增加T1的信号对比 C.增加TE可以增加T1的信号对比 D.减低TE可以增加T1的信号对比 E.T1信号对比与TR、TE的调整无关
A.TR越长,流动效应越明显 B.血管穿过切面的角度影响流动效应 C.血流速度影响流动效应 D.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影响流动效应 E.观察静脉窦的流动效应以T2加权图像更佳
A.检出超早期脑梗死 B.诊断脑多发性硬化 C.观察不同级别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差别 D.鉴别病毒性与化脓性脑炎 E.明确脑缺血部位与程度
A.高浓度 B.高黏度 C.不易沉淀和凝集 D.黏附性强 E.细颗粒
A.空气 B.食用油与水的混合体 C.含碘对比剂与水的混合物 D.牛奶 E.纯水
A.恶心 B.荨麻疹 C.呼吸困难 D.腹泻 E.血压下降
A.尽量加大对比剂注射速率 B.选择合适的延迟扫描时间 C.合适的对比剂总量 D.合适的层厚与螺距 E.尽量延长扫描时间
A.SSD可以显示血管的立体关系 B.SSD有利于显示血管壁的钙化 C.MIP显示的血管径线最准确 D.MIP有利于显示较细小的血管 E.VE可以显示血管壁的钙化
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砧骨 B.锤骨 C.镫骨 D.卵圆窗 E.圆窗
图片中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十二指肠 B.下腔静脉 C.胰头 D.肠系膜上动脉 E.肠系膜上静脉
如图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上腔静脉 B.心包上隐窝 C.右上肺静脉 D.奇静脉弓 E.右无名静脉
右图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上腔静脉 B.心包上隐窝 C.上肺静脉 D.奇静脉 E.右无名静脉
图中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左下肺动脉 B.左下肺静脉 C.左心房 D.左支气管动脉 E.半奇静脉
如图所示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桡骨 B.肱骨 C.桡骨小头 D.尺骨鹰嘴 E.尺骨头
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什么()
A.耻骨 B.髂骨 C.坐骨 D.骶骨 E.闭孔
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哪项()
如右图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脾静脉 B.脾动脉 C.肠系膜下动脉 D.肠系膜上动脉 E.肠系膜上静脉
图片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肠系膜上静脉 B.脾静脉 C.下腔静脉 D.胰十二指肠上静脉 E.十二指肠
图片中的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肠系膜上动脉 B.脾动脉 C.腹腔动脉 D.肾动脉 E.肠系膜下动脉
该图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膈肌角 B.下腔静脉 C.胰头 D.十二指肠 E.肾上腺
请问箭头所指的解剖结构是()
A.肠系膜上动脉 B.脾动脉 C.腹腔动脉 D.肾动脉 E.肠系膜上静脉
A.左无名静脉 B.左上肺动脉 C.左上肺静脉 D.左肺上叶尖段动脉 E.左上肺叶间静脉
A.右上肺动脉 B.右下肺动脉 C.右上肺静脉 D.右下肺静脉 E.右下肺叶间动脉
A.上腔静脉 B.右肺上静脉 C.右肺上动脉 D.右心耳 E.右心房
A.右下肺静脉 B.右下肺动脉 C.右上肺静脉 D.右上肺动脉 E.奇静脉
A.左锁骨下静脉 B.左锁骨下动脉 C.左颈总动脉 D.左椎动脉 E.左无名静脉
A.右颈总动脉 B.右锁骨下动脉 C.右无名静脉 D.头臂干 E.右椎动脉
A.肠系膜上动脉 B.腹腔动脉 C.右肾动脉 D.右肾静脉 E.肠系膜上静脉
A.喙突 B.锁骨 C.肱骨髁 D.肩胛冈 E.肩峰
A.胼胝体压部 B.胼胝体体部 C.胼胝体膝部 D.枕叶 E.第六脑室
A.门静脉主干 B.门静脉左支 C.门静脉右支 D.肝右静脉 E.肝中静脉
A.右心房 B.下腔静脉 C.肝右静脉 D.肝左静脉 E.肝中静脉
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上静脉 C.脾静脉 D.脾动脉 E.门静脉
A.胰腺 B.十二指肠 C.下腔静脉 D.肝尾叶 E.肝门肿大淋巴结
A.脑桥 B.四叠体 C.上髓帆 D.小脑上蚓 E.松果体
A.壳核 B.尾状核体 C.尾状核头 D.内囊前肢 E.外囊
A.豆状核 B.尾状核 C.上丘脑 D.半卵圆中心 E.内囊膝部
A.上髓帆 B.第六脑室 C.胼胝体体部 D.枕叶 E.丘脑侧块
A.颈2/3椎间孔 B.颈1/2椎间孔 C.颈3/4椎间孔 D.颈2/3椎间隙 E.颈1/2椎间隙
A.肝右静脉 B.肝中静脉 C.门静脉右上支 D.右后下静脉 E.下腔静脉
A.股动脉 B.髂外动脉 C.髂内动脉 D.股深动脉 E.腘动脉
A.月骨 B.大多角骨 C.小多角骨 D.头状骨 E.舟骨
A.第四脑室 B.中脑水管 C.第六脑室 D.小脑上池 E.环池
A.苍白球 B.内囊后肢 C.丘脑 D.大脑脚 E.枕叶
此CT腹部增强扫描时相为()
A.动脉期 B.门静脉期 C.延迟期 D.平衡期 E.90秒延迟
此门静脉CT后处理图像为()
A.CPR(曲面重组) B.SSD(表面阴影遮蔽) C.VE(仿真内镜) D.MIP(最大密度投影) E.MPR(多方位重组)
此髋臼CT后处理图像为()
A.VR(容积演示) B.SSD(表面阴影遮蔽) C.VE(仿真内镜) D.MIP(最大密度投影) E.MPR(多方位重组)
此颈椎CT后处理图像为()
此胸腹部CT后处理图像为()
此膝关节后处理图像为()
A.冠状MIP(最大密度投影) B.冠状MPR(多方位重组) C.冠状SSD(表面阴影遮蔽) D.矢状MPR(多方位重组) E.矢状MIP(最大密度投影)
此腕关节CT后处理图像为()
A.准直 B.螺距 C.扫描范围 D.窗宽 E.电压及电流
A.窗宽2000,窗位-700Hu B.窗宽2000,窗位350Hu C.窗宽350,窗位35Hu D.窗宽100,窗位35Hu E.窗宽200,窗位35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