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支持韧带 B.关节盘 C.关节软骨 D.关节唇 E.滑液囊
A.一般人员 B.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C.医生 D.学过心理学的人员 E.心理学老师
A.脊髓背角 B.脊髓前角 C.脊髓第1~5胸段 D.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 E.下丘脑
A.黄韧带 B.前纵韧带 C.棘上韧带 D.棘间韧带 E.后纵韧带
A.免疫辅助功能 B.免疫抑制功能 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吞噬功能
A.HBcAg B.HBsAg C.HBsAg和抗-HBc D.HBeAg E.HBsAg、HBeAg和抗-HBc
A.医务人员带菌率高,是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B.常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 C.表皮溶解毒素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D.血浆凝固酶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 E.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A.筛窦 B.上颌窦 C.额窦 D.蝶窦 E.乙状静脉窦
A.>1cm B.0.3~0.4cm C.0.5~0.6cm D.0.7~0.8cm E.0.8~1.0cm
A.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B.航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不能穿过胎盘参与局部免疫 D.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 E.调理吞噬作用
A.颈5~胸2 B.颈5~胸3 C.颈4~胸1 D.颈4~胸2 E.颈5~胸1
A.矢量可以表述成一个箭头 B.箭头的方向代表矢量的方向 C.箭头的长度代表矢量的大小 D.两个矢量的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E.两个矢量作为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个边
A.运动单位募集越少,肌力就越大 B.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高,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少 C.运动神经冲动的频率越低,激活的运动单位越多 D.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多 E.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越大,动员的运动单位越少
A.T细胞介导,巨噬细胞参与 B.致敏Tc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C.由TD抗原引起 D.CD3传递活化的第一信号 E.抗体-肽-MHC复合物传递活化的第二信号
A.1~3天 B.3~5天 C.5~7天 D.7~9天 E.9~12天
A.激素是四碘甲腺原氨酸(T)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 B.由碘和甲状腺球蛋白合成 C.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 D.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 E.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A.发育的次序从头逐渐向下肢 B.动作发育上,先抬头,继而抬胸、坐起、站立 C.小儿的活动先臂后手、先腿后脚,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 D.小儿先是全掌握持,以后才会用手指取物 E.小儿活动时先学会放下、坐下及停步,后才学会抓握、站起、往前走等动作
A.颅骨 B.胸骨 C.肋骨 D.肩胛骨 E.股骨
A.是指手和手指的运动 B.多为小肌肉的运动 C.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 D.儿童的手在完成精细动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E.3岁的儿童能用剪子剪东西
A.气管分叉 B.声门裂 C.气管隆嵴 D.左主支气管 E.右主支气管
A.O2的摄取量与产生的CO2比值 B.产生的CO2与摄取O2量的比值 C.O2分压与CO2分压的比值 D.产热量与散热量的比值 E.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A.椎体较小 B.除C7椎体外其他椎体棘突均分叉 C.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有横突孔 D.寰枢椎又称为上颈椎 E.第8颈椎又称下颈椎
A.康复基础学 B.康复机能评定 C.社区康复 D.康复治疗学 E.临床诊断学
A.突触延搁 B.突触传递的易疲劳性 C.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D.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E.双向传递原则
A.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B.血浆量约占体重的15%,组织间液量约占30% C.血浆量约占体重的3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D.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0%,组织间液量约占15% E.血浆量约占体重的2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A.糖,脂肪 B.脂肪,糖 C.糖,类脂 D.糖,磷脂 E.脂肪,脂肪
A.490~450nm B.450~400nm C.400~320nm D.320~280nm E.280~180nm
A.胰腺腺细胞 B.胰岛α细胞 C.胰岛β细胞 D.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 E.胰腺腺细胞和α细胞
A.股神经 B.闭孔神经 C.阴部神经 D.坐骨神经 E.腓总神经
A.合成 B.糖异生 C.分解 D.分解与异生 E.运输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上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巨核细胞
A.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第5周 E.第6周
A.N·m2 B.N/m C.N·m D.N2·m E.N/m2
A.甘油三酯 B.磷脂 C.胆固醇 D.非酯化脂肪 E.糖脂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更年期 D.中年期 E.老年期
A.主韧带 B.阔韧带 C.骶子宫韧带 D.圆韧带 E.卵巢悬韧带
A.20~30g B.20~50g C.50~80g D.120~130g E.220~230g
A.仍处于急性期 B.体内大量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C.已转为慢性肝炎 D.进入恢复期 E.病情好转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被动转运 E.胞吞
A.脑表面静脉 B.脑室脉络丛 C.蛛网膜粒 D.软脑膜上的小梁 E.脑表面动脉
A.75~100Hz,适度的麻颤感 B.1~75Hz,适度的麻颤感 C.1~4Hz,运动阈上,一般为感觉阈的2~4倍 D.75~100Hz,一般为感觉阈的2~4倍 E.150Hz,肌肉感强直或痉挛样收缩
A.面色苍白、出汗 B.头晕 C.心率加快 D.收缩压下降,脉压增大 E.重者产生晕厥
A.胃肠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排空的速率减慢 B.胃液的分泌减少,食欲下降 C.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D.产生一定程度的高蛋白血症 E.易引起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A.其功能之一是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更为适应 B.表面光滑,并有少量的滑液 C.具有一定的弹性 D.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E.终身不骨化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C.排水排钠 D.保钠保钾 E.排氢排钾
A.气道阻力 B.惯性阻力 C.组织的黏滞阻力 D.肺和胸廓的回缩力 E.肺泡表面张力
A.根据施加的刺激,反射可分为:屈曲反射与伸展反射等 B.根据感觉器存在部位可分为:伸张反射、对光反射等 C.根据构成反射弧的突触数量可分为:深部反射、浅部反射等 D.根据反射的目的可分为:逃避反射、伸肌反射等 E.根据反射中枢存在部位可分为:脊髓反射、大脑皮质反射等
A.以人体疾病为中心 B.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C.以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为中心 D.以人体运动障碍为中心 E.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合理训练
A.骨小梁的吸收增加,骨皮质吸收不显著 B.软骨变薄、退变和损伤 C.关节囊壁的血管、滑膜增生 D.韧带的刚度降低 E.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
A.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减少 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排尿减少 C.低钙血症,低钙尿症 D.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 E.不易形成尿潴留
A.降低,增高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增高,降低 E.不变,增高
A.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 B.心率加快,脉压减小 C.大动脉硬化,脉压减小 D.每搏输出量增加,脉压增大 E.回心血量增加,脉压增大
A.是上肢动脉的主干 B.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 C.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 D.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 E.主要分支有椎动脉
A.心率加快,每搏量增大,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B.心率减慢,每搏量增大,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C.心率减慢,每搏量减小,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D.心率增快,每搏量减少,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E.心输出量明显减小
A.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B.物体没有线加速度 C.物体没有角加速度 D.合力为零 E.合力力矩可不为零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肌皮神经 D.尺神经 E.桡神经
A.K+ B.Na+ C.Ca2+ D.Cl- E.Mg2+
A.闭锁性与交往心理的矛盾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 D.多种角色、心理冲突增多 E.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
A.细胞的能量需求 B.肺泡的功能 C.全身循环状态 D.组织微循环状态 E.血液气体状态
A.腓骨 B.股骨 C.髌骨 D.胫骨 E.跟骨
A.10% B.30% C.50% D.60% E.90%
A.胰 B.胃 C.脾 D.十二指肠 E.肝
A.认知 B.小儿情绪 C.交流 D.言语 E.社会心理
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B.骨的表面都有骨膜被覆 C.富含血管,神经稀少 D.浅层中含有大量的骨原细胞 E.对骨的再生有重要作用
A.持续时间与心率无关 B.收缩期大于舒张期 C.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D.房室舒张时间相同 E.房室收缩时间相同
A.K+的平衡电位 B.Na+与Cl-的平衡电位 C.Na+的平衡电位 D.K+与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A-的平衡电位
A.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 B.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C.小儿的脂肪较少,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 D.14岁以上儿童的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和成人相仿 E.成年女性体液量比成年男性多
A.二尖瓣和三尖瓣 B.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C.肺动脉瓣和三尖瓣 D.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A.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B.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C.缘上回 D.顶上小叶 E.额下回后部
A.原动肌 B.拮抗肌 C.固定肌 D.协同肌 E.对抗肌
A.它主要包括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B.不能进行自我调节 C.抑制物质与能量代谢 D.抑制生长和发育过程 E.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A.皮肤 B.皮下脂肪 C.浅层肌肉 D.深层肌肉 E.骨
A.左锁骨下动脉 B.右锁骨下动脉 C.肋间后动脉 D.头臂干 E.冠状动脉
A.中央沟 B.中央后沟 C.中央前沟 D.顶枕沟 E.外侧沟
A.骨表层骨密质表现均匀致密 B.骨内部松质呈密度较低的网状影像 C.少年骨的骨干与骺之间常显示有带状透亮区 D.骨干表面的骨膜正常时不显影 E.骨干表面的骨膜异常时不显影
A.肠系膜上静脉 B.脾静脉 C.肝静脉 D.肠系膜下静脉 E.胃左静脉
A.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B.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C.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 D.追求自我的形成(6岁) E.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A.外膜厚 B.内膜厚且光滑 C.中膜富含弹力纤维 D.中膜平滑肌发达 E.中膜致密结缔组织发达
A.越大 B.越小 C.无变化 D.先变大,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小 E.先变小,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