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脑瘫病人 B.中风病人 C.小儿麻痹症、周围神经损伤 D.帕金森病 E.脑外伤后遗症
A.100ml B.120ml C.130ml D.140ml E.150ml
A.自下向上,自外向内 B.自下向上,自内向外 C.自上向下,自外向内 D.白上向下,自内向外 E.不定方向
A.胸髓第7~8节段 B.胸髓第9~10节段 C.胸髓第11~12节段 D.腰髓第1~2节段 E.腰髓第4~5节段
A.提踵试验 B.跖屈踝试验 C.赫尔本(Helbing)征 D.背伸趾试验(Turinn)征 E.背伸踝试验(SicarD.征
A.心前区 B.眼部 C.生殖腺 D.有金属物的部位 E.头部
A.短波疗法 B.超短波疗法 C.超声波疗法 D.微波疗法 E.毫米波疗法
A.温热量超短波+红斑量紫外线 B.无热量超短波+红斑量紫外线 C.微热量超短波+红斑量紫外线 D.微热量超短波+He-Ne激光照射 E.温热量超短波+He-Ne激光照射
A.定向辐射 B.换能辐射 C.电离辐射 D.受激辐射 E.自发辐射
A.急性外伤后,一般不用红外线 B.皮炎时忌用红外线,以免加剧 C.病灶较深时宜采用长波红外线治疗 D.照射头部时,应戴绿色防护镜或用浸水棉花敷于眼睛上 E.对于水肿增殖的瘢痕,不宜用红外线照射,以免促其增殖
A.慢性炎症 B.溃疡、窦道 C.急性炎症 D.失用性肌萎缩 E.肠粘连
A.其剂量单位为秒 B.是出现红斑反应后所需的时间为标准 C.正常人的生物计量相同 D.是紫外线强度计测定辐射源在一定距离的紫外辐射强度 E.测定生物计量需将生物计量测定器固定于裸露的背部皮肤上
A.1cm深左右 B.2cm深左右 C.3cm深左右 D.4cm深左右 E.5cm深左右
A.热烧伤 B.化学烧伤 C.机械伤 D.电击伤 E.物理烧伤
A.13.56MHz B.24.50MHz C.27.12MHz D.40.68MHz E.433.92MHz
A.热作用 B.化学作用 C.物理作用 D.光学作用 E.机械作用
A.100%长波红外线 B.100%短波红外线 C.95%短波红外线 D.95%长波红外线 E.50%长波红外线
A.作用表浅 B.作用深入 C.不能进行治疗 D.作用均匀 E.治疗效果最好
A.按功能将物品分类 B.将物品分类保存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C.改造环境,如台阶用彩条标出 D.不同形状的积木做匹配训练 E.日常生活中给予语言提示
A.旋拧螺钉 B.黏土塑形 C.等速肌力训练 D.操作计算机 E.园艺
A.转移训练 B.观看或参加竞技比赛 C.翻身训练 D.编织 E.拼图
A.呼名及书写表达练习 B.发音转换训练及句子转换训练 C.文字训练 D.视觉训练如看图说话 E.手势训练
A.鼻吸气,口呼气 B.吹气 C.发声 D.软腭抬高 E.弹舌
A.先做舌外伸训练,然后做舌伸缩交替训练 B.在舌外伸的基础上,进行舌尖向上、向下的反复交替运动 C.在舌外伸的基础上,进行舌尖向左、向右的反复交替运动 D.以舌尖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舔吮口唇周围 E.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
A.10ml B.15ml C.20ml D.25ml E.30ml
A.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B.交互吞咽 C.侧方吞咽 D.点头样吞咽 E.声门上吞咽训练
A.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 B.从表中列出的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 C.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分析 D.找出可以替代那些B的合理信念 E.最后求助者要进行全身松弛训练
A.感到紧张或不安 B.震颤和不能放松 C.心跳加快或变慢 D.症状可持续数月 E.注意力集中困难
A.划分焦虑等级 B.让一个可引起强烈焦虑的刺激出现 C.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 D.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对抗 E.可以使该刺激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A.求助者可以采取缓解焦虑的行为 B.允许求助者用不适应的行为应对 C.让求助者暴露在实际的恐惧刺激中 D.可以允许求助者置身于现实环境之中 E.求助者可以暂时回避刺激情境
A.冲击过程中情绪逆转 B.求助者出现回避行为 C.求助者出现通气过度综合征 D.求助者出现晕厥或休克 E.求助者或家属坚持取消治疗而劝说无效
A.建立咨询关系 B.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C.确定咨询目标 D.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E.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问题
A.通过手法的各种特定动作,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B.用按摩方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状况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通过手法的各种特定动作,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D.通过手法的各种特定动作,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E.推揉、摩擦、拿按、叩击、振动以及摇动六大类方法的总称
A.手掌、掌根、鱼际肌、手指的指腹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一条经络施压并做前后、左右或上下直线推动的手法 B.手掌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一条经络施压并做前后、左右或上下直线推动的手法 C.手掌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一条经络施压并做环形移动的手法 D.手掌、前臂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柔和转动来带动手掌、手指或前臂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E.手掌、掌根、鱼际肌、手指的指腹或前臂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柔和转动来带动手掌、手指或前臂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A.推法、揉法、法、抹法等 B.推法、揉法、抹法等 C.推法、揉法、按法、捏法等 D.推法、揉法、捏法等 E.推法、揉法、法等
A.摩法、擦法、抹法等 B.摩法、擦法、法、抹法等 C.摩法、擦法、揉法等 D.摩法、擦法、按法、捏法等 E.摩法、擦法、捏法等
A.掌根、鱼际肌、手指的指腹或前臂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柔和转动来带动手掌、手指或前臂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B.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四、五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柔和转动、来带动手掌、手指或前臂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C.手指的指腹或前臂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柔和转动来带动手掌、手指或前臂的环形移动的手法 D.前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做屈伸连续滚动按压 E.手指的指腹或前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做屈伸连续滚动按压
A.手掌在皮肤上滑动或摩擦的手法 B.手掌在皮肤上快速地来回摩擦的手法 C.手掌在治疗部位上以一定的压力向一边推动的手法 D.手掌在皮肤上滑动或回旋的手法 E.手掌在治疗部位上快速地来回摩擦的手法
A.振法、搓法、拍捶法等 B.拍捶法、击法等 C.抖法、屈伸法、引伸法等 D.擦法、法、搓法等 E.振法、搓法等
A.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肢再植术后 B.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 C.局部皮肤、软组织或关节有感染,开放性伤口,烧伤,深静脉血栓,骨折 D.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外伤性截瘫、周围神经损伤 E.高血压病、胃肠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A.近部取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 B.远部取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 C.近部取穴、远部取穴、上下配穴 D.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证取穴 E.随证取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
A.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给人体温热性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B.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者如半截橄榄大小,点燃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给人体温热性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C.将艾炷(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给人体温热性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D.是针刺与艾灸共同使用的一种方法 E.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A.外展步态 B.画弧步态 C.侧倾步态 D.剪刀步态 E.醉汉步态
A.矫正畸形 B.帮助肢体活动 C.代偿肢体的功能 D.免除肢体了承重 E.促进骨折的愈合
A.下肢血循环不良 B.胴窝疼痛 C.臀部压痛 D.小腿疼痛 E.下肢肿胀
A.能达到治疗目的 B.易制作 C.美观 D.具有可调性 E.具有灵活性
A.腋窝支持型步行器 B.老年人用步行车 C.前方有轮型步行器 D.单侧步行器 E.交互型步行器
A.200ml B.300ml C.400ml D.600ml E.700ml
A.如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可采用肉毒毒素注射肛门周围肌肉 B.不必强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C.可建议患者多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润滑肠道帮助排便 D.一般来说,直肠活动与痉挛关系不大 E.卧位排便虽不容易习惯,但比坐位时排便消耗的能量小,可减轻心脏负担
A.肩外侧肩峰下 B.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 C.肩胛内上角 D.肱骨外上髁 E.腕管
A.腕管综合征 B.前臂远端屈肌腱鞘炎 C.肱骨外上髁炎 D.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炎 E.肘外侧滑囊炎
A.诱发电位 B.直流感应电检查 C.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D.肌电图 E.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A.直流电为波宽100~1000ms的方波 B.直流电为波宽50~100ms的方波 C.感应电为波宽1.5ms的三角波 D.感应电为波宽1.0ms的方波 E.刺激电极为直径1.5cm的盐水纱布包裹电极
A.曲线光滑无弯折 B.曲线有弯折 C.最短反应时正常 D.时值>10ms E.时值>15ms
A.79~61分 B.69~51分 C.59~41分 D.49~31分 E.39~21分
A.60分 B.30分 C.20分 D.15分 E.10分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A.步幅 B.步长 C.步宽 D.步频 E.步速
A.不能完成活动 B.重度障碍 C.中度障碍 D.轻度障碍 E.无障碍
A.癫癎 B.脑卒中 C.高血压病 D.血管性头痛 E.癔症
A.偏盲 B.注意障碍 C.单侧忽略 D.发育障碍 E.痴呆
A.复制几何图形 B.复制图画 C.复制模型 D.划销测验 E.拼图
A.经历 B.定向 C.图片回忆 D.思维运作 E.背诵数目
A.颌 B.软腭 C.喉 D.舌 E.鼻
A.脑卒中病人 B.膝骨性关节病 C.踝关节扭伤 D.小儿麻痹症 E.脑瘫
A.1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A.头部CT检查 B.动作检查 C.精神分析 D.心理咨询 E.脑血管造影检查
A.物体命名 B.自发命名 C.反应命名 D.书写命名 E.完成句子
A.软腭抬升不够 B.舌运动障碍 C.颌位置错误 D.唇运动不能 E.喉上抬不够
A.三焦经、胆经、肝经 B.肾经、三焦经、胆经 C.脾经、心经、小肠经 D.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E.肝经、肺经、大肠
A.肩井 B.足三里 C.三阴交 D.肾俞 E.太溪
A.软组织扭伤 B.疲劳 C.慢性失眠 D.肌肉麻痹痛 E.妇女怀孕及月经期
A.头推法 B.指推法 C.掌推法 D.腹推法 E.点推法
A.合谷 B.三阴交 C.廉泉 D.太冲 E.人中
A.1级稍感气短气急 B.2级稍感气短气急 C.3级轻度气短气急 D.4级明显气短气急 E.5级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A.≥80 B.≥70 C.≥60 D.≥50 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