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颈丛的混合支,向下内经前斜角肌前方 B.是臂丛的运动支,行于中斜角肌前方 C.是臂丛的皮支,行于前斜角肌内缘 D.是颈丛的肌支,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 E.是颈丛的混合支,走行于椎前筋膜的浅层
A.卵圆窗,圆窗 B.咽鼓管的鼓室开口 C.颈静脉球 D.面神经乳突段骨管 E.乙状窦
A.鼓索神经 B.镫骨肌支 C.岩浅大神经 D.舌神经 E.二腹肌支
A.气导>骨导 B.气导=骨导 C.骨导>气导 D.气导>骨导,但骨导明显缩短 E.气导=0
A.利特尔动脉丛是指动脉分支血管在鼻中隔的黏膜下层形成的网状血管丛 B.吴氏鼻咽静脉丛指青年人下鼻道后方接近鼻咽处表浅扩张的静脉丛 C.克氏静脉丛指静脉分支血管在鼻中隔的黏膜下层形成的网状血管丛 D.鼻中隔易出血部位包括利特尔丛和克氏丛 E.青年人鼻出血常见于易出血区,老年人鼻出血常见于下鼻道
A.从鼻腔看,位于筛漏斗底部,下鼻甲附着部水平上方 B.从窦内看,位于窦腔内侧壁最高处,紧贴眶壁之下 C.自然口可为1个,也可为2个 D.站立时,开口由上向下,利于引流 E.由骨性部和膜性部组成
A.属于筛骨的一部分 B.前为蝶腭孔 C.后有鼻堤 D.为前筛房和中筛房的分界 E.中鼻甲内无气房
A.随卧床头位变化而变化 B.随精神紧张和放松而变化 C.每2~7h交替变化1次 D.随空气冷热变化 E.随肺扩张程度的需要而变化
A.前鼻孔 B.犁状孔 C.鼻前庭中部 D.鼻瓣区 E.后鼻孔
A.肌层 B.纤维层 C.脂肪层 D.黏膜层 E.疏松结缔组织层
A.气管前淋巴结 B.颈深上淋巴结 C.颈深中淋巴结 D.颈深下淋巴结 E.气管旁淋巴结
A.颈内静脉 B.颈外静脉 C.无名静脉(头臂静脉) D.颈横静脉 E.锁骨下静脉
A.甲状腺 B.腮腺 C.颌下腺 D.腭扁桃腺 E.舌扁桃腺
A.舌根 B.舌会厌正中襞 C.梨状窝 D.舌会厌外侧襞 E.舌扁桃体
A.颌下淋巴结 B.颈上深淋巴结 C.颈动脉分叉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E.枕后淋巴结
A.浅部的1层 B.浅部的2层 C.浅部的3层 D.浅部的4层 E.5层组织都包括
A.一端在中鼓室,另一端在鼻咽侧壁 B.一端在下鼓室,另一端在咽隐窝 C.一端在上鼓室,另一端在鼻咽腔 D.一端在中鼓室,另一端在鼻咽顶部 E.一端在鼓窦,另一端在蝶筛隐窝
A.中枢矫正运动引起 B.前庭刺激引起 C.眼外直肌收缩引起 D.眼内直肌收缩引起 E.眼外肌张力失调引起
A.额窦 B.上颌窦 C.筛窦 D.蝶窦 E.额、筛窦
A.内淋巴分泌过多 B.内淋巴吸收不良 C.血液循环障碍 D.膜迷路炎症 E.内淋巴分泌和吸收不平衡
A.耳蜗N的近耳蜗端 B.耳蜗N的近颅端 C.耳蜗核 D.上橄榄核 E.外侧丘系
A.是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引流的汇合处 B.其最上不是额隐窝 C.如黏膜肿胀,可使其阻塞,引起单个或前组鼻窦炎 D.是1个三维腔隙,其前下是钩突,后是筛泡,向内经半月裂孔与中鼻道相通 E.额隐窝开口于中鼻道
A.鼻腔神经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四种成分 B.鼻腔感觉神经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 C.鼻腔交感神经来自岩深神经 D.鼻腔副交感神经来自岩浅大神经 E.鼻腔筛前神经来自三叉神经上颌支
A.长为1/3,宽为1/5 B.长为1/2,宽为1/4 C.长为1/4,宽为1/3 D.长为1/3,宽为1/3 E.长为1/2,宽为1/5
A.30°~40° B.25°~30° C.30°~35° D.20°~25° E.30°~45°
A.筛窦呈蜂窝状结构 B.一般情况下前后两组筛窦互不相通 C.外侧壁由泪骨和纸样板构成 D.后组筛窦引流于中鼻道 E.成人筛窦每侧含4~17个气房
A.蝶腭动脉 B.眶下动脉 C.腭大动脉 D.鼻腭动脉 E.上唇动脉
A.杯状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喉上动脉 B.甲状腺上动脉 C.甲状腺下动脉 D.喉中动脉 E.喉下动脉
A.会厌游离缘 B.杓间切迹 C.楔状软骨 D.小角结节 E.室带
A.白血病性咽峡炎 B.急性扁桃体炎 C.咽白喉 D.奋森咽峡炎 E.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A.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B.静脉较粗 C.静脉较多 D.无瓣膜 E.静脉较细
A.声带是由声韧带、甲杓肌及其表面的黏膜构成的 B.声带膜部游离缘黏膜下有潜在间隙 C.声带的淋巴管稀少 D.左右声带的淋巴引流相对独立 E.使声带外展的主要肌肉是环杓侧肌
A.室带可参与发声 B.发声时室带边缘凹向下 C.室带参与喉的屏气和保护功能 D.室带的游离缘处黏膜和韧带之间连接紧密 E.室带的淋巴主要引流至颈上深组淋巴结
A.筛骨水平板、鼻中隔软骨、犁骨 B.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犁骨 C.犁鼻软骨、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 D.鼻中隔软骨、犁鼻软骨、筛骨水平板 E.上颌骨鼻嵴、犁骨、鼻中隔软骨
A.鼻咽侧壁的顶与咽中缩肌的上凹缘之间的间隙 B.鼻咽侧壁的顶与咽上缩肌的上凹缘之间的间隙 C.鼻咽侧壁的顶与咽下缩肌的上凹缘之间的间隙 D.鼻咽侧壁的顶与咽中缩肌的下凹缘之间的间隙 E.鼻咽侧壁的顶与咽上缩肌的下凹缘之间的间隙
A.位于肌肉层与黏膜层之间 B.在咽后壁中线上 C.比较坚韧 D.是提咽肌的附着处 E.分隔咽后间隙
A.会厌上缘 B.环状软骨上缘 C.杓状软骨上缘 D.甲状软骨上缘 E.会厌根水平
A.B超 B.MRI C.DSA D.下颌骨曲面体层片 E.颈部正侧位平片
A.颈浅筋膜 B.颈筋膜浅层 C.颈筋膜中层 D.颈筋膜深层 E.颈阔肌腱膜
A.腮腺导管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颈深筋膜深层 E.面神经
A.贯穿颈动脉三角的全长,在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降 B.在颈动脉三角内分出喉上神经 C.左喉返神经在左侧钩绕主动脉弓 D.喉上神经的内支支配环甲肌 E.喉上神经感觉支分布声门裂以下的喉黏膜
A.1.5~2.0cm B.2.5~3.5cm C.4.0~4.5cm D.2.0~2.5cm E.3.5~4.0cm
A.小脑 B.大脑 C.网状结构 D.脊髓 E.眼球运动神经核
A.耳蜗 B.中耳 C.听神经 D.耳蜗核 E.听觉皮层
A.唇、舌 B.声带 C.鼻 D.肺 E.口腔
A.甲状软骨 B.杓状软骨 C.楔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会厌软骨
A.副神经 B.颈襻 C.喉上神经外支 D.喉上神经内支 E.喉返神经
A.颞骨岩部内 B.颞骨岩部的前面 C.颞骨岩部的上缘 D.颞骨岩部后面 E.以上都不对
A.1~3mm B.5~7mm C.9~11mm D.3~5mm E.7~9mm
A.眼眶除外侧壁外,其余三面均被各鼻窦围绕 B.筛窦与眼眶之间仅隔一薄骨板 C.眶顶壁可有先天缺损 D.颧骨、蝶骨、上颌骨、筛骨五块骨组成 E.蝶筛病变可侵入眶上裂
A.筛泡前壁 B.钩突 C.上鼻甲 D.中鼻甲筛板 E.半月裂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的眼神经 D.下颌神经 E.外展神经
A.脐部 B.前下方 C.前上方 D.中央区 E.后下方
A.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群 B.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群 C.颈后三角淋巴结群 D.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群 E.颈前淋巴结群
A.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 B.支气管哮喘有密切关系 C.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D.可见鼻息肉组织异常增生 E.鼻息肉是介于正常组织和肿瘤之间的一种增生性病变,可见异型性细胞
A.中性粒细胞增多 B.嗜碱细胞增多 C.红细胞增多 D.淋巴细胞增多 E.嗜酸细胞增多
A.脑干的蜗神经核 B.外侧丘系核 C.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 D.上橄榄核 E.内侧漆状体
A.管段、和眶内段、全长40mm B.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和蝶骨体共同构成 C.视神经管内包围视神经的三层脑膜在上方互相融合 D.管段视神经是容易遭受损伤的部位 E.视神经眶内段因有活动余地,故易受到损伤
A.外耳道 B.腭扁桃体窝 C.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上交界处 D.梨状窝 E.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
A.位于耳蜗内的膜性结构 B.镫骨底板附着处 C.形似漏斗状的膜性结构 D.鼓阶起始部的膜性结构 E.前庭内的膜性结构
A.颏下颌下淋巴结群 B.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群 C.颈前淋巴结群 D.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群 E.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群
A.颌下腺的后方为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前腹 B.颌下三角的底,由浅入深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下缩肌 C.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D.颌下腺深方走行的神经包括:舌神经、舌咽神经 E.颌下三角走行的主要血管有:颌内动脉和面后静脉
A.位于鼓室后壁 B.内含鼓索神经 C.位于上鼓室 D.内含鼓膜张肌肌腱 E.内有舌咽神经鼓室支
A.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B.咽鼓管外1/3为软骨部 C.骨部和软骨部交界处最窄,称为峡 D.咽鼓管内径最宽处为鼓室口 E.咽鼓管自峡部向咽口处逐渐增宽
A.运动神经纤维 B.感觉神经纤维 C.交感神经纤维 D.副交感神经纤维 E.味觉神经纤维
A.面神经颞支 B.面神经颧支 C.面神经下颌缘支 D.面神经颊支 E.面神经镫骨肌支
A.鼓岬 B.锥隆起 C.前庭窗 D.蜗窗 E.匙突
A.听骨 B.咽鼓管 C.鼓膜张肌 D.血管和神经 E.镫骨肌
A.鼓室 B.咽鼓管 C.鼓窦 D.乳突 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