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emsa、Macchiavello、Gimenez B.革兰染色、镀银染色、荧光染色 C.Giemsa、荧光染色、Gimenez D.Macchiavello、荧光染色、Gimenez E.Gimenez、荧光染色、fontana
A.8-氮鸟嘌呤 B.胸腺嘧啶核苷 C.甲氨蝶呤 D.次黄嘌呤 E.鸟嘌呤
A.2%~4% B.4%~6% C.7%~9% D.10%~12% E.12%~14%
A.各种炎症 B.组织坏死 C.恶性肿瘤 D.红细胞增多症 E.肝病
A.正常新生儿 B.新生儿贫血 C.新生儿白血病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地中海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生理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叶酸缺乏所致的营养性贫血 E.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营养性贫血
A.母儿血型不合羊水呈黄绿色 B.胎盘功能减退时,羊水呈无色混浊的液体 C.足月妊娠时,羊水约为800ml D.足月妊娠时,羊水pH为7.0~7.3 E.妊娠晚期羊水量<600ml,称为羊水过少
A.挖空细胞 B.早熟角化细胞 C.核内包涵体细胞 D.移形上皮细胞 E.角化不良细胞
A.消化道恶性肿瘤 B.消化性溃疡 C.急性胃黏膜病变 D.溃疡性结肠炎 E.肠结核
A.加大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和次数 B.输注浓缩血小板 C.输注冰冻血小板 D.输注亲属的血小板 E.HLA和HPA配合的血小板
A.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是检测红细胞是否被抗体致敏 B.Rh-HDN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一般较ABO-HDN弱 C.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与红细胞抗原相应的抗体 D.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检测红细胞上释放的抗体是否针对红细胞抗原 E.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证据
A.早幼红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晚幼红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淋巴细胞
A.急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单纯红细胞性再障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胞质着油墨蓝 B.胞体直径大 C.核大偏位,染色质较细致 D.核仁清晰可见 E.胞质含有大小不一的非特异性颗粒
A.PNH是红细胞膜的获得性缺陷引起的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的一种慢性血管外溶血 B.血象检查血红蛋白常低于60g/L C.患者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可持续阳性 D.蔗糖溶血试验可用作初步筛选 E.Rous试验特异性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A.t(6;9) B.t(9;22) C.t(8;21) D.t(1;22) E.del(16)
A.原始细胞(Ⅰ型+Ⅱ型)或者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B.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C.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 D.脾进行性肿大 E.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A.是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B.慢淋绝大多数为T细胞性 C.特殊体征为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D.感染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E.本病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B.粒红比值 C.血细胞形态变化 D.巨核细胞计数 E.片尾肿瘤细胞观察
A.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 B.血涂片找到幼稚粒细胞 C.是否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E.Ph染色体阳性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非造血细胞增多 D.可见Reed-Stemberg细胞 E.纤维细胞增多
A.蛋白尿(++++) B.血尿 C.蛋白管型尿 D.上皮细胞 E.B-J蛋白
A.ADP,ATP B.5-羟色胺和钙离子 C.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D.血小板促生长因子(PDGF.和凝血酶致敏蛋白(TSP) E.纤维连接蛋白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A.细胞识别 B.细胞免疫 C.分泌调节 D.分泌细胞因子 E.抗原呈递
A.具有单一的生物学功能 B.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C.特异性强 D.对pH和温度的耐受性强 E.纯度高
A.FITC B.PE C.RB200 D.PeCy5 E.PI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 C.G6PD缺乏症 D.S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A.有C1q受体,无C3d受体 B.有C1q受体,有C3d受体 C.无C1q受体,无C3d受体 D.无C1q受体,有C3d受体 E.无C1q受体,有C3a受体
A.C5b67 B.C5b678 C.C5b6789 D.C6789 E.C678
A.类风湿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细胞的大小 B.细胞的寿命 C.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 D.细胞表面的光滑程度 E.被染成荧光部分细胞数量的多少
A.原来的十分之一 B.不变 C.比过去增加20倍 D.由1变为2 E.由2变为3
A.被测定抗原量过高,应稀释重新测定 B.被测定抗原量太低,应取上一个稀释浓度 C.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待测抗原产生 D.第一峰值信号是由部分待测抗原产生 E.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抗体产生
A.邻苯二胺 B.鲁米诺 C.AMPPD D.吖啶酯 E.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
A.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 B.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M C.有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D.后果是靶细胞被破坏 E.有大量效应性T细胞增殖
A.荨麻疹 B.胰岛素抗性糖尿病 C.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A.IL-4合成增加,B细胞活化抑制,APC抗原呈递抑制 B.IL-4合成减少,B细胞活化抑制,APC抗原呈递抑制 C.IL-4合成增加,B细胞活化增强,APC抗原呈递抑制 D.IL-4合成减少,B细胞活化抑制,APC抗原呈递增强 E.IL-4合成增加,B细胞活化抑制,APC抗原呈递增强
A.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B.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C.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D.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E.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A.所有的革兰阳性菌 B.所有的革兰阴性菌 C.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 D.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 E.少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
A.抗原的破坏 B.抗原亲和性 C.特异性受体与病毒结合 D.特异性抗体抑制病毒的感染力 E.细胞膜的选择性
A.流感嗜血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不动杆菌 E.卡他莫拉菌
A.血液 B.尿液 C.骨髓 D.胃黏膜组织 E.粪便
A.淋病奈瑟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脑病毒 D.脑膜炎奈瑟菌 E.链球菌
A.手术创口感染 B.腹膜炎 C.泌尿系感染 D.败血症 E.脑膜炎
A.胞核内组装,出芽释放 B.胞质内组装,出芽释放 C.胞核内组装,裂解释放 D.胞质内组装,裂解释放 E.胞核内复制核酸,胞核内合成蛋白质
A.流感病毒 B.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C.麻疹病毒 D.冠状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A.腮腺炎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麻疹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流感病毒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白假丝酵母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厌氧菌感染 E.大肠埃希菌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日本脑炎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A.流感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麻疹病毒
A.潜伏期 B.第Ⅰ期 C.第Ⅱ期 D.第Ⅲ期 E.恢复期
A.星型诺卡菌 B.衣氏放线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艰难梭菌
A.预测抗菌治疗效果 B.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 C.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D.监测耐药性 E.以上均是
A.朊粒 B.类病毒 C.卫星病毒 D.噬菌体 E.病毒
A.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 B.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C.关于正确实施医学生物分析的决议 D.ISO15189 E.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基本标准
A.通过室内质控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 B.建立决定性方法和参考方法 C.对新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D.通过室间质量评价,考核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E.仪器维护、校准和功能检查以及技术文件和标准的应用
A.68% B.90% C.95% D.97% E.99%
A.清蛋白 B.尿酸 C.尿素 D.肌酐 E.K+
A.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一抗体系统均可用于检测 B.最小检测量在μg水平 C.步骤简单,易于自动化 D.灵敏度低于放射免疫分析 E.酶标记物有效期较短
A.某病患者的诊断试验为真阳性的比例 B.所有实验结果中正确结果的百分数 C.真阳性和真阴性之和与受试人群的百分比 D.受试人群中真阴性的百分率 E.受试人群中真阳性的百分率
A.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TRH的反馈调节 B.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TSH的反馈调节 C.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TSH的反馈调节 D.月经周期中排卵期前雌激素水平达高峰时,对GnRH及LH释放的反馈调节 E.皮质醇对腺垂体ACTH的反馈调节
A.标准曲线法 B.对比法 C.差示法 D.多组分混合物测定法 E.摩尔吸光系数法
A.低血糖 B.血脂肪酸降低 C.血浆和尿中E和NE显著降低 D.高血糖素激发实验阳性 E.抑制试验用药后血浆NE降低50%以上
A.是确诊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的指标 B.是甲状腺疾病分类的指标 C.是甲状腺疾病的疗效监测指标 D.辅助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E.是甲状腺炎的首选筛查项目
A.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B.血ACTH减少 C.多伴有肾上腺性激素分泌减少 D.血CRH减少 E.多表现为性征异常
A.辅酶A B.泛酸 C.维生素A D.维生素D E.维生素PP
A.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B.肝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C.VLDL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D.HDL中甘油三酯的水解 E.Lp(a)中的甘油三酯的水解
A.HDL B.LDL C.VLDL D.CM E.VLDL+LDL
A.枸橼酸钠 B.肝素 C.氟化钠 D.草酸钠 E.EDTA-Na+
A.PO2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B.pH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C.PCO2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D.温度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E.2,3-二磷酸甘油酸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
A.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 B.血液pH<7.35为酸中毒 C.血液pH>7.45为碱中毒 D.根据pH值改变可确定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 E.测定血液pH值时误差应不超过+0.005~±0.01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血肌酐测定 C.血BUN测定 D.血β2微球蛋白 E.尿渗量测定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火焰光度法 C.离子选择电极法 D.分光光度法 E.荧光法
A.用钼酸法测血清无机磷比色时用600nm波长光源 B.血清加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离心,无机磷存在于上清液中 C.血清无机磷浓度成人与儿童无差别 D.血清无机磷测定必须注意溶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 E.肾脏是排泄磷的主要器官
A.ATP B.GTP C.脂肪 D.葡萄糖 E.磷酸肌酸
A.糖的有氧氧化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酵解 D.三羧酸循环 E.糖异生
A.分支酶 B.脱支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α-1,4-葡萄糖苷酶 E.α-1,6-葡萄糖苷酶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肺 E.胰腺
A.血浆FPG<7.0mmol/L,OGTT试验2hPG≥7.8mmol/L且<10.1mmol/L B.血浆FPG<7.0mmol/L,OGTT试验2hPG>7.8mmol/L且<11.1mmol/L C.血浆FPG<5.6mmol/L,OGTT试验2hPG≥7.8mmol/L且<11.1mmol/L D.血浆FPG<7.0mmol/L,OGTT试验2hPG≥7.8mmol/L且≤11.1mmol/L E.血浆FPG<7.0mmol/L,OGTT试验2hPG≥7.8mmol/L且<11.1mmol/L
A.中枢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E.生殖系统
A.胰岛素原 B.胰岛素的A链及B链 C.胰岛素 D.C肽 E.等分子的胰岛素及C肽
A.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B.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C.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 D.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
A.生理性血糖升高 B.病理性血糖升高 C.生理性血糖降低 D.病理性血糖降低 E.尿糖
A.甘氨鹅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鹅脱氧胆酸 D.脱氧胆酸 E.胆酸
A.血清清蛋白 B.血清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氨基酸 E.脂肪酸
A.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增多 B.外周血中有较多的幼稚粒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外周血中幼红、幼粒细胞多见,骨髓可出现"干抽" D.外周血出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 E.外周血易见盔形细胞、小球形细胞及破碎红细胞
A.EB病毒 B.人乳头瘤病毒 C.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 D.甲胎蛋白 E.癌胚抗原
A.杆菌肽试验 B.DNA试验 C.CAMP试验 D.Optochin试验 E.酯酶试验
A.性病 B.脑膜炎 C.癣病 D.肺部感染 E.多种内脏及皮肤、黏膜感染
A.甲状旁腺素 B.降钙素 C.活性维生素D D.甲状腺激素 E.皮质类固醇激素
A.1,25-(OH)2D3 B.胰高糖素 C.PTH D.促胃液素 E.降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