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金黄色葡萄球菌B.副溶血弧菌C.霍乱弧菌D.粪肠球菌E.C群链球菌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人型葡萄球菌 E.溶血葡萄球菌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E.真菌
A.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B.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C.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繁殖 D.繁殖方式是二分裂 E.无核膜、核仁,只有拟核
A.从患者分离的非病原菌应该是污染菌 B.只要发现病原微生物就可确认其是该感染的病原 C.所有分离到的细菌都应该进行鉴定 D.对一种细菌的鉴定不需要做所有的试验 E.绝大多数微生物标本中均可分离出单一致病菌
A.胆汁溶菌试验 B.营养要求较高,最适pH为7.4~7.6 C.草绿色溶血环 D.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E.不产生触酶
A.复合染色法 B.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 C.细菌与周围背景染成不同颜色 D.单染色法 E.菌体内与细胞壁染成不同颜色
A.血红蛋白被染成粉红色 B.细胞核蛋白被染成蓝色 C.中性颗粒被染成蓝色 D.原红细胞胞浆被染成蓝色 E.嗜碱性粒细胞胞浆被染成蓝紫色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急性溶血性贫血
A.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红细胞生成素和雌激素 E.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
A.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 B.经固定染色后可见到连成线状或网状的结构 C.胞质中含有RNA、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D.ICSH按其形态分为Ⅰ~Ⅳ型,Ⅰ型最幼稚,Ⅳ型最成熟 E.可用于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
A.化脓性感染 B.变态反应性疾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理化损伤 E.疟疾
A.化脓性感染 B.急性溶血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伤寒
A.携带污染 B.线性范围 C.批内精密度 D.仪器漂移 E.仪器校准
A.0.1 B.0.2 C.0.3 D.0.4 E.0.5
A.大圆上皮细胞 B.小圆上皮细胞 C.尾形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A.重金属 B.过氧化物 C.青霉素 D.链霉素 E.维生素C
A.pH是影响尿蛋白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B.pH<3.0时尿蛋白测定结果出现假阴性 C.pH>9.0时尿蛋白测定结果出现假阳性 D.对尿中的球蛋白敏感,对清蛋白、黏蛋白球、本周蛋白不敏感 E.静脉滴注青霉素250万单位,2小时可出现假阴性
A.肺栓塞 B.曲霉菌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类风湿关节炎
A.1个/HP B.3个/HP C.5个/HP D.8个/HP E.10个/HP
A.内因子缺乏 B.感染 C.慢性失血 D.叶酸缺乏 E.维生素B12缺乏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原始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幼红细胞 E.早幼粒细胞
A.戈谢细胞 B.多毛细胞 C.淋巴肉瘤细胞 D.淋巴细胞 E.尼曼-匹克细胞
A.全血细胞减少 B.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C.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D.抗贫血治疗有效 E.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缺铁性贫血
A.贫血 B.继发性营养不良 C.成熟粒细胞缺乏 D.广泛出血 E.脾大
A.t(8;21) B.t(15;17) C.t(6;9) D.6q- E.inv(16)
A.M1 B.M0 C.M2b D.M3b E.M4b
A.外周血白细胞≥30×109/L B.NAP积分值极度降低或消失 C.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D.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E.外周血原始细胞<10%
A.ALL-L1 B.ALL-L2 C.ALL-L3 D.ANLL-M1 E.NLL-M7
A.POX染色 B.NAP积分 C.α-NBE染色及氟化钠抑制试验 D.α-NAE染色及氟化钠抑制试验 E.AS-D-NAE染色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是
A.104CFU/ml B.105CFU/ml C.106CFU/ml D.107CFU/ml E.108CFU/ml
A.显微镜检查 B.痰的液化 C.痰的稀释 D.将痰在等渗灭菌的生理盐水中混匀 E.培养基的室温平衡
A.杆菌肽 B.CAMP C.Optochin D.触酶试验 E.以上均可
A.放线菌 B.麻风菌 C.真菌 D.链霉菌 E.链丝菌
A.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B.悬滴法 C.压迹法 D.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E.鞭毛染色
A.BSL-1 B.BSL-2 C.BSL-3 D.BSL-4 E.ABSL-1
A.所用的石炭酸浓度过高,不易被脱色 B.盐酸酒精不易使之脱色 C.脱色所用盐酸酒精为酸性,不易使结核分枝杆菌脱色 D.亚甲蓝不能用于细菌染色 E.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脱色
A.用于鉴别肺炎链球菌与草绿色链球菌 B.是一种药物抑菌试验 C.与胆盐溶菌试验意义相同 D.与菊糖分解试验意义相同 E.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A.炭疽芽孢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嗜肺军团菌 D.肺炎链球菌 E.淋病奈瑟菌
A.只需要X因子 B.只需要V因子 C.不需要X因子 D.菌落周围具有β溶血环 E.在巧克力培养基上不生长
A.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变形杆菌 D.霍乱弧菌 E.空肠弯曲菌
A.巨细胞病毒 B.风疹病毒 C.人细小病毒B19 D.人乳头瘤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A.均质型 B.颗粒型 C.核膜型 D.核仁型 E.胞质型
A.ANA B.ENA C.APLA D.ANCA E.ASMA
A.均质型和斑点型 B.胞质型和核周型 C.核膜型和斑点型 D.胞质型和核仁型 E.均质型和核周型
A.IgG型 B.IgM型 C.IgA型 D.IgD型 E.IgC型
A.抗体 B.抗原 C.酶标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蛋白分泌细胞
A.APS B.AKA C.ASMA D.MG E.APLA
A.ELISA B.间接免疫荧光法 C.RIA D.PETIA E.免疫电泳
A.抗AChR抗体阳性 B.AKA阳性 C.ASMA阳性 D.抗ENA抗体阳性 E.ANCA阳性
A.HLA-A、B、C、DR、DP B.HLA-A、B、DR、DQ、DP C.HLA-A、B、C、DQ、DR D.HLA-A、C、E、DQ、DP E.HLA-A、B、C、DR、DQ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双抗原夹心法 D.竞争法 E.中和抑制法
A.聚蔗糖 B.泛影葡胺 C.聚乙二醇 D.聚乙烯吡咯烷酮 E.经聚乙烯吡咯烷酮处理的硅胶颗粒
A.HLA-A.B B.HLA-DR.DQ C.HLA-A.DP D.DP E.HLA-C.D
A.体积大小 B.细胞性状 C.颗粒多少 D.位移速度 E.荧光强弱
A.丙酮酸与血红蛋白β链缬氨酸结合产物 B.葡萄糖与血红蛋白赖氨酸残基结合的产物 C.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α链结合的产物 D.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缬氨酸残基缩合产物 E.葡萄糖与血浆清蛋白结合产物
A.可用于诊断IGT B.可用于诊断GDM C.可了解体内糖代谢状况 D.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资料 E.在糖尿病的诊断中是必需项目
A.糖尿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库欣综合征 D.肾病综合征 E.冠心病
A.2 B.3 C.4 D.5 E.6
A.ALP B.ACP C.ALT D.AST E.CK
A.AAT B.AAG C.Hp D.Cp E.TRF
A.Mn B.Se C.Zn D.Sn E.Cu
A.苯妥英钠 B.地高辛 C.奎尼丁 D.胰岛素 E.环孢素A
A.15~20 B.25~30 C.35~40 D.45~50 E.55~60
A.Mb B.CKMB C.cTnT或cTnI D.LD E.AST
A.TBA正常,CA/CDCA>1 B.TBA升高,CA/CDCA<1 C.TBA升高,CA/CDCA>1 D.TBA降低,CA/CDCA<1 E.TBA降低,CA/CDCA>1
A.测定的阳离子数 B.测定的阴离子数 C.未测定的阳离子数 D.未测定的阴离子数 E.测定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生长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盐皮质激素 D.肾上腺素 E.甲状腺激素
A.成人体内含量升高可致肢端肥大症 B.分泌不足可致婴幼儿侏儒症 C.呈脉冲式分泌,清晨分泌达高峰 D.可刺激肝脏生成IGF-1 E.本质为蛋白质、肽类
A.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做的试剂空白吸光度 B.只有在终点法测定时采用 C.在反应温度下试剂自身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D.在结果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E.其改变会使测定结果偏低