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B.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 C.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D.通过角色扮演和想像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E.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自己的想法
A.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B.1岁半以内的婴儿出现的病理反射属于病理性反射 C.Hoffmann征为上肢锥体束征,多见于颈髓病变 D.Gordon征操作方法为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E.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Gonda征阳性体征相同
A.膝 B.躁 C.髋 D.耻骨联合 E.骶髂关节
A.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B.音乐电疗法治疗 C.微波治疗 D.超短波治疗 E.直流电治疗
A.减少环境内金属物品就可以减少金属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 B.避免高频电对眼、睾丸部位的大强度辐射。妊娠期间不接受高频电治疗,不在高频电环境中工作 C.治疗操作时不使辐射器空载或对着周围环境中的人员 D.不必要建立屏蔽屏风或屏蔽室 E.密切接触大强度微波者可戴微波防护眼镜或穿微波防护服
A.腹部 B.胸部 C.腰部 D.手足 E.头部
A.妊娠 B.白内障 C.严重心功能不全 D.营养不良 E.光敏性疾病者
A.直流电 B.低频电 C.中频电 D.高频电 E.微波疗法
A.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 B.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C.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长时间,逐渐增加重量 D.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 E.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A.步行 B.骑车 C.手摇车 D.游泳 E.深呼吸训练
A.可采用直接加热法熔蜡 B.治疗时要保持治疗部位静止不动,以免蜡膜或蜡饼破裂而致蜡液由破口直接接触皮肤,因过热而引起烫伤 C.面部用蜡应单独加热,与其他部位用蜡分别熔化。伤口用蜡使用后应弃去 D.蜡袋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蜡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只能发生温热作用,失去蜡疗的特有作用,不应提倡 E.在瘢痕、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部位治疗时应谨慎,蜡温度应稍低,避免过热
A.卧位器械牵引 B.卧位手法牵引 C.坐位枕颌带牵引 D.坐位手法牵引 E.牵引带牵引
A.双足分开5~10cm,双下肢垂直 B.双肩正对双髋,双髋于双踝前方。此对线使患者能来回移动和有效工作 C.双肩正对双髋,双髋于双踝后方。此对线使患者能来回移动和有效工作 D.髋膝伸展,躯干直立 E.双肩水平位,头中立位
A.等长训练可改善肌肉耐力,但作用较小 B.短促等长训练时,应在间隔休息时辅以节律性呼吸,以预防血压升高 C.多点等长训练更适合于存在慢性炎症、关节运动尚可但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的患者 D.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的阻力应逐渐增加以确保在无痛条件下增强肌力 E.短暂最大训练时,若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s者,可加大负荷
A.步行 B.骑车 C.平台训练 D.手摇车 E.游泳
A.徒手抗阻训练 B.有氧训练 C.等长训练 D.被动训练 E.等张训练
A.举哑铃 B.蹲马步 C.丢沙袋 D.利用弹性阻力装置 E.在功率自行车上练习
A.必须具备哪些正常的随意姿势反应,哪些姿势反应可由该活动诱发出来 B.该活动所需要的代谢当量水平 C.发育性姿势 D.何种运动模式?是否与原始反射或肢体联带运动相对立 E.肢体的整体运动还是单关节的分离运动
A.在物品上贴标签,提示患者 B.将躯干向左侧旋转 C.视扫描训练 D.患者做动作前闭上眼睛想像动作,然后睁眼尝试完成 E.上楼梯时,将台阶用彩条标出
A.词汇理解、表达训练 B.句法能力训练 C.书面笔谈训练 D.读字训练 E.失用训练
A.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 B.促进咀嚼功能 C.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 D.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E.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A.患者躯干60°仰卧位,头部前屈;左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右侧 B.患者躯干60°仰卧位,头部前屈;右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左侧 C.患者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左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右侧 D.患者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右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左侧 E.患者平躺仰卧位
A.您有什么样问题需要解决,说吧 B.您能否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吗 C.您希望我能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吗 D.您找我究竟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E.找我有什么事吗
A.自然随意地倾听,不要随便打断 B.全神贯注地倾听,给予恰当的评价 C.自然随意地倾听,给予恰当的评价 D.全神贯注地倾听,不要随便打断 E.倾听时运用技巧随心所欲地转换话题
A.建议变换地方再谈 B.强迫对方停止谈话 C.时间有限下次再谈 D.暂时休止然后再谈 E.环境受干扰,暂停会谈
A.治疗者通过暗示转换话题 B.治疗者直接建议转换话题 C.把目前的话题转向另一话题 D.强迫对方停止,转换新的话题 E.终止对方话题,转入治疗者的话题
A.对方自我探索过多 B.谈话内容过于具体 C.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D.使求助者过分依赖 E.使谈话内容过于泛泛
A.由家属陪同者求治的愿望不强烈 B.神经症患者常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C.神经症儿童反复向家长诉说痛苦 D.重型精神病的患者很少主动求医 E.主动寻求帮助者求治的愿望不一定强烈
A.温经散寒,舒经活络 B.预防保健,抗病延年 C.升提中气,扶阳固脱 D.温养气血,扶赢补虚 E.以上皆是
A.摇法 B.抖法 C.搓法 D.屈伸法 E.引伸法
A.摩法 B.推法 C.扳法 D.擦法 E.抖法
A.局部取穴,轻浅刺激,配合循经远部取穴 B.局部取穴,强刺激 C.局部取穴,轻刺激 D.局部取穴,强刺激,配合循经远部取穴 E.以上都不是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 C.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颈性颈椎病
A.颈性颈椎病 B.神经根型颈椎病 C.脊髓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A.接受腔 B.支撑构件 C.固定装置 D.悬吊装置 E.外套
A.三点力作用 B.牵引作用 C.支撑作用 D.替代作用 E.稳定作用
A.腕伸展矫形器 B.手指矫形器 C.对掌矫形器 D.莫伯格矫形器 E.奥索伦矫形器
A.腋窝承重 B.侧胸壁承重 C.扶手承重 D.腕和手承重 E.腋垫承重
A.魔术扣 B.系扣钩 C.穿衣棍 D.弹性鞋带 E.鞋拔
A.约700ml B.约200ml C.约300ml D.约400ml E.约800ml
A.5~6h B.1~2h C.7~8h D.4~5h E.一天4次
A.冈上肌炎 B.肩峰下滑囊炎 C.肩胛袖肌腱炎 D.肩周炎 E.肩峰冲击综合征
A.1~5mV B.0.1~3mV C.0.3~5mV D.0.3~5μV E.0.1~1mV
A.1.0ms以上 B.0.5ms以上 C.2.0ms以上 D.1.5ms以上 E.1.2ms以上
A.重复2次检查的峰潜伏期差不得大于0.5ms B.记录必需平均叠加1000次以上 C.重复2次检查的波幅差不得大于20% D.从头顶记录到头皮的SEP E.不包括从脊髓记录的SSEP
A.神经功能有所恢复 B.神经功能无变化 C.神经功能变差 D.不反映神经功能情况 E.肌肉功能变好
A.80分 B.75分 C.70分 D.60分 E.50分
A.所测试的肌肉收缩应为最大自主收缩 B.评定应规范化 C.以患者不出现疼痛为宜 D.结果仅表明肌力的大小 E.结果能表明肌力和耐力的大小
A.拉力(kg)/体重(kg)×100% B.[拉力(kg)+体重(kg)]/2×100% C.[体重(kg)-拉力(kg)]/2×100% D.[体重(kg)-拉力(kg)]/3×100% E.[体重(kg)-拉力(kg)]×100%
A.1 B.1+ C.2 D.2+ E.3
A.一足着地至对侧足着地的平均距离 B.一足着地至同侧足着地的平均距离 C.一足着地至同侧足再次着地的平均距离 D.两足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E.两足尖之间的距离
A.1级 B.1+级 C.2级 D.2+级 E.3级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A.髂前上棘 B.髂前下棘 C.股骨大转子 D.股骨小转子 E.股骨外髁
A.发声时间长 B.复述好 C.音质好 D.语言流畅 E.声音洪亮
A.执行口令 B.动作模仿 C.实物操作 D.习惯性动作 E.视觉分辨
A.你叫什么名字 B.你的生日是哪天 C.你现在在哪里 D.你哪里不舒服 E.今天是星期几
A.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体会物品的质地、软硬、冷热上 B.不同形状的积木做匹配训练 C.反复进行听声指物练习 D.给画面上的香蕉涂色 E.摆动一个悬挂的几何形物品,让患者辨认
A.30%~40% B.40%~50% C.60%~70% D.80%~90% E.100%
A.鼻吸气-口呼气 B.吹气 C.撅嘴-龇牙 D.软腭抬高 E.发声
A.呼吸训练 B.松弛训练 C.转换练习训练 D.言语替代交流训练 E.口面与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A.15min左右 B.25min左右 C.35min左右 D.45min左右 E.55min左右
A.空吞咽 B.交互吞咽 C.侧方吞咽 D.点头样吞咽 E.声门上吞咽训练
A.使求助者克服负性生活事件的困扰 B.降低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体验 C.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性、宽容的生活 D.使求助者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 E.使求助者完全消除非理性信念去生活
A.不切实际和过度的担心 B.坐立不安和头痛 C.症状可持续数天 D.震颤和不能放松 E.冒汗或双手湿冷
A.若引发焦虑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一并处理 B.可以综合多种情境,制定一张焦虑等级表 C.当焦虑分数开始超过50分,表明焦虑等级设计的不合理 D.对每种情境的想像和放松的次数应当限定 E.对每次脱敏训练跨越的等级由咨询师决定
A.认为心理痛苦是认知障碍的结果 B.强调应激事件的关键作用 C.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D.强调顿悟的关键作用 E.强调行为主义治疗的原理
A.可以不考虑年龄因素的求助者 B.仅需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 C.预先接受体格检查的求助者 D.所有焦虑性疾病的患者 E.所有要求消除焦虑、恐惧障碍的求助者
A.咨询师引导谈话的内容围绕具体可见的事实 B.咨询师鼓励求助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 C.咨询师用一些特定的问题让求助者注意过去忽略的经验 D.让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情绪密切相关的方面 E.让求助者对过去忽略的经验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
A.推法 B.法 C.揉法 D.摩法 E.擦法
A.50~90m/秒 B.50~60m/秒 C.40~50m/秒 D.20~30m/秒 E.90~100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