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焦虑症、恐怖症 B.恐怖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E.酗酒成瘾者
A.关节肿胀 B.功能性关节制动 C.关节疼痛 D.肌肉紧张或痉挛 E.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可完成运动 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的运动 C.患者主动最大努力地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助力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师提供
A.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主动运动对痉挛肌有交替性抑制作用 B.痉挛肌的被动运动用力不宜过大 C.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伸膝肌张力 D.按摩痉挛肌的效果可维持数天 E.痉挛肌等长收缩继以主动放松,再做被动牵张,可明显降低牵张阻力
A.1kHz以上 B.10kHz以上 C.100kHz以上 D.1000kHz以上 E.1MHz以上
A.第二天 B.3d C.1周后 D.2周后 E.每次调整
A.心率 B.心搏出量 C.心排血量 D.最大耗氧量 E.动静脉氧分压差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E.8级
A.引导式教育 B.Bobath法 C.Domain法 D.Maitland法 E.Vojta法
T6脊髓损伤的患者最可能的移动方式为()。
A.社区性功能性步行 B.家庭性功能性步行 C.治疗性步行 D.轮椅 E.无法移行
A.可终日穿戴支具并能耐受 B.能一口气走900m左右 C.能上下楼梯 D.能独立进行ADL E.用KAFO及拐短暂步行
A.慢跑 B.游泳 C.自行车 D.短暂重复等长最大收缩训练 E.跳绳
A.推摩法 B.擦摩法 C.揉捏法 D.叩击法 E.颤摩法
A.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其他治疗 B.个别心理治疗、行为治疗 C.个别心理治疗、合理情绪疗法 D.个别心理治疗、集体治疗 E.家庭治疗、个别心理治疗
A.外旋 B.内旋 C.旋前 D.旋后 E.环绕
A.减少训练的阻力 B.减少训练的次数 C.同时减少训练的阻力和次数 D.停止训练 E.请心理医师会诊,解除患者心理问题
A.肌力恢复至1级 B.肌力恢复至2级 C.肌力恢复至3级 D.肌力恢复至4级 E.肌力恢复至5级
A.肌力 B.肌纤维的类型 C.肌红蛋白的储备 D.某些酶的作用 E.运动强度
A.准确原则 B.抑制不需要的活动的原则 C.促进原则 D.大量重复的原则 E.单块肌肉的控制训练
A.躯体感觉 B.视觉 C.前庭感觉 D.深感觉 E.以上都不是
A.双侧对称模式 B.双侧不对称模式 C.双侧反转模式 D.单侧分离模式 E.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
A.肩关节外旋 B.肩关节内旋 C.肩关节后伸 D.肩关节外展 E.肘关节屈曲
A.峰力矩 B.屈伸肌力矩比 C.力矩加大能耗 D.耐力 E.峰力矩角度
A.提高肺的伸缩性 B.提高每分钟呼吸量 C.防止气道过早萎缩 D.提高呼吸效率 E.减少功能残气量
A.2:1 B.3:2 C.1:1 D.2:3 E.1:2
A.行走 B.慢跑 C.游泳 D.骑自行车 E.登楼梯
A.急性期,病变关节每日也要进行1~2次允许范围的关节活动 B.运动后疼痛加重、关节肿胀,宜运动量减量 C.慢性期,每天要连续一个小时以上的锻炼 D.主动运动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萎缩 E.锻炼期间有肌肉痉挛,应停止运动
A.绝对卧床 B.但不能开展任何运动疗法 C.低强度的运动 D.中等强度的运动 E.以上都不对
A.对比法 B.交替法 C.暗示法 D.放松体操 E.下垂摆动
A.直立位 B.腕膝位 C.肘胸位 D.膝胸位 E.俯卧位
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D.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E.与关节的中轴平行
A.向心性收缩 B.离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张收缩 E.等速收缩
A.8 B.5 C.10 D.6 E.12
A.胭绳肌和腓肠肌的牵拉练习 B.等速练习 C.等长收缩练习 D.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E.半屈膝位静蹲练习
A.不断重复的被动运动方法 B.所给负荷量必须达到能使肌肉较快产生疲劳的水平,即负荷量应相当大 C.动作重复次数比较少的运动 D.重复次数较多而负荷量相对较小的练习方法 E.尽量地加快动作进行速度的方法
A.腰背肌 B.腹肌 C.骨盆肌 D.腰大肌 E.背部柔韧性
A.肘屈并前臂旋前 B.肘屈并前臂旋后 C.肘伸并前臂旋前 D.肘伸并前臂旋后 E.对以上都不
A.体重 B.腰臀比 C.体重指数 D.活动控制法 E.以上都不对
A.以达到要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程度来控制 B.以肢体有无不适,肌肉酸胀感来控制 C.以肢体有无疼痛来控制 D.活动控制法 E.反应控制法
A.步行 B.骑车 C.游泳 D.划船 E.跳绳
A.患者肌力为零时,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的运动 B.患者肌力较弱,只有在治疗师帮助下才可产生的运动 C.患者肌力较弱,在治疗师帮助刺激下出现肌肉收缩的运动 D.患者在外力辅助下,通过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 E.在帮助外力为主的前提下,患者完成的运动
A.节律性稳定 B.节律性发动 C.反复收缩 D.控住-松弛 E.收缩松弛
A.双侧对称 B.双侧不对称 C.双侧交互 D.平衡交互 E.对角线型
A.UDIFUE B.BDIFUE C.DIFUE D.UDIEUE E.UDIFLE
A.肩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方向可以以斜向螺旋动作组合为特征 B.若允许,可将夹板等固定拆除后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C.骨折固定后为防止今后的关节活动受限,应立即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D.心血管状态不稳定时,不宜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E.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防止血栓形成
A.D2FUE B.D2ELE C.D2FLE D.UD2ELE E.UD2FUE
A.摇板 B.摇椅 C.圆塑料滚筒 D.大体操球 E.以上都不对
A.1~3期 B.4期 C.5期 D.6期 E.以上都不对
A.运动疗法是患者被动接受治疗的一种方法 B.运动疗法只作用到病损的局部 C.动疗法中运动是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刺激,须按专门的方式、方法和一定的运动量进行 D.运动疗法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 E.以上都不对
A.近端到远端的被动运动 B.远端到近端的被动运动 C.近端到远端的主动运动 D.近端到远端的助力运动 E.近端到远端的抗阻运动
A.50% B.60% C.70% D.80% E.90%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等速收缩 D.静力收缩 E.以上都不对
A.腰围可以协助背肌的作用,并可以限制不必要的前屈 B.几乎所有的有腰痛症状的患者都可以佩戴腰围作为保守疗法之一 C.不同的病情应采用不同质量不同作用的腰围 D.腰围只在体育运动时佩戴即可 E.卧床时可以不佩戴腰围
A.心电图ST段下移1mm B.分级运动中收缩压比前一阶段下降0.65kPa(5mmHg) C.收缩压上升至26.7kPa(200mmHg) D.舒张压上升至13.3kPa(100mmHg) E.患者气促,面色苍白、发绀、眩晕
A.75% B.80% C.85% D.90% E.95%
A.35%~50% B.50%~65% C.70%~85% D.85%~100% E.以上都不对
A.以各种不同强度活动氧耗量为结果 B.以各种不同强度活动最大氧耗量为结果 C.以各种不同强度活动靶心率为结果 D.以各种不同强度活动无氧阈为结果 E.以各种不同强度活动与安静坐位时能量消耗的比值为结果
A.深呼吸练习 B.缓慢呼吸练习 C.节段呼吸练习 D.渐进抗阻吹气练习 E.缩唇呼吸法
A.>20% B.>30% C.>40% D.>50% E.>60%
A.90/min B.110/min C.130/min D.150/min E.170/min
A.成人脑卒中偏瘫 B.小儿脑瘫 C.帕金森病 D.多发性肌硬化 E.阿尔海姆综合征
A.一个运动单位即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所支配的一个肌纤维 B.运动单位由数个肌原纤维组成 C.每个运动单位含有Ⅰ、Ⅱ型两种肌纤维 D.运动单位的功能按全或无定律进行 E.运动单位是肌纤维的基本组成
A.肌肉已收缩,关节尚未开始时 B.关节活动范围的起始部分 C.关节活动范围的中间部分 D.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部分 E.全关节活动范围
A.两个阈下冲动各自单独作用分别产生促进作用 B.两个阈下冲动在一定时间内相继作用,两者的兴奋场在空间相互重叠则可引起促进效 C.两个阈下冲动出现时间的间距越长,促进作用越强 D.两个阈下冲动出现时间的间距超过一定时间后,促进作用也仍可能存在 E.以上都不对
A.平衡反应 B.对抗上肢痉挛性姿势 C.对抗全身性伸肌痉挛 D.促进翻正反应 E.上肢伸展性防护反应
A.上臂近端 B.上臂远端 C.肘关节 D.前臂近端 E.前臂远端
A.心理测试 B.肌电图 C.X线检查 D.步态分析 E.智力评估
A.醉汉步态 B.剪刀样步态 C.鸭步 D.蹒跚步态 E.前倾步态
A.亚红斑量 B.中红斑量 C.超红斑量 D.弱红斑量 E.强红斑量
A.10d内 B.21~30d C.11~20d D.21d以上 E.5周
A.1h B.2h C.3h D.1.5h E.2.5h
A.温热疗法、被动疗法 B.温热疗法、主动运动 C.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手法 D.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 E.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手法、水疗
A.无骨折任何时候 B.无外固定任何时候 C.伤后24~48h D.无金属异物任何时候 E.伤后12h
A.肺气肿 B.支气管哮喘 C.肺不张 D.支气管扩张 E.其他疾病的早期恢复节段
A.3分 B.1分 C.2分 D.4分 E.5分
A.健康人的平衡处于下意识维持状态,而患者的平衡练习则为有意识、随意地控制 B.平衡练习不仅适用于神经疾患患者,也适用于下肢骨折或手术后患者 C.静态平衡主要依靠肌肉相互协调的等张收缩维持平衡 D.平衡练习中,首先应保持躯干处于稳定位置 E.动态平衡练习即在行走过程中进行的平衡练习
A.轴心位于股骨头 B.固定臂与脊柱平行 C.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D.受试者取侧卧位,被侧下肢在上 E.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A.5分 B.4分 C.3分 D.2分 E.1分
A.患者听力丧失,无法判断声音的性质 B.患者视力差,看不清目标 C.患者视力正常,不能识别形状或物品 D.患者听力正常,能够判断声音的性质 E.患者视力正常,能够识别形状或物品
A.侧屈0°~30°为正常 B.移动臂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的连线上 C.轴心位于第5腰椎棘突 D.测量体位取直立位 E.固定臂位于Jacoby线中点的垂直线上
A.不必改变方式,继续锻炼 B.减少运动量继续锻炼 C.暂时中止负重练习,立即抬高患肢 D.停止训练数天,观察局部征象的变化 E.不能再进行下肢使用性锻炼
A.0、Ⅰ、Ⅱ、Ⅲ、Ⅳ、Ⅴ B.0、Ⅰ、Ⅰ+、Ⅱ、Ⅱ+、Ⅲ C.0、Ⅰ、Ⅰ、Ⅱ+、Ⅲ、Ⅲ+ D.0、Ⅰ、Ⅰ+、Ⅱ、Ⅲ、Ⅳ E.0、Ⅰ、Ⅱ、Ⅲ、Ⅲ+、Ⅳ
A.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 B.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的后30%活动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70%呈现最小的阻力 C.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的后50%活动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呈现最小的阻力 D.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的后70%活动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30%呈现最小的阻力 E.以上都不是
A.停止训练 B.暂停训练片刻,继续训练 C.继续训练,并有必要增加运动量 D.辅以理疗等,继续训练 E.以上都不对
A.维持不变 B.改为12min跑1500m C.改为12min跑1000m D.停止锻炼,对症治疗 E.以上都不对
A.减少运动量 B.停止运动 C.维持原运动量数天,再作观察 D.不用改变运动量 E.以上都不对
A.减少运动量 B.停止运动 C.维持运动量数天,再作观察 D.不用改变运动量 E.以上都不对
A.红外线照射 B.蜡疗包裹 C.热水袋热敷 D.小剂量超短波 E.大剂量超声波
A.免疫功能 B.心肺功能 C.血常规结果 D.精神状态 E.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