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0%~50% B.50%~60% C.80%~90% D.70%~80% E.60%~70%
A.医德评价可分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类型 B.医德评价的方式有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 C.医德评价只需要考察医务人员行为的动机 D.医德评价的对象是医疗活动 E.医德评价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的善恶具有裁决作用
A.人体试验研究要求对研究资料保密 B.没有征得患者允许,医师没有权力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C.盲法的实施违背了保密原则 D.医护人员在公共场合议论患者的情况属于不道德行为,也违背了保密的原则 E.在特殊情况下,医师有责任做到有选择地向有关部门报告患者的有关情况
A.各种治疗手段要获得病人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B.在医疗过程中要尊重病人和家属的自主权 C.在医疗过程中要为病人保守秘密 D.各种用药目的要详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 E.在医疗过程中要保守病人的隐私
A.控制欲自杀患者的行为 B.依法对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 C.中止出现高度危险情况的试验性治疗 D.对患者隐瞒不良诊断和预后 E.拒绝病人放弃治疗的要求
A.医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B.随着技术的进步,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物化了 C.医患关系已从传统的道德调整向道德调整和法律规范的过渡 D.医患之间不协调的出现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E.医患关系的物化必然割裂了医生和患者的情感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A.性器官变化明显 B.月经的第一次来潮 C.外生殖器变为成人型 D.出现依赖表现和独立意识 E.能区别成熟男女的外表特征
A.考虑伦理学的相关问题 B.向病人详细解释病情,治疗的内涵和预期的结果 C.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对病人进行合理的处置 D.治疗要考虑副作用和花费 E.不使用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法
A.医患双方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 B.医生对物理、化学等检测诊断手段的依赖性 C.医生降低了对患者的重视 D.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医生日益专科化 E.医患交流中出现了屏障
A.强烈的人文情感 B.出色的管理意识 C.执着的科学精神 D.严谨的工作态度 E.作为首诊医生应具备的能力
A.单因单果、直线思维模式 B.多因多果的纯生物学思维模式 C.单因多果、立体网络式思维模式 D.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思维模式 E.多因多果、直线思维模式
A.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B.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C.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D.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E.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A.20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E.60年
A.安慰患者 B.设法协助患者夫妇协调关系 C.嘱患者认真遵医服药,控制血压 D.为患者介绍家教老师 E.研究改善患者儿子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A.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 B.全科医疗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可克服以往门诊病历过于简单、不规范、医疗及法律效力差等缺点 C.健康档案记录为预防医学的实施提供资料 D.健康档案记录与医生本身继续教育无关 E.健康档案是评价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工具之一
A.流行性感冒 B.小儿急性腹泻 C.新生儿破伤风 D.狂犬病 E.儿童贫血
A.观察法 B.理论法 C.实验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多级抽样 E.简单抽样
A.急症抢救 B.急性感染 C.婴幼儿病人 D.慢性病的管理 E.精神病人
A.避免暴饮暴食 B.多吃新鲜蔬菜 C.三餐定时就餐 D.多吃鱿鱼、动物内脏等增加营养 E.烹调方式采用清蒸、清炖、白煮、红烧、卤制等
A.罹患率 B.病死率 C.发病率 D.患病率 E.家庭续发率
A.尿蛋白定量 B.白细胞数 C.就诊人数 D.身高 E.血压
A.该药没有疗效,不能再用 B.时间短疗效可疑 C.未设对照组,无法下结论 D.该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E.样本量小尚不能下结论
A.每4个月 B.每3个月 C.每2个月 D.每6个月 E.每5个月
A.限制残障 B.减少后遗症 C.减少合并症 D.减少治疗失误 E.最大限度地改善生命质量
A.通过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围绝经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阶段,消除她的顾虑 B.此期女性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应减少户外活动以防骨折发生 C.有异常阴道出血时鼓励就诊以排除恶性病变 D.在饮食上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富含钙食物,必要时补充钙剂 E.指导正确服用激素
A.老年糖尿病病人以餐后高血糖为主 B.糖耐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C.多数老年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正常 D.空腹血糖随年龄上升而增加 E.老年人体检测定血糖时只需检测空腹血糖
A.青霉素G B.红霉素 C.氯霉素 D.链霉素 E.克林霉素
A.一旦发作时应摇晃呼喊,将其唤醒 B.如日后再有体温升高,应积极实施物理降温 C.高热惊厥可以自行好转,好转后不需就医处理 D.如有发作,立即抱往医院抢救 E.高热惊厥日后不会再发
A.保护居民健康是政府的职责,属于社区预防 B.疾病预防属于群体预防 C.社区筛检属于群体预防 D.疾病筛检属于个体预防 E.健康咨询属于个体预防
A.20周后 B.24周后 C.28周后 D.38周后 E.26周后
A.服务对象是以病人为中心 B.服务对象是以群体为中心 C.主要任务是治疗疾病 D.主要任务是寻找社区内的致病因素 E.以上级卫生机构为主体开展工作
A.病人的基本资料 B.问题目录 C.SOAP形式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 D.随访记录 E.化验及辅助检查
A.社区诊断 B.健康教育 C.服务具有全科医疗特色 D.疾病诊治及慢性病管理 E.以上都是
A.生育期妇女的异常子宫出血 B.青春期的异常子宫出血 C.更年期妇女的异常子宫出血 D.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E.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出血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疾病因素 D.药物因素 E.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A.现况调查 B.现场试验 C.公共卫生事件暴发调查 D.生态学研究 E.筛检
A.问题的普遍性 B.严重性 C.紧迫性 D.可干预性 E.以上均是
A.每次就诊对病人的指导内容越多越好 B.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 C.开展病人小组活动 D.简化药物处方 E.动员家属配合病人治疗
A.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6% B.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8% C.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10% D.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7% E.以上都不是
A.容易保存 B.需多次注射 C.可以长时间保存 D.局部和全身反应比较明显 E.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
A.信息、技术和经营支持 B.卫生知识、经验与物质支持 C.卫生知识、技能与服务 D.卫生宣传、经验和反馈 E.技能、卫生知识和经验
A.筛检试验是诊断性的 B.筛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某些可疑疾病 C.筛检的对象是就诊病人 D.筛检属于三级预防筛 E.筛检往往需要使用复杂的检验手段
A.进入病人的世界 B.进入病人的家庭 C.全力救治病人 D.处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不需要解决病人的生物医学方面的问题 E.只需考虑病人,不需要考虑病人所在的家庭和所在社区等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E.10岁
A.中毒性菌痢 B.重症肺炎 C.破伤风 D.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E.高热惊厥
A.90~99mmHg B.100~109mmHg C.160~179mmHg D.140~159mmHg E.≥110mmHg
A.通常发生在45~55岁 B.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丧失 C.为每位妇女必经的过程 D.为正常的生理过程 E.均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A.利福平 B.氯丙嗪 C.维生素B D.甲硝唑 E.氨苯蝶啶
A.单纯白内障 B.皮肤不清洁 C.颈腰椎肥大 D.糖尿病 E.肢端肥大症
A.2岁 B.1岁半 C.1岁 D.2岁半 E.3岁
A.省时、省力、省钱 B.不易发现重复和遗漏 C.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 D.适用于调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E.适用于变异不大的资料
A.从治疗为主转向仅以关怀为主 B.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 C.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中心 D.从缺乏感情色彩的"商业关系"转向朋友式的互助关系 E.从主动与被动的需求关系转向需要互补的积极互动关系
A.预防癌症转移复发 B.预防癌症临床发作 C.预防发生第二原发癌 D.预防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 E.预防环境污染
A.临床专科医生 B.临床护理人员 C.卫生防疫人员 D.全科医生 E.社区护理人员
A.肘弯上2~3cm B.肘弯下2~3cm C.肘弯上5~6cm D.肘弯下5~6cm E.以上都不对
A.率 B.标准差 C.频率 D.相对比 E.构成比
A.无症状的健康者 B.已确诊的慢性病病人 C.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人 D.住院病人 E.重度吸烟者
A.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主体 B.其对象是患者群体 C.强调社区、家庭、病人共同参与 D.其主要对象是健康者和无症状者 E.旨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A.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B.利于早期发现疾病 C.针对性强 D.检查计划表中的内容不因人的性别和年龄而异 E.检查项目和时间间隔都预先经过科学评价
A.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适当性 B.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C.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规律性 D.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 E.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
A.30%~60% B.10%~30% C.40%~70% D.38%~58% E.20%~50%
A.皮疹 B.药物热 C.血管神经性水肿 D.血清病型反应 E.过敏性休克
A.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病情需要来选定 B.需要做的一定要做 C.不需要做的坚决不做 D.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 E.费用高的一律不做
A.患病率较低,患者知晓率较高 B.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C.病程常迁延不愈,多为终生性疾病 D.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 E.常需终生治疗,诊疗费用高
A.17~20周 B.14~16周 C.9~13周 D.3~8周 E.0~2周
A.对病人家庭资料记录的全面性和翔实性上 B.档案记录的形式上 C.对健康问题的描述上 D.临床体征的描述上 E.在健康问题的处理计划上
A.5g B.10g C.12g D.14g E.15g
A.应减少用量 B.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C.因距上次用药时间长,不必考虑其过敏反应 D.需进行过敏试验再做决定 E.以上均不对
A.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E.服务人口的多少与流动性
A.随意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整群抽样
A.慢性活动性生理疾病 B.影响健康的重大生活事件 C.化验项目 D.长期影响健康的家庭问题 E.心理疾患
A.信息的告知 B.全部信息的解释 C.信息的理解 D.同意的能力 E.自由表示的同意
A.各种营养素需要量(以公斤体重计)高于成人 B.生长发育突增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C.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 D.营养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E.年龄越小,营养缺乏病的发病率越高
A.婚前保健 B.孕产期保健 C.孕产妇保健 D.胎儿保健 E.以上都是
A.忧郁阶段 B.否认阶段 C.麻木阶段 D.愤怒阶段 E.接受阶段
A.鼓励社区居民平衡膳食 B.接种卡介苗 C.戒烟的健康教育 D.高危人群保护 E.病例发现
A.40岁后因出现骨质疏松,脊柱的椎体因承受体重而被压缩 B.一般体重逐渐减低 C.双下肢管状骨弯曲等导致身高逐渐减低 D.椎间盘组织萎缩,脊柱弯曲度增加出现驼背 E.细胞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可增加30%左右
A.诚实原则 B.保守秘密原则 C.互相协作原则 D.公正原则 E.知情同意原则
A.均不可避免 B.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E.只有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F检验 D.四格表检验 E.u检验
A.第一线服务 B.综合性服务 C.持续性服务 D.可及性服务 E.协调性服务
A.病例一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生态学研究 D.社区干预试验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